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活性化合物,有效提取茶多酚、实现其综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初步探讨了有机溶剂萃取法、离子沉淀提取法和树脂吸附分离法对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有机溶剂萃取法以40%乙醇较好,(2)离子沉淀法中,Zn2+沉淀茶多酚的效果最佳;(3)树脂吸附分离法以70%乙醇的洗脱得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茶多酚作为茶叶中特有的一类化合物,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抗菌作用及消除体内自由基、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以茶多酚为主体的茶提取物也已进入了商品化生产,研究茶多酚的浸取方法在茶多酚制品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目前,已报道的浸取方法有:溶剂萃取法、离子沉淀法、吸附分离浸取法、树脂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微波浸取法、超滤膜法及超声辅助浸取法等。本文就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流程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茶叶中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单概述了茶叶中的有效成分茶多酚、咖啡因、茶多糖、茶黄素的药理功能及其单一提取方法研究进展。茶多酚单一分离提取方法主要有如下4类:溶剂法、沉淀法、树脂吸附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咖啡碱的单一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法、升华法、吸附法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4类。茶多糖、茶黄素的单一提取分离方法也已研究得较深入。提出了膜分离法和树脂吸附法相结合,从中低档绿茶中同时提取分离茶多酚、咖啡因、茶多糖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一种从废弃茶叶中提取分离茶多酚有效、经济和快捷的方法,本研究以废弃茶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结合离子沉淀法和溶剂萃取法,对物料中的茶多酚进行提取和分离。试验探究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3个因素对茶多酚提取得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尝试使用Zn2+代替Al3+作为沉淀离子,并对比了离子沉淀法和溶剂萃取法分离纯化茶多酚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超声波—离子沉淀法提取分离废弃茶叶中茶多酚的优化工艺条件以60%的乙醇为浸提液,料液比(g∶m L)为1∶20,在61℃浸提30 min,用m(硫酸铝)∶m(硫酸锌)=1∶4作为沉淀剂进行分离纯化为最佳,用此条件提取茶多酚其得率为10.9%,纯度为94.3%。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普洱生茶和熟茶中茶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离子沉淀法和吸附分离法分别从普洱生茶和熟茶中提取茶多酚,测定提取物对2,2-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结果]普洱生茶的茶多酚提取率都高于熟茶,普洱生茶茶多酚对DPPH.的清除率高于熟茶。[结论]普洱生茶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熟茶。  相似文献   

6.
安吉白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安吉白茶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为安吉白茶茶多酚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安吉白茶为原料,以茶多酚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离子沉淀法、醇提法、微波辅助提取法3种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离子沉淀法在沉淀比为3∶20、沉淀pH为6、浸提时间为2.5 h、浸提温度为80℃的条件下茶多酚得率为20.8%;醇提法在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5、浸提时间为2 h、乙醇浓度为70%的条件下茶多酚得率为15.9%;微波辅助提取法在浸提温度为70℃、料液比为1∶25、微波时间为40 s、微波功率为80 W的条件下茶多酚得率为20.7%。[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法是茶多酚工业化生产较理想的一种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废弃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以及茶渣制成的活性炭对污水中铜离子的吸附作用。[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茶多酚的最佳条件。用制备茶多酚的茶渣制备活性炭,测定茶多酚和活性炭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效果。[结果]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温度97℃,提取时间20 min,且茶多酚对铜离子的络合沉淀能力为38.50 mg/g,活性炭对铜离子也具有一定吸附作用,其吸附能力为2.64 mg/g。[结论]茶园废弃茶叶中提取的茶多酚以及茶渣活性炭对铜离子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该方法为茶园废茶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粗陈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斌  万福成 《农技服务》2008,25(3):103-104
研究了离子沉淀法从粗陈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考察了浸提时间、沉淀剂的选择、pH调节剂的选择、陈化时间、酸转溶时酸的浓度和萃取剂的选择等因素对提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荼多酚作为一种具有抗氧化抗癌活性的天然物质,受到广泛关注.可可壳萃取液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利用吸附剂将其从萃取液中吸附分离是最为便捷的方法.双离子液体修饰吸附剂具有多种优良的性能,能通过产生多种化学键对目标物进行高效吸附.为了揭示双离子液体官能团与茶多酚之间吸附机理,以硅胶材料为基体,通过硅烷化试剂对其改性后再修饰双离子液体,获得了12种修饰硅胶材料,而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多个浓度的茶多酚标准溶液进行静态吸附研究.结果 表明,修饰后的材料在1568.7cm 1附近出现了新的峰,这是咪唑基团的特征吸收波长,说明咪唑基团被修饰在硅胶材料上.在2936.4cm 1附近出现了吸收峰,这个波长在C H烷基基团的吸收波长范围内,因此说明了双离子液体基团被修饰在硅胶材料上;Sil@Eim-IL(IL为Bim、Eim、Mim、Im)系列的4种材料对荼多酚的吸附量远高于其他系列,吸附量在57.3mg/g以上;30℃下2h为最优化的吸附条件,Sil@Eim-Eim比其他吸附剂具有更高的吸附量,达到58.0mg/g;在最优条件下,利用Sil@Eim-Eim对可可壳甲醇-水萃取液中茶多酚进行吸附分离,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证明其能够完全吸附萃取液中的茶多酚.  相似文献   

