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研究以凤丹牡丹籽为试验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牡丹籽中脂肪油,测定其含油量为23.92%;所得牡丹籽油经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离和鉴定脂肪酸的组成,得出脂肪酸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凤丹牡丹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牡丹籽油分离鉴定得到21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0.41%和77.93%,其中,亚油酸占24.62%、亚麻酸占49.61%。因此,通过分析牡丹籽油脂肪酸组成,为凤丹牡丹籽油的营养价值判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亚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了几个不同品种的新疆地产甜瓜——香瓜4号、皇后、绿宝石、新密和86-1的甜瓜籽油,采用气相色谱-EN14103法测定了这几种甜瓜籽油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甜瓜籽油所含有的脂肪酸成分不同,同一种脂肪酸在不同品种的天瓜籽油中所占比例不同。试验的前处理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技术难度低的特点,通过气相色谱-EN14103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测定不同品种的甜瓜籽油的脂肪酸种类及其含量。  相似文献   

3.
以毛酸浆种子为原料,研究索氏微波提取法对毛酸浆籽油提取效率的影响,并以甲酯化脂肪酸为标准品,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毛酸浆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通过与标准品比对出峰时间确定试样脂肪酸成分,使用面积归一法确定试样中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与普通热风干燥相比,微波干燥法能够提高毛酸浆籽油的提取效率;利用气相色谱法对毛酸浆籽油进行脂肪酸分析,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分别为:肉豆蔻酸1.3%,棕榈酸10.3%,硬脂酸5.3%,油酸14.3%,亚油酸62.7%,亚麻酸4.0%,花生酸1.1%,二十二烷酸1.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占81.0%,说明毛酸浆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花生油掺伪棉籽油的检验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碱式甲酯化方法制备脂肪酸甲酯,用气相色谱方法分析、测定纯花生油、纯棉籽油和不同浓度模拟掺伪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棉籽油掺入纯花生油后,原有脂肪酸组分随掺入油种脂肪酸的含量而发生变化,以山嵛酸甲酯含量的变化趋势,能较准确地测定掺伪棉籽油的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法、超声辅助石油醚提取法和索氏石油醚提取法3种方法提取红树莓籽油,比较提取率、鉴定脂肪酸成分、测定抗氧化活性和总皂甙含量。结果表明:UAE-Et红树莓籽油的提取率最高,为18.55%,UAE-PE和SE-PE的提取率分别为10.18%和13.58%。GC-MS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共在红树莓籽油中鉴定出32种物质,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含量分别为82.71%(UAE-Et)、85.76%(UAE-PE)和88.83%(SE-PE),均超过80%;ω-6/ω-3脂肪酸比例为2.22∶1~2.32∶1。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UAE-Et红树莓籽油抗氧化活性最强,其IC 50(半抑制浓度)为4.36 mg·mL^-1。总皂甙含量测定结果表明,UAE-Et红树莓籽油中总皂甙含量最高,为351.88 mg·g^-1,这与GC-MS吻合。  相似文献   

6.
采用亚临界萃取法提取苹果籽油,探究夹带剂比例、原料粒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苹果籽油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苹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添加正己烷作为夹带剂,取正己烷与四氟乙烷的比例为75.4 g/kg,萃取温度40℃,原料粒度40目,萃取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苹果籽油得率为19.36%,提取率达到86%。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亚油酸含量约占脂肪酸总量的53%。  相似文献   

7.
比色法测定粮食脂肪酸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梅荣 《粮食储藏》2007,36(3):43-45
脂肪酸值是粮食储存品质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比色法来测定粮食脂肪酸值.本方法使用石油醚提取粮食脂肪酸,利用异辛烷,双-(2-基己基)磺基丁二酸钠和pH=9.0的酚红Tris/HCl溶液形成的透明反胶团体系进行比色分析.通过比色法和国标法相比较测定了玉米粉、糙米和小麦三种样品的脂肪酸值;结果表明:比色法和国标法两者之间相对误差分别为18.65%,11.24%和6.61%.比色法的精密度较高,标准偏差相对值在2.0%和5.3%之间.比色法具有快速灵敏、样品和试剂用量少、测定结果客观、便于大批量样品测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田翔  乔治军  田琴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8):183-188
为了确定糜子油的最优提取工艺,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糜子油得率作为响应目标,通过中心复合设计进行优化,确定索氏提取法提取糜子油的最佳条件。利用气质联用仪对糜子脂肪酸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提取溶剂石油醚,液料比为20:1,提取温度80℃,淋洗时间30 min 时提取条件为最佳,最佳得率为4.51%。对糜子油进行甲酯化后经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得到其主要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亚麻酸等,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是优质脂肪酸。  相似文献   

