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水肥耦合对滴灌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究水肥耦合对新疆地区膜下滴灌加工番茄生长、生理和产量的影响,并综合评价产量和水肥调控效应,提出满足高产高效最优的灌溉施肥制度。通过小区试验,以加工番茄品种3166为试材,根据文献报道和当地农艺管理方法,设2因素3水平试验,即3个滴灌水量[高水5 250 m~3/hm~2(W_1)、中水3 938 m~3/hm~2(W_2)、低水2 625 m~3/hm~2(W_3)]和3个施肥水平[高肥(F_1):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用量分别为300、225、225 kg/hm~2,中肥(F_2):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用量分别为225、169、169 kg/hm~2,低肥(F_3):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用量分别为150、113、113 kg/hm~2],进行完全组合处理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水肥耦合对加工番茄株高、茎粗、水分利用效率、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显著。在相同的灌水处理下,随着肥料增施,加工番茄的产量先增高后降低;在相同肥料处理下,随着灌水量的不断增加,可以促进产量的增长,最后趋于平稳。随着灌水量的减少,降低了加工番茄的产量。综合试验结果分析,灌溉定额设为3 938 m~3/hm~2,施肥采用225 kg/hm~2尿素、169 kg/hm~2磷酸一铵、169 kg/hm~2氯化钾组合时,加工番茄的产量达到174.20 t/hm~2,水分利用效率达到26.0 kg/m~3,为最优高产高效灌溉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2.
在陕西榆林设置3种灌水量:W_1(1 650 m~3/hm~2)、W_2(1 950 m~3/hm~2)、W_3(2 250 m~3/hm~2),4个施肥水平:F_1(90-60-135 kg/hm~2)、F_2(135-82.5-180 kg/hm~2)、F_3(180-105-225 kg/hm~2)、F_4(225-127.5-270 kg/hm~2),研究不同水分和氮磷钾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明确毛乌素沙地滴灌条件下马铃薯氮磷钾与水分的合理指标。结果表明,灌水和施用氮磷钾均能影响马铃薯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商品率,最终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以及产量最高的是高水较高肥处理(W_3F_3),其次是中水较高肥处理(W_2F_3);商品率最高的是W_2F_3,其次是W_1F_3处理。因此,在增加产量和节水节肥的目标条件下,W_2F_3处理(灌水量1 950 m~3/hm~2,N-P-K施用量180-105-225 kg/hm~2)可作为该试验条件下较合理的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3.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水肥配合(2品种+2灌水水平+4施肥水平)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干物质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明确水肥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2018与2019年度冬小麦干物质累积量均以‘石麦22’在中肥下达最高,‘济麦22’在高肥下为最高,2水优于1水处理;(2)冬小麦吸氮量均表现出高肥中肥低肥不施肥的趋势(‘石麦22’春1水处理除外);中、高肥水平下,增加灌水次数明显提高灌浆期小麦吸磷量和吸钾量;2种灌水条件下,成熟期中低肥水平下小麦吸磷量和吸钾量差异不显著;(3)‘济麦22’比‘石麦22’表现出更高的WUE和肥料利用效率,通过将各处理下的冬小麦产量、干物质量和养分利用效率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济麦22’以春1水高肥(N 300 kg/hm~2、P_2O_5 150 kg/hm~2、K_2O 210 kg/hm~2、50 m~3/667 m~2)处理为最优方案;‘石麦22’则以春2水中肥(N 225 kg/hm~2、P_2O_5 112.5 kg/hm~2、K_2O 157.5 kg/hm~2、100 m~3/667m~2)处理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灌漠土温室黄瓜水肥优化利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在河西走廊灌漠土日光温室滴灌栽培条件下的黄瓜水肥优化利用模型,以‘津优30号'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黄瓜产量的水肥耦合模型:Y=204.44+7.75X_1+6.84X_2+4.84X_3+5.33X_4-3.77X_(12)-3.43X_(22)-10.01X_(32)-4.76X_(42)+2.55X_1X_2-3.43X_1X_3+2.68X_1X_4+1.87X_2X_3+2.37X_2X_4-10.79X_3X_4.结果表明:在灌水量、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优化的水肥用量分别为6 675.0 m~3/hm~2、525.0 kg/hm~2、630.0 kg/hm~2和480.0 kg/hm~2时,黄瓜产量最高,可达212.58 t/hm~2,同时施肥成本、施肥利润、肥料投资效率也最高,分别为0.80万元/hm~2、3.63万元/hm~2和4.54.  相似文献   

5.
