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沧源佤族聚集区为调查范围,采用实地调查与文献分析法,从人类学社会学视角,把嘎多村的村落景观空间与民族文化及乡土生活联系起来。结果发现:嘎多村由新寨、上寨和下寨三个明显的组团,并且各组团空间的建筑密度不同,有干栏式和落地式2种建筑结构;嘎多村外部被东丁河所环绕,水域周边为自然式驳岸,整体竖向层次丰富而清晰;村内道路具有明显的等级,分别为主路、连接组团间的次路以及通往每户的巷道;内部巷道在节点空间形式体现上较为丰富多样,其交叉点有Y字型、交叉型、T字型、十字型等,公共空间节点主要由路口的活动场地、月亮广场等组成,空间形式略为单一;嘎多村顶界面、侧界面和底界面受到当地地理条件以及周边自然环境的共同影响,展现着当地独有的景观空间特征。嘎多村在建筑风格、布局、材料以及细部的体现上,与沧源县其他传统村落相比既有共性,又具有差异,其建筑具备着明显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前乡村景观存在诸如规划、建筑缺乏地方特色、乡村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村落邻里活动空间缺失等问题.提出要维持完整的乡村自然景观特色,应根据当地地形分布合理布局,传承乡土文化特色,合理开发乡村资源,保护乡村的聚落空间,以加强对乡村景观特色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常德市传统村落的现状分析与常德文化内涵的解读,对其传统村落景观的传承与更新策略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常德市有一定的传统村落资源,其传统村落景观的文化内涵包括桃花源文化、善德文化、农耕文化、水文化和楚文化等;常德市传统村落景观的传承与更新策略包括针对性活态传承、增强传统村落活力、保护传统生活方式及满足现实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4.
张光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33-18035
以闽东木拱廊桥遗存的典型村落——尤溪村为例,探讨了其自然环境中可感知的地形地貌、地质与土壤、气候、植被,以及村落的人文历史背景,借鉴了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对闽东木拱廊桥与村落环境之间的相互呼应关系进行研究,进而解析了作为闽东传统建筑遗存的木拱廊桥与闽东传统村落人居生活、村落历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村落选址、溪流走向方面分析了尤溪村自然环境的可意象性,并以文明桥、里仁桥、张坑桥作为古老的木拱廊桥的代表,分析了人文环境的可意象性。研究认为:闽东木拱廊桥建筑是对古村落自然环境的强化;木拱廊桥已成为闽东村落的可识别性意象,表现出浓郁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传统村落与城镇化建设矛盾日渐凸显,乡村与自然协调的空间格局正慢慢消亡。传统村落及其文化生存现状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和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本文以泰和爵誉村传统村落为例,在研究村庄布局和村庄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继续保留人与自然的整体性、重点保护地域特色的原真性和创造和谐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三点适应于爵誉村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常常会根据某种地形形态、植物分布特点、水流循环特点等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使得在风景园林建筑的组中展示效果上能够将风景、建筑、环境相结合,创造出人为的秀丽风景,保证整个工程结构涉及到合理性与美观性,使得风景园林设计能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提升整体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同时在园林建筑工程方面打开新的建筑构思。本文分析了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在风景园林建筑中使用地形、植物、水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同时改善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率,使得自然因素在风景建筑景观中有着统一、协调的格局分布。  相似文献   

7.
自然村落,作为我国乡村文化载体,人类最原始的额聚集地,也是人类最早显现出文明形态的地方,人类的发展从自然村落的开始,而村级也是我国村民自治的最小行政单位。在时代的演变中有些村落演变为城市,更多得是在自然扩充和演变中延续原有的文化,但是有些村落正不经意间在尘世间消失。本文以浙江省村落演变状况为例进行分析探讨,从自然环境,行政区划变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对各地区村落变化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为于未来自然村落发展探寻规律,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例如空心村)。  相似文献   

8.
侗族是贵州境内一个人数众多的重要稻作少数民族,其历史悠久的传统稻作文化凸现出了极为丰富的生态意蕴:一是传统稻作农田开垦、灌溉及品种选育中的顺应自然倾向;二是传统稻作种植、收贮中的和谐共生现象;三是传统稻作饮食中的均衡协调追求。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三台山出冬瓜村德昂族传统村落景观为研究对象,将出冬瓜村景观构成要素划分为物质景观要素和非物质景观要素,借助景观基因理论对出冬瓜村景观构成要素进行景观基因识别和特征分析,总结景观特征.结果显示,出冬瓜村景观特征具有特殊性与多元性,物质景观特征的特殊性体现在:由于地形地势复杂、植物资源丰富,村中建筑空间布...  相似文献   

