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被管理对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植被管理是人工林高度集约经营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人工林树木存活及早期生产力水平有极显著的影响。文章回顾了世界各国学者在人工林植被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总结了竞争性植被对人工林树高、地径、材积、叶面积、根系及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的影响,阐述了竞争性植被与树木水势、树木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树木对所施肥料的利用效率、树木的光合生理特性以及土壤水分动态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1为什么要强调植被控制人工林的植被控制,是为了提高人工林的稳定性,对人工林或人工林区域采取保护、利用、发展和清除植被的各种管理措施。其目的是在林分水平上使人工林群落结构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得到  相似文献   

3.
树木生长-气候关系对准确评估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预测森林生产力与植被动态至关重要。探究温度、降水及两者协同影响下,树木径向生长的趋势和规律,旨在探索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为森林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变化和CO2浓度的上升给全球气候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土地利用变化中人工林对大气CO2的吸收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在肯定人工林生长形成碳汇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研究方法对人工林碳汇大小的影响、人工林的强度管理(如造林前植被的清除、造林整地、森林采伐、施肥和间伐等)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及其人工林地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林下植被组成和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下植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维护森林多样性、推动森林生态系统流程和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 关于林下植被的研究已有上百年历史, 其中在森林群落分类、更新演替、养分循环及稳定生产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文中从林下植被的定义及其组成、演替和功能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林下植被的研究进展, 并探讨了如何综合研究演替以及干扰对林下植被组成的影响、林下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可能响应以及如何将林下植被作用及功能的研究理论应用于近自然人工林建设和管理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特性对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统地研究并综合了有关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特性对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的研究资料,认为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的特性存在许多对地力维护不利的因素:(1)杉木凋落物发生晚,大量凋落物发生在14-15a前后;(2)杉木枯死枝叶具宿存特性,10-15a期间大部分枯死枝叶在树上,影响枯死枝叶的分解;(3)杉木凋落物养分含量低,如N含量只有阔叶树的30%-50%,因此枯落物营养元素积累低;(4)凋落物分解速率慢,分解速度在45%以下,而宿存于树上的枯死枝叶分解速率更慢;(5)杉木为速生树种,尤其在15a年前生长量大,吸收养分多,而养分归还少,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速率不及40%;(6)杉木人工林培育密度较大,在15a前很少有林下植物生长,在20a后才有较好的林下植被发育,人工林长期处在单一的群落结构,很难发挥林下植被对地力的维护和改良作用。从现有的研究资料看,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对地力维护有不利影响,是引起杉木林地土壤肥力及长期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维持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工林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人工林总体质量不高,普遍存在着生长量低、保存率低以及生产力低下等问题。文中在对人工林生产力研究的历史背景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概述立地条件、初植密度、间伐措施、林地清理、连栽代数、施肥等方面对人工林生产力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促进我国人工林生产力维持关键技术体系研究的建议,即加强人工林生产力长期性、系统性、多目的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杉木林地持续利用问题的研究和看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概述了我国近年来杉木人工林有关地力和生产力下降、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循环及林下植被对地力维护作用的研究,从人工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栽培措施角度讨论了杉木人工林林地的持续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18a、22a、38a等3个不同林龄的林分,每个林龄林分设置15块样地。通过样地调查,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分生物量、林下植被层生物量、林分净生产力进行研究,以揭示其生物生产力。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18a、22a、38a的林分生物量分别为94.58t/hm2、101.19t/hm2、216.25t/hm2。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以干材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51.36%以上;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层中凋落物层与灌木、草本层的生物量也随着林龄的增加而不断积累;华北落叶松森林净生产力表现为乔木层的净第一生产力、不同林龄阶段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净生产力均较高,达到4.60t/(hm2·a)以上,其中干材的净生产力积累最快,为2.36~3.20t/(hm2·a)。  相似文献   

10.
人工林地力衰退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落叶松和杉木等人工林连栽作业引起地力衰退的研究表明,生物循环失调,栽培技术不当是引起人工林连栽地力衰退的主要原因。人工林地力衰退主要表现为土壤剖面逆向发育,土壤理化性质变差,有机质和养分状况恶化,人工林生产力下降等,指出调整林分结构、保护林下植被,营造混交林,科学经营是缓解人工林地力下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人工林定向培育密度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林定向培育密度控制的研究吴济生,刘恩海(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张万荣,张增福,王双东,杨静(尚志市一面坡林场)人工林的定向培育在立地选择和种源选择之后,对生产力影响最大的因子就是密度。林业工作者通过密度调节,控制林分小环境,促进树木生长发育。工...  相似文献   