研究砂姜黑土区缓释氮肥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以周单9号为供试品种,设置空白对照(CK1)、缓释尿素75 kg/hm~2(C1)、缓释尿素150 kg/hm~2(C2)、缓释尿素225 kg/hm~2(C3)、缓释尿素300 kg/hm~2(C4)和普通尿素300 kg/hm~2(CK2)6种不同处理,研究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缓释尿素225 kg/hm~2处理(C4),夏玉米产量、器官干物质转运量、籽粒贡献率及完熟期籽粒干物质所占比例均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减肥增效及成本因素,缓释尿素225 kg/hm~2处理(C3)可作为砂姜黑土区夏玉米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6.
水氮供应对温室滴灌施肥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水氮供应水平对温室黄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温室黄瓜的优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温室小区试验,设置3个灌水水平(W_1(60%ET0(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W_2(80%ET0)和W_3(100%ET0))和4个施氮水平(N0(0kg/hm2)、N_1(180kg/hm2)、N_2(360kg/hm~2)、N_3(540kg/hm2))共12个水氮处理组合,在盛果期对黄瓜的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在拉秧后统计总产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黄瓜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灌水量与施氮量对黄瓜产量、果实品质指标均有显著影响。灌水量对黄瓜产量有显著正相关作用,而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在不同灌水条件下表现不同,其中W_3N_3处理的产量分别比W_2N_3、W_1N_3处理提高了11.8%和33.7%,W_2N_3处理的产量比W_1N_3处理提高了19.6%,而W_2N_2处理比W_2N_3处理仅降低了0.87%。与W_3N_3处理相比,W_2N_2处理的黄瓜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6.6%,35.3%和2.8%,而果实硝酸盐含量降低了2.9%。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黄瓜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表明适量的节水控肥措施对黄瓜品质提高有积极作用。【结论】综合考虑产量与品质指标,认为水氮供应组合W_2N_2(80%ET0、360kg/hm~2 N)不仅能保证黄瓜的产量,而且能获得较好的品质,可作为优质高产黄瓜栽培的适宜水肥选择。  相似文献   

7.
小麦新品种衡4399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而成。2009~2010年对其进行水肥高效模式研究,试验春季水肥管理模式设拔节水+开花水、拔节水、孕穗水、起身水+开花水+灌浆水(CK)4种,通过比较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的小麦水分利用特性、产量及相关因素,确定衡4399适宜的水肥高效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年度极端低温气候情况下,4种水肥管理模式的衡4399水分利用效率达1.88~2.06 kg/m~3,且产量均7 500 kg/hm~2,衡4399为节水高产型品种。其中,春浇2水(拔节水+开花水)可以延长小麦灌浆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产量达9 000 kg/hm~2左右,且极显著其他水肥模式处理。适宜衡4399高产的最佳高效水肥模式为春浇拔节水和开花水。  相似文献   

8.
西北荒漠灌区紫花苜蓿产量和营养品质对水肥调控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水肥组合对苜蓿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探明西北荒漠灌区紫花苜蓿合理的水肥管理模式.【方法】以不同程度水分调控水平(土壤含水量下限占田间持水量百分比)45%~55%(W_0)、55%~65%(W_1)、65%~75%(W_2)、75%~85%(W_3)为主处理,不同施氮水平(N0:0kg/hm~2、N1:60kg/hm~2、N_2:120kg/hm~2、N_3:180kg/hm~2)为副处理进行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在同一水分条件下,随施氮肥水平的提高,苜蓿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同一施肥水平下,随水分调控程度的减轻,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ADF和NDF含量呈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水肥交互作用下,苜蓿产量和营养品质对水分的响应较施肥作用的影响更加敏感,W_2N_2较W_3N_3处理全生长期干草产量增加了206.51kg/hm~2,低于W_3N_2处理,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W_2N_2处理下粗蛋白含量最高,ADF和NDF含量最低,全生长期相对饲喂价值(RFV)值最大为204.1.【结论】W_2N_2水肥调控处理组为苜蓿最佳水肥组合,有利于提高西北荒漠灌区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9.
