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1.玉米秸秆的处理采用机械粉碎还田技术。使用玉米联合收获机配套的秸秆粉碎装置或专用机具将摘穗后直立的玉米秸秆粉碎抛洒在地表,随耕翻作业埋入土中,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达到疏松土壤消灭病虫害、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提高产量、减少环境污染、争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玉米收获机在收获时摘穗割台底部的切割装置距离地面很近,长时间工作造成茎蔓缠绕、沙土进入转轴影响工作的问题,设计一种对玉米穗和秸秆进行分离收集的防尘土切割装置。通过田间试验表明,防尘土切割装置运行良好,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达到126.2 h。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玉米收获作业存在的秸秆回收利用率低、果穗收获与秸秆收获不能同时进行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内置式秸秆收集打捆装置,将该装置内置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上,使玉米收获机在实现果穗收获的同时实现玉米秸秆捡拾、粉碎和打捆的功能,减少了收获机械进地次数,降低了成本。为此,通过对秸秆收集打捆装置整体机构及关键部件的理论和仿真分析,确定了主要结构参数。以碎刀辊转速、螺旋输送器转速、打捆机输入转速为试验因素,打捆密度为试验指标对秸秆收集打捆装置进行正交试验,因素取值范围为:粉碎刀辊转速1300~1700r/min、螺旋输送器转速120~180r/min、打捆装置输入转速700~800r/min。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草捆密度均有显著影响,影响主次顺序为粉碎刀辊转速打捆装置输入转速螺旋输送器转速;当粉碎刀辊转速为1700r/min、螺旋输送器转速为150r/min、打捆装置输入转速为800r/min时,打捆密度最高为180kg/m~3。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为中国北方一年两熟地区夏玉米秸秆收获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东北三省是全国最大的玉米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达1.53×107hm2,每年可收集的玉米秸秆量超过1.1×1 011kg。但是,东北玉米秸秆的总利用率不到5 0%,大部分秸秆被废弃或燃烧掉,在浪费大量农业资源的同时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秸秆还田能够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也可以解决中国因秸秆过剩而产生的堆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合理耕层构建中深耕改土、间隔耕作、秸秆还田农业技术要求,设计了一种一次作业可完成防堵深松、清垄、混埋及镇压等多功能秸秆混埋还田联合作业机。通过对关键部件防堵深松装置、清垄装置和混埋装置等结构优化设计和运动分析,确定了各关键部件的结构形式和参数,以及各部件的配置关系和整机性能参数。田间试验表明:该机在前进速度为5km/h时,秸秆覆盖量为1.0kg/m2;秸秆混埋深度为15.43cm时,混埋率为95.06%,碎土率为96.02%。该机作业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为东北平原构建合理耕层配套机具的设计、改进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玉米收获后残留的秸秆含水率低、密度小、空隙大,易掺杂土壤,不利于秸秆的后续能源化、饲料化利用。本文提出的玉米秸秆黄贮捡拾机将秸秆捡拾、翻抛后,通过振动方式,实现秸秆与夹杂土壤的分离,并通过输送机构对秸秆进行收集。通过理论计算,设计了前置式黄贮玉米秸秆捡拾机,包括捡拾机构、翻抛机构、去土机构、输送机构和机架等5部分,能够一次性完成秸秆的地表捡拾、翻抛输送、振动去土和收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秸秆的含杂率。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捡拾、翻抛、振动和输送等4部分的功率消耗分别为583.16、3 4 9.7 7、2 4.1 5、7 3 7.8 1 W,并据此完成了黄贮玉米秸秆捡拾机的整机和关键零部件设计,确定了捡拾轴、翻抛轴和输送轴的转速分别为516、240、548r/min。田间试验表明:该机具有较低的捡拾损失率和显著的去土效果,能有效避免缠绕堵塞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的搂集清理工作劳动密集度高且费时,如果雨天没有及时收获,很容易导致秸秆的变质[1].现阶段玉米秸秆基本上由搂草机搂集,由于作物和耕种方式的不同,引进国外的搂草机存在适应性问题,且搂草机搂集的玉米秸秆含土量大、漏搂率高.