12.
本概述了国内过去5年中,在大气CO2倍增和气候变化条件下,对树木个体,森林生产力,森植被带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地力衰退与维护这一林业研究热点,文中从林分生产力、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自毒作用6个方面阐述了马尾松人工林的地力现状。众多研究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尚未出现地力衰退,其产生地力衰退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营林措施。同时从轮作、混交林、发展林下植被、林地施肥、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进展,并对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人工林林下植被是否具有足够的物种多样性是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 也颇具争议的问题。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会因自然或人为因素而下降, 但是林下植被多样性并不低于所有自然生态系统, 在植被稀少、种源匮乏地区, 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甚至高于自然生态系统。文中综述了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的进展情况, 并根据我国实际提出开展草原人工林地林下植被研究的必要性,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幼龄人工林抚育是森林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林分生产力至关重要。该文对中幼龄人工林抚育管理技术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并从林地和林木两方面提出中幼龄人工林抚育技术要点,同时探究解决中幼龄人工林抚育管理问题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机制研究的背景、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外普遍关注人工林的稳定性问题,人工林长期生产力能否维护是当前人工林研究上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关于人工林是否导致地力退化,针叶林是否引起土壤酸化,一直是国际上争论的焦点。本文收集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全面反映了国内外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研究现状,包括研究策略、研究方法、生态系统基本过程研究、实施人工林后立地质量变化,包括采伐剩余物处理、整地、抚育、间伐、森林收获、人工林树种本身、人工林群落结构对立地生产力的影响,对各种研究结果与结论作简要概括,同时反映不同观点,并对人工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研究趋势也作了扼要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间伐强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并找出影响林分生长的关键土壤因子。[方法]在山西省沁源县好地方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12块抚育间伐试验样地,开展轻度(间伐强度15%)、中度(间伐强度35%)、重度(间伐强度50%)抚育间伐并设置对照样地,以树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枝下高、平均冠幅、乔木层生物量与生产力为林木生长指标,利用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分析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生长特征,结合土壤因子运用相关性分析研究林木生长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中度、重度间伐2年与4年后,各树木生长指标与对照样地相比均显著增加;间伐在减少林分内乔木层生物量的同时能显著提高乔木层生产力,各时间段及间伐强度下乔木层生产力均表现为重度中度轻度对照;间伐可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全氮(TN)、土壤全磷(TP)含量,减缓土壤养分的流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平均胸径生长量与SOC、TN呈显著正相关,平均冠幅生长量与土壤含水率(MC)、SOC、TN、TP显著正相关。[结论]间伐可促进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单株林木胸径和冠幅生长,增大林木单株冠径比与生产力,在本研究的3个间伐强度中,50%的重度间伐是最适间伐强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氮含量较为丰富,土壤全磷含量较少,土壤pH为弱酸性,SOC、TN、TP是影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重要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我国人工林长期发展实践经验和“七五”“八五”期间针对我国人工林发展中存在问题所做的科技攻关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为人工林的持续经营提供科技支撑。主要内容包括人工林培育上的6个方向(或目标),即定向、速生、丰产、稳定、优质和高效,以及按生态系统管理要求提出的人工林育林体系上的5个控制: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植被控制和地力控制。按照上述6个方向和5个控制在人工林培育上的实施,人工林的长期生产力将会得以保持,人工林多功能培育效果也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魏洁 《山西林业》2015,(3):17-18
通过对油松人工林树木高、胸径、蓄积生长量、尖削度和林下植被的调查,证明抚育能促进树高、蓄积的增长,并且能形成较好的杆形,提高优良木比例,同时增加了林分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杉木林林下植被及其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姚茂和  熊有强 《林业科学》1991,27(6):644-648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日趋严重,维护和提高杉木林地地力已成为杉木人工林发展的重要课题。林下植被是人工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人工林养分循环和维护林地地力中起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林下植被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规律及与立地、林分的关系,是研究并利用林下植被的重要前提。有关林下植被生物量的研究,始见于20世纪中叶,但鲜见有关林下植被生物量的专题研究报道,杉木林下植被生物量的测定也只局限于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系列研究。本文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的系统研究丰富了上述系列研究的内容,同时也为利用林下植被来维护和提高林地地力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