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分离自牧草根际四株促生菌株(PGPR)互作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英  朱颖  姚拓  祁娟  荣良燕 《草业学报》2013,22(1):29-37
利用钼蓝比色、显色和Salkowski比色等方法测定了筛选自苜蓿、白三叶和红三叶根际的4株优良PGPR菌株间的拮抗反应、单独和混合培养菌株的溶磷和分泌植物生长素(IAA)能力、培养液pH值和有机酸总量变化及其彼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菌株间无拮抗反应,可以混合使用。无机磷培养液中,菌株Hsg+lhs11组合处理有效磷增量(536.2 mg/L)最大,Hsg+ls1-3+lhs11组合次之(475.6 mg/L)。Hsg+lhs11组合菌株处理有效磷增量呈现“1+1>2”的加成效应,Hsg+ls1-3+lhs11处理有效磷增量较单菌株处理时显著提高(P<0.01),但未表现“1+1+1>3”的溶磷效果。有机磷培养液中,lhs11处理有效磷增量(11.11 mg/L)最大,Hsg+ls1-3+lhs11组合次之(9.20 mg/L),Hsg+ls1-3+lhs11组合有效磷增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处理。各处理菌株培养液有效磷增量与pH值、有效磷增量与总有机酸量、pH值和总有机酸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单菌株及菌株组合均具有分泌IAA的能力,分泌量在0.212~9.331 μg/mL,Hsg+lhs11组合菌株培养液IAA含量显著高于单菌株Hsg和lhs11(P<0.01),并呈现“1+1>2”的加成效果。综合各处理的促生特性,组合Hsg+lhs11和Hsg+ls1-3+lhs11菌株间互作效应较强,有望成为研制复合菌肥的最佳菌株组合。  相似文献   

2.
红三叶根际溶磷菌分离及其溶磷机制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朱颖  姚拓  李玉娥  孙红阳 《草地学报》2009,17(2):259-263
利用PKO培养基从兰州地区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根际分离、筛选出21株菌株,其中10株具有溶解无机磷能力,其D/d值(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在1.13-1.62之间;5株在蒙金娜有机磷培养基上形成明显透明圈,其D/d值在1.07-1.83之间;3株菌株既能溶解有机磷又可溶解无机磷。对其中D/d值较高的6株溶解无机磷菌株和5株溶解有机磷菌株进行液体培养,用钼蓝比色法测定有效磷增量分别为5.0-596.3和-0.03-58.34 mg/L。lhs6和lhs8溶解无机磷能力较其他菌株强,lhs11溶解有机磷能力较其他菌株强。菌株中lhs6、lhs8和lhs11在后续微生物菌肥研制中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从葛藤(Pueraria lobata)根际分离出8株具有较强溶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溶磷圈法测定菌株的HD/CD值(溶磷圈直径HD,菌落直径CD)在2.14~6.73,液体振荡培养下菌株对磷酸钙的溶解量在72.28~159.15mg/L,菌株培养液pH值较初始培养基的pH值7.0均下降。菌株GTR2和GTR15溶解磷酸钙(分别为159.15mg/L、138.72mg/L)及分泌IAA能力(分别为12.71mg/L、14.44mg/L)均较大,且均为碱性菌株,能在甘露醇等多种碳源上较好生长。综合各菌株的溶磷及分泌IAA能力,菌株GTR2和GTR15有望成为高效微生物磷肥接种剂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4.
采用PKO无机磷和蒙金娜有机磷选择性培养基,从东祁连山(甘肃省天祝县及周边地区)天然草地上的7种禾草根际分离出溶解无机磷菌株109株,溶解有机磷菌株143株。各菌株生长速度及形态特征差异较大。7种禾草根际溶解无机和有机磷菌株数量,除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溶解无机磷呈根表土壤根系表面根内的分布趋势外,其他均呈现出根系表面根表土壤根内的分布趋势。大部分溶解无机磷菌株在10 d时溶磷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D/d)不再增大,而溶解有机磷菌株则在14 d时不再增大。利用钼蓝比色法测定菌株溶磷能力,结果表明,109株溶解无机磷菌株培养液中有效磷含量在0.47~582.46μg·m L-1,最大为菌株PCRP5;143株溶解有机磷菌株培养液中有效磷含量在0.07~14.76μg·m L-1,最大为菌株MCMRS4;蒙金娜培养基pH与有机磷菌株有效磷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PKO培养基pH与无机磷菌株有效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5.
