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加2001~2002年度山东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高肥甲组l3个品种(系)的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描述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中烟475表现最好,其次为潍62036、烟278、荷26-5-39和聊9518。与等权关联度排序相比,加权关联度排序的评估结果更能反映品种(系)产量等多个性状的实际表现,构造参考品种和赋予不同性状以不同权重是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2011-2012年度巍山县承担大理州大麦新品种(系)区域试验。通过对9个参试品种(系)丰产性、生育期、抗病性及适应性等综合性状鉴定,结果表明:参试9个品种(系)在巍山试点的生育期为134~138 d,生育期适中。有5个品种较对照S500增产,增幅为7.54%~17.86%,且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052DM3-3产量最高,株高适中,高抗白粉病,综合表现最好;其他4个品种(系)052DM3-8-8、凤03-39、071DM11-4、凤03-9株高适中,抗白粉病,丰产性好,综合表现优良。总之,以上5个品种(系)符合当地农户种植需求,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2012年在山东省费县以烤烟品种NC89作对照,采取小区对比试验方法,对7个参试烤烟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除优选1号外,其他参试品种的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0408的产量最高,Y106在产值、均价及等次烟率上综合表现最好;JZ7-07易感病毒病,其他参试品种的抗病性较强;LY0414、Y8190、0408、CF225的外观质量优于对照,Y106、JZ7-07的外观质量与对照NC89相当,优选1号的外观质量较差,低于对照;优选1号、LY0414的感观质量优于对照外,其他参试品种的感官质量均与对照相当。7个参试新品种(系)的内在化学成分较适宜、协调。总体而言,Y106、Y8190、0408的综合性状较优,LY0414、CF225、JZ7-07综合性状较好,优选1号综合性状中等。  相似文献   

4.
食用向日葵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引进的19个食用向日葵品种(系)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品种LD 5009的加权关联度最高,为0.908 8,与参考理想品种最为接近,折合产量最高,为6 577.8 kg/hm2,居19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盘径为19.5 cm,与品种LD 5004、LD 5006、LD 5008持平,仅次于品种DC 6009;粒型指数为2.6,与LD 5015持平,居19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同时从田间观察可以看出其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可以作为一个主推品种在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其次为LD 5007和LD 5004,加权关联度分别为0.904 9和0.903 8,综合农艺性状和商品性都较好,折合产量分别为6 437.0、6 088.9 kg/hm2,分别居19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和第3位,具有较好的生产潜力。以上结果均与方差分析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分析云南省保山市2016年玉米品种联合体区域试验结果,为玉米品种的选育改良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016年北玉玉米品种联合体国家区域试验(西南春播组)7个参试品种(含对照种)在保山试点的产量、抗性、果穗性状及农艺性状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7个参试品种中,6个品种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民生5961和周玉0913产量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和品种综合评判影响较大的主成分有4个,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包含穗长、灰斑病、穗粗和株高因子,第二主成分主要包含双穗率和百粒重因子,第三主成分主要是出籽率因子,第四主成分主要为倒伏率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可将7个品种聚为四大类:第I类为民生5961,综合表现突出;第II类包括金秋7209和周玉0913,综合表现较优;第III类为康农玉508,综合表现中等;第IV类细分为2个亚类,第IV-1亚类包含中单888和金白玉2号,综合表现较差;第IV-2亚类为对照种渝单8号,综合表现最差.[结论]7个参试玉米品种中,民生5961、金秋7209和周玉0913综合表现优良,建议在保山地区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紫苏新品种选育、审定与推广应用提供依据,采用区域试验方法,在贵州省6个区域试验点对7个紫苏品种(系)的主要性状与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均较对照(贵阳市开阳县禾丰乡农家种)增产,增幅为19.52%~62.2%;生育期较对照提早2~9.4d;参试品种(系)含油率为40.11%~49.12%,除7号外其余品系均较对照提高;亚麻酸含量为51.22%~60.62%,除8号和9号品系外,其余品种(系)均高于对照。筛选获得产量、品质及稳定性均较优良的品种(系)5号和8号及含油率表现突出的1号品系。  相似文献   

