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文敏 《湖南农机》2013,40(1):91-92
文章对拉拔夹钳的液压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优化及改进了拉拔夹钳的液压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的改进,减少了液压故障,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设备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塑料大棚是在塑料中、小拱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塑料薄膜为透光覆盖材料,以竹、木、水泥与钢筋混合柱为骨架材料的温室,具有结构简单、建造和拆装方便、一次性投资少等优点,在缓解蔬菜淡季供求矛盾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介绍塑料大棚的类型及结构,并与中、小型拱棚及日光温室相比较,论述塑料大棚的特点,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液压系统齿轮泵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联合收割机的使用成本和使用效率。本文就联合收割机液压系统齿轮泵的工作原理、使用中易出现的问题、维修拆装注意事项等问题做了讲解,以提高联合收割机液压系统齿轮泵的使用与维修质量。  相似文献   

4.
2BX-3型大型精量播种机由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共同研制,与8.8kW~13.2kW轮式拖拉机配套,带有手摇起落装置,也可以使用液压升降机构。可一次完成深层施肥、开沟、点种、覆土、镇压等工序,也可用于玉米、高粱、甜菜作物穴播和单粒点播。且开沟器为圆盘组合式,开沟窄、回土及时、保墒,结构合理,重量较轻,拆装、维修、使用、保养方便。  相似文献   

5.
1设计方案本机吸收了国内、外相对成熟机型的特点、优点,并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1.1使用范围必须能适应山区、丘陵、平原、旱地、水田、果园、菜地等多种农艺作业的要求,配上相应的机具可进行旋耕、犁耕、果园开沟培土、抽水抗旱、喷淋、灌溉、植保喷药以及短途运输等作业功能。1.2各构件的技术要求旋耕器:配套旋耕器工作幅度为1000~1140mm,幅宽可以通过增减刀具进行调作,刀具拆装方便。操纵扶手:有两个以上的工作位置,调整和拆装方便。随着广东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已从种植水稻为主转向种植水稻和蔬菜、花卉、果树及其…  相似文献   

6.
在小型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上,割台升降几乎都选用了液压系统,其配套的液压系统基本结构相同。现将割台液压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介绍如下:一、液压齿轮油泵发热液压齿轮油泵如长期发热,极容易引起咬死,使整个液压油泵报废。在维修中得知,除个别因制造质量外,大多数是液压油过粘、过脏,油量严重不足,因而引起油温过高,或因负荷过大、拆装不当等引起的。1·液压油泵没有按规定间隙与扭矩装配。一般应注意大、小密封圈的质量和装配的预压缩量,大圈为0·6~0·7mm,小圈为0·4~0·55mm。液压油泵装配后,4个紧固螺母扭矩应为50~60N·m,转动…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拖拉机主要作业(犁地与自动卸货)靠液压控制实现,分置式液压系统是小四轮拖拉机通用典型结构,如泰山12、东方红15、川丰15等,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装机动、维修方便、价格低廉、能实现自动化等特点,深受用户欢迎.其结构如图1所示。图1川丰15小四轮拖拉机液压原理图1.油泵2.分配阀3.高压油管4.安全阀5.油缸6.单向阀7.活塞尽管小四轮拖拉机生产历史悠久,但目前对小型轮式拖拉机分置式液压件(即单作用油缸、分配阀、安全阀)小拖行业还无相应的测试技术标准,这给生产带来了一定的盲目性,也使各厂家的测试…  相似文献   

8.
基于小型纯电动汽车轻量化要求对纯电动汽车两挡自动变速器传动装置进行设计,包括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齿轮参数的计算与校核、主减速器设计和差速器设计。在考虑了拆装和维修方便的同时,使得该变速器的轮廓尺寸和质量大大减小。该设计适用于小型纯电动汽车。  相似文献   

9.
1  2 BX— 3型大豆精量播种机由黑龙江省农机研究所和黑龙江省农科院研制。该机与 12~ 15马力拖拉机配套 ,带有手摇起落装置 ,也可以使用液压升降结构 ,还可移植在大型机具上进行多行作业。可一次性完成深层施肥、开沟、点种、覆土、镇压等工序 ,且开沟器为圆盘组合式 ,开沟窄 ,回土及时 ,保墒好。可用于玉米、大豆、高粱、甜菜等作物穴播和单粒点播。结构合理 ,重量较轻 ,拆装、维修、使用、保养方便。主要技术参数 :工作幅度 14 0 0 mm;播种深度 2 0~ 80 mm;开沟器为圆盘组合式 ,排种器为垂直圆盘式 ,作业速度为 5~ 7km/h,播种行数为…  相似文献   