兰州地区草坪草根际溶磷菌分离及溶磷能力初步测定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在对兰州市多年生草坪草根际分离的联合固氮菌(114株)基础上,采用分离溶磷菌常用的PKO(溶解无机磷菌)和蒙金娜培养基,利用溶磷圈法测定菌株溶磷能力。结果发现:溶解无机磷和有机磷的菌株均占分离到总菌株的27.2%。最终筛选出溶磷能力较强的6株菌株,分离物溶解无机磷D/d(D溶磷圈直径,d菌落直径)值在3.347~1.722之间;而溶解有机磷的能力相差较大,D/d值最大的是L14为3.059。L14和L18在菌肥开发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草坪草溶磷菌筛选及溶磷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宏  李凤霞  张德罡  姚拓 《草业科学》2005,22(10):92-96
研究采用Pikovaskaia's(PKO)无机磷培养基和蒙金娜有机培养基,对西安和兰州两地多年生草坪根际溶磷菌进行分离筛选,共获得302种分离物,利用溶磷圈法,选出溶磷能力较强的菌株10株.分离物溶解无机磷D/d值为3.174~1.324.在1%显著水平下,L17、X11和X20三者之间的溶磷能力差异不显著,但它们和其它菌株的溶磷能力差异极显著.溶解有机磷的各菌株能力也相差较大,D/d值最大是L14为3.059,最小是L19不利用有机磷;L14和L18两菌株间的溶磷能力差异不显著,但它们和其它菌株的溶磷能力均有极显著差异.结果表明,L17、X11和X20在研制微生物肥料时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多花黑麦草根际解磷菌的分离及解磷能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PKO(无机培养基)和蒙金娜有机培养基,从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根际分离出41株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利用溶磷圈法和钼蓝比色法对其溶磷能力进行测定,其中13株具有溶解无机磷能力,其D/d值(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在1.13~4之间,用钼蓝比色法测定有效磷增量为15.6~557.2mg·L-1。28株在蒙金娜有机磷培养基上形成明显透明圈,其D/d值在1.13~16.4之间,有效磷增量分别为52~341.6mg·L-1。经解磷能力分析,b9,b13,f5菌株具有较强的解无机磷能力,D/d值为2.75,4,2.5,对无机磷的溶磷量为545,557.2,567.4mg·L-1;溶解有机磷能力较强的菌株有2株(B1和B3),D/d值分别为11和16.4,对有机磷的溶磷量均为341.6mg·L-1,这些菌株在后续微生物菌肥研制中具有较大潜力;pH与解无机磷菌株的溶磷量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与解有机磷菌株的溶磷量没有显著相关性,这可能与微生物解有机、无机磷的机理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8.
溶磷菌分泌有机酸与溶磷能力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英  芦光新  谢永丽  姚拓  荣良燕  朱颖 《草地学报》2015,23(5):1033-1038
为了研究溶磷菌的溶磷机理,探究溶磷菌分泌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与溶磷能力的相关性。利用PKO无机磷液体培养基对筛选自兰州周边的苜蓿(Medicago sativ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和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根际的6株溶磷菌进行液体培养,采用钼蓝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溶磷量及分泌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各菌株溶磷量差异显著(P<0.01),有效磷增量在106.53~373.44 mg·L-1之间。供试菌株分泌有机酸的种类主要有草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和丁二酸等,但分泌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溶磷菌的溶磷量与总有机酸量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有效磷增量并不完全由总有机酸量来决定,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对溶磷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各种有机酸对溶磷量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西安和兰州两地多年生禾本科草坪草根际分离到固氮菌株302株,通过气相色谱仪,利用乙炔还原法最终筛选出10个固氮酶活性较高的菌株。研究发现,菌株X4固氮酶活性最高,达180.20 nmolC2H4/h.m l,与其他菌株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L9最小为37.78 nmol C2H4/h.m l。比较西安和兰州两地多年生草地的固氮酶活性,西安地区不同草地的差异较大,最高者是最低者的4.5倍左右。单从固氮酶活性来看,西安地区草地有开发潜力的优良菌株相对较多,如X4和X1,而兰州地区的相对较少。分离到的固氮菌70%都有溶磷能力,溶磷圈直径比(D/d)在1.044~2.729之间,其中L7菌株溶解有机磷和无机磷能力相对较好,X1和L5溶解无机磷的能力相对较好,X4和X2溶解有机磷较好。菌株大部分都有分泌生长素能力,但差异较大,分泌IAA浓度最高的是X2,达22.3mg/L,其次为X3菌株。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固氮菌株分泌能力及其对燕麦的促生效应测定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测定了分离自草坪草和燕麦根际的固氮菌株的分泌植物生长素(IAA)能力及其对燕麦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11株固氮菌都能分泌IAA,其中加前体(色氨酸)浓度在2.16~22.3μg/mL的有9株浓度大于10μg/mL;不加前体浓度在0.81~13.8μg/mL的有6株浓度大于10μg/mL,有6株能够溶解有机磷,3株能够溶解无机磷,且溶磷强度在58~82μg/mL,1株既能溶解有机磷,又能溶解无机磷;试管试验中除了2株效果比对照差外,其他9株株高增加62.8%~142.8%、叶绿素增加2.78%~63.89%、地上植物量增加21.45%~150.48%、地下植物量增加2.04%~70.75%、总根长增加2.27%~41.27%、根表面积增加11.32%~84.9%;另外I017和I012两个菌株分泌激素能力较好,I016菌株综合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溶磷和分泌生长素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溶磷圈和比色等方法,对从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种子内部分离和纯化的22株根瘤菌进行了溶磷和分泌植物生长激素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根瘤菌64%能溶解有机磷,其溶磷圈直径比在2.567~1.117;除SL01外的其他菌株都不能溶解无机磷,并且根瘤菌不同,溶磷能力差异较大。22株根瘤菌中,73%菌株能分泌植物生长激素,其中8.1%分泌能力很强,33.3%分泌能力中等,20.8%分泌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2.
