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决近年来华北地区麦田因多年旋耕导致土壤耕层过浅、土壤质地变差、小麦根系发育不良以及小麦产量品质降低等问题,在平衡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Agri-star松土促根剂对土壤质地及小麦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松土促根剂和土壤深耕处理均可起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单位体积小麦根系质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此外,施用松土促根剂能够提高冬小麦成穗数和穗粒数,进而起到提高小麦籽粒产量的效果,其中以1号松土促根剂+配方肥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平均达7 925 kg/hm2,较单施配方肥处理增产12.9%。研究还发现,施用配方肥、添加松土促根剂或者进行土壤深耕处理能够改善小麦籽粒淀粉品质,同样也以1号松土促根剂+配方肥处理效果最好。综合比较分析,在当前华北地区免耕、旋耕麦田,应用Agri-star松土促根剂可以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小麦产量和改善小麦籽粒淀粉品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几种有机肥对玉米光合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研究有机肥、化肥对玉米生产能力的影响,为北方黑土地区有机肥与化肥的施用提供科学依据。大田条件下对玉米施用4种有机肥和传统化肥,测定玉米产量、叶片光合特性、土壤酶活性以及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情况等指标。结果表明:超效有机肥(T4)处理下的玉米产量为9800 kg/hm2,相比于传统化肥(CK)增产11.53%,达到显著水平,菌糠+鸡粪+腐殖酸有机肥(T2)同CK产量差异不显著;T2、T4处理下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均高于CK,分别增加了32.34%(T2)、24.10%(T4);酶活性方面菌糠+鸡粪+枯草芽孢杆菌腐熟有机肥(T3)处理下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较CK提高31.80%,T4处理下蔗糖酶活性最高,较CK提高30.91%。4种有机肥相比于CK均显著增加了玉米根系AMF侵染率与总球囊霉素含量,T2处理下的AMF侵染率与总球囊霉素最高,较CK分别增加了58.90%、8.52%。本试验结果表明超效有机肥、菌糠+鸡粪+腐殖酸有机肥在替代化肥施用中具有减施化肥、增产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以河北省辛集市马庄乡保高丰农场为试验地点,在增施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设置化肥减量10%,30%,50%,100%的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T5)相比,生物有机肥处理+化肥减量30%处理(T3)、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10%处理(T2)、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50%处理(T4)的冬小麦产量分别为6 510.65,6 237.30,6 084.15 kg/hm~2,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T5)和仅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T1),其中生物有机肥处理+化肥减量30%处理T3产量最高,比常规施肥处理(T5)增产13.42%。从土壤酶活性变化看,与常规施肥处理(T5)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T1)、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10%处理(T2)、生物有机肥处理+化肥减量30%处理(T3)、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50%处理(T4)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4.33%,15.60%,14.08%,9.12%,脲酶活性分别提高了8.22%,7.22%,10.47%,5.41%,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了63.89%,30.35%,66.45%,57.19%。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发现,增施生物有机肥所有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T5)相比,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总量、细菌、真菌数量升高,但真菌占比降低。从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分析,增施生物有机肥的所有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增加,其中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30%处理(T3)的Shannon指数、Chao1指数、ACE指数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T5)提高了3.61%,19.74%,22.43%,土壤微生物菌群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施有机肥(CK)为对照,研究了单施生物菌肥、单施化肥及化肥+生物菌肥混合施用等3种不同处理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和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菌肥处理中,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较CK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到49.46%和40.25%,放线菌数量有所下降;菌肥+化肥处理中,细菌数量较CK增加了16.55%,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有所减少;纯化肥处理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下降。施用菌肥后土壤过氧化氢酶、脉酶、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均较CK显著增加。其中单施菌肥处理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腥酶和蛋白酶活性均较CK大幅增加,分别增加了33.9%,396.4%和30.1%。施用生物菌肥可增加土壤微生物功能群数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和土壤氮素营养循环,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5.
以小区试验的方法选择典型的南方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绿肥压青分别配伍3种促腐剂石灰、碳铵、石灰氮在稻田土壤上的应用试验,探讨绿肥压青配伍不同促腐剂对稻田土壤肥力及其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压青可有效增加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调控土壤碱解氮含量,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绿肥压青配伍不同促腐剂还可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其中以绿肥压青+有机氮处理(T4)最佳。绿肥压青和绿肥压青配伍不同促腐剂对后茬水稻具有一定得增产作用。绿肥压青(T1)、绿肥压青+石灰处理(T2)、绿肥压青+碳铵处理(T3)、T4处理水稻产量较无绿肥压青(CK)处理分别增产22kg/667 m2、24.2 kg/667 m2、40.1 kg/667 m2、47.2kg/667 m2。  相似文献   

6.
