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强 《农业与技术》2013,(11):167-167
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发生了较大变化,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由典型转为非典型,并出现了亚临床感染、带毒母猪综合征和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等流行新特点。在加大免疫密度,超量、超前免疫,增加免疫次数的情况下,仍不能有效控制猪瘟的流行,这些现象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及兽医行政管理、防疫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对近些年来我国猪瘟的流行特点以及防制策略进行以下阐述,以此为猪瘟的防治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当猪瘟血清学的变种、病原毒力减低、改变原有临床症状等特征,称之为非典型猪瘟。由于当前猪病比较复杂,非典型猪瘟往往易被其他疾病或继发并发感染造成误诊而忽视。分析了当前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变、发病原因及危害,重点分析免疫失败原因,提出解决非典型猪瘟的防制措施。1非典型猪瘟的发生与流行1.1流行特点和临床特征1.1.1非典型性猪瘟的发病率不高,疫势较缓和,潜伏期  相似文献   

3.
夏道伦 《农家顾问》2011,(10):40-42
近年来,在一些养猪场(户)中猪瘟仍常呈散发性流行.而这种散发性流行与以前相比.其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临床上由典型猪瘟向非典型猪瘟、温和型(慢性)猪瘟和无名高热等转变.患猪的免疫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1.流行特点 近两年来,猪瘟流行形式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大规模暴发变为周期性、波浪性、区域性、散发性流行,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病情来势也较为缓和,表现为持续性感染、隐性感染、带毒混合感染等,且发生频率在一些地方有所增高.妊娠母猪普遍存在隐性感染,带毒母猪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和明显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热性、败血型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猪的一种重要传染病。OIE将其列入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入为一类动物疫病。一、当前猪瘟的发病特点猪瘟的发病特点从原来的频繁大流行发展为现在的周期性、波浪式、区域性、散发性流行。一般3~4年为一个周期。疫点增多、疫区缩小,疫点多局限于猪瘟预防不稳定地区。非典型猪瘟增多。表现为:持续性感染(亚临床感染)、隐性感  相似文献   

6.
猪蓝耳病是近年来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造成免疫缺陷,进而引起疫苗接种应答不理想等危害。猪瘟病也由原来的典型向非典型的温和型或亚临床型转变,接种猪瘟疫苗后不易产生免疫应答,可形成免疫耐受,造成猪瘟的持续感染或潜伏感染,导致蓝耳病与非典型猪瘟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养猪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猪瘟的诊断和防治带来了新的难题。通过科学地分析兰州市猪瘟临床感染的原因,为兰州市今后更好地防控猪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几年来,猪瘟的流行形式、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典型猪瘟病例已逐渐减少,常以非典型猪瘟出现,表现为慢性和非典型化。感染猪瘟病毒的猪,抵抗力降低,尤其是在天气骤变、阴雨潮湿、饲养管理较差、卫生不良、吸血昆虫繁殖旺盛的季节,极易并发猪附红细胞体病,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9.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特点:微血管变性而引起全身出血、坏死和梗塞。 流行特点:①流行强度不大,发病率在15%左右,有的猪场呈散发性,发病年龄多见于哺乳和保育阶段的猪;②临床症状不典型,皮肤不见出血点,耳尖、嘴唇等处无明显发绀现象;  相似文献   

10.
猪瘟的防治     
<正>尽管我们畜牧兽医部门每年都在预防注射猪瘟疫苗,但是在我们地区猪瘟还是养猪业的最大杀手,严重威胁着养猪业发展,也给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猪瘟:俗称"烂肠病",是一种由猪瘟滤过性细小病毒引起的,在临床发病过程中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1猪瘟的流行病学猪瘟病毒属黄病毒科、瘟病。1.1流行特点该病发生于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主要通过接触、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健康猪,一旦感染发病,愈后带毒和潜伏  相似文献   

11.
李娜 《中国畜禽种业》2012,8(11):117-118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传染病,可感染各种年龄的猪,无明显的季节特点,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猪瘟流行很广,几乎世界各国均有发生,在我国也极为普遍,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大,危害极大。1猪瘟流行特点近几年猪瘟流行特点发生了变化,其流行形式从大流行转为周期性、波浪式地区散发性流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2.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为特点,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近年来,猪瘟流行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免疫抑制等症状.出现这些情况,主要归咎于猪瘟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3.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883年首次在美国发现,是严重危害国内外养猪业的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国际兽疫局(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一,我国《动物防疫法》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尽管我国成功研制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猪瘟疫苗,在预防猪瘟的发生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由典型性转为非典型性,并出现了亚临床感染以及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另外,近些年曾宣布消灭了猪瘟的国家如英国、比利时、荷兰等又先后报道发生了非典型猪瘟. 常熟市是苏州市的养猪大县,猪的存栏、年出栏以及母猪的存栏在苏州市名列前茅,了解猪场母猪猪瘟免疫抗体的现状,对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仔猪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农业部将其列入一类法定传染病。近年来,虽然采取了法定免疫防治措施,该病仍在全国范围内不间断地流行,每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被称为养猪业的“头号大敌”,而且流行形势和发病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急性暴发的少,主要表现为临床感染、隐性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仔猪胎盘垂直传播及仔猪先天免疫耐受、免疫麻痹等。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归根于猪瘟免疫失败。因此,猪瘟依旧是引起养猪业经济损失最大的疫病之一,本文主要是对猪瘟防疫过程中有可能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几年来,猪瘟的流行形式、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典型猪瘟病例已逐渐减少,常以非典型猪瘟出现,表现为慢性和非典型化。感染猪瘟病毒的猪,抵抗力降低,尤其是在天气骤变、阴雨潮湿、饲养管理较差、卫生不良  相似文献   

16.
猪瘟是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我国亦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是发生最多、危害最大,流行最广的传染病。近年来,其流行形式已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多地区散发性流行,大多数表现为温和型猪瘟.或呈亚临床感染。随着规模化养猪产业的异军突起,各类动物疫病严重威胁着养猪业.尤其猪瘟对养猪生产来说是最致命的急性烈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猪瘟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危害最大,流行最广。近年来,猪瘟由过去的典型性猪瘟转为非典型的温和性猪瘟或隐性感染,猪瘟的持续性感染、胎盘感染和免疫耐受等原因导致的规模化养猪场免疫失败现象时有发生,给规模化养猪场猪瘟的诊断和防治带来了新的难题,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规模化养猪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1猪瘟的病原及流行特点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强毒株引起急性发病,死亡率高,中等毒力的毒株引起急性和慢性感染,低毒力的毒株引起慢性或隐形感染。猪瘟病毒随病猪口腔、鼻腔、眼分泌物排出,也随粪便和尿液排出;病猪的内脏、血液、猪肉及副产品均能较长时间的带毒。一个猪场爆发猪瘟  相似文献   

19.
正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猪或野猪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死亡率极高、内脏器官广泛出血的动物传染病,是当前严重威胁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本文就该病的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临床特征等,阐述如何做好该病的防控。1非洲猪瘟(ASF)的发病情况1.1非洲猪瘟(ASF)在国外流行发病情况非洲猪瘟(ASF)首次于1921年在非洲东部国家肯尼亚被确诊发现,近30来年,该病一直流行于非洲以南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兽医临床工作者廖斌发、廖启武编著的《兽医临床难病新解》一书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书中就当前流行或散发的猪瘟、疑似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链球菌病、水肿病、附红细胞体病、无名高热等病毒、细菌、原虫病以及其混合感染的温热病等一百多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