10.
做了十多年挖沙船的湘乡市山枣镇青年农民彭建平,根据小型挖沙船原理研制出一种微型水稻收割机。该机采用纵向脱粒滚筒、搅龙输送、星轮拨禾器,具有拆装方便(不用工具可拆为三件)、操作简单、价格低(每台9400元)等特点。1998年秋收在湘乡东郊泉塘及韶山等地...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建、桥梁等各种基础施工的沉拔桩工作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液压振动打桩设备.详细阐述了液压打桩机的设计要求、工作原理以及总体结构。对液压打桩机的液压马达、液压元件及减震器等关键部件进行了选择和校核。并实现了打桩机与某型挖掘机的连接,从而能够完成对板桩的夹持、振动插拔等工作。设计的液压振动打桩机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双作用多级液压缸具有运行行程长、设置距离短等优点,在起重机械、运输车辆、工程机械等领域应用广泛,而传统双作用多级液压缸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确保双作用多级液压缸良好的使用性能,应做好优化设计,完善双作用多级液压缸结构设计。文章分析了传统双作业多级液压缸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双作业多级液压缸的优化设计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低比转速离心泵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介绍了低比转速离心泵水力设计和结构设计研究现状,分析了低比转速离心泵水力性能方面存在的效率较低、扬程曲线易出现驼峰和轴功率易过载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对各水力设计方法进行了评述。讨论了低比转速泵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发展趋势作了前瞻,为低比转速离心泵的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国内外耕作机械的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主要耕作机具对拖拉机的一些共同性要求,诸如对牵引力、功率、轮距、工作速度、离地间隙、提升力、动力输出、液压输出,悬挂机构控制方式、轮胎宽度和配重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上海50拖拉机液压悬挂系统油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在保证工艺装备不变前提下,在提升油路上串联了手轮控制的液压锁和油缸安全阀。对原机的系统安全阀、控制阀等液压元件在结构上进行改进,以解决长期存在的农具静沉降大并增大迅速、控制阀易卡滞及系统安全阀早期损坏等薄弱环节,提高了液压悬挂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寿命。  相似文献   

16.
对提高水泵装置性能有关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丽君  刘军 《排灌机械》2004,22(1):13-15
根据国内近十多年来大型泵站工程建设的实践,分析了有关水泵模型装置试验、泵站进水设计模型试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水泵装置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满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提出了建立具有权威性的独立实验室、对水力模型进行统一的测试、加大对原型泵生产监造的力度、重视泵站进水设计模型试验和出水流道优化设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泵站进水流道三维流动及水力损失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将进水流道从水泵装置中分解出来单独进行数值计算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大型泵站进水流道三维流场及水力损失数值计算的区域、边界条件及网格剖分等有关问题,给出了肘形、钟形和簸箕形等3种形式进水流道三维流场和水力损失数值计算的实例,并与流道模型试验的流场观察及水力损失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进水流道三维流动数值计算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进水流道的水力损失,便于对其进行模型试验验证.应用本方法可以较为方便地对进水流道的水力性能进行考核和评价,从而为进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所需的多方案比较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大型泵站出水流道三维流动及水力损失数值计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根据研究低扬程泵站水泵装置的方法可以多样化的观念,提出了将出水流道从水泵装置中分离出来,进行出水流道内部流态数值模拟和水力损失计算的方法.介绍了低扬程大型泵站出水流道三维流场及水力损失数值计算的计算区域、边界条件及网格剖分等有关问题;给出了虹吸式和直管式等两种形式出水流道三维流场和水力损失数值计算的实例,并与流道模型试验的流场观察及水力损失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形式出水流道内部三维流动以及水力损失数值计算的结果,与流道模型试验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污水泵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固液两相流体在离心泵内的运动规律、完善其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一直是设计人员十分重视的课题。针对污水泵的研究情况,分别从污水泵理论研究、内特性研究、外特性研究、水力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污水泵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指出加强泵内外特性研究、探求流动机理、开发适合水泵设计的专业化软件用于泵产品的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将是泵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李文广 《排灌机械》2009,27(5):291-296
采用FLUENT计算了44°大出口角叶轮离心泵输送水和粘油的水力性能,通过研究叶轮理论扬程、滑移系数、水力损失系数等重要参数,重点研究了液体粘度对泵水力性能的影响,并将计算的泵扬程和效率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扬程突升"现象和叶轮理论扬程曲线出现驼峰的原因.结果表明,计算的泵扬程和效率与试验值仅能部分吻合.虽然能够预测出"扬程突升"现象,但是不能象试验那样在较宽粘度范围内得到维持.小流量工况的蜗壳与叶轮的强烈作用是叶轮理论扬程出现驼峰的原因.增加叶片出口角会使各个工况下的蜗壳和小流量下叶轮水力损失加大,但大流量下叶轮水力损失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