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杭嘉湖水网平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综合调查和评价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次对杭嘉湖水网平原地区开展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详细分类调查,并采用等标排放量的评价方法对各污染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畜禽粪尿污染、乡镇生活污染和地表径流污染对水体污染的负荷贡献率分别为43.81%、29.91%和22.43%,是制约该区农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关键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2.
非点源污染又称为面源污染,指在较大范围内,溶解性或固体污染物在降雨径流的作用下,通过地表或地下径流进入受纳水体,造成的水体污染.主要对鱼台县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调查,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分析中国化肥用量的变化与湖泊富营养化进程,揭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增加与水体污染的加重几乎同步,农业面源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从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大、污染复杂和防治难度大三方面指出中国农业面源防治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最后提出建立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和法规、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加强生态建设是防治中国农业面源对水体污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云台山河水体污染现状,该文以湖头桥断面2016年1—12月COD_(Mn)、BOD_5、氨氮和总磷4项指标的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法进行水质达标状况调查与评价,分析河道主要污染因子及污染来源。结果表明:云台山河道水质总体处于劣Ⅴ类水平,氨氮为主要污染因子,BOD_5和总磷为次要污染因子,COD_(Mn)基本能够达到Ⅳ类水的水平。河道的主要污染源包括点污染源和农业面污染源,针对各污染源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改善河道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5.
随着点源污染排放得到较好的控制和治理,非点源污染成为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非点源污染是相对点源污染而言的,它包括农业非点源污染和城市非点源污染,而我们通常所说的非点源污染指的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由于其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确定性、广泛性、滞后性、模糊性和不易监测性造成了研究和控制的难度大。文中介绍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定义、来源、特征、危害,具体阐述了国内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和防治措施,并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城市景观水体污染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航  陈旭远  刘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02-3104
对城市景观水体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外源污染控制与内源污染控制相结合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7.
根据伊通河水功能分区及沿岸污染源的分布情况,选取10个断面,采用污染物单项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污染物超标倍数、污染分担率和污染负荷比对伊通河水体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10个监测断面中,主要污染指标为TN和COD,超标率分别达到100%和90%;伊通县境内水体污染状况较轻,长春段水体污染较严重,这是由于污染源主要集中在长春段流域的上游;10个监测断面水质状况均达不到水功能区的水质类别要求,除伊通前桥为Ⅴ类水体外,其他9个断面均属于劣Ⅴ类,污染原因主要为伊通河流域传统的工业布局及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水平不高、城镇污水处理率低和面源污染不断扩大等。  相似文献   

8.
土壤磷素非点源污染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土壤磷素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水体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磷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进行了简介,同时对国内外有关土壤磷素流失及其环境影响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讨论了土壤磷素非点源污染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研究农业面源污染对松华坝水源区的影响,以期为有效解决水体污染、科学保护水源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松华坝水源区的主要河流牧羊河、冷水河以及附近的水田(茭白地)进行布点,采集水样,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含量,分析水质污染情况,确定水质污染与农业面源污染的联系,找出污染的主要因素。[结果]牧羊河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冷水河水体中氮、磷含量高;农田(以茭白为例)水体中所测指标均严重超标。[结论]对农田大量施用的化肥、农药等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导致了水体的严重污染,成为松华坝水源区主要污染来源之一。应积极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0.
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但是现有的污染环境罪在追责方面涵盖的不够全面,执法中存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不利于农村的环境保护。通过分析农村的环境污染来源,考虑到农村环境污染的分散性特点,讨论其损害的法益,研究其刑法追责标准。借鉴美日等国对于污染环境的刑法规制,将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纳入到相关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使得污染环境罪的法律规制范围更加全面,促进农村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11.
土壤磷素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水体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磷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进行了简介,同时对国内外有关土壤磷素流失及其环境影响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讨论了土壤磷素非点源污染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农业非点源污染与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点源污染的逐步有效整治及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农业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河湖、水库等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本文在分析农业非点源污染成因的基础上,归纳了当前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常用模型及与GIS的结合应用技术,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措施;基于当前研究进展,提出"3S"技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生物技术以及将科学技术与BMPs相结合等将是未来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各国追求的目标,我国也将其视为国策,在GDP快速增长给我国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我国的环境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特别是在农业面源污染对湖泊水体造成了污染,并且一度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分析了房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给出了湖泊水体污染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建立非点源污染下湖泊水体污染状况的动态演化模型,揭示流入湖泊污染物与湖泊污染浓度的内在约束关系。结果表明,非点源污染物以平均值K流入湖泊时,湖水污染浓度的变化速率只依赖于湖水的保留时间,湖水污染浓度最终演化趋势趋于K;湖泊水体污染浓度随时间的演化存在指数变化关系,非点源污染物大于湖泊自身污染浓度时,湖泊污染浓度将随时间而增加,反之,浓度将逐渐减少;非点源污染物得到逐步控制时,湖水污染浓度最终趋于0;当注入湖泊水流无污染时,湖泊水体处于自净化状态,测算出的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污染物浓度降低50%所需时间分别为384、147、136、422、207、161d。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内梅罗污染指数的和田河源流水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分析和田河源流水质状况。[方法]基于2001~2005年和田河源流(喀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4个监测断面实测数据,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和田河源流水质进行研究。[结果]2001~2005年,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水质均属一级清洁水。玉龙喀什河河首、河尾断面内梅罗污染指数分别为0.15~0.69、0.23~0.46,河尾断面水质变化不大,河首断面水体污染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喀拉喀什河河首、河尾断面内梅罗污染指数分别为0.23~0.65、0.23~0.47,河尾断面水体污染指数呈下降趋势。[结论]和田河地表水环境质量分级属于一级清洁水质。  相似文献   

16.
同安区农业环境污染主要是水体污染、农药污染、肥料污染、农膜污染、畜禽养殖粪便等,该文分析了农业环境污染对农业本身及人类健康的危害,并提出了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当前农业发展中,农业面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造成水体质量呈现显著下滑趋势。当前的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根源以及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而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化肥、农药等物质对环境的污染更是农业面源污染中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成因,针对污染特点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技术及政策路线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8.
蒋雅  蒋宏国 《乡村科技》2022,(1):117-119
水体污染,特别是农村水域的污染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加强治理农村水环境十分重要.农村区域的水污染主要是面源污染,与城镇水污染相比较,具有点多面广、收集困难、雨污分流困难、总体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偏低及以有机污染为主等特点.为解决农村水污染问题,需要研究不同农村区域的水污染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针...  相似文献   

19.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打造广西西江流域“农业生态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源污染已成为国内外水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热点。简要介绍了一些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污染的现状,并分析了作为西江流域生态屏障的广西所面临的一些严峻挑战,并从科学布局、法制建设、常态化监控、技术集成、补充与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西江流域中上游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治理,打造西江流域中上游"农业生态源",保护好西江水生态环境的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池塘水体污染状况与相关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备受关注。本文以亚热带丘陵区某典型小流域池塘为例,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对流域内15个池塘的底栖动物和水体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季节和水体污染程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区域内池塘中底栖动物多样性相对较低,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2种,其中以节肢动物居多(14种),耐污性较强的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中华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为主要优势种。季节变化对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夏季底栖动物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44 ind/m2和1.48 g/m2,显著低于冬季(分别为913 ind/m2和6.67 g/m2)(P<0.05)。不同底栖动物对水环境因子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黄色羽摇蚊生物量与温度(T)呈显著正相关,而霍甫水丝蚓和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生物量则与水体总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