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质联用仪测定不同发育期卡因菠萝果实的香气成分,以了解果实发育期间香气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无刺卡因果实在成熟的4个阶段共有香气成分69种,主要为酯类和烯类,其中己酸甲酯、辛酸甲酯、正己酸乙酯等成分是卡因菠萝的主要香气成分.卡因菠萝不同发育时期果实香气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联合GC-MS法测定了水仙白、建阳贡眉的香气成分,并对其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白茶中共检测出香气成分40种进行分析,其中醇类11种、醛类8种、碳氢化合物7种、酯类6种、杂氧化合物1种、酮类4种、含氮化合物2种、酸类1种,水仙白与建阳贡眉共检测出的主要香气成分有24种。水仙白的主要香气成分有芳樟醇、甲基庚烯酮、叶醇、月桂烯、壬醛、苯乙醛、水杨酸甲酯等;建阳贡眉的主要香气成分有己醛、青叶醛、香叶醇、月桂烯、水杨酸甲酯、苯甲醛、苯乙醇等。  相似文献   

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研究巴厘菠萝果实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变化。结果表明,巴厘菠萝果实贮藏过程中主要香气成分是酯类,且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增加。己酸甲酯是主要的酯类成分,在贮藏过程中含量也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巴厘菠萝在果实贮藏期间,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对凤凰单丛八仙品种干茶和茶汤香气成分进行研究,并比较了干茶与茶汤在香气组分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干茶和茶汤香气成分差异较大,干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己醛、脱氢芳樟醇、1-戊烯-3-醇、β-月桂烯、D-柠檬烯等;茶汤的香气成分主要是3,7,11-三甲基-1,6,10-十二烷三烯-3-醇、顺式茉莉酮、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β-紫罗兰酮等。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芒果香气成分,分析HS-SPME的平衡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解吸时间对香气成分分析结果(包括总峰数目、总峰面积)的影响,得到最佳萃取条件,并通过谱库比对鉴定芒果香气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旨在明确HS-SPME-GC-MS测定芒果果实香气成分的最佳萃取条件及海南省芒果主产区主栽品种贵妃、台农果实的香气成分组成及差异,为芒果香气品质判断及种质资源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HS-SPME最佳萃取条件为平衡时间10 min,萃取温度45 ℃,萃取时间60 min,解吸时间5 min。(2)海南省芒果主产区主栽品种贵妃、台农共鉴定出102种匹配度大于70%的挥发性香气化合物,2个品种的香气成分主要由萜烯类构成,贵妃萜烯类占香气成分总含量的74.70%,台农萜烯类占香气成分总含量的86.79%,另外还有少量的醇、醛、酮、酯、羧酸类。(3)贵妃、台农共有的挥发性香气化合物有α-异松油烯、3-蒈烯、柠檬烯、3-己烯-1-醇、2-己烯醛、γ-己内酯、异佛尔酮、棕榈酸等15种。因此,α-异松油烯、3-蒈烯为海南省芒果主产区主栽品种贵妃、台农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且台农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明显高于贵妃。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遗产地武夷山,岩茶首推五大名丛---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半天腰在武夷岩茶名丛排序中,位列第五。可是,在五大名丛中,半天腰的茶名最复杂了,它一身集数名,弄得不少人对半天腰的认识如云里雾里,莫衷一是。实际上,半天腰这三个字,是武夷山民间极流行的一句俗语,它的意思是处在很高的位置上。半天腰之所以会成为岩茶茶名,是因为这种岩茶的生长环境与特殊的高处相关。半天腰原产于武夷山马头岩的半山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茶树品种"乌牛早"所制绿茶主要香气特征成分,以福鼎大白茶所制绿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HS-SPME/GC-MS),对扁形、卷曲形、珠形等三种类型共6个绿茶的香气特征成分及组成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绿茶共检测出7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烷烃、醇类、萜烯类、醛类及酮类等5类化合物。烷烃类含量比例最高,醇类含量次之。其主要香气成分:2,6-二甲基环己醇、环氧芳樟醇、δ-杜松烯和β-紫罗酮。此外,卷曲形茶还含有5-叔丁基-3,5-己二烯-2-酮和α-白菖考烯;扁形茶还含有α-白菖考烯和2,3-辛二酮;珠形茶还含有壬醛、苯甲醇和苯乙醇,香气成分含量比例差异较大。与"福鼎大白茶"所制绿茶比,"乌牛早"所制绿茶还含有α-白菖考烯。结论:"乌牛早"所制绿茶主要香气成分:2,6-二甲基环己醇、环氧芳樟醇、δ-杜松烯、β-紫罗酮和α-白菖考烯等,以呈花香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铁观音杀青叶烟用香料中香气物质的得率,采用生物酶对原料进行酶解增香后再提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并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先加入柠檬酸酸解再加入复合酶(纤维素酶0.03%、果胶酶0.03%和β-葡萄糖苷酶0.03%)酶解后,芳樟醇、香...  相似文献   

