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为利用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FY3B/MERSI数据进行水稻种植面积信息提取及长势监测,首先对FY3B/MERSI与AQUA/MODIS单通道反射率进行对比分析;其次,通过目视解译和遥感监督分类方法提取了环鄱阳湖区双季早稻的空间分布;最后,基于面积识别结果,利用NDVI对环鄱阳湖区双季早稻长势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 FY3B/MERSI与AQUA/MODIS水稻种植区红光和近红外通道反射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且MERSI红光波段及近红外波段反射率都略小于对应MODIS反射率;(2)水稻的提取精度总体达到了92%,可以满足其生育期长势遥感监测的需求;(3) FY3B/MERSI和AQUA/MODIS计算的水稻区NDVI存在显著正相关,且二者测得的水稻长势均与实际苗情数据基本吻合,因此,由FY3B/MERSI遥感影像直接得到的水稻苗情分类基本可以满足业务化需要。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适用于宁夏不同类型区域的植被指数,基于研究区多时相FY-3A/MERSI和TERRA/MODIS数据,通过频率统计、误差分析方法比较了NDVI与EVI的适用性。结果表明:①宁夏全区,在低植被区EVI更有优势,在高植被区NDVI更有优势;②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草地、旱地,在中度植被区,NDVI更有优势;③基于FY-3A/MERSI与TERRA/MODIS的EVI相关性高于NDVI、误差低于NDVI。比较FY-3A植被指数区域适用性为科学认识宁夏植被长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鹏  王学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4,(10):3105-3108
针对LEDAPS与FLAASH 2种大气辐射校正软件,从其算法原理、结果的目视效果以及典型地物的光谱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利用MODIS相关产品分别对2种模型反演的地表反射率及由其反演得到的NDVI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种软件操作简便,地表反射率反演的精度较高,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大气影响;LEDAPS反演的地表反射率结果相对FLAASH的结果目视效果较好;根据MODIS NDVI产品对反演获得且升尺度后的红光、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和NDVI结果评价表明,2种模型校正结果与MODIS数据产品相关性较好,均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2种模型的反演结果均具有较高的精度,且LEDAPS的反演结果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大气校正是定量遥感研究中必不可少的过程。本研究利用MODTRAN模型对一景HJ/CCD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并从典型地物光谱特征变化、校正结果与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比较及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影响3方面评价校正效果,结果显示:MODTRAN模型较好地消除了可见光波段内的增加效应和近红外波段的吸收作用;校正结果与高精度的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在植被、居民地、水体3类地物的反射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中植被类型平均误差为12.8%;MODTRAN模型较好地修正了混合像元的NDVI值,校正后各类地物的NDVI均有所提升,其中植被NDVI的增幅最大,有利于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类型。表明MODTRAN模型对HJ/CCD影像具有较好的大气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FY-3A/MERSI数据,结合气象资料,按照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最大值合成法计算2011—2014年阿勒泰地区逐月植被NDVI序列,得到植被指数分布基础数据,分析NDVI在阿勒泰地区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气温、降水是NDVI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但气温对于植被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鄱阳湖重要国际湿地水体面积变化,以MERSI/FY-3和MODIS/EOS资料为主信息源,采用植被指数、多波段运算方法对鄱阳湖水体面积进行遥感监测。比较分析了MERSI与MODIS资料的光谱特点及对水域面积监测的差异,根据水体在近红外和红光波段反照率的特点,建立了鄱阳湖水体遥感监测指标,动态监测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鄱阳湖水体面积季节变化明显。