7.
为优选适应天柱县烟叶开发品种,以NC82、G28、云烟202、930032为参试品种,以云烟85和K326为对照,鉴定参试品种在当地生态条件下区域适应性及其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系)生育期为120~125d,与对照K326和云烟85差异不大;农艺性状NC82在各参试品种(系)中表现最好,与对照K326相当,G28、云烟202、930032顶叶表现较差;田间自然抗病性除NC82表现低抗气候斑外,其余品种(系)均表现较强的抗病性;经济性状除NC82表现与对照K326相当外,其余品种均表现较低的经济效益;烟叶内在质量表现最好的为云烟202,感官质量表现最好的为930032品种,其余品种(系)烟叶质量与对照云烟85和K326差异不大。因此,NC82在天柱县可适度推广种植,而G28、云烟202、930032由于表现较低的经济效益,不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适宜云南种植的木薯新品系,为品种审定和生产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引进的10个木薯新品系为试验材料,2个云南省主栽品种为对照,在云南省隆阳区、勐海县、元谋县、马关县开展区域试验,综合评价其主要生物学特性、产量性状、品质及抗性等指标。【结果】56-7、58-7和F124的主茎粗高于对照,其他7个木薯新品系低于对照;10个木薯新品系之间植株高度差异不显著,除43-3和F200植株高度低于对照外,其他均高于对照;58-7、43-3、44-7、30-8、F124等5个木薯新品系的主茎高度高于对照品种SC205,表现为高位分枝;56-7和02-4主茎的分叉多为二分叉,其他8个木薯新品系多为三分叉;56-7、58-7、F200、F124、02-4等5个木薯新品系的单株产量高于对照品种,其中56-7、58-7的单株产量增产达极显著水平;58-7、43-3、14-19、30-8、F200、F124等6个木薯新品系的干物率高于对照品种GR4;10个木薯新品系在云南不同生态区域病虫害发生较少,表现出一定的抗性。【结论】10个参试木薯新品系中,58-7、F124、F200和43-3综合表现优良,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和优良品质,在生产上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可适时在云南不同生态区域开展生产性试验。  相似文献   

9.
在高寒阴湿种植条件下,对引进的17个玉米新品种(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甘玉早803、并单16、蠡玉8号、鲁星619、龙源3号、并单39田间长势整齐,综合性状表现突出,较对照金穗3号增产明显,可将这6个品种(系)在陇西县及同类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盐胁迫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幼苗叶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值、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商洛玉米种植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人工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0mmol/L、50mmol/L、100mmol/L和150mmol/L)胁迫对安森7号、登海11及正大658等6个商洛主栽玉米品种幼苗叶片MDA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并利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盐浓度增加,各品种叶片的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值较对照(0mmol/L)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较对照呈增加趋势,但增幅因品种而异;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品种间变化趋势不一致,盐浓度为50~100mmol/L时各品种较对照有不同程度增加,盐浓度为150mmol/L时除登海11较100mmol/L处理继续增加外,其余5个品种则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6个品种的综合耐盐性为登海11正大658万瑞6号安森7号秦鑫1708兆玉951。  相似文献   

