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科院南京土壤所针对土壤盐碱化危害重等问题研发了多项能够快速洗盐、增强淋盐、高效控盐的滨海盐碱地水盐调控关键技术,并集成构建了滨海盐碱地耕层高效控盐的水盐调控综合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
不同改良措施对滨海重度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土壤盐碱化严重制约了滨海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探索出盐碱地经济、高效、生态的改良培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复合改良剂与台田浅地水利排盐工程结合的综合改良措施的脱盐改土效果。【方法】本文以滨海重度盐碱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对比研究了CK(对照,无任何改良措施)、A(暗管排盐工程)、G1(铁汉生态改良剂)、G2(禾康改良剂)、T(台田浅池水利排盐工程)、TG1(台田浅池+铁汉生态改良剂)、TG2(台田浅池+禾康改良剂) 6个处理下盐碱地土壤物理性质、盐碱指标、土壤养分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1)不同处理均降低土壤容重、土壤pH和盐分,提高土壤孔隙度,其中TG1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脱盐效应最显著,其pH和含盐量分别较对照降低13. 38%、77. 85%,而其他处理的盐碱指标仍高于园林种植土建议值,综合改良措施(TG1、TG2)优于单纯的水利排盐工程措施(A、T)和施加化学改良剂(G1、G2);(2)各处理均不同程度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速效养分,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对照提高8. 89~18. 22 g/kg,TG1最高(22. 60 g/kg),其次是TG2、G1( 15. 50 g/kg),约为对照的2. 5倍;虽然TG1、TG2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提高23. 70~38. 70 mg/kg,但土壤有效磷含量却显著降低,G1、G2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A、T处理则显著降低28. 26%、46. 09%;(3)TG1、TG2处理下4种植物成活率显著高于G2、A,CK处理仅有柽柳存活,柽柳可作为滨海盐碱地综合生态原土改良先锋植物; T、TG1、TG2处理下4种植物的株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G1、G2与A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考虑盐碱地土壤结构改善、脱盐改土、土壤培肥和植物生长的综合改良土壤的目的,复合改良剂与水利排盐工程结合的综合改良措施TG1处理是盐碱地改良和园林生态植被构建的最优推荐选择,TG2次之。  相似文献   

3.
暗管排盐对吉尔吉斯坦楚河盆地盐碱地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吉尔吉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吉国)楚河盆地暗管排盐对盐碱地的改良机理及效应,为引用该技术改良利用新疆盐碱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采用暗管排盐技术对吉尔吉斯坦国立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农场盐碱地开展长期改良试验研究,对改良前和改良后(2013年)地下水水质、土壤八大离子和土壤质地等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70多年的暗管排盐改良后,土壤总含盐量由5.26;降低到0.64;以下,各离子成分含量均大幅度降低,土壤成为非盐碱化土,加上地下水位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农作物的高产和土壤肥力的恢复.另外,耕作层由重壤土改良为了中壤土,土壤孔隙率增加,提高了土壤含气量和通透性,有利作物的根系生长.[结论]暗管排盐技术对改良吉国实验农场盐碱地土壤理化特性和洗盐效果明显,引进该暗管排盐技术对改良新疆盐碱土和防止次生盐碱化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滨海泥质重盐碱地综合改良与植被构建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滨海泥质重盐碱地低成本原土直栽绿化的目的,筛选出适应冀东滨海地区生态环境、耐盐能力较强的绿化植物品种65个;明确了17种绿化植物的存活阈值及耐盐阈值;加入磷石膏0.45%(2.0 t/666.67 m2)、半腐熟玉米秸秆肥5 cm(33 m3/666.67 m2),混入0~40 cm土层,以提高黏土的通透性;冬春季节地表覆盖粉碎秸秆5.0~10.0 cm抑制返盐;在盐碱含量较高的地块可先种植盐地碱蓬吸盐、降盐;在淡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可利用咸水结冰淋洗盐碱。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滨海泥质重盐碱地改良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滨海泥质重盐碱地低成本原土直栽绿化。  相似文献   

5.
胡丁猛  刘桂民  臧真荣  李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080-5081,5118
[目的]探索一种更有效的、更适合滨海盐碱地改良的方法。[方法]用暗管排水与台田技术改良盐碱荒地,对改良前后的土壤含盐量和pH进行比较。[结果]pH与含盐量有不同的变化趋势;暗管排水技术改造盐碱地后,其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的下降程度远远大于传统的台田技术。[结论]该技术值得在盐碱荒地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盐渍化农田不同埋深暗管排盐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暗管排盐技术与农业灌溉种植方式结合的土壤脱盐效果,为引用该技术改良利用盐碱地以及制定合理灌溉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第三师红旗农场的重度盐渍化农田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暗管埋深(T1,暗管埋深1.2 m;T2,暗管埋深1.5 m;T3,暗管埋深1.8 m),暗管间距均为25 m,通过2年的暗管排盐实验研究1 m耕层土壤剖面盐分分布特征以及水平方向土壤盐分变化。【结果】暗管埋设2年后,不同埋深暗管水平方向土壤盐分含量均有所下降,但距离暗管各点降幅差异较小;各暗管处理配合地面灌溉均能有效降低1 m耕层土壤盐分含量,T1、T2、T3处理土壤含盐量分别降低了7.88、8.90、8.13 g/kg,T2处理在1 m耕层脱盐率最高为45.79 %,优于T1、T3处理,T1、T3脱盐率差异不大;不同土层脱盐效果存在差异,3个处理在40~60 cm土层脱盐率均超过50%达到最大值,但整体表现为上层高于下层。【结论】暗管排盐技术结合地面灌溉对降低土壤耕层盐分具有明显的作用,依据实际情况可降低灌溉量或增加暗管铺设间距。  相似文献   