近16年来,鄱阳湖丰水季与枯水季水域面积相差1倍以上;春季平均为2 210 km2,夏季3 360 km2,秋季2 300 km2,冬季1 510 km2。有关成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湖区防洪救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EOS/MODIS信息提取陕西冬小麦种植面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OS/MODIS数据1、2波段是具有250m空间分辨率红和近红外波段,也具有较高时间分辨率,可对冬小麦长势进行动态跟踪监测.随着冬小麦生长发育,NDVI值逐渐增大,并在一定生育期内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陕西南北较长,秦岭山脉是南北气候主要分界线,冬小麦在不同种植区的生长发育期进程略有不同,NDVI峰值出现的时间也不完全一致.通过对陕西2002-2003年3-6月的EOS/MODIS数据的NDVI值采样分析,结合冬小麦生产调查,陕西冬小麦主产区NDVI值在3月中下旬相对较高,5月上中旬最大.利用陕西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依据冬小麦主产区NDVI值的时序变化从MODIS数据中提取陕西冬小麦面积,生成其空间分布图,精度可达到91%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是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主要植物地面光谱和植被指数特征是实现物种识别的基础,准确而实时获得群落物种组成变化、提高草地监测的质量和效果。【方法】借助SOC710 VP成像光谱仪,采集4月伊犁绢蒿荒漠草地群落高光谱影像,提取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叉毛蓬(Petrosimonia sibirica)和群落的原始光谱数据,通过反射率(REF)、吸收率(ABS)及其一阶微分(GREF和GABS)的变换提高光谱辨析度,分析并筛选敏感波段;通过各波段之间的相互组合计算NDVI值和DVI值,并以全波段计算的NDVI值和RVI值作为参考,筛选出优于全波段且差值最大植被指数。【结果】(1)3种主要植物光谱曲线相近,差异主要体现在光谱值的大小,在可见光400~780 nm和近红外波段780~820 nm的反射率均表现出角果藜>伊犁绢蒿>叉毛蓬>群落的特征;(2)通过反射率REF、吸收率ABS、一阶微分反射率GREF和一阶微分吸收率GABS的变换能够进一步扩大其光谱特征,相对稳定的波段有蓝光波段490~530 nm,绿光波段510~560 nm,红光波段620~760 nm,近红外波段780~820 nm。(3)GABS和ABS变换下490~530 nm和780~820 nm波段组合计算的NDVI’和RVI’在3种主要植物间的差异大于全波段和其它波段计算的NDVI’和RVI’。【结论】对敏感波段的反射率和吸收率进行一阶微分处理,并用于改进植被指数,能够提高伊犁绢蒿荒漠3种主要植物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监测棉花完整生长季长势,为棉花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使用FY-3/MERSI数据计算NDVI,旬最大值合成,分别使用归一化权重法和均值法计算石河子地区143团2009 ~2012年棉花生长季NDVI,结合实测光谱数据对比分析归一化权重法和均值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及143团棉花长势分布特征.[结果](1)石河子143团棉花长势2009年>2011年>2010年>2012年;大面积棉田斑块中北部、西部长势较好;小面积棉田斑块和大面积棉田斑块的南、西部边缘长势较差.(2)在监测棉花生长季长势上,归一化权重法>均值法.(3) FY-3/MERSI数据在监测大面积棉花长势时效果较好,对小面积棉田以及大面积棉田的边缘监测时效果较差.[结论]在计算棉花整个生长季NDVI,归一化权重法优于均值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MODIS数据的河南省冬小麦长势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MODIS卫星数据提供的红波段和近红外波段(分辨率为250 m)计算冬小麦的NDVI,建立NDVI值和麦苗长势的对应关系。利用河南省冬小麦面积分布图层数据,去除非小麦信息。将全省划分为5个遥感监测生态区,利用历史数据做出每个生态区的多年平均NDVI值随日期变化曲线,将需要分类的NDVI合成图和变化曲线进行比较进而对冬小麦进行分类。叠合行政区划图层,以行政区划为单元进行统计输出,监测河南省冬小麦长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亲本种遗传资源是改良甘蓝型油菜的重要手段。以甘蓝型油菜与菌核病抗性甘蓝杂交合成的六倍体为桥梁,与大量的白菜型油菜杂交,合成杂种,探索改良甘蓝型油菜菌核病抗性的策略。【方法】采用菌核病抗病甘蓝(C01)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杂交合成六倍体,通过分析六倍体的育性、菌病抗性和减数分裂行为来分析其作为桥梁材料转移菌核病抗性的可能性;将六倍体与110份白菜型油菜杂交,通过考察杂种发育和可交配性来分析六倍体与白菜型油菜杂交的可行性;通过鉴定杂种的苗期表型特征、自交结实率及离体茎秆的菌核病抗性来分析杂种在改良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上的利用潜力。