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蓝莓浊汁酶解前后的各种香气成分及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57种香气成分,蓝莓原浊汁中检出36种,酶解汁中检出52种。经酶解处理后,香气成分总量增加了28.34%,23种成分的相对含量有所增加,其含量较高的有正己醛、壬醛和松油醇,并释放出16种新的潜在香气物质,其含量较高的有正己醇、苯甲酸甲酯和苯甲酸乙酯;而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对滇红的香气成分进行富集,分别使用两种不同极性的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气质联用(GC-MS)检测分析,比较了非极性色谱柱HP-5MS和极性色谱柱CP-Wax对红茶香气成分分离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极性色谱柱对红茶香气成分的分离效果均表现良好,但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对红茶中不同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分析时,应根据分析目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相似文献   

11.
澳洲坚果花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从澳洲坚果花中萃取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共鉴定出了11种成分,主要是苯乙醛(38.15%)、苯甲醛(7.28%)、苯乙腈(6.49%),含量最少的是a-(异亚硝基)-苯丙酸(0.19%)。  相似文献   

1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金煌芒和爱文芒2个品种叶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煌芒叶片中检测出26种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是α-萜品油烯(44.75%);爱文芒检测出23种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是3-蒈烯(44.16%)。2个品种叶片挥发性成分主要是以单萜类为主,分别达到90.86%和73.26%。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白茶香气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丽  蔡良绥  林智  王力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9):1606-1610
香气质量是茶叶品质的主要因子,常用感官审评法评价,但此法带有主观性且很难定量。为探索客观评价白茶香气质量的方法,笔者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12个白茶样的香气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白茶的香气质量评价模型,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2个白茶中W6的香气质量最好,模型检验结果与感官审评结果相同;同传统感官审评相比,模型评价不同茶叶的香气分数差别较大,更容易区分茶叶香气品质。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模型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可替代感官审评法对白茶香气品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不同筋力小麦品种麦胚中挥发性成分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筋力小麦品种麦胚的风味特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麦胚中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强筋、中筋、弱筋小麦品种麦胚中分别检出32、35和2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相同成分有19种,分别占挥发性成分含量的65%以上,说明三种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胚中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但大部分主要成分相同,以醇类、酚类、烃类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茶树新品系21-1(湘红3号)工夫红茶的香气组成及特异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2个样品共检测出57种香气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和其他酸、烯和烷烃类等,其中醇类和酯类占主导,其次是醛类和酮类。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10种香气物质含量占香气总量的80%以上,共同构成了21-1工夫红茶的主导香气成分。其中,水杨酸甲酯含量最高,是21-1工夫红茶的特征性和指示性香气成分,表现出与印度、斯里兰卡红茶相似的冬青叶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芒果果实香气成分采后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采用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吉禄”芒果果实采后第3、6 、9 d的香气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吉禄”芒果果实在采后3个时期共检测到36种香气成分,主要成分为单萜烯类和倍半萜烯类。果实采后第3、6、9 d,单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89.47%、88.48%和92.71%,倍半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3.44%、5.86%和4.63%。1R-α-蒎烯是“吉禄”芒果成熟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采后第9天的相对含量达到79.74%。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荔枝果肉游离氨基酸及香气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ccQ·Tag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荔枝果肉游离氨基酸,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果肉香气成分,再经气质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γ-氨基丁酸、苏氨酸和丙氨酸是淮枝、双肩玉荷包、白糖罂和白蜡果肉的主要氨基酸组份;白蜡、淮枝和双肩玉荷包果肉主要含有以烯类、醇类、酯类、醛类、萜类和烷类化合物为母体的香味物质,但香味成分种类及含量有较大差别,形成各自独特的香气风味。  相似文献   

1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茶树新品系21-1(湘红3号)工夫红茶的香气组成及特异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2个样品共检测出57种香气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和其他酸、烯和烷烃类等,其中醇类和酯类占主导,其次是醛类和酮类。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10种香气物质含量占香气总量的80%以上,共同构成了21-1工夫红茶的主导香气成分。其中,水杨酸甲酯含量最高,是21-1工夫红茶的特征性和指示性香气成分,表现出与印度、斯里兰卡红茶相似的冬青叶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对普洱茶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使普洱茶的挥发性成分得到良好的分离;通过对17个样品的GC图谱的分析,共确定了26个色谱峰为普洱茶挥发性成分的特征指纹峰,建立了普洱茶挥发性成分的GC-MS指纹图谱,并对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度分析。该方法重复性好,挥发性成分中各成分分离较好,因此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作为普洱茶香气品质鉴定和评价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技术对茶树新品系80-53-34工夫红茶样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旨在探究该品系红茶的香气特征.试验共检测出72个组分,其中4个主要香气物质为脱氢芳樟醇(18.51%)、芳樟醇及其氧化物(13.04%)、香叶醇(10.16%)、苯甲醛(7.93%);按化学物质类别分,有3类主要香气成分:醇类(47.71%)、醛类(22.05%)和碳氢类化合物(12.49%).分析结果表明,该红茶的芳樟醇及其氧化、脱氢物总量多,Owuor(FI)风味指数中的香气物质组成优良,绝大多数香气物质都具有令人愉悦的香气特征,表明80-53-34制红茶花果香高长,香气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