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多参数可调节的指盘搂草机实验台,在满足搂草机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了玉米秸秆田间处理技术及机具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对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及机具、玉米联合收割机秸秆切碎技术及装置、玉米秸秆和根茬粉碎还田技术及机具、玉米秸秆收集技术及机具等典型的秸秆处理机具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针对玉米收获后玉米秸秆散落,二次捡拾含杂率高,造成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等问题,提出一种秸秆回收式玉米收获机割台装置。割台装置分上下两部分:上层部分主要有摘穗齿轮箱、摘穗装置、拨禾轮以及分禾器;下层部分主要有秸秆切茬装置和揉切装置。对秸秆回收式割台装置的揉切装置和切茬装置进行试验研究,对揉切装置的动刀片和动刀主轴静力学分析后,制作样机并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回收式玉米收获机割台的落地籽粒损失率为1.84%,果穗损失率为1.71%,籽粒破损率平均值为0.73%,秸秆的平均留茬高度为96.2 mm,秸秆揉切长度合格率平均为90.04%,秸秆回收率达95.78%,主要性能指标达到预期试验目标,本研究为秸秆回收式玉米收获机割台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对生物质能源利用和开发已成为各国研究重点。玉米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源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易燃烧优点。针对我省玉米垄作种植模式,造成机收后大量散碎秸秆落入垄沟无法有效收集利用,我们研究制造了仿行弹齿式玉米秸秆捡拾装置,经过实验证明该装置捡拾干净,遗漏少,可靠性好。本文介绍了玉米秸秆打捆机仿形弹齿式捡拾装置主要技术参数选择与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0.
作物秸秆内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钙、镁等多种营养元素和有机质。据测定,湿玉米秸秆中含氮量为0.61%,含磷量为O.27%,含钾量为2.28%,有机质含量为15%左右,1250公斤玉米桔秆相当于4000公斤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作物秸秆切碎还田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使土壤疏松,通气性提高,贮水量增加,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1.
赣榆县耕地面积为9.39万hm2,其中小麦3.73万hm2、水稻3.27万hm2、玉米0.74万hm2、其他农作物1.65万hm2。县内可收集秸秆资源量为80.27万t,其中稻麦秸秆总量62.83万t(夏季小麦秸秆量为22.4万t,秋季水稻秸秆量为40.43万t)、玉米秸秆量为10万t、其他秸秆量为7.44万t。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除了机械化还田外,还有多种利  相似文献   

12.
新型弹齿式玉米秸秆捡拾装置是一种针对我省的玉米垄作种植模式,造成机收后大量的散碎秸秆落入垄沟而无法有效收集利用研究出的仿形弹齿式玉米秸秆捡拾装置。用以捡拾玉米收获机收获后散落在田间的玉米秸秆,经过多次试验对秸秆捡拾装置的一些重要结构进行了反复的改进和完善,最终成功完成了本项目。实现了对物料捡拾干净,遗漏少,输送均匀连续,可靠性好的要求。本文就结合试验与国内外同类技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此项报告,为捡拾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免耕播种机切茬导草组合式草土分离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玉米免耕播种机在麦茬地作业时机具通过困难、苗带草土混杂、作业质量差等问题,提出驱动切茬和被动导草联合作业的技术思路,设计了一种切茬导草组合式草土分离装置,实现了秸秆及杂草的切割拨抛和引导分流。对凹面缺口圆盘刀和导草板等关键部件与秸秆及杂草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理论分析,确定了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取值范围;运用CFD仿真技术确定了导草板的最优参数;借助EDEM离散元仿真技术建立了草土分离装置-土壤-秸秆相互作用的仿真模型,确定凹面缺口圆盘刀的最优结构参数组合;通过田间试验对该装置的作业性能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切茬导草组合式草土分离装置作业性能的主要结构参数为凹面缺口圆盘刀刀盘入土深度、刀齿高度和刀盘偏角。当刀盘入土深度为73. 63 mm、刀齿高度为69. 70 mm、刀盘偏角为23. 41°时,该装置机具通过性良好,且作业性能稳定,苗带秸秆清除率和土壤扰动量平均值分别为90. 16%和20. 