水肥耦合对露地松花菜氮代谢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肥水条件下露地松花菜的氮代谢差异,为其高产及合理肥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松花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CK)为当地传统肥水管理(N:342kg/hm~2,P_2O_5:212kg/hm~2,K_2O:284kg/hm~2;大水漫灌),试验组使用滴灌系统,采用二因素交互设计,因素一为施肥量,设3个梯度F_1(N:342kg/hm~2,P_2O_5:212kg/hm~2,K_2O:284kg/hm~2)、F_2(80%F_1)、F_3(60%F_1);因素二为灌水下限,设3个梯度W_1、W_2和W_3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60%和40%.【结果】对照组(CK)与试验组F_1W_1、F_2W_1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及硝态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基本不显著;在试验组中施肥处理对松花菜叶片NR、GS、GOGAT、GDH活性及硝态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极显著,在相同灌水条件下,F_1 F_2 F_3;灌水下限处理对松花菜叶片NR、GS、GOGAT、GDH活性及硝态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也极显著,在F_1和F_2施肥水平下,W_1的灌水下限最为显著;在F_3施肥水平下,W_3的氮代谢指标高于W_1和W_2.同产量最相关的氮代谢指标为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结论】综合分析表明F_2W_1(N:274kg/hm~2,P_2O_5:170kg/hm~2,K_2O:227kg/hm~2;灌水下限:80%)处理为本试验的最佳肥水组合.与传统肥水处理下的松花菜相比,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处理的松花菜能更有效地利用水分和养分.在试验组中灌水和施肥之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且氮代谢酶活性及相关物质含量与松花菜产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和水氮互作对南疆棉花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和水氮互作对南疆棉花生长、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棉田合理密植和水氮优化调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新疆库尔勒市尉犁县31团进行大田棉花滴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置种植密度、灌水量和施肥量3个因素,其中种植密度设置2个水平:26万株/hm~2(D_1,当地种植密度,株距10 cm)和32万株/hm~2(D_2,株距8 cm);灌水量设置2个水平:80%ET_C(W_1,ET_C为作物蒸发蒸腾量)和100%ET_C(W_2);施氮量设置3个水平:200 kg/hm~2(N_1)、300 kg/hm~2(N_2)和400 kg/hm~2(N_3)。在生育期(苗期、蕾期、花期、铃期和吐絮期)测定棉花生长指标,收获时统计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结果】种植密度和水氮交互对棉花生长、干物质累积、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在高种植密度(D_2)下,棉花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累积量均随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低种植密度(D_1)下,各指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吐絮期棉花株高和茎粗均在低密度高水中氮(D_1W_2N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5.33 cm和11.16 mm,较D_1W_2N_1、D_1W_2N_3处理分别提高了10.10%,6.40%和6.69%,3.65%;全生育期内各处理棉花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增长量均于铃期达到最大值,D_1W_2N_2和D_2W_2N_3处理的最终干物质累积量较大,但二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以D_1W_2N_2处理较大,分别为7 421.0 kg/hm~2和1.50 kg/m~3。在相同种植密度和灌水量下,氮素利用效率(NUE)、氮素吸收效率(UPE)和氮肥偏生产力(NPFP)均随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以D_2W_2N_1处理的氮素吸收效率最高,为0.77 kg/kg,较产量最高的D_1W_2N_2处理高4.05%,但其产量较D_1W_2N_2下降约7.0%。