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膜载网捞取切片具有不易产生皱折、减少污染环节、提高分辨率的优点。且可增加切片面积,扩大电镜观察分析的视野,为研究者提供更多的分析信息。  相似文献   

2.
国外高性能透射电镜都具有超低倍(几十倍至数百倍)观察的功能,给电镜工作者带来极大方便;国产 DX—201型电镜不具有上述功能。使用本文所述的操作程序,便可使 DX—201型电镜获得一个200倍左右的超低倍图像,从而克服了该电镜不能进行低倍观察的缺点,便于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的生物科学中,电子显微镜已成为必需的仪器。但在电镜制片中,准确的定位某一特定的组织结构,如植物胚囊的卵细胞,仍是比较难的问题。因为超薄切片的制作方法完全不同于光镜的石蜡切片,它采用环氧树脂包埋,要求组织块小于1mm~3,操作周期长,用药昂贵。由于取材小,在修块过程中很可能将需要的部分切掉,为了获得理想的切片而增加包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探讨利用卫永820型旋转切片机替代LKB超薄切片机制备超薄切片的方法,成功地制备出可进行电镜观察用的切片。通过实验与图片对比,效果较好,说明旋转机切出的超薄切片可以满足电镜观察要求。  相似文献   

5.
免疫电镜技术可概括两个方面:一是观察超薄切片材料中病毒粒子的免疫反应技术;二是观察悬浮状态的病毒粒体与抗体在电镜载网膜上直接反应的技术.前者多用各种易识别的电子致密产物标记抗原与抗体,常用的标记物有铁蛋白、胶体金、免疫酶标记的碱性磷酸酶、辣根过氧化物酶等.由于方法复杂,要求严格,在植物病毒检测及鉴定上的应用,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6.
江绮晴  方祥  郑贵朝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3):183-185,199,238
采用徒手切片对金线莲组培苗及共生苗底部茎端进行显微观察,可见金线莲组培苗茎端皮层细胞中无菌丝团,而共生苗皮层细胞中可见大量刚形成或已被消解的菌丝团,表明共生真菌与金线莲组培苗已成功建立共生关系。采用电镜对金线莲共生苗作进一步观察,可见植物细胞中菌丝周围分布较多被分解的淀粉粒及溶解酶,表明共生菌株初期利用了植物的碳源物质,但最终被溶解酶消解,为植物提供营养。  相似文献   

7.
植物病毒电镜样品制备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负染色法(包括直接负染色及免疫负染色法)和超薄切片法两种电镜制样技术,观察了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小麦丛矮病毒(NCMV)等三种植物病毒.对植物病毒电镜样品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及讨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次对水稻花药的超微结构观察,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水稻花药超微结构观察的电镜制样技术和切片方法,按照此法能够得到比较满意的水稻花药超薄切片及电镜照片。  相似文献   

9.
电子显微镜在植物病毒研究中的应用肖英,程秉铨(新疆农科院中心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00)纳米技术已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领域,而电子显微镜则是其必备的研究手段。现代电镜的放大倍率已超过1000×104倍,其分辨能力已达到原子水平,点分辨率小于3埃,线分...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最常用的3种切片技术对枇杷的花柱、胚囊和胚乳的发育结构进行光镜、电镜观察比较,结果表明:石蜡切片法最适宜于观察枇杷胚胎发主发育的基本过程;石蜡切片和半薄切片均看到住头乳突细胞,但半薄切片观察乳突细胞更清晰且容易发现传递细胞的存在;超薄切片则能更清楚地显示传递细胞的内构,包括细胞器沿壁内脊附近分布、核瓣裂等特点.半簿切片和超薄切片均证实了花柱管胞的存在及其形态学特征.用石蜡切片易观察到整体胚囊结构并可看到助细胞丝状器,半薄切片很难对胶囊进行全面观察,但能更清楚地显示搜捕到的丝状器及其周边结构;超薄切片因胚囊结构定位不易而难以观察.石蜡切片、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均可用在胚乳发生发育的观察上,且三者有一定的互补性,综合应用,效果较佳.文中简要评述了3种切片法的优缺点及实用范围,并讨论了观察的某些重要发育结构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电镜观察表明,苦楝顶枯病病株木质部导管存在大量类细菌(Bacteria—Like organisms),从以改良Bc—ZE培养基分离获得该菌,把它接种苦楝实生健苗,90~100天表现黄化顶枯症状,发病率达84%,从发病株重新分离到类细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苦楝病林和类细菌培养液均呈正反应。从病树捕捉小绿叶蝉,(Empoasca sp)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在食窦部位发现类细菌,以该叶蝉若虫接种苦楝苗,45天左右表现症状,传病率为89%。  相似文献   