7.
滨海盐碱地改土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问题日益严重,极大地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受土地条件苛刻、树种单一、病虫害严重、技术不配套等多种因素影响,滨海盐碱地绿化造林的质量和数量受到很大影响。结合文献搜集以及野外调查、实验,提出了滨海盐碱地造林改土降盐措施及绿化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轻度盐碱以及造林树种对盐碱要求较低时,可采用基本降盐碱措施结合密植混交,在重盐碱地区和造林树种对盐碱要求较高时,可增加微区降盐改土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滨海淤泥质盐土区暗管埋设的适宜参数。[方法]试验设计60、80、100 cm 3个暗管埋深,5、10、15 m 3个暗管间距,共9个处理,0~20、20~40、40~60 cm 3个土层定点取样,辅助滴管,分析盐分变化。[结果]A_1B_1、A_1B_2、A_1B_3、A_2B_1处理0~60 cm土体盐分最低,平均含盐量5.4~6.4 g/kg,较原始盐分土壤降低60%以上,降盐效果明显。[结论]淤泥质滨海盐土区辅助滴管措施,暗管埋深60~80 cm为宜;80 cm埋深下,暗管间距不宜高于10 m,在5~7 m具有较好的降盐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27团采用暗管排盐技术治理盐碱地,实施一年后对项目区土壤与地下水进行采样,测定并分析各项指标变化。研究表明,暗管排盐技术实施后,0~20 cm和0~100cm土层土壤含盐量分别平均降低32.19%和19.47%;节水率达17.24%;不同作物平均亩增产44.53%。暗管排盐技术效果明显,为新疆盐碱地的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滨海泥质重盐碱地区土壤含盐程度高、土质改良难度大,适生植物种类少,成为制约滨海地区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及生态植被修复的最主要障碍。芙蓉葵具有耐盐碱、耐涝、观赏价值高等特点,是滨海盐碱地环境美化、生态植被修复的优良品种。为规范芙蓉葵在滨海盐碱地区的栽植技术,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滨海地区的生态条件,对土壤和地下水调查、土地整理与改良、淡水洗盐、种苗准备、栽植技术及栽后养护等技术环节提出具体要求。该规程(DB 13/T 2649—2018)对河北滨海泥质盐碱地区芙蓉葵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估天津市滨海新区河道底泥改良为园林种植土是否可行,选取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区九大街与海滨高速交口的排水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检测了河道底泥的基本理化性质及肥力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河道底泥的全盐含量在31~89 g/kg,属于重盐碱地,远超过绿化种植土壤的含盐量标准;pH在7.0~7.5,满足绿化种植土壤标准;有机质含量在37~99 g/kg,略高于绿化种植土的标准(20~80 g/kg),含水率在20%~67%,各重金属含量也基本都在园林种植土国标允许的范围间,主要离子含量结果表明河道底泥为钠质盐碱土,钠盐占全盐含量的76.3%。综上所述,河底底泥改良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含盐量高,其中钠离子为主要离子。  相似文献   

12.
以碱蓬为材料,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再生水景观河道8个河内中心岛上布置了不同基底处理对土壤生态修复作用的试验。在对中心岛作挖排盐暗沟、铺设排盐暗管、铺垫可降解薄膜并垫土20 cm、铺垫可降解薄膜并垫土30 cm和原土拌砂5种基底处理,并进行垫土后人工种植碱蓬。结果显示:各种措施对土壤生态修复均有效果,都提高了碱蓬生物量,降低了土壤含盐量,且土壤含盐量越低,生物量越大。各项措施中,原土拌砂效果最明显,碱蓬生物量(干重)达到对照的3.92倍;上层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了6.89、19.98和80.0 mg.kg-1;有机质含量增加了2.57 g.kg-1。铺垫可降解膜并垫土20 cm效果最差,碱蓬生物量仅为对照的1.62倍。其他措施的效果依次为挖排盐暗沟、铺垫可降解膜并垫土30 cm、铺设排盐暗管。种植碱蓬有降低土壤盐分及改良土壤的作用,但对下层土壤没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9月20日,由省农科院滨海农业研究所承担的"农田改土培肥与高效施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滨海重盐碱地治理与利用示范"课题在曹妃甸召开观摩会。省渤海粮仓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人郑彦平研究员、技术研发课题负责人及技术骨干、项目办成员参加了观摩会。与会代表观摩了滨海所综合试验站和曹妃甸新城天旭生态农业园区的植物耐盐鉴定、土壤质量提升、节水控盐、植物改土降盐等关键技术研发核心试验田,其中曹妃甸天旭千亩生态园示范区地块整治前为  相似文献   