10.
王婕  张云 《农业与技术》2024,(4):125-131
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研究在近些年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一定成果,但从景观基因视角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以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八寨镇街脚村(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为例,采用历史文献,实地考察调研,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访谈等方法,构建了传统村落风貌景观基因信息链,并对其4要素的风貌特征进行研究解析,结果显示:街脚村总体街巷格局保存较好,但风貌景观基因破坏度较高;街脚村风貌景观信息元内涵丰富,但部分应加强有效传承;街脚村风貌景观信息点数量较多,分布较为密集但有部分被破坏;街脚村风貌景观基因信息廊道保存相对完整,但建筑与路面的部分修缮破坏了其完整性;街脚村风貌景观基因信息网络保存度相对较好,但部分建筑及局部装饰有不同程度的受损,需尽快修复。未来应加强对传统村落的针对性保护,并对其进行多层次研究,从而更精准地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有效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的民居建筑研究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黄毛坪村为案例,通过分析其传统民居建筑的特征与变迁,探讨了文化内涵、民俗习惯及建筑地域特色等方面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冲击,从而提出了从旅游结合发展、政府介入引导、苗族博物馆建设、建造技术传承、文化主体意识提升等方面的保护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贫困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能够为地方制定"精准扶贫"政策与贫困村落实现现代化转型提供助力。【方法】本研究以绵阳市域贫困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及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绵阳市贫困村落分布特征及形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绵阳市贫困村落集中分布在北部山区和南部低洼地区,中部分布较少;贫困村落数量在各区县(市)分布不均衡,平武县、北川县、三台县、江油市和盐亭县集聚了近90%的贫困村落;以市域内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绵阳市贫困村落在三台县出现1个高度集聚区和5个低度集聚区,三个中度集聚区位于安县和盐亭县。【结论】经济、教育、城乡距离、地形起伏及交通等因素对贫困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鸽娟  杨豪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80-4684,4784
以明代移民村落城固县韩家巷为研究对象,围绕其传统建筑环境文化特征以及传统文化活动的发生场所,分析了村落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对村落文化的影响,着重从村落的空间布局、建筑形制、建筑造型、村落景观方面解析了村落传统建筑环境的文化特征;在分析村落传统文化发生场所方面,介绍了宗族祭祀及社火活动场所、传统祭祀活动场所、城固曲子传唱场所的布局与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古村落整体空间、村落建筑、村落景观及其文化特征的保护更新建设的文化传承方法。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古树资源分布及文化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广东省古树资源的组成与分布特征,研究影响其分布格局的文化要素。结果表明,古树组成种类集中,榕树、樟树、枫香、荔枝和龙眼5种古树占总株数的55.40%;总体树龄偏低,三级古树占93.07%。古树分布山区多,滨海少;村落古树数量远多于城市;历史名城古树数量普遍高于新城;风水林、公园景区、寺庙宗祠和学校等文化空间是古树的集中分布点。古树的组成与分布特征除了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更受到农业种植文化、植物个体文化、风水林文化、宗教与宗祠文化、开发与迁移文化等要素影响。这些古树文化既是古树组成与分布的重要成因,也是古树保护与利用的价值所在。基于资源分布及文化要素出发的举措应该成为古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以林口县作为基本空间单元,展开22个绿化示范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运用了无人机多视图影像三维重建技术获取资料,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从高程、坡度、坡向、流域、交通和区域环境等因素特征,量化分析绿化示范村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影响关系,对绿化示范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科学理性思维探讨,客观认知黑龙江地域典型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量化与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村落聚合程度与地貌特征关系较突出,地势直接影响着村落的分布,低海拔洪积平原低海拔冲积洪积台地、低海拔丘陵和低海拔小起伏山地的村落相对密集,地形坡度在0~5°是普遍选择的范围,坡向分布呈现一定的向阳性,但阳性面和阴性面数值反差并不大,优先选择临近河流或主要道路区域分布,中心镇与行政村的分布之间的空间关系呈现较为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爽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189-197
以浙江省63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分析了浙江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浙江省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呈“北冷南热”的态势。整体分散,局部聚集,形成了四个聚集中心:丽水市南部、丽水市北部、台州市西部、金华市西部。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受地形因素、区位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在海拔高地区呈聚集分布,海拔低地区呈离散分布,大多传统村落位于地势较为平坦的向阳坡,利于发展农业。与县级区划中心和主要景点距离较近,利于传统村落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村落主要位于GDP和人口密度较低的县区。传统村落核密度与高程、交通呈空间正相关,与水系、主要旅游景点、人口密度、GDP等因素呈空间负相关。浙江省传统村落绿色旅游发展策略:构建旅游协同发展圈,大力发展绿色休闲旅游,深挖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力度,实现多方互惠共赢等。  相似文献   

17.
选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空上揭示湘西州传统村落分布特征,并探讨影响湘西州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1)湘西州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凝聚型,在地理区域上的空间分布较为均衡,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表现为"核心多边缘少",县域尺度上传统村落主要集中在花垣县和龙山县;(2)元朝、明朝和清朝是现存湘西州传统村落形成的主要时期,这三个朝代保留下来的古村落最多,分布范围最广;(3)险要的自然环境条件、稍显闭塞的交通和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湘西州传统村落的分布与布局。  相似文献   

18.
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当下,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传承与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湖州荻港村落文化积淀深厚,从早期的渔猎文化发展到农耕文化及所带来的名人文化在村落中仍清晰可辨。该文选取荻港村这一案例村,通过探析其传统村落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传承的现状,分析其当前面临的困境,并尝试从协调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恢复文化生态3个方面提出在城镇化进程中传承和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思路,以期为其他地区的传统村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对通海北阁下村进行详细调研与走访的基础上,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北阁下村建立保护与发展2个景观评价模型,通过4项准则层、22项评价指标因子,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评价指标因子进行可视化处理,对评价因子加权叠加最终生成北阁下村景观综合评价,将综合评价结果中的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区域划分为景观保护区、风貌协调区、建设控制区、村落发展区。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得出,景观保护区内应减少大范围的修缮,对局部进行还原性的修护以及保养性维护;风貌协调区内应保持整体风貌与景观保护区相一致,避免大规模的修建改建;建设控制区内应遵循原有村落布局,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村落发展区内应加强管理,结合当地文化发展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20.
传统村落的形态和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文章从气候、地形、自然资源三个方面探讨自然条件对村落的影响,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深入理解自然条件和村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