12.
萝卜小孢子植株倍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萝卜游离小孢子再生植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形态学观察、根尖染色体鉴定、流式细胞测定等方法进行了倍性检测.结果表明,由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的植株中同时含有单倍体、双单倍体和多倍体.来源不同的小孢子培养获得的植株倍性比例不同,不同倍性植株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根尖染色体鉴定是植株倍性鉴定最为准确的方法.流式细胞测定可快速进行倍性测定,且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作小麦与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互作的冷冻切片,评判基于冷冻切片观察2种病原菌对小麦侵染过程的效果,为将冷冻切片技术应用于植物病原菌侵染检测提供依据。【方法】以水源11和小偃22为试验材料,分别接种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和禾谷镰刀菌,取样制备冷冻切片,用Olympus BX51多功能显微镜观察2种病原真菌在侵染小麦叶片和穗部过程中的发育结构。【结果】利用冷冻切片观察到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和禾谷镰刀菌2种病原真菌结构清晰,小麦组织和细胞形态完整,对比度良好。【结论】冷冻切片技术可用于植物病原菌侵染的预检。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最常用的3种切片技术对楷杷的花柱、胚囊和胚乳的发育结构进行光镜、电镜观察比较,结果表明:石蜡切片法最适宜于观察楷杷胚胎发生发育的基本过程,石蜡切片和半薄切片均看到柱头乳突细胞,但半薄切片观察乳突细胞更清晰且容易发现传递细胞的存在;超薄切片则能更清楚地显示传递细胞的内构,包括细胞器沿壁内脊附近分布、核瓣裂等特点,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均证实了花柱管胞的存在及其形态学特征,用石蜡切片易观察到整体胚囊结  相似文献   

15.
虽然自电镜问世以来,很早就用来研究植物材料的超微结构,但是,由于植物材料具有很厚的细胞壁和许多液胞,加之许多样品的表面具有毛状体或蜡被,因此,制备好一种植物样品用于电镜的观察分析,常耗费植物学工作者许多时间和精力。生物材料电镜技术有过许多专著,但对植物学工作者来说,都不能照搬。针对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和细胞学特征,近几年来,我们对一些植物材料作了电镜样本制备方面的试验和探讨,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植物石蜡切片在常规制片的脱水进程中同步完成了番红—固绿二重整染的尝试。浸蜡时,将常规法逐级浸蜡和在温箱中逐渐挥发二甲苯的方法,改为一次加蜡,在温箱中停放一段时间后,一次更换纯蜡的浸蜡方法。对通气组织发达的植物,可加长浸蜡时间,亦能获得完美的浸蜡效果。通过本法制片,染色效果好;与滴染相比,每制100片可节省酒精、二甲苯340—500毫升,提高工效8—10倍。  相似文献   

17.
 香石竹斑驳病毒在供试的5科13种植物中,能侵染3科5种植物,在苋色藜、昆诺阿藜、菠菜、千日红上产生枯斑,系统侵染中国石竹,中国石竹是最理想的繁殖寄主。该病毒的钝化温度为80℃,稀释限点为10-5~10-6,体外存活期为60d.电镜观察纯化病毒是直径为28nm的球状粒子,观察病叶超薄切片,可看到在木质部导管中存在呈晶状排列或散生的病毒粒子,在细胞质中病毒则排列在鞘状膜的结构中。  相似文献   

18.
应用植物病毒的抗血清和抗原特异性结合的作用,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称为植物病毒的免疫电镜技术。此法鉴定植物病毒是快速而相当准确的。由于免疫电镜技术肯试材,省时间和反应灵敏,这一检测技术在植物病毒学范畴内已渐为大家关注。本文除对免疫电子显微镜作一般阐述外,还对常用的叶浸蘸法,提纯材料的观察和免疫吸附电镜观察中某些改进技术,分别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19.
4种竹叶超薄切片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4种竹叶超薄切片的制备方法,阐明它不同于木本植物超薄切片制备方法的机理.首次获得完好清晰的竹叶细胞超微结构的电镜照片.  相似文献   

20.
观察植物木质部的3种切片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出一种能更清楚有效地观察植物木质部结构的细胞学切片方法,以甘蓝型油菜N529及拟南芥野生型col-4为材料,利用快速冷冻切片法、石蜡切片法及徒手切片法制备植物茎组织切片。切片经组织化学染色:1%间苯三酚和25%盐酸处理,并通过Nikon倒置显微镜观察和比较3种不同切片的植物细胞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快速冷冻切片法处理的植物细胞结构保存较完好,木质素染色清晰,且操作方法简便、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