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容器苗造林的优势1.1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采用容器苗造林,容器内的水分不易散失,能够形成单株生长的小环境,而且在苗木起运、栽植过程中根系不受损伤,栽植后不用缓苗,抗性强,生长健壮,成活率高。在干旱年份,一般能保持70%以上的成活率。正常年份,造林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丛建华  张岚 《林业科技》1993,13(2):15-15,4
容器苗造林后缓苗期短、生长快,能提高“两率”使造林获得成功.实践经验证明,容器苗根系生长发育与容器的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于1987年进行了容器杯材料与造林后对苗木生长的影响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湿地松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前期生长观察研究认为:湿地松在海堤的生长量虽略低于平原水稻土,但也生长良好,在土壤含盐量为0.34%的老海堤上9a生(含苗龄3a)湿地松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到5.64m和9.4cm;在土壤含盐量达到0.5%的新筑海堤上也生长良好,大苗移栽成活率达100%,栽后3a(含苗育6a生)平均树高3.86m、胸径5.2cm,是适于海堤发展的防护林或绿化树种。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海堤造林宜采用大苗移栽。  相似文献   

4.
对马尾松进行扦插育苗及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穗阑剪顶促萌时间以7月25日至8月10日为宜,剪顶高度以8cm为宜,可产合格穗条600万条/hm^2;培育扦插苗先于1999年12月15日至2000年1月15日在沙床寄插,然后于2000年3月20日至4月10日移栽到苗圃培育。2001年2月出圃时,平均苗高22.6cm,地径0.44cm.扦插苗造林5年生幼林的生长量与生物量均优于对照(实生大田苗造林),幼林树高、当年高生长量、胸径、地径、冠幅、单株材积各项生长指标差异的趋势基本一致,即:扦插苗〉容器苗〉大田苗。  相似文献   

5.
栽植容器苗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种有效技术措施,特别是对于土壤贫瘠、立地条件差、常年干旱少雨的地区,采用容器苗造林效果尤佳。而对于容器苗的培育.普遍采用幼苗移植法,即:将一至二年生裸根苗植入容器袋内,在圃地培育一个生长周期以上再出圃,这种方法使苗木根系在有限的容器中生长,根系宜形成盘旋成团和定植后根系伸展困难,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为了避免根系在容器中盘旋成团和定植后根系伸展困难这一问题,将容器苗具体培育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秃杉容器育苗和播种育苗的对比试验表明:容器苗平均高、地径生长量比播种苗分别增加30.0%、49.3%,优势苗高达23.3cm。且容器育苗产苗高(300~320株/m2),在当前秃杉种源缺乏的情况下,对节约种子,提高圃地利用率和造林成活率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TCP植物蒸腾抑制剂对荒山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荒山造林中使用TCP植物蒸腾抑制剂能显著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容器苗造林,起苗前2d~3d叶面喷洒植物蒸腾抑制剂1次,栽植后间隔10d叶面喷洒,连喷两次,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提高7.6%;裸根苗造林,栽植前用植物蒸腾抑制剂蘸根处理,栽植后间隔lOd叶面喷洒,连喷两次,成活率提高24.0%。使用TCP植物蒸腾抑制剂可降低造林成本,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  相似文献   

8.
2002年至2008年,和林格尔县在全县7个乡镇的广大黄土丘陵和平原沙地推广了樟子松容器育苗、容器苗造林和樟子松大苗造林技术。几年中累计培育樟子松容器苗4000多万株,樟子松人工造林12.85万亩,其中樟子松容器苗造林12万亩,樟子松大苗造林0.85万亩,占到了全县国土总面积的2.5%。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9.
杨启远 《绿色科技》2019,(11):175-177
在马尾松间伐林地采用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3种不同类型的枫香苗木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3种枫香苗木造林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和单位面积蓄积量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以2年生容器苗造林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最大,造林保存率达91.75%,树高达9.7m,胸径达8.48cm,单位面积蓄积量达29.75m3/hm2,这说明容器苗造林保存率高,2年生苗恢复生长快,可在生产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木荷采用芽苗切根移栽和直播育苗造林对比分析,采用芽苗切根移栽育苗、造林、可节省种子50%,降低育苗成本38.1%,提高1级苗率45%;提高要成活率13.3%;1年生林木生长提高44.2%,林木林相整齐。  相似文献   

11.
根外追肥对南方红豆杉一年生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延群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4):95-96,101
对南方红豆杉1年生实生苗进行根外追肥,试验结果表明:根外追肥对苗木的高、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追肥后平均高达26~30 cm,地径为0.42~0.52 cm,而对照则分别为22.9 cm,地径0.36 cm,这表明根外追肥能促进红豆杉速生丰产,而且可以缓解红豆杉苗6~7月间的生长暂停状态。不同肥料对苗木高、地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呈显著差异,其中大肥王、复合肥对苗高、地径的增长效果较大,其苗高分别比对照增加72.88%、108.50%,地径分别比对照增加92.3%、76.9%。在南方红豆杉实生苗培育生产上可推广应用复合肥进行根外追肥。  相似文献   

12.
对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进行不同粗度根段和不同ABT6浓度浸泡处理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苗木高度、地径、出苗率均与实生苗对照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种根粗度减小,各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1.2~1.6 cm径级根段的出苗率和苗木地径最大,分别达到67.5%和0.52 cm,苗木高度则以>0.8~1.2 cm粗度径级根段最大,为14.98 cm,但无论苗木地径还是苗木高度均小于同期播种的实生苗,苗高仅为对照(31.40cm)的47.73%,地径仅为对照(0.72 cm)的71.68%.采用根段育苗虽可节省种子成本,但苗木生长相对较为纤弱,需培育多年才能达到当年实生苗的平均水平,且取根不易,不适于规模化扩繁.因此,从工效、成本和生长情况综合考虑,美国山核桃育苗应优先选择种子繁殖而非根段育苗.  相似文献   