10.
为制备高效、稳定的茶多酚微乳剂,延长茶多酚的作用时间,使茶多酚在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通过筛选助溶剂和乳化剂确定茶多酚微乳剂配方,研究水质、储存条件及酸碱度等因素对微乳剂稳定性的影响;选择平板速率法,研究茶多酚微乳剂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根据拟三元相图分析,丙酮和PEG800作为茶多酚的助溶剂和乳化剂时,微乳剂最稳定且效果最好;不同剂型茶多酚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茶多酚微乳剂茶多酚丙酮溶剂茶多酚水溶剂;其中茶多酚微乳剂的抑制效果最好,它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81%。表明选择合适的乳化剂、溶剂种类和用量十分重要,茶多酚微乳剂对稻瘟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植物源性农药微乳剂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山银花叶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绿原酸最佳提取方法;使用大孔树脂对提取液进行粗分离,优化大孔树脂型号、上样液pH值、树脂对绿原酸的饱和吸附量及树脂洗脱条件;在乙酸乙酯纯化工艺中,考察萃取时间、萃取剂用量、萃取料液浓度、萃取次数,得到最佳萃取工艺。结果表明,在所确定的最佳提取、分离、纯化条件下,绿原酸纯度可达到95%以上(HPLC)。该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对山银花叶中有效成分绿原酸的提取率高、稳定性好,生产成本低廉,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是一种较好的高含量绿原酸提取物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用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虎杖中白藜芦醇的特性及其稳定性。[方法]分析大孔树脂对白藜芦醇的吸附曲线,分析流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pH等因素对大孔树脂吸附白藜芦醇的影响。[结果]AB-8树脂对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吸附更接近单分子层吸附。以1.5 m L/min流速通过层析柱时吸附率更高,用70%乙醇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时提取率最高,3 h是最佳提取时间;60℃是最佳提取温度;p H为4时白藜芦醇提取率最高。稳定性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在酸性条件下保存浓度基本不变。[结论]用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白藜芦醇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枯草芽孢杆菌B36抑菌活性成分的初步提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机溶剂沉淀法、溶媒萃取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法对枯草芽孢杆菌B36菌株发酵产生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初步提取.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沉淀法和溶媒萃取法提取抗菌成分的能力较低.而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抗菌成分能力强.因此选择大孔树脂HP20进行吸附,以75%乙醇为洗脱剂进行动态解吸初步提取枯草芽孢杆菌B36菌株的抗菌成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微波联合大孔树脂提取腊梅花总黄酮的新工艺进行研究。[方法]在不同的提取工艺条件下进行平行试验、正交试验和对比试验。[结果]原料0.500 g的腊梅花粉末,以70%的乙醇溶液作提取剂,提取剂的用量为1∶60(g/ml),微波功率为288 W,在提取时间为450 s下提取次数3为最佳工艺。确定AB-8为腊梅花总黄酮的吸附树脂。其最佳静态吸附工艺条件为:温度30℃,吸附时间3 h;最佳动态解吸工艺条件为:流速2.6 ml/min,上样液pH值4.3,30 ml 70%乙醇洗脱。与溶剂浸提法相比,采用微波法提取腊梅花总黄酮提取时间由20 h缩短为450 s,提取率从79.86%提高到92.23%,而且AB-8分离腊梅花总黄酮分离效果明显,成本低。[结论]微波联合大孔树脂提取腊梅花总黄酮可工业化推广。  相似文献   

15.
虎杖中白藜芦醇提取分离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虎杖中白藜芦醇的提取条件 ,即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次数进行了优化 ;同时 ,比较了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与有机溶剂萃取法富集分离提取液中白藜芦醇的效果。结果表明 :以料液比 1∶2 0 ,加入浓度 80 %的乙醇 ,在 60℃下提取 5h为最佳提取条件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富集分离白藜芦醇 ,产品收率和纯度均高于常用的有机溶剂萃取法。  相似文献   

16.
大孔树脂吸附纯化粗提玫瑰茄红色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孔树脂吸附纯化玫瑰茄花萼粗提红色素的条件和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5树脂对玫瑰茄红色素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上柱液pH3.0、质量浓度5.63 mg/mL、流速2.0 mL/min、室温为优选工艺条件;φ=60%的乙醇为优选洗脱剂;经吸附纯化的色素,色价从5.1提高到了32.3;树脂经8次重复使用,吸附性能无明显减弱,可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利用大孔吸附树脂从发酵液中提取伊枯草菌素A的工艺条件。对比了不同极性大孔树脂对发酵液中伊枯草菌素A的分离效果,选择DM301型树脂作为吸附剂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25℃时,每升发酵液吸附剂用量为80 g DM301型树脂时,树脂对发酵液中伊枯草菌素A的吸附率可达100%。滤去吸附残液,采用无水乙醇解吸,每克DM301树脂解吸剂用量为10 mL时,静态解吸率达90%以上。动态吸附试验表明,发酵液的最佳上样量为6倍柱床体积,动态解吸流出液活性高度集中。该工艺简单、易操作,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对硝基苯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祥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982-12983
[目的]研究不同废水预处理工艺对硝基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确定最佳废水处理工艺。[方法]采用树脂吸附、活性炭吸附、微电解+芬顿氧化处理对硝基苯酚废水,监测处理过程中废水pH、COD、全盐量、对硝基苯酚含量、氨氮含量变化。[结果]大孔树脂吸附后对硝基苯酚去除率为90.6%;经过微电解-芬顿氧化-中和沉淀法处理后,废水对硝基苯酚浓度降为34mg/L。[结论]对硝基苯酚废水最佳处理工艺选择为:絮凝沉淀+树脂吸附+微电解+芬顿氧化,厌氧法+好氧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