【结论】综合高产、节肥和水氮利用效率等因素,种植密度26万株/hm~2、生育期灌水100%ET_C(311.98 mm)和施氮量300 kg/hm~2是南疆棉花膜下滴灌施肥管理的最优栽培方式组合。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求小麦、玉米生产的最佳水肥配置模式,在不同灌溉方式(喷灌、移动喷灌、小白龙)下设置8个不同养分配置[底施N_(34)P_6K_8750 kg/hm~2(T1)、底施N_(34)P_6K_8 750 kg/hm~2+追施纯N 75 kg/hm~2(T2)、底施N_(28)P_(15)K_5750 kg/hm~2(T3)、底施N_(28)P_(15)K_5 750 kg/hm~2+追施纯N 75 kg/hm~2(T4)、底施控释肥600 kg/hm~2(T5)、底施控释肥600 kg/hm~2+追施纯N 75 kg/hm~2(T6)、底施N_(28)P_(15)K_5 375 kg/hm~2+底施控释肥300 kg/hm~2(T7)、底施N_(28)P_(15)K_5 375 kg/hm~2+底施控释肥300 kg/hm~2+追施纯N 75 kg/hm~2(T8)],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养分配置对小麦、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小白龙灌溉处理相比,移动喷灌和喷灌处理均可提高小麦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喷灌处理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分别增加1.64%~14.04%、1.40%~6.89%、3.94%~10.07%,移动喷灌处理分别增加1.37%~12.88%、6.81%~16.47%、6.71%~11.21%;喷灌处理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周年灌水利用率分别提高0.26~2.03、0.19~0.90、0.57~1.27 kg/m~3,移动喷灌处理分别提高0.21~1.96、0.82~2.08、0.91~1.63 kg/m~3。喷灌和移动喷灌条件下,T8处理小麦产量高于其他处理;3种灌溉方式下,玉米及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均是T8处理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以移动喷灌结合底施N_(28)P_(15)K_5 375 kg/hm~2+底施控释肥300 kg/hm~2+追施纯N 75 kg/hm~2处理节水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肥条件对冬小麦土壤养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于2014-2015年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进行,采用三因子三水平的不完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研究氮、磷、水配施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促进速效钾的迁移和作物的吸收,有利于土壤速效磷的提高,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各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肥水磷肥。水分与产量呈较好的正相关,适宜的水分和肥料配施才能使作物达到高产。同时,不同水肥配比对小麦株高、穗粒数有显著影响,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在各种组合中,以施氮量225 kg·hm~(-2)配合90 kg·hm~(-2)磷肥以及60 mm灌水量处理的产量最高,为最佳水肥处理。  相似文献   

13.
水氮供应对温室辣椒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水氮供应对温室辣椒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探索提高温室辣椒高效生产的水氮管理模式。利用温室小区灌溉试验,以‘陇椒2号’为供试品种,设置3个灌水水平:低水W60(60%ETc)、中水W75(75%ETc)和高水W90(90%ETc),全生育期灌水量分别为132、156和180 mm;3个施氮水平:低氮N150(150kg·hm~(-2))、中氮N225(225kg·hm~(-2))和高氮N300(300kg·hm~(-2)),共9个处理。在生育期内对辣椒的各生长指标进行观测,并统计产量、产量构成及测定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灌水量、施氮量及水氮交互作用对温室辣椒生长指标、干物质积累、水氮利用效率、产量及品质都有显著影响;辣椒产量以W75N225处理最高,为52.87t·hm~(-2),较其他处理增产4.31%~88.63%,且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11.74%~59.91%;辣椒干物质积累量以W90N300处理最高,为6 986.57kg·hm~(-2),与W75N225处理差异不显著;果实的干物质积累量以W75N225处理最高,为4 221.58kg·hm~(-2),较其他处理增加7.35%~109.38%;施氮量对辣椒株高影响显著,W90处理下N300和N225处理与N150处理相比,株高增幅分别为16.09%和10.57%,但茎粗之间无显著差异。