【结果】该六倍体的花粉育性为90.6%—92.7%,自交结实率为3—7粒/角果;菌核病抗性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中双9号);处于减数分裂后期I的花粉母细胞中,68.80%(86/125)的染色体分离比为28﹕28。110份春性、冬性和半冬性的白菜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授粉15 d后的胚珠发育正常,并且都能收获成熟种子,平均可交配性为(4.25±3.91)粒/角果。尽管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可交配性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不同生态型的白菜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的可交配性无显著差异(半冬性:(4.35±3.77)粒/角果,春性:(4.34±4.51)粒/角果,冬性:(4.01±3.43)粒/角果;P=0.44)。六倍体作为母本或者父本与白菜型油菜杂交都能结籽,而且没有显著性差异(六倍体为母本:平均结实率为4.27粒/角果;六倍体为父本:平均结实率为3.95粒/角果;P=0.69)。六倍体与白菜型油菜杂交创建的杂种,苗期形态似甘蓝型油菜,但是表型变异丰富;杂种都能自交结籽,平均自交结实率为(7.72±4.45)粒/角果;来自不同生态型的白菜型油菜与六倍体合成的杂种自交结实率无显著性差异(冬性白菜型油菜合成的杂种平均自交结实率:(8.07±3.43)粒/角果,半冬性:(7.88±4.64)粒/角果,春性:(6.41±3.00)粒/角果,P=0.95)。经过两年的离体茎秆菌核病抗性鉴定,6份杂种的菌核病发病程度两年均显著低于中双9号(P0.05)。【结论】以六倍体为桥梁能有效地将甘蓝型油菜亲本种的优良性状导入到甘蓝型油菜中。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和欧亚联盟的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比较研究准体系进行阐述,重点介绍中国和欧亚联盟的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的监管部门、主要内容及区别,为监管部门和企业开展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研究,促进中国-欧亚联盟食品添加剂贸易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甘蓝与甘蓝型油菜的六倍体杂交种为桥梁与甘蓝型油菜回交,从回交种的自交后代中选育理想的甘蓝型油菜个体,是将甘蓝遗传成分转入甘蓝型油菜的一种新策略。调查多份甘蓝型油菜与六倍体的可交配性及杂交种后代的育性,并以油菜菌核病抗性为例,以验证该策略在甘蓝型油菜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潜力。【方法】用菌核病抗性较强的野生甘蓝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进行种间远缘杂交,采用胚挽救及染色体加倍技术创建A~nA~nC~nC~nC~oC~o六倍体。通过调查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的杂交结实率,分析六倍体与甘蓝型油菜的可交配性。通过调查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的杂交种F_1的自交、自由授粉结实率和菌核病抗性水平,反映杂交种F_1代的结实能力以及目标性状的改良情况。【结果】经鉴定,六倍体含有20条A基因组染色体和36条C基因组染色体,即染色体组成为A~nA~nC~nC~nC~oC~o。该六倍体同时具有甘蓝亲本和甘蓝型油菜亲本中双9号的遗传物质,其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分别为5.6和8.6粒/角。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杂交的结角率在69.1%—92.9%,每角粒数介于4.7-10.5,不同基因型的甘蓝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结果率和每角粒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所调查的9份杂交种F_1的花粉育性达到正常水平,但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分别为11.4-20.7粒和19.9-26.1粒,基因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01),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之间相关性显著(r=0.67*,P0.05)。综合2013和2014年的茎秆菌核病抗性鉴定数据,六倍体相对于中双9号的相对感病度为0.47,9份甘蓝型油菜的相对感病度在0.94—1.26,亲本基因型之间抗性水平差异显著(P0.0001)。9份杂交种F_1的相对感病度为0.56—1.10,均介于对应的双亲之间,且与甘蓝型油菜亲本的抗性水平显著相关(r=0.78*,P0.05)。其中5份杂交种F_1的相对感病度显著低于对应的甘蓝型油菜亲本(P0.05),即其抗性水平相对于原甘蓝型油菜亲本获得明显提高。【结论】A~nA~nC~nC~nC~oC~o六倍体有一定的结实能力,与甘蓝型油菜的可交配性受油菜基因型显著影响,但均易获得具有较好(一定)结实性的杂交种后代,目标性状在杂交种一代获得显著改良。  相似文献   

14.