羊草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促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是定殖在植物根际并且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类有益细菌,本研究从不同地区的羊草根际分离筛选具有固氮、溶磷、分泌ACC脱氨酶和分泌生长素(IAA)能力的PGPR菌株,以期为研发PGPR为主的微生物肥料提供菌种资源。本研究从黑龙江兰西、内蒙古锡林浩特和呼伦贝尔3个地区共分离到20株具有固氮酶活性的固氮菌株,固氮酶活性范围为8.71~11.63 nmol C2H4·mL-1·h-1。通过PKO无机磷培养基和蒙金娜有机磷培养基从3个地区筛选出的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D/d值)大于1.5的溶解无机磷的PGPR和溶解有机磷的PGPR分别有26和36株,其溶磷量范围分别为7.08~82.71 μg·mL-1和1.56~32.48 μg·mL-1。筛选出60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PGPR菌株,酶活性范围为0.04~64.31 μmol α-KA·mg-1 Pr·h -1。挑选上述固氮酶活性较高、溶磷能力较强及ACC脱氨酶活性较高的39株PGPR菌株进行分泌IAA能力测定,结果表明这39株PGPR均具有分泌IAA的能力,分泌量范围为3.27~48.97 μg·mL-1。通过初步试管接种试验,本研究筛选出两株菌株HPS14和XPR2,可促进羊草生长。与对照 [株高、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为(22.2±0.58) cm,(0.0461±0.0069) g和(0.0038±0.0007) g] 相比,接种菌株HPS14后羊草的株高、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增加了49.0%,89.2%和243.1%;接种菌株XPR2后羊草的株高、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6.8%,28.9%和240.0%。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这两株菌分别属于Inquilinus ginsengisoliPhyllobacterium loti。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PGPR微生物肥料的研制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从高寒草甸优势牧草(蒿草、珠芽蓼)根际筛选具有优良促生特性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探寻其根际分布规律,并为后期生产应用提供支撑。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法筛选根表土(RS)、根表面(RP)和根内(HP)细菌,用点接种法在选择培养基(Pikovaskaia's 培养基、蒙金娜、无氮培养基)中复筛具溶磷、固氮特性菌株;采用钼蓝比色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菌株溶磷量、固氮酶活性和分泌植物激素[PHs: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反式玉米素(t-Z)]含量。结果表明:共筛出细菌68株,复筛出溶磷固氮PGPR 43株;其中,溶解无机磷菌17株(溶磷量:9.39~94.79 μg·mL-1),溶解有机磷菌22株(溶磷量:10.37~72.82 μg·mL-1),固氮菌30株[固氮酶活性:3.79~3193.07 nmol (C2H4)·h-1·mL-1];分泌IAA菌26株(IAA含量:0.24~69.98 μg·mL-1),分泌GA3菌32株(GA3含量:0.34~68.87 μg·mL-1)和36株分泌t-Z菌(t-Z含量:0.11~47.59 μg·mL-1)。植株根际促生菌PGPR均表现出根表面RP区细菌数显著高于根表土RS和根内HP区,珠芽蓼根际筛选出的PGPR多于嵩草根际;蒿草PGPR溶解有机磷能力强于珠芽蓼根际PGPR,但溶无机磷PGPR数目和能力相反。分泌植物激素PHs菌株在能力和数量上均表现出t-Z>GA3>IAA的趋势。因此,优良溶磷菌(ZNRS2、SNRP2、ZKHP3、ZKRP1),优良固氮菌株(SKRP2、SNHP1、ZNRS3)和优良产植物激素PHs菌(SKHP3、ZNHP2、ZKRS2、ZKRP1、ZKRP2)可用于后期微生物肥料制作和相关研究,其中ZKRS2的促生功能较多,可进行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