9.
续随子种子油提取工艺响应面法优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琴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9):133-141
确定续随子种子油的最优提取工艺,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索氏法、超声法、水酶法对续随子种子油的提取效率,选出最佳提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 设计筛选索氏提取法中影响提取率的因素。以种子油提取率作为响应目标,对筛选出的因素通过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进行优化,确定索氏提取法的最优提取工艺。三种方法的最高得率分别为41.97%,36.38%,34.33%。提取溶剂、液料比、温度、时间为影响最明显的因素。确定了索氏提取法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石油醚,液料比30:1(v:m),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9 h。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种子油成分,共鉴定出8 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9%以上。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和花生酸等为主,其含量达到总脂肪酸90%以上。在此工艺条件下,续随子种子油得率理论值为54.353%,实测值为54.175%,与理论值相比,相对误差为0.120%。研究结果可为续随子种子油的提取工艺提供参考,为续随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10.
葡萄皮和葡萄子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皮和葡萄子是酿酒后的下脚料,主要含有色素、单宁、酚类及油脂和芳香类物质,如果不及时处理影响环境卫生。综合加工这些废料(葡萄皮、葡萄子),可以变废为宝,增加收入消除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刺葡萄籽油萃取及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刺葡萄种籽为原料,采用普通超临界和超声波强化超临界萃取技术,对发酵、未发酵不同处理的刺葡萄种籽进行脂肪酸萃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刺葡萄种籽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刺葡萄种籽油萃取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35℃,分离温度55℃,分离压力12 MPa,在此条件下,普通超临界装置萃取的刺葡萄籽油萃取率高、油脂清亮且透明度好,优于超声波强化超临界装置。GC-MS分析显示,2种不同处理的刺葡萄籽油的成分都以脂肪酸为主,其中未发酵的刺葡萄籽油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87%,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质量分数为85.67%;发酵后的刺葡萄籽油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83%,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质量分数为82%,其油脂微浊,酸价较高,油质较不发酵的刺葡萄籽油脂低。  相似文献   

12.
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加入葡萄籽、白砂糖、奶油等成分制作出果仁类营养饼干,确定葡萄籽对饼干的感官评价影响水平,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和模糊综合评价产品感官质量的方法,对葡萄籽饼干的配方进行优化选择。试验结果的最优配方为:乳化剂0.6%,奶油12%,水分8%,葡萄籽1.6%,影响葡萄籽饼干品质的主次因素依次为:乳化剂、葡萄籽粉、奶油、水分。  相似文献   

13.
葡萄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葡萄加工后的副产物葡萄籽、皮常常作为废料,被丢弃或发酵后用作肥料。这样不仅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也不利于充分利用资源。而从中提取出有效物质并进行加工利用,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对葡萄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变废为宝——既保护环境,又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葡萄加工生产产生的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情况的论述,发现利用方法主要有:从葡萄籽中提取葡萄籽油、低聚原花青素(OPC)以及单宁等物质,从发酵后的皮渣中提取色素、果胶、酒石酸等物质。  相似文献   

14.
葡萄皮渣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总结葡萄皮渣的营养价值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加深对葡萄皮渣循环利用的了解,有助于葡萄皮渣的深入发展及广泛利用。葡萄皮渣包括葡萄皮、籽及果梗,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多酚、酒石酸、膳食纤维、葡萄籽油等营养成分。国内对葡萄皮渣的利用程度不高,目前还主要集中在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上。生物活性物质尤其是多酚类物质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在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化工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酿造季节大量皮渣堆积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积极推广葡萄皮渣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籽为原料,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的研究。以提取率为指标,对夹带剂和夹带剂料液比进行优选,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0MPa,CO2流量27kg/h,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h,平均提取率15.12%。  相似文献   

16.
以设计规范为依据,葡萄籽油生产技术为基础,从工艺流程入手确定班加工量,进行物料衡算和设备选型。参照所选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结合生产工艺和卫生等各方面的要求,按照食品加工车间良好的操作规范,对年加工800t葡萄籽的车间进行合理、经济的工艺布置,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工艺设备流程图,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经单因素试验研究投料量、粉碎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糖茶藨籽油萃取率的影响;以糖茶藨籽油萃取率为指标,经正交试验选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通过GC-MS对提取的糖茶藨籽油进行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糖茶藨籽油的萃取条件为投料量400 g、粉碎度35目、压力35 MPa、温度45℃、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糖茶藨籽提油率为23.23%;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糖茶藨籽油是澄明的黄色油状液体,用GC-MS检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以上,其中亚油酸含量为29.57%,糖茶藨籽油酸价是1.10 mg/g,过氧化值是2.70 mmol/kg。本研究得出该工艺条件可为糖茶藨籽油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实验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南瓜子油,气相色谱等方法测定了南瓜子油的理化成分、脂肪酸组成、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南瓜子含粗蛋白质为33.28%,粗脂肪为42.77%;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南瓜子油的提取率为90%,明显优于其他提取方法;南瓜子油含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占52.29%,所得南瓜子油品质良好酸价为1.46 mg/g,过氧化值为1.62 mmol/kg。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酚类物质含量高且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酿酒葡萄种质资源,分别以4个红色和4个白色酿酒葡萄成熟果实为材料,比色法测定果皮、果肉和种子中的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以总还原力、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各品种果皮、果肉和种子中各酚类物质含量具有明显差异,但均以果肉中含量最低。红色品种果皮和种子中酚类物质含量均高于白色品种(‘小白玫瑰455’除外),其中以‘黑比诺667’中总酚、单宁和总类黄酮含量最高,而果皮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以‘蛇龙珠’最高,种子原花色素含量以‘法国蓝’最高。白色品种中,‘小芒森’果皮各酚类物质含量均最低,而种子中含量以‘小白玫瑰455’最高。各葡萄品种果皮和种子的抗氧化能力和其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之间均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8383~0.9983,而果肉中的相关性较弱。选用的3种方法对葡萄果实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时,测定结果在不同方法间存在协同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葡萄及其制品营养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水果,其果实和种子中富含糖、酸、维生素、矿质元素、多酚类物质、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功能成分,这些营养成分在葡萄鲜果及葡萄制品中的分布、含量、种类均不同。本文论述了葡萄果实及种子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与功能,简要介绍了葡萄干、葡萄汁、葡萄酒中的各营养成分情况,旨在为消费者和生产者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