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应用1.8%阿维菌素防治美国白蛾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防治美国白蛾3龄幼虫,用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5000倍、6000倍液处理后第3天后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0%、80%、75%以上,处理后第5天防治效果分别达到100%。与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40×10-6液处理相比,第3天、第5天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击倒速度明显快于灭幼脲Ⅲ号。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林间罩笼和林间小区试验系统地测定了灭幼脲Ⅲ号(Dimilin Ⅲ)胶悬剂对不同世代马尾松毛虫4龄幼虫的防治效果,并通过测定排粪量分析了使用灭幼脲Ⅲ对减少松毛虫取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号对马尾松毛虫4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41.70 mg/kg,松毛虫取食灭幼脲Ⅲ胶悬剂溶液处理的松针3 d后即出现取食量下降,6 d后,50 mg/kg灭幼脲Ⅲ号胶悬剂溶液处理组的幼虫平均体重下降了62.09%.林间应用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对第2代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第1代和第3代防治效果受温度影响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核桃两种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影响核桃产量和品质的两种有害生物的物理防治方法,并进行了仿生物制剂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植物源杀虫剂烟.参碱与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对比实验。结果认为: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植物源杀虫剂烟.参碱、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效果均可达到98%以上,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植物源杀虫剂烟.参碱防治,见效较慢,但不污染环境,对天敌伤害小;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后的果品有农药残留物,且对天敌危害较大。建议在生产中使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3 000倍液,植物源杀虫剂烟.参碱2 000倍液。  相似文献   

4.
许昌地区棉大卷叶螟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大卷叶螟Notarcha derogate(Fabricius)在鄢陵县1 a发生4代,第3、4代发生最为严重,以老熟幼虫越冬。幼虫卷叶呈筒状,蚕食叶片。世代重叠。在成虫羽化期,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在幼虫初期,喷洒25%灭幼脲Ⅲ号2 500倍、50%杀螟松乳油1 500倍、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倍、10%氯氰菊酯乳油6 000倍液,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林间罩笼和林间小区试验系统地测定了灭幼脲III号(Dimilin III)胶悬剂对不同世代马尾松毛虫4龄幼虫的作用效果,并通过测定排粪量分析了使用灭幼脲III减少松毛虫取食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号对马尾松毛虫4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41.70 mg/kg,,松毛虫在取食经50 mg/kg灭幼脲III胶悬剂溶液浸泡处理的松针3d后即出现取食量下降,6d后,用50 mg/kg和250 mg/kg灭幼脲III号胶悬剂溶液处理的幼虫均体重分别下降了62.09%和89.95%。林间应用结果表明,灭幼脲III对第2代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可达95%以上,第1代和第3代防效受温度影响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镇安县板栗园栗毒蛾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毒蛾在镇安县1年发生1代,发生较为普遍,平均有虫株率75.8%,每株虫数41.9头,可造成严重危害。防治试验研究表明,冬季刮除卵块,灭卵率为92%,基本上能控制虫害大发生;5月中旬至6月上旬,用40%氧化乐果乳油40倍液涂环防治,杀虫效果为87.48%;在幼虫1~3龄时,喷洒青虫菌0.1亿孢子/ml和杀螟杆菌1亿孢子/ml菌液,杀虫效果分别为87.5%和83.3%,杀虫效果明显;5月上旬卵孵化时喷洒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92.86%、95.2%、92.18%,均在92%以上;本试验不同防治方法均可起到有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防治杨树食叶害虫,使用生物农药贝林克BT2000倍液、白僵菌1∶50(2.4亿孢子/克)雾剂、灭幼脲Ⅲ号2000倍液等药剂定向喷雾处理。结果表明:3种生物农药防治效果都在80%以上,灭幼脲Ⅲ号2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87.8%;3种生物农药防治食叶害虫幼虫的死亡高峰出现在第7 d。生产上采用灭幼脲Ⅲ号2000倍液防治,可实现无公害防治目标。  相似文献   

