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新人     
<正>概括地说,生态新人就是指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价值取向与目标愿景相契合的"绿色公民"、"生态新人"或"社会主义新人"。就像文明的根本性体现是人的素质一样,生态文明的根本性体现也是人的素质。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及其建设,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的素质的培育与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培育和造就成千上万的具有生态文明素质的"生态新人"(郇庆治等,  相似文献   

2.
尹萍 《中国林业》2012,(12):26-27
在呼唤生态文明的今天,生态文学的发展备受关注。然而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生态文学创作远未形成热潮正因如此被誉为"生态斗士"的作家徐刚才更加难能可贵。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生态文化宣传的编辑、记者,笔者试图以徐刚作品为标本,从一个侧面展现、分析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状况及其问题,希望与感兴趣的读者共同探讨。生态文学——"为处于危险的世界写作"人类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以"万物之灵"的姿态对地球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随意掠夺与肆虐,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态"概念泛化,生态策略介入设计的方式也发生转变,从"设计结合自然"转变为"设计生态",并把"设计生态"作为一种基于"空间-时间"的过程性设计方法构建人工生态系统。文章对"设计生态"的概念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基于对"设计生态"的认识从生态、空间、机制3个层面提出城市公园设计策略,为实施具有适应性和生命力的城市更新行动提供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自"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三亚邮轮产业面对着重大发展契机,也对三亚"双城双修"的建设构成压力。邮轮母港的建设与运营构成的生态风险包括:污染物的排放对周边地区的生态改变与破坏,港区建设对生态聚类的直接改变,邮轮船员集中泊港停靠与出行对生态承载的压力,外来物种的风险与突发事件的威胁等。结合三亚的"双城双修"建设,提出了三亚邮轮旅游区生态修复机制的主要实现途径。包括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建立生态预警机制、实行前置性生态规划、完善生态功能区建设、健全碳排放与补偿机制,宣传与强化全民生态友好观念等。  相似文献   

5.
生态足迹作为衡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可以定量地分析研究区域的生态盈亏状况。现研究多为回顾性分析或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少有生态足迹地理空间分布的研究。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丰富的遥感产品提供了更加精细的尺度研究生态足迹的可能性。在GIS的支持下,基于人口密度分布数据、夜光影像与MODIS产品,提出一种在公里格网尺度研究生态足迹的方法,并提出"产出型"生态足迹与"消费型"生态足迹两种在公里格网尺度描述生态足迹空间分布的新方法。在估算了2010年湖北省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北省生态足迹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一切文明的根基。内蒙古面临新形势,立足新起点,必须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生态文明以生态文明为基础,树立新理念、谋划新格局。树立"敬畏与爱护自然"的理念,构筑与生态文明相统一的现代文化体系。建设生态文明,文化要先行。我们必须从积淀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必须从上百年生态环境的变迁中接受教训,增强生态文化建设的精神自省和行为自觉。首先,要加强生态素质教育,建设生态认知文化,逐步将生态环境知识列为义务教育的必修内容,把生态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断。风景园林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是践行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形式。"风景园林生态学基础"是我国高校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风景园林学生生态学思维、拓展生态文明认知的重要课程。该课程融合了生态学原理与生态规划设计案例,凝练了教学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以案例教学为主要途径,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期通过讲授生态学基础理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生态伦理与当代价值、生态逻辑与科学素养、生态智慧与文化自信、生态服务与空间正义、生态建设与社会责任等关系,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风景园林对于塑造和谐健康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培育具有生态观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正>一、生态文化理论的知与行1.生态文化内涵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文化。广义的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自然相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生态文化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生态意识、价值取向和社会适应。在这个定义中:核心是认识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目标是实现"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生态意识、价值取向、社会适应是生态文化的三个基本要素和必备条件。生态意识——追求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9.
张纳 《湖南林业》2016,(4):17-19
洞庭湖是湖南省"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格局的中心。君山区位于洞庭湖平原中北部,是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单元,生态区位极其显要。在全国和全省主体功能定位中,君山区系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因此,君山区生态安全体系的构建,首先应立足于自身生态功能定位,突出其"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等生态文明窗口效应进行总体布局。作为平湖农区,君山区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农林院校作为生态特色与优势鲜明的行业类院校,肩负着国家"树谷、树木、树人"的三大使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生态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林学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相融合,构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价值引领为导向的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突出课程专业特色的同时,实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这种融合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森林生态学"教学使学生通过课程理论学习,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得到了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原理,阐述了县域生态经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生态经济,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产业支柱,是建立和谐生态循环经济的前提和保障,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中小尺度区域的生态容量现状,利用2010年福建省相关数据资料,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在确定基于"省公顷"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基础上,测算了2010年福建省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省公顷"模型更能客观地反映福建省的实际情况,更适合于省域层面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研究;耕地是福建省生态生产力最强的土地类型,各设区市的耕地生产力与全省平均生产力接近;2010年福建省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省公顷面积总和大于其现状面积总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设区市的生态承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送旧迎新,省科协"六大"即将召开之际,由江西省生态学会秘书处策划,江西省水利厅鄱阳湖办公室承办的江西省生态学会第二届"生态与心态"周末高峰论坛在鄱阳湖畔的永修县吴城镇召开,论  相似文献   

14.
卧龙镇转经楼村探索林业扶贫新模式"生态扶贫+产业发展",坚持生态保护为基础,生态保护促产业发展、调动人们生态保护积极性,秉着"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前进,向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新时代背景下,森林生态产品顺应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高质量追求,肩负着保障人们健康生活、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和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使命。通过对森林生态产品概念、属性的分析,从新时代下森林生态产品新需求的视角,探析了已有的森林生态产品"政府型供给"与"市场型供给"模式,发现其分别存在"供给效率低、产生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矛盾,政府负担过重"与"产权模糊不清、市场供给广度深度不足、市场价格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增加森林生态产品有效供给的相应建议,以期为森林生态产品供给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实现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对提升林业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途径,能够更好的实现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通过具体论述实现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实现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最大限度提升林业生态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云南省孟连县南垒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的经验与教训,重点阐述了生态建设理念在孟连县南垒河绿色长廊生态建设中的实践与整体布局,并提出了将生态建设理念在绿色长廊建设中分为三区,具体为:"上游生态保护区"、"森林城市生态建设区"、"中下游生态产业发展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改的深入,大家越来越感觉到构建生态课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数学生态课堂应该树立人文理念,有效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对话,使科学、人文水乳交融。构建数学生态课堂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的知识学习探究过程中,更多地了解和积累"生态知识",形成强烈的"生态意识",从而能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高度去评判和规范人类的自身行为,为学生能成长为"生态人"打下基础,这样,我们构建生态课堂的意义将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19.
林草生态扶贫是推进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行动。近年来,五原县新公中镇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探索林业产业扶贫、造林劳务扶贫、生态护林扶贫、生态补偿扶贫等脱贫致富新路径,进一步推进全镇产业扶民、发展富民、生态稳民,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20.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践行"两山"理念的时代任务与优先行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后脱贫时代"共同富裕协同推进的重要举措。文中首先在解释生态保护红线内涵的基础上,梳理东北国有林区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演进脉络,并以黑龙江省为例结合实际情况理清生态保护红线政策对林业产业发展的约束范围及程度;其次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产业,阐述生态保护红线对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作用机理;最后从3个方面提出在生态保护红线政策下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建议:以森林资源为纽带,紧密联系森林碳汇建设与碳中和战略目标;建立物质类生态产品科技创新联盟,增强市场化支撑能力;打造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综合体,促进文化服务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可为东北国有林区未来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参考,以促进林木资源保护和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