化肥减施配合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特性和燕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燕麦生产中肥料施用过量的问题,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减施50%化肥(50D)、减施25%化肥(75D)、100%化肥(CK)、减施50%化肥+生物有机肥(50DM)、减施25%化肥+生物有机肥处理(75DM)等5个处理,分析了土壤3种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和燕麦产量,研究减量磷酸二铵并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特性和燕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燕麦开花期和收获期75DM处理下0~20 cm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在收获期较CK分别提高7.6%、12.6%和25.2%;与CK相比,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有效增加了燕麦收获期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幅为9.8%~22.9%,且以75DM处理最优。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下燕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其中以75DM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分别较75D和CK提高24.5%和9.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与燕麦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减施25%化肥并配施600 kg/hm2生物有机肥可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中有效性氮、磷、钾的含量,从而改善土壤肥力和土壤养分状况,有利于燕麦增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化肥减施对设施辣椒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别设置常规施肥(CK)、化肥减施18%(T1)、化肥减施28%(T2)、化肥减施38%(T3)、化肥减施48%(T4)5个处理,测定辣椒生长、产量和品质等相关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施肥处理辣椒生长性状、品质及产量的表现进行评价。不同施肥处理中,T1和T2处理表现较好,其中T1处理株高和茎粗较CK增长了13.83%和22.07%,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CK增加了104.15%,产量较CK处理增长了22.30%。T2处理辣椒根系活力最强,较CK增加了37.48%,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较CK增加了20.42%和9.69%,但产量低于CK。通过主成分分析,各处理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为T1>CK>T2>T4>T3。化肥减施18%为辣椒最适施肥量,该水平施肥量对促进辣椒生长、增产提质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黑龙江省早春大棚土壤温度低及设施土壤环境恶化问题,以‘千禧’番茄为材料,研究秸秆+牛粪(NGH)、秸秆+马粪(MGH)、秸秆+羊粪(YGH)、单一秸秆(JG),以未进行反应堆技术为对照(CK),对早春大棚‘千禧’番茄土壤温度、土壤理化性状、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降低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温度、土壤EC、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经过秸秆生物反应堆处理的20 cm土层温度有明显的提升,其中秸秆+羊粪处理在反应启动后提升土壤温度效果最好;秸秆+羊粪(YGH)处理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是对照的2倍;秸秆+羊粪(YGH)处理土壤中4种酶活性均处于最高水平,分别比对照提高了91.9%、220%、18.5%、7.3%。各处理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变化规律一致为秸秆+羊粪(YGH)>秸秆+牛粪(NGH)>秸秆+马粪(MGH)>秸秆(JG)>对照(CK);秸秆+羊粪(YGH)及秸秆+牛粪(NGH)处理对糖类、氨基酸类、酯类、醇类、胺类、酸类6类碳源的利用能力最强,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将大棚番茄土壤分为4个等级,秸秆+羊粪(YGH)处理为第一级,秸秆+牛粪(NGH)处理为第二级,秸秆+马粪(MGH)及单一秸秆(JG)处理为第三级,对照(CK)为第四级。应用秸秆复合有机酿热物生物反应堆促进了土壤环境的改善,以秸秆+羊粪(YGH)作为复合有机酿热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设施蔬菜土壤生态,推动化肥零增长计划实施。在土壤速效氮、磷、钾分别为283.55,574.05,1 161.3 mg/kg,有机质54.9 g/kg的高肥力日光温室中设置追施水溶性化肥(WSF)、蔡-18菌发酵液(Cai-18)和不施肥(CK)3种施肥处理,采用Miseq高通量技术、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分析方法测定3种施肥方式对黄瓜产量和品质、根区土壤养分含量、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WSF和Cai-18处理显著提高黄瓜产量,比CK分别增产6.21%和6.59%,Cai-18处理的氮、磷、钾用量比WSF处理分别减少93.48%,95.44%,98.63%,但两者产量差异不显著。Cai-18处理增加黄瓜酯类香气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提高果实的风味;WSF和Cai-18处理在黄瓜质地和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大,但二者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CK。