8.
侧柏毒蛾Parocneria furya(Leech),又称柏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在贵州习水1年发生2代,以卵在侧柏叶上越冬,越冬卵于翌年3月开始孵化,成虫5、6月羽化。第2代成虫于8月中下旬出现并产卵越冬。在3龄幼虫前,用2.5%敌百虫粉剂或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8000倍液与25%灭幼脲Ⅰ号3000倍混合液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1984年5—8月我们用灭幼脲1号(15%胶悬剂)对杨天社蛾Clostera anachoeta(Fabricius)的卵、幼虫和国槐尺蠼Macaria elongaria Leech幼虫进行室内药效试验以及林间对国槐尺蠖幼虫的防治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1%阿维菌素、20%杀灭菊酯乳油和25%灭幼脲3号防治枇杷瘤蛾的使用浓度,采用随机区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效果最佳浓度是2500倍液;25%灭幼脲3号3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20%杀灭菊酯乳油3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园林害虫黄褐天幕毛虫 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槐庶尺蛾 Semiothisa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 Drury)的毒效试验结果表明 ,用 1. 2 %烟·参碱乳油 10 0 0倍液喷洒树木 ,30分钟后害虫击倒率 98% ,2 0 0 0倍液 2小时后击倒率 95% ,超低量喷雾 2天后击倒率 95% ,证实了烟·参碱的毒力效果及安全性能 ,是城市中开展无公害防治的理想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明确3%高渗苯氧威乳油、5%氟虫脲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20%除虫脲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等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和林间防治效果,采用点滴法测定出6种药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等毒力指数,同时开展林间应用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杀虫活性好,以3%高渗苯氧威乳油的杀虫活性最强,20%除虫脲悬浮剂的杀虫活性较弱;3%高渗苯氧威乳油、5%氟虫脲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和20%除虫脲悬浮剂LC50分别为1.962、4.573、4.691、4.827、5.051和5.106 mg/L;6种农药的无人机喷雾,药后5 d林间防治效果均达86%以上。  相似文献   

13.
14.
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是棕榈植物重要食叶害虫,在湛江一年发生 4~5 代、以 4 代为 主,世代重叠,以高龄幼虫越冬。每年 7—8 月份林间种群数量最大,8—9 月份危害严重,幼虫主要在 植物中层和下层老叶叶片背面皱褶处危害,形成不规则蛀道。蛀道长 60~150 mm,蛀道内粪便与其吐的 丝交织,幼虫隐藏于蛀道内取食叶肉,严重时叶肉大部分被吃光,后期造成叶片卷曲、干枯,形似火烧。 害虫完成 1 世代历期 50~65 d,其中幼虫历期 30~35 d,蛹历期 10~14 d,成虫历期 5~10 d, 卵历期 4~6 d。 车载电动喷雾器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 好年冬乳油 1 200 倍液、44% 多虫清乳油 1 200 倍液和 50% 甲 刻水分散粒剂 800 倍液,喷药后第 5 天,3 种药剂对椰子织蛾幼虫防治效果达到 90.26%~93.38%;喷药后 第 10 天,防治效果达到 93.16%~95.24%;3 种药剂的防治效果不存在差异。推荐交替使用上述 3 种药剂, 相隔 10~15 d,连续防治 2~3 次,可以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5.
玫瑰哈氏茎蜂1年1代,4月中旬为成虫发生期,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为害期。幼虫沿嫩茎呈螺旋形蛀食,使顶梢萎蔫下垂,而后咬食顶梢嫩茎和茎干的髓部,造成茎干中空、顶梢干枯。用50%甲胺磷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倍液涂茎,死亡率达100%。  相似文献   

16.
樟巢螟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巢螟在苏州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香樟树冠下浅土层内越冬。第1、2代幼虫发生为害高峰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初、8月下旬~9月初。在幼虫初孵期分别用4.5%高效氯氰菊酯、2.5%敌杀死乳油2 000倍液,2.5%灭幼脲1号、1%杀虫素(Bt制剂)1 000~1 500倍液等药剂防治,效果明显,校正防效达75.7%~87.4%。通过采取人工及生物防治等综防技术措施,也能控制樟巢螟的为害。  相似文献   

17.
香樟楠片盾蚧Parlatoria machiliTakahashi是樟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樟叶。该虫在浙江余姚1 a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和蛹在寄主叶面和枝条上越冬。翌年3月中旬、6月上旬和8月中旬是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出现期,4月上旬、7月上旬和9月上旬是第1代、第2代和第3代若虫出现期。第1代卵3月下旬出现,第2、第3代卵期不易区分。该虫世代重叠,每年3月下旬至11月中旬均能见到各虫态。若虫发生期可选用28%蚧宝乳油、40%速扑杀乳油、48%乐斯本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效可达75%~80%。  相似文献   

18.
紫胶虫种群密度变化与泌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9.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对美国白蛾幼虫室内毒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毒力测定表明,在控制美国白蛾幼虫有效药剂中,印楝素、天然除虫菊素和苦参碱的LD50分别为1.87μ/g、3.75μ/g和4.69μ/g;功夫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的LD50分别为6.95μ/g、13.47μ/g和53.94μ/g。快速防治美国白蛾幼虫药剂适宜选择生物农药天然除虫菊和苦参碱,化学农药4.5%高氯EC、80%敌敌畏EC、40%灭多威EC;初期或虫口密度较低时,建议选择生物农药8000IU/g BT WP和仿生农药25%灭幼脲SC和5%氟铃脲EC。  相似文献   

20.
蚜虫、白粉虱、国尺蠖、斑衣蜡蝉是兰州市重要的园林害虫,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上述害虫,不仅杀死天敌,而且污染环境。经试验,植物性杀虫剂-净叶宝乳油(29%油酸烟碱.氯氰)防治此类害虫,对环境无污染,杀虫效果与化学农药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