W75N225处理辣椒果实品质较高,与其他处理相比,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分别增加3.95%~12.88%、-3.09%~14.12%和-0.66%~15.33%,硝酸盐质量分数较W75N300处理降低24.49%。综合分析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效率可知,W75N225处理为关中地区温室辣椒最适的水氮组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灌水上限和施肥配比调控措施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西北地区温室水肥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灌水和施肥2个因素。对照组(CK)为当地常规传统灌水施肥处理(施N 342 kg/hm~2、P_2O_5 198 kg/hm~2、K_2O 450 kg/hm~2;畦灌,灌水量为8 165.00 m~3/hm~2);试验组采用滴灌,以田间持水率(θF)为基准,50%θF为灌水下限,设W1(70%θF)、W2(80%θF)、W3(90%θF)3个灌水上限及F1(N 228 kg/hm~2、P_2O_5 132 kg/hm~2、K_2O 300 kg/hm~2)、F_2(N 285 kg/hm~2、P_2O_5 165 kg/hm~2、K_2O 375 kg/hm~2)、F_3(N 342 kg/hm~2、P_2O_5 198 kg/hm~2、K_2O 450 kg/hm~2)3个NPK施肥水平,共10个处理组合,分析各灌水和施肥组合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随灌水上限和施肥量的增加,温室番茄植株株高显著增高,而茎粗随处理时间的推移并无明显变化。温室番茄的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以F2W2处理最高,而胞间CO_2浓度(Ci)以F2W3处理最高,表明在F2施肥水平下水肥耦合表现出较强的互作效应,植株保持较强的生长活力,其光合速率最高可达23.20μmol/(m~2·s)。干物质质量及产量以F2W2处理最高,分别为8 065.32和111 422.15 kg/hm~2,且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达30.22 kg/m~3;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总体来看随生育期的推进及灌水和施肥的增加而有所升高,提高光合速率,且番茄产量与叶片光合速率、干物质质量以及叶片光合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间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结论】在F2W2灌水施肥条件下,即灌水上限为田间持水率的80%,氮(N)、磷(P_2O_5)、钾肥(K_2O)施肥水平分别为285,165,375 kg/hm~2时,温室番茄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生产成本较低,该水肥条件可作为温室番茄水肥管理制度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75、150、225 kg/hm~2的3个尿素施肥水平对多花黑麦草、燕麦、小黑麦(冬牧70)、饲用豌豆、紫云英、箭筈豌豆、毛苕子在红壤丘陵区冬闲田种植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草总产量受第1茬影响较大,其变化趋势与第1茬干草产量相似;除紫云英和毛苕子外,225 kg/hm~2处理的总干草产量显著高于75 kg/hm~2处理(P<0.05)。在"稻-草"模式和"稻-稻-草"模式下,燕麦和多花黑麦草的150、225 kg/hm~2处理干草产量高于其他牧草,显著高于豆科牧草(P<0.05);在豆科牧草中,除饲用豌豆75 kg/hm~2和箭筈豌豆75 kg/hm~2处理外,其他豆科牧草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适合河西地区春玉米生长的灌水量和滴灌频率的最佳组合,采用‘咸科858’为试验材料,设置作物蒸发蒸腾量(ETc)60%(W_1)、80%(W_2)和100%(W_3)3个灌水水平和间隔4(D_1)、8(D_2)和12d(D_3)3个滴灌频率,共9个处理。生育期内,对春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累积量和产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滴灌频率下,W_3处理的株高、茎粗、LAI和干物质累积量均显著高于W_1和W_2处理,灌水量对春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影响极显著,其中产量在W_3最高,平均达到15 769kg/hm~2,比W_1和W_2分别提高29.68%和8.90%,而其IWUE最低,较W_1和W_2分别减少22.17%和12.68%,灌水量对春玉米耗水量有显著影响,且春玉米耗水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同一灌水量下,亏缺灌溉(W_1和W_2)中D_1处理的生长指标、产量、WUE和IWUE最大;充分灌水(W_3)水平下,春玉米产量、WUE和IWUE均在D_2处理达到最大,分别为16 658kg/hm~2、3.16kg/m~3和4.3kg/m~3;灌水量和滴灌频率二者交互作用对春玉米株高、产量、WUE和IWUE有极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法得出W_3D_2处理得分最高。