Cai-18处理根际土壤细菌的97%相似水平下OTU分组数、菌种丰富度指数Chao-1和菌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大于其他2种处理,而其真菌的OTU数和Shannon指数小于其他2种处理,但均没有达到显著差异。在菌群数量结构上,与WSF处理相比,Cai-18处理改善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菌群数量结构的均衡性;与CK相比,Cai-18处理根际土壤的细菌菌群数量结构均衡性更好,但真菌菌群数量结构均衡性较CK差。黄瓜拉秧后,Cai-18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比WSF处理降低了140.85 mg/kg (P0.05),但2种处理的有机质、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差异不显著;CK处理的速效钾、有效磷含量显著低于前2种处理。在肥力高的土壤上施用蔡-18菌发酵液可以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缓解过量施肥导致的根层土壤养分失衡问题,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化肥减施对‘黔茶1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展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比较分析不施肥(CK)、基肥(茶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追肥+撒施(T1)、基肥(茶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追肥+沟施(T2)(化肥减施量21.8%)、基肥(金正大控释肥+油饼)+追肥+沟施(T3)(化肥减施量43.5%)、基肥(恩泰克复合肥+油饼)+追肥+沟施(T4)(化肥减施量44.8%)对‘黔茶1号’春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K、T1、T2、T3、T4之间产量和品质差异显著,CK的效果最差;T2、T3、T4的产量分别较T1增产6.9%、21.1%、15.1%;T3、T4与T1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酚氨比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一定范围内,化肥减施量与春茶产量、发芽密度、百芽重和咖啡碱含量呈高度负相关,与茶多酚含量中度负相关,与水浸出物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低度正相关,与酚氨比低度负相关。茶园肥料沟施效果好于撒施,新型肥料与有机肥搭配施用,减施增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西南丘陵冬春季节干旱频繁,严重影响小麦播种立苗及产量。2012—2013(干旱)和2013—2014年度(湿润),在四川简阳开展田间试验,比较不同玉米秸秆处理方式对旱地小麦生理性状、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是无覆盖(CK)、无覆盖+播后和拔节期灌水(T1)、休闲期覆盖(T2)和休闲期+小麦生育期覆盖(T3)。干旱年份T1、T2和T3的产量分别为4151、3926和3603 kg hm–2;较CK增产42.0%、34.3%和23.2%,提高水分利用效率27.2%、29.6%和18.8%。湿润年份处理间产量差异较小。与CK相比,干旱年份灌水和覆盖提高了播种至开花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有效抑制了花后旗叶、倒二叶的叶绿素降解;覆盖处理有利于保持播前充足的底墒及生育期间较高的土壤含水量;T2处理主要生育时期的根干重、根冠比、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增加,下层土壤中的根系增多。籽粒产量与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花后旗叶和倒二叶的SPAD及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秋季玉米秸秆就地覆盖具有显著的纳雨保墒作用,可提高小麦立苗质量,延缓叶片衰老,进而增产。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利用蚯蚓粪肥替代部分化肥实现陕南烟区化肥减施增效,改善烟田土壤质量。采用大田试验,设置5个处理:CK(无肥处理)、T1(纯化肥处理)、T2(蚯蚓粪肥氮替代30%化肥氮)、T3(蚯蚓粪肥氮替代50%化肥氮)、T4(蚯蚓粪肥氮替代70%化肥氮)。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植烟土壤理化特性、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深入分析各肥力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综合评价土壤肥力水平。结果表明:不施肥或配施蚯蚓粪肥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较纯化肥处理(T1),无肥处理(CK)下降2. 38%,配施蚯蚓粪肥处理(T2、T3及T4)下降3. 17%~6. 35%;施肥能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及有机质含量,T2处理对土壤速效养分提升效果最佳,较CK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分别增加2. 63,1. 38,0. 99倍;有机质含量随蚯蚓粪替代比例增加而呈递增的趋势,T4处理含量最高达22. 35 g/kg,较CK处理增加62. 07%。蚯蚓粪肥替代部分化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生物学特性,较T1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增加16. 45%~37. 97%,22. 99%~34. 57%,18. 40%~28. 80%,10. 19%~19. 74%,而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43. 22%~122. 35%,20. 74%~55. 87%,44. 80%~76. 64%。各肥力因子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反映了土壤有机质转化能力,第二主成分代表土壤速效养分供应能力,综合模型表明,蚯蚓粪部分替换无机肥对土壤综合肥力影响差异主要体现在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放线菌、真菌、酸性磷酸酶、细菌及有机质,土壤综合肥力评价表明T4(蚯蚓粪肥氮替代70%化肥氮)最佳,T2(蚯蚓粪肥氮替代30%化肥氮)次之。  相似文献   

13.