11.
在同一栽培管理条件下,通过对26个玉米品种(系)的对比试验,从中选出产量高、质量好、生育期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品种。结果表明,在26个参试品种(系)中,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中熟组龙育10和晚熟组北种玉1号,产量分别为11327.4、14449.6kg/hm~2,显著高于同组对照品种绥玉7和德美亚3号,增产率分别为14.28%、36.98%。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在山东省费县以烤烟品种NC89作对照,采取小区对比试验方法,对7个参试烤烟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除优选1号外,其他参试品种的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0408的产量最高,Y106在产值、均价及等次烟率上综合表现最好;JZ7-07易感病毒病,其他参试品种的抗病性较强;LY0414、Y8190、0408、CF225的外观质量优于对照,Y106、JZ7-07的外观质量与对照NC89相当,优选1号的外观质量较差,低于对照;优选1号、LY0414的感观质量优于对照外,其他参试品种的感官质量均与对照相当。7个参试新品种(系)的内在化学成分较适宜、协调。总体而言,Y106、Y8190、0408的综合性状较优,LY0414、CF225、JZ7-07综合性状较好,优选1号综合性状中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合评价青贮玉米的田间性状表现,筛选适宜桂中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系).[方法]采用机械种植方法种植14个青贮玉米品种(系),生长期调查物候期、农艺性状及发病情况,并分析各品种(系)的抗病性;收获期测定生物量,综合评价各品种(系)的田间表现.[结果]各品种(系)株高差异明显,以绿青饲4324最高,平均为280.2 cm,曲辰19号最低,仅232.2 cm;豫青贮23出现倒伏(15.0%)和空秆(12.0%);鲜产量最高的是桂青贮1号,为63645 kg/ha;干物质产量最高的是柳玉青3号,为23589 kg/ha;锈病发病率在0~100.00%,其中表现高抗的品种(系)有9个;纹枯病发病率为0~60.00%,除北农青贮208和迪卡018表现中抗外,其余12个品种表现高抗;茎腐病发病率为0~50.00%,桂青贮1号、北农青贮208、正大999和曲辰九号表现高抗.病害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病害抗性等级划分结果一致.[结论]综合农艺性状、生物量及抗病性表现,桂青贮1号、正大999、华优168、柳青贮4号、柳玉青3号和绿青饲4324等6个青贮玉米品种(系)适宜在桂中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多点试验资料,通过高稳系数、丰产性参数、稳定性参数及抗旱系数的计算,对参试玉米品种高产稳产及抗旱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品种间、试验地点间的玉米产量有极显著差异,参试品种对不同试验地点的适应性有显著差异;灌溉增加了所有参试玉米品种的产量.洛玉1号和俞单3号高产稳产性最好.丰产性参数很好地反映了品种间的丰产性差异,高稳系数则较全面地反映了玉米品种的高产稳产综合性能.方差和变异度与玉米品种的稳产性关系不密切.参试品种间的抗旱系数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紫苏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在贵州省不同区域对4个紫苏新品(系)进行生产试验,比较不同品种(系)的产量、生育期、农艺学性状、品质性状及抗性表现。结果表明:与当地农家种(CK)相比,参试各品种(系)生育期提早2.6~9.5d,增产16.77~23.88kg/667m2,含油量提高1.28~7.77百分点。各品种/系中,5号的产量最高,生育期最短,a-亚麻酸含量最高,品质及其他农艺学性状均较好,表现优良;2号的含油量高达49.01%,可作为高油紫苏新品系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6.
采用GGE双标图法分析了2011年7个谷子品种(系)在山西省7个试点的区试数据资料,对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太选10号、长农40号、沁黄2号是既高产又稳产的优良品系,其中太选10号表现最为突出,而晋中208综合表现最差,产量最低,稳定性也最差;太原小店试验点对参试品种的区分能力最强,对目标生态区的代表性最好,是所有区试点中最理想的试验点。  相似文献   

17.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试的15个甘薯品种(系)的观赏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品系18的盆栽观赏性综合表现最好,其加权关联度达到0.6632,品系2053、CL-7和桂粉1号次之。该观赏性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玉米区域试验新品种的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区域试验中,对不同区试品种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至关重要.以12个优良玉米新品种作为研究材料,运用AMMI模型及DPS软件部分区试数据分析模块对产量性状进行一年多点的分析,结果表明:品种7各性状表现最为稳定,品种3综合评价最为优秀,试点2分辨力最高,代表性最好,有多个品种均能够在5个试点种植.AMMI模型可以对各个参试品种的稳定性、适应性等作出准确、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宜半干旱区种植、产量高、易推广的青贮玉米品种,以7个生产上主推青贮玉米品种(青贮玉米专用型5个、粮饲兼用型2个)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品种鉴定试验,并对7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和生物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参试青贮玉米品种均无倒伏、倒折现象,三联3号、三联2号、先玉335的鲜草量高于对照品种大京九26,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宜在干旱半干旱雨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引进泉薯52、龙薯9号等6个红肉甘薯新品种(系)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间产量、品质存在较大差异;泉薯52、龙薯9号和金山50等3个品种比对照种金山57增产8.4%~51.6%,其中泉薯52食用品质优、鲜薯产量高、抗蔓割病和薯瘟病,综合性状表现最好,适宜在泉州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