综上,W_3D_2(100%ETc,间隔8d)处理高产且WUE较高,可作为河西地区春玉米生产的最佳滴灌灌水组合。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等量灌溉条件下,不同氮(N1、N2、N3、N4小麦生长季节分别为120、180、240、360 kg/hm~2,玉米生长季节分别为180、270、360、450 kg/hm~2)、磷(P1、P2分别为90、135 kg/hm~2)、钾(K1、K2分别为75、150 kg/hm~2)配施对通许、西平和安阳3个不同土壤类型地区小麦、玉米产量及灌水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指导当地农民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不同氮、磷、钾配施均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玉米及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和灌水利用率。在小麦季,通许、西平和安阳3个地区分别以N3P2K2、N3P2K1和N2P2K1处理产量和灌水利用率最高,产量分别为8 606 kg/hm~2、9 977 kg/hm~2和10 305 kg/hm~2,分别较CK增产28.95%、52.48%和32.71%,灌水利用率分别为9.56 kg/m~3、11.09 kg/m~3和11.45 kg/m~3。在玉米季,通许、西平和安阳3个地区则分别以N4P2K2、N4P2K1和N2P2K2处理产量和灌水利用率最高,产量分别为10 998 kg/hm~2、8 828 kg/hm~2和11 715 kg/hm~2,分别较CK增产32.44%、55.29%和28.21%,灌水利用率分别为12.22 kg/m~3、9.81 kg/m~3和13.02 kg/m~3。通许、西平和安阳3个地区分别以N3P2K2、N4P2K1和N1P2K2处理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和灌水利用率最高,周年产量分别为19 515 kg/hm~2、18 576 kg/hm~2和21 080 kg/hm~2,分别较CK增产30.29%、51.92%和24.70%,灌水利用率分别为10.84 kg/m~3、10.32 kg/m~3和11.71 kg/m~3。  相似文献   

18.
密度与钾肥对稻田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斌 《农技服务》2009,26(3):29-30
通过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密度与钾肥对稻田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处理⑤(A_2B_2)即密75 000株/hm~2、施钾150 kg/hm~2组合的产量最高,为29 375 kg/hm~2;处理⑥(A_2B_3)即密度为75 000株/hm~2、施钾300 kg/hm~2的组合次之,产量为29 000 kg/hm~2。  相似文献   

19.
水肥互作对蒜苗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垄膜下滴灌种植方式下设置不同施肥比例与灌水定额试验组合,对蒜苗生长、产量和品质指标进行定量监测。结果表明,施N 300 kg/hm~2、P2O5225 kg/hm~2、K2O 225 kg/hm~2+灌水量1 350 m3/hm2处理的假茎粗12.36 mm,单株鲜重41.43 g;折合产量最高,为46 094.40 kg/hm~2。施N 300 kg/hm~2、P2O5225 kg/hm~2、K2O225 kg/hm~2+灌水量900 m3/hm2处理的WUE最大,达46.05 kg/m~3。综合产量、品质等评价指标,推荐应用施N300 kg/hm~2、P2O5225 kg/hm~2、K2O 225 kg/hm~2+灌水量1 350 m3/hm2的灌溉施肥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为规范闽南地区春种马铃薯钾肥用量,设置0 (A_1、CK)、75 (A_2)、150 (A_3)、225(A_4)、300 (A_5)和375kg·hm~(-2)(A_6)6个施钾量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钾肥用量对闽南地区春种马铃薯泉云4号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闽南地区黄红壤中肥力等级春种条件下,施用钾肥可增大马铃薯SPAD值与叶面积,有利于形成碳水化合物;高施钾量处理A_5(K_2O 300kg·hm~(-2))的增产增收效果最好。与不施肥水平(CK)相比,高施钾量处理A_4(K_2O225kg·hm~(-2))以上水平的马铃薯块茎粗蛋白和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多,中施钾量处理A_3(K_2O150kg·hm~(-2))以上水平的淀粉含量显著升高,维生素C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闽南地区春种马铃薯泉云4号的K_2O适宜施用量为225~30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