14.
微咸水灌溉滩涂稻田盐分动态及其水稻产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洗盐后连续种植4年、洗盐后第1年种植水稻的滩涂地块为研究对象,以邻近滩涂荒地为对照,开展全生育期稻田土壤耕层(0~20 cm)、浅层水、以及灌溉水源中盐分的动态观测,并进行不同种植年限(1年和4年)的水稻产量比较。结果表明,种植1年、4年的稻田耕层土壤盐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高点均出现在抽穗期,耕层含盐量分别为1.83 g/kg和1.38 g/kg,全生育期平均值分别为1.07 g/kg和1.01 g/kg;浅水层盐分含量表现为前期(分蘖期)较低,中后期(拔节孕穗期后)较高,这与水稻生长期间雨水分布、灌溉水含盐量有密切关系。连续种植4年的水稻较种植1年的增产46.3%,主要原因在于生物量、收获指数和单位面积穗数的显著增加。水稻收获后1 m深土层土壤盐分测定结果表明,滩涂种稻利用微咸水灌溉不存在盐渍化加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求减轻设施土壤连作障碍并有效提高烤烟产量的技术措施,在暗管排水条件下设计不同调控处理,并观测试验前后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和烤烟干物质累积量。结果表明:不同调控措施均促进了耕层土壤速效养分的累积,其中秸秆+EM处理的速效氮、磷、钾增幅最大,分别达到35.88%、18.38%和13.81%;秸秆覆盖处理与秸秆+EM处理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上升,而EM处理变化并不明显;单株烤烟干物质累积量和最终产量均以秸秆+EM处理最高,分别达到371.79 g和2663.4 kg/hm2。总体来看,秸秆+EM处理可作为暗管排水条件下的最优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求减轻设施土壤连作障碍并有效提高烤烟产量的技术措施,在暗管排水条件下设计不同调控处理,并观测试验前后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和烤烟干物质累积量。结果表明:不同调控措施均促进了耕层土壤速效养分的累积,其中秸秆+EM处理的速效氮、磷、钾增幅最大,分别达到35.88%、18.38%和13.81%;秸秆覆盖处理与秸秆+EM处理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上升,而EM处理变化并不明显;单株烤烟干物质累积量和最终产量均以秸秆+EM处理最高,分别达到371.79 g和2663.4 kg/hm2。总体来看,秸秆+EM处理可作为暗管排水条件下的最优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港城盐碱原土的快速改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淡水洗盐、有机质增效和提高渗透性方法,对港城原土进行了快速改良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淡水洗盐均可将不同含盐量土壤的盐分洗至正常水平(0.2%)以下,加水量(Y)与土壤含盐量(X)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1.455 2+0.597 0X(R^2=0.934 5);添加玉米秸秆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且随添加比例的增加而提高;添加玉米秸秆和珍珠岩可提高土壤渗透性,添加比例以5%为宜。  相似文献   

18.
国家公社旱田盐碱地保苗經验是,适宜深度的机翻,可以降低耕层土壤含盐量利于保苗;圍埝蓄淡渗碱加速脫盐;采用垵种的方法;盐碱地客土压砂可以加厚耕作土层;并根据盐碱土含盐量的多少进行因土种植,以及防治地下害虫等措施。可供旱田盐碱地区生产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沧州市滨海盐碱区耕层土壤的盐渍化特征,采集三个时期沧州不同地区耕层土壤(0~20 cm)样品,结合样品实验分析,探究土壤盐分特征。结果表明:①沧州滨海盐碱区耕层土壤离子类型多样,检测的八大离子中氯离子、钠离子、硫酸根、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为主要盐分离子,土壤类型为硫酸盐-氯化物型。②相关分析表明,耕层土样中总含盐量与氯离子和钠离子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沧州市滨海盐碱地耕层土壤的总含盐量一定程上取决于土壤中氯化钠的含量;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钙为氯化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硫酸盐类为硫酸钠、硫酸镁和硫酸钙。③方差分析表明,三个不同采样时期和不同地区均对沧州市滨海区盐碱地的盐渍化的影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④主成分分析表明,钠离子、氯离子、镁离子、钙离子和硫酸根与第1主成分相关性较高;钾离子和碳酸根+碳酸氢根与第2主成分相关性较高;第3主成分主要反映硅酸盐类对土壤离子成分的影响。由于钠离子、氯离子、钙离子和硫酸根在土壤中含量相对较高,是表征沧州滨海盐碱区土壤盐渍化的主要特征因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监测区土壤盐分含量、地下水埋深及自流暗管排水效果的长期监测,结果表明:全监测区耕地表层土壤含盐量趋于下降,不同层段土壤含盐量呈现上重下轻的趋势;监测区耕地地下水位普遍下降,耕地地下水矿化度趋于升高;自流暗管排水区与对照区相比,自流暗管排水区的降盐效果较明显,说明暗管排水对改良中低产田是十分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