13.
根外追肥对秃杉一年生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秃杉1年生实生苗进行根外追肥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结果表明:根外追肥对苗木的高、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追肥5个月苗高达21.3~26.0 cm,地径为0.39~0.47 cm,而对照则分别为17.7 cm和0.27 cm。不同肥料对苗木高、地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差异显著,其中大肥王、复合肥对苗高、地径的增长效果较好,其苗高分别比对照增加55.45%、74.55%,地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67%、141.6%。在秃杉实生苗培育生产上可首选复合肥进行根外追肥。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3种覆盖条件(切碎稻草、新鲜苔藓和地膜)下,南方红豆杉大田播种育苗苗木的种子出苗率、苗木保存率、苗高生长及地径生长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覆盖条件对种子出苗率、苗木保存率、苗高和地径的影响从优到劣的顺序均为苔藓覆盖>地膜覆盖>稻草覆盖.不同圃地覆盖物对苗木的苗高生长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新鲜苔藓覆盖下苗高生长最大,达到26.1 cm;而切碎稻草覆盖下苗高生长最小,为18.4 cm.不同圃地覆盖物对苗木的地径生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新鲜苔藓覆盖下地径生长最大,达0.55 cm;而切碎稻草覆盖下地径生长最小,仅达0.43 cm.综合分析可知,新鲜苔藓是南方红豆杉大田播种育苗的首选覆盖物.  相似文献   

15.
Growth of graded sweetgum 3 years after root and shoot prun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ursery grown 1–0 bareroot sweetgum seedlings were lifted and graded into two diameter classes (12–16 and 4–8 mm) during the dormant season. Large and small grades were top and/or root pruned and then outplanted on two sites in the lower Coastal Plain of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Seedling shoots were pruned to 50% of tree height, a 5 cm stump, or no pruning. Seedling roots were pruned to a 15 cm length or left unpruned. Site affected survival but not growth. Smaller, top pruned seedlings performed worse on one site, probably due to greater weed competition. Large seedlings increased survival and growth which increased 3 year average plot volumes by 89%. Top pruning stimulated height growth, but reduced diameter growth and decreased third year seedling volumes. Root pruning did not affect seedling growth. Diameter growth may better indicate treatment impact that height, which has been most commonly used in previous studies.  相似文献   

16.
在江西景德镇和安徽泾县布置了1年生湿地松裸根苗生长后期切和截顶试验,研究其对苗木形态和造林表现的效应及其例题应用制度。两年的结果表明,切根苗的高、径及主根形态指标均低于未切根苗,而侧须根系增加,早切根多次切根处理效应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灰木莲容器苗培育基质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松皮粉、黄心土、森林表土、火烧土、泥炭5种基质设置6种配比处理开展灰木莲容器苗培育试验,选用苗高、地径、苗木质量指数、容器基质重量等指标进行苗木质量评定,并依据造林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的苗高、地径和容器基质重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苗木质量指数亦差异显著;处理3(黄心土50%+松皮粉25%+表土25%)的苗木质量和造林效果最好,其次是处理5(黄心土60%+松皮粉25%+火烧土15%)和处理4(黄心土50%+松皮粉50%),处理2(黄心土75%+泥炭25%)最差;建议生产上添加25%.50%的松皮粉作为灰木莲容器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8.
兴凯赤松与樟子松苗期生长性状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优异种质选择基础上,引进3个兴凯赤松、5个樟子松天然群体的种子,经有性繁殖获得植株,以此开展种质资源异地保存林营建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兴凯赤松苗期高生长节律与樟子松相近,且适应性较强,定植成活率较高;樟子松群体内生长性状变异较大,变异幅度30.11%~46.72%(苗高)、23.33%~35.98%(地径);群体内及群体间兴凯赤松生长性状变异较小,变异幅度在30.27%~31.47%(苗高)、24.81%~25.05%(地径)之间,并且,兴凯赤松苗高和地径生长量较樟子松分别提高30.23%、29.40%。  相似文献   

19.
朱力国  徐福成 《林业科技》2019,(1):15-17,38
以黑河种源山丁子为对照,对阿穆尔种源山丁子7个单株果实及幼苗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8个单株果实均为扁球形,桔色或红色,果粒整齐或较整齐,果味酸、涩。8个单株果实种子变异较为丰富,阿穆尔种源7个单株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最大单果重、最大种子千粒重分别超过对照283.33%、151.11%;阿穆尔种源7个单株间平均单果重、种子千粒重差异显著,最大平均单果重超过最小平均单果重95.65%,最大种子千粒重超过最小种子千粒重75.12%。8个单株的1年生苗苗高、地径存在较大的变异,阿穆尔种源苗高变异系数为34.95%~57.07%,地径变异系数为17.39%~33.18%,对照苗高变异系数44.73%、地径变异系数33.49%;8个单株的1年生苗苗高、地径差异极显著,苗高生长最快的超过生长最慢的235.8%,地径生长最快的超过生长最慢的111.11%。  相似文献   

20.
荒山生态林营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济南及鲁南等地区部分荒山的造林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济南地区,无纺布营养杯苗、鱼鳞坑种植、多树种混交在石灰岩荒山造林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在鲁南地区,在同种育苗方式下,8个树种的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皂荚和侧柏的成活率最高,而油松和刺槐最低;第1年栽植的侧柏树高、胸径随着苗木规格的增长,生长量逐渐增加,而新梢生长是随着苗木规格的增加,生长量反而下降;通过对两种育苗方式雨季造林的成活率和树高生长量综合评价看,裸根育苗要明显优于基质育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