Cd/Zn 及Cd /Zn/Ni复合污染对胡萝卜生长吸收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试验对胡萝卜在不同浓度Cd/Zn及Cd/Zn/Ni复合作用下的重金属吸收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Cd/Zn/Ni和Cd/Zn复合污染条件下,胡萝卜茎叶和块茎干重与对照土壤比较均受到显著影响(P<0.05),尤其是含Ni组合,在Ni浓度达到250mg·kg-1后,胡萝卜块茎和茎叶生物量都锐降(P<0.01)。对比不同剂量下两组合富集系数(EF)和转运系数(TF)的结果发现,含Ni组合中,Cd、Zn、Ni3种重金属在不同迁移界面以及不同浓度水平时的活性不同:在土壤-胡萝卜块茎迁移界面,当土壤中Cd、Zn、Ni浓度分别在0.35~1.8、50~300mg·kg-1以及60~250mg·kg-1之间时,活性大小为Cd>Zn>Ni;当其浓度分别达到3.5mg·kg-1(Cd)、600mg·kg-(1Zn)以及500mg·kg-(1Ni)时,活性大小变为Zn>Ni>Cd;而在胡萝卜块茎-茎叶界面,Cd的活性在任何浓度水平下始终最大,当Zn、Ni浓度分别在50~180mg·kg-1以及60~170mg·kg-1之间时,活性大小为Zn>Ni,但在此浓度之后Ni的作用突显,活性大小变为Ni>Zn。非含Ni组合中,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安江早香柚为试材,研究反光地膜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安江早香柚果实成熟前采用反光地膜全覆盖可明显降低土壤水分及果实可溶性酸含量,并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固酸比值,明显增加口感甜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高温和外源脱落酸对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3个相关基因,包括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HYB)的调控作用,为阐释桂花类胡萝卜素代谢调控的机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根据桂花基因组数据库的序列,从桂花品种‘堰虹桂’‘Yanhong Gui’中克隆OfPSY、OfPDS、OfHYB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再构建PCAMBIA3301-LUC载体在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中瞬时表达,结合高温(37℃)和200 mg·L-1脱落酸处理,分析启动子活性。【结果】获得OfPSY、OfPDS、OfHYB基因的部分启动子,其长度分别为1 908、1 521及1 830 bp。作用元件分析表明:3个启动子中均存在TATA-box和CAAT-box等启动子基本元件、光响应元件、脱落酸响应元件以及MYB和MYC结合位点。此外,在OfPSY启动子中,存在赤霉素响应元件;在OfPDS启动子中,存在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赤霉素响应元件、厌氧诱导型...  相似文献   

17.
18.
为进一步研究苹果枝干对轮纹病的抗病机理,以红玉×金冠杂种后代中表现不同抗病性的杂种实生树为试材,分析了不同抗病性的实生树枝条皮孔密度差异,接种轮纹病菌丝后枝条皮层木质素含量的变化,并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接种点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对20份不同抗性实生树1年生枝条皮孔密度的调查表明,在本分离群体内,皮孔密度与抗病性未见显著相关性。对苹果枝干轮纹病抗病、感病的杂种实生树进行接种,菌丝均可从皮孔侵入,但抗病的杂种实生树表现为致瘤性弱。接种病原后抗病和感病材料均会导致木质素含量的增加,但抗病材料木质素的增加量显著高于感病材料,表明木质素含量的激增与抗病性相关。金冠×红玉杂种后代中抗病单株的抗病性并非表现为抑制病原菌丝侵入,而表现为侵染后,通过诱导皮层木质素积累,抑制病原菌丝在寄主体内的扩展。  相似文献   

19.
真核生物体内,F-box蛋白作为泛素连接酶复合物(Skp1-Cullin1-F-box,SCF)的调节亚基,参与降解底物的特异性识别。为探究F-box家族基因MoFbc1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及侵染致病中的功能,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o Fbc1蛋白结构域并构建进化树。利用同源重组方法获得MoFbc1基因敲除及其回补菌株并进行表型分析。结果表明,MoFbc1敲除菌株在产孢、附着胞形成及致病性等方面与野生型菌株均无显著差异。但其在MM和RDC培养基上生长速率下降,表明MoFbc1基因可能参与调控稻瘟病菌对部分营养物质的利用;突变体对细胞壁胁迫因子CFW、CR敏感,提示其细胞壁结构可能发生改变。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基因MoFbc1调控稻瘟病菌生长发育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氟喹诺酮耐药性与grlA、grlB基因突变的关系,从52株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筛选出1株对氟喹诺酮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进行耐药诱导,获得一系列不同氟喹诺酮耐药水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并对其grlA、grlB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氟喹诺酮耐药性与grlB基因突变无关,而与grlA的丝氨酸(Ser)80→苯丙氨酸(Phe)和谷氨酸(Glu)84→赖氨酸(Lys)突变密切相关。金黄色葡萄球菌grlA的80位氨基酸和84位氨基酸双突变是其氟喹诺酮耐药性提高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