85%,符合玉米免耕播种作业农艺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不同麦秆覆盖量对夏玉米耗水量和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覆盖小麦秸秆保墒措施+灌溉条件下,对夏玉米生育期耗水量、生理性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其中秸秆覆盖量分别为0(对照)、3000、6000、9000和12000 kg/hm2。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显著地减少了夏玉米生育期耗水量、增加了玉米株高和叶面积,秸秆覆盖量9000 kg/hm2时效果最佳;夏玉米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带秸秆粉碎装置的玉米收获机割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玉米秸秆处理设备主要是秸秆还田机,其锤爪式设计消耗动力大。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秸秆粉碎装置,它安装在玉米收割机的割台上,位置在摘穗辊的下部,采用定刀和动刀相结合的粉碎结构,具有节省动力、节省空间和结构简洁等特点。安装了这种粉碎装置的玉米收获机割台能适应全国大部分的玉米收获,可避免或减少焚烧秸秆现象,对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中还田机械设备种类单一和玉米秸秆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用于地下灌溉复合管成型装置。提出玉米秸秆还田的新方式,将作物秸秆粉碎与土壤按不同比例掺量混合,挤压形成空心圆管状的复合管材,应用时采用一次性浅埋,一年或一季后直接全量还田。依据农机农艺融合,提出装置整体结构设计方案,介绍装置的工作原理,对搅拌部件、螺旋挤压成型部件等关键部件进行设计,计算挤压成型部分物料输送功率,确定满足工作的结构要求及满足农艺要求的装置结构。基于自主搭建的试验平台,进行玉米秸秆复合管成型试验。台架试验表明:在含水率20%~26%的区间中,保证玉米秸秆复合管满足性能要求,即复合管密度不小于1.30 g/cm3时,随着含水率的递增,玉米秸秆成型密度先递减再递加,且成型密度离散性越来越小,玉米秸秆复合管性能更加稳定。当混合物含水率在26%,绞龙轴转速在488 r/min,物料喂入量在170 kg/min时,既保证玉米秸秆复合管出料的连续性,且出料速度相对较快。满足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农艺要求,为玉米秸秆还田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主要是通过农用机械将玉米整株秸秆或者粉碎后的秸秆,进行地表覆盖或者埋入土中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中最简单、便捷和高效的利用方式,是东北地区重点推广的技术。秸秆直接还田,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地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东北地区主要的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模式有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翻埋还田和秸秆碎混还田。系统阐述了三种还田技术模式及配套机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玉米秸秆深埋全量还田机在秸秆输送过程中发生过长的秸秆堵塞、潮湿的秸秆和搅碎土块堵塞风机等弊端。对玉米秸秆深埋全量还田机输送装置的输送拨齿、输送链传动重新设计。确定了该装置结构及输送角度,是对玉米秸秆深埋全量还田机输送装置的改进。该装置成本低,工作稳定,实用性强,提高了整机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9.
液化玉米秸秆基固沙剂控制土壤风蚀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室内风洞试验机为主要设备,研究了液化玉米秸秆及液化玉米秸秆基聚氨酯作为固沙剂对建筑渣土的保护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均能粘结土样表面的大小颗粒形成保护层,提高建筑渣土的抗风蚀性;当液化玉米秸秆的喷施量较低时,随着风速的提高,对土壤的保护作用逐渐消失,土壤的侵蚀度迅速增加;液化玉米秸秆基聚氨酯作为固沙剂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液化玉米秸秆,当其喷施量为120.37g/m~2时,起沙风速超过20m/s,当固沙效果相同时,液化玉米秸秆基聚氨酯的用量仅是液化玉米秸秆的50%,而且由于液化玉米秸秆基聚氨酯保护层的机械强度较高,使其在较高的风速下,对建筑渣土仍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秸秆在型煤中的优化配比及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玉米秸秆、无烟煤及玉米秸秆和无烟煤的混合物的热重分析,确定秸秆在型煤中的优化配比,有效地改善了型煤的燃烧特性。通过实践验证,10%的玉米秸秆质量掺混量的型煤,能够应用在现有的型煤成型机和锅炉上,对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缓解化石能源的危机、减少大气污染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