土壤质量退化已成为制约现代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采取适宜措施开展设施土壤改良活动对于促进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西安市塑料大棚土壤改良研究为例,分别探讨了土香香(T1)、腐殖酸(T2)、富活素(T3)、蚯蚓粪(T4) 4种改良剂处理对大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盐分离子组成、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所有改良剂处理较CK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塑料大棚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并小幅调节土壤pH使其更接近中性。其中T1和T4处理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改良效果更好一些,T3处理后的土壤pH更接近7.00。(2)所有改良剂处理较CK均能大幅显著降低土壤盐分离子总量和电导率,尤以T3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土壤盐分离子总量和电导率降幅可分别达到68.21%和75.89%。(3)与CK相比,不同改良剂均具有增产效果,尤以T3和T4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佳,产量增幅分别达到14.37%和21.01%。(4)与CK相比,所有改良剂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甜瓜的可溶性固形物,其中T3处理的效果最佳;所有处理间甜瓜可滴定酸无显著性差异;甜瓜固酸比和维生素含量有升有降,其中T1和T3处理甜瓜的固酸比较高,而T3处理甜瓜的维生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到146.21 mg/kg。总体而言,就改土、降盐、提质、增产等综合效果来看,T3处理,即施用富活素改良剂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日光温室土壤中过度施肥且氮素利用率低导致氮素积累阻碍土壤可持续利用,以及冬季生产中土壤低温、寡CO_2环境因素限制作物产量及品质等问题,以玉米秸秆与不同有机物的混合物为生物堆材料,研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CO_2逸散量以及氮素矿化速率。结果表明:残畜有机物+玉米秸秆(R)和羊粪+玉米秸秆(S)中NO~-_3-N含量和NH~+_4-N含量均显著高于CK(土壤+玉米秸秆,对照),且随着发酵时间延长,NO~-_3-N含量呈现上升趋势,NH~+_4-N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在发酵15 d内,牛粪+玉米秸秆(D)中NO~-_3-N含量显著高于CK,NH~+_4-N含量则在发酵15~20 d时显著高于CK;鸡粪+玉米秸秆(C)中NO~-_3-N含量则在发酵后期(20 d)显著低于CK,NH~+_4-N含量在整个发酵期与CK相比均无显著性变化,且总氮素矿化速率依次为RSDCKC。不同类型有机肥的添加使玉米秸秆发酵后累积温度和CO_2逸散总量均显著高于CK。因此,残畜有机物+玉米秸秆(R)被视为最佳有机物组合。通过改变反应堆中有机物的配比,添加含氮量高的有机物来提高发酵体系的氮源浓度,可加速反应物中氮素矿化的进程、提高积累温度和CO_2逸散总量,有利于日光温室冬季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结瘤因子(LCO)、苏云金菌素(Th-17)与不同补水量结合对谷子苗期根际土壤性状、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确定LCO、Th-17 浸种结合不同补水量对旱作农业稳产增产的作用。在干旱缺水的条件下,研究不浸种、Th-17 浸种和LCO浸种结合补水0、0.1、0.2 L/穴9 个处理,对谷子土壤性状、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谷子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22.72%~55.15%、16.64%~50.70%,增产大小依次为:L3>L2>T3>T2>T1>CK3>L1>CK2>CK1。用LCO和Th-17 2 种生长调节剂浸种的处理随产量的增加其籽粒品质指标较对照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LCO和Th-17 浸种结合不同补水量的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35.98%~64.8%、18.62%~48.08%;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7.98%~80.31%、19.44%~42.94%;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4.82%~10.92%、3.76%~7.84%;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43.10%~51.85%、21.95%~29.82%;土壤脲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22.51%~33.66%、10.19%~22.68%。研究表明,用LCO和Th-17 2 种生长调节剂浸种结合补水都能有效改善土壤性状,促进植物生长,进而增加作物产量,且LCO 浸种处理增加幅度较Th-17大。  相似文献   

16.
旨为研究Phyto-CatTM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状改良效果以及不结球白菜生理特性的影响,探索其对传统化肥的替代效果.以不结球白菜植株为试验对象,采用多因素单水平方法:研究只施加基肥(CK)、基肥+Phyto-CatTM土壤调理剂(T1)、基肥+常规施肥(T2)、基肥+常规施肥+Phyto-CatTM土壤调理剂(T3)4种处理对不结球白菜的生理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及肥力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1、T2、T3处理均可显著提高不结球白菜产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可溶性糖以及植株根系活力,其中3个处理各指标分别提升了11.5% ~27.9%,9.8% ~22.7%,7.8% ~16.3%,12.4% ~24.8%;与CK处理相比,T1处理使试验土壤的pH值、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田间持水量、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5.9%,5.3%,2.1%,18.42%,7.32%,29.89%,33.97%,而土壤容重却下降了9.5%.结果表明,Phyto-CatTM土壤调理剂对不结球白菜的生理特性及土壤性状改良效果明显.在不施化肥的条件下,其在修复土壤、提高作物产量方面作用明显,可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前提下替代化肥施用,为农业无公害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连续秸秆还田对黑土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为了研究传统耕作方式下连续秸秆还田对黑土团聚体中有机碳分布及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中国黑土区进行8年田间定位试验的大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无肥(CK)、单施化肥(NPK)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NPK+S)3种处理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并与2004年试验初期土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起始土壤相比,连续8年秸秆还田后,土壤大团聚体的含量显著提高,且NPK+S处理下土壤大团聚体的含量及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显著高于CK处理和NPK处理;连续秸秆还田8年后土壤的有机质(SOM)含量显著提高了6.59%,而CK处理和NPK处理均导致SOM含量下降,分别降低了1.95%和2.56%。与CK处理、NPK处理和起始土壤相比,NPK+S处理提高了土壤各级团聚体内的有机碳含量,而且显著提高了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降低了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同时,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对土壤速效养分的改善程度要明显强于单施化肥处理。通过试验可以得出,秸秆还田配施化肥不仅能提高黑土团聚体的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含量,还能明显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对黑土肥力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肥料的减肥增效潜力,以期为设施芹菜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数据支撑,以‘文图拉’芹菜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处理: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4.5 t/hm2+化肥375 kg/hm2)、T1(生物有机肥减量50%+化肥减量15%)、T2(生物有机肥减量50%+化肥减量30%)、T3(不施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30%),测定芹菜株高、产量、品质、养分积累和土壤理化性状指标。结果表明:(1)与农民常规施肥方式相比,T1和T2处理并未造成芹菜减产,其中T1处理产量最高,增幅为17.90%,该处理芹菜株高较高;T3处理芹菜产量降低;(2)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提高了肥料偏生产力,其中T2处理增幅最大;(3)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后,可以降低芹菜硝酸盐含量、提高粗纤维含量,T1处理芹菜品质优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4)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T1和T2处理均降低了土壤pH、提高了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其中T2处理差异显著;施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芹菜各器官养分积累量均高于未施入处理,随着化肥施用量的降低,芹菜各器官养分积累量呈现增加趋势。综合考虑产量、...  相似文献   

19.
豫东平原旋耕麦田应用松土促根剂改土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豫东平原潮土区麦田因多年旋耕导致耕层过浅、土壤物理性状变差、根系生长发育不良等问题,利用商丘沃力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发明专利产品,通过田间试验与土壤分析方法,在平衡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应用松土促根剂,耕层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土质疏松,土壤孔隙度增加,通透状况改善,土壤含水量也有所提高,小麦根系生长环境得到改善,各生育期根系干重增加,有效协调了小麦产量构成3因素,平均穗数增加63.5万穗/hm2、穗粒数增加1.8粒、千粒重提高1.7 g。小麦产量(y)与松土促根剂用量(x)之间呈二次曲线回归关系,其效应方程为:y=8670.4257+128.6471x-3.0432x2,F处理间=152.43**>F0.01=5.64;F重复间=3.73<F0.05=4.10。就改土、增产的综合效应而言,松土促根剂的适宜用量为15~22.5 kg/hm2,可在豫东平原潮土区旋耕麦田现行生产、生态、技术条件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机采茶园有机替代技术对土壤肥力和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替代施肥技术对机采茶园土壤肥力、茶叶产量构成因素及茶叶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包括6个处理:1.不施肥对照(CK);2.常规施肥对照(CF);3.有机肥替代25%氮(T1);4.有机肥替代25%氮+配方肥(T2);5.有机肥替代25%氮+酸化改良剂(T3);6.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T4),每组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替代施肥技术均能阻控茶园土壤酸化,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其中以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对土壤综合养分提升效果最佳。在机采茶园增产提质方面,不同有机替代技术均显著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以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茶叶产量最高,达746.28 Kg.hm-2。茶叶成分上,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表现为T4>T3>T2>T1>CF>CK,其中T4处理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比CK处理分别增加27.0%,31.3%。[结论]综合分析得出: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为适用于机采茶园的较好有机替代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