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不同修枝措施对樟子松母树生长与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樟子松无性种子园的母树进行截顶、疏枝、截轮枝处理,改变树木的形态结构,促进树势的恢复.结果表明,疏枝处理对樟子松的高生长、胸径生长及结实量均有一定促进作用,有利于樟子松的后续生长.  相似文献   

2.
以梯田堰边老龄低产花椒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不同修剪试验。发现刻芽、中截、重截、疏枝修剪处理均能促进新梢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花椒单株产量、穗重,增加花椒出皮率。以疏枝处理对花椒新梢生长、果实产量品质影响最显著。平茬更新处理的花椒树的叶色浓绿、叶片肥厚、生长壮旺,果实产量和枝量明显高于对照树,复壮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具有抗逆性强、材质优良、生长迅速等特性,是北方干旱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将樟子松纯林改建成母树林是尽快提高樟子松产量的最有效方法。通过采取施肥、喷施赤霉素和环剥的方法,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种子的产量与品质,其中以对单株施肥1.5kg、花期喷施赤霉素的技术措施最佳,对树体进行环剥可以提高樟子松产量25%左右。  相似文献   

4.
对进入结实盛期的华北落叶松种子园,采取不同的疏枝方式,比较其对华北落叶松大小年现象及种子品质的影响。在同一个无性系中选择5个单株,分别对5个单株采取不同的疏枝措施,强度由小到大,分别去掉母树主枝的1/4、1/3、1/2、2/3,以不疏枝为对照,结果发现:随着疏枝强度的加大,第2年和第3年(小年)的结实量与疏枝强度呈正相关,种子品质也相应提高,说明通过人工疏枝措施,可降低明显的大小年现象,提升种子品质。  相似文献   

5.
叶用银杏园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讨提高银杏专用采叶园产量的技术措施 ,对大佛指 2年生实生苗分别进行了不同的截干高度、留萌条数、密度及配方施肥处理。研究结果表明 :(1)截干、留萌条数单因子最高产量效应分别为平地定干和留 4根萌条 ,优化组合措施为平地定干并留 3根萌条 ;(2 ) 4种密度配置中 ,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密度设置为 40cm× 5 0cm ;(3)钾肥的产量效应不显著 ,氮、磷单施和配施都具有不同的增产效果 ,据拟合的氮 磷产量效应方程 ,提出了氮磷肥的合理施用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土壤中香草醛等酚类有毒化感物质对樟子松种子和幼苗的影响,文中采用不同浓度的香草醛溶液对樟子松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樟子松幼苗生长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香草醛溶液对樟子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都产生了影响,而且表现为低促高抑的效应,其中香草醛浓度为10mmol.L-1的溶液对樟子松胚根和幼茎生长的抑制作用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对杉木种子园14个无性系母树进行截杆处理,以相同无性系的未截杆母树为对照,研究不同截杆处理对其种子发芽能力及其子代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截杆后不同无性系的种子品质得到提高。虽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变化幅度有所不同,但大部分无性系母树在截杆后其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和整齐度均有大幅提升,且其子代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前言由于樟子松具有耐干旱瘠薄、生长迅速、对病虫危害抵抗能力较强的特点,防风阻沙作用强已成为风沙、干旱、瘠薄地区广大人民群众贯彻毛主席“绿化祖国”伟大号召的一种颇有前途的造林树种。但其种源缺乏,目前只限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山地及海拉尔一带沙地。所产种子远远满足不了造林事业日益增长的需要。近年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为了扩大种源掀起了把樟子松各种林分改建、扩建成为种子林的高潮。林木的开花结实、种子产量多寡、营养条件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只有经常采取一定数量的施肥和高度农业技术措施,才能获得稳产高产。就中外文献所载,无论为林木生长或为促进结实,世界各国家都进行了各种林地施肥试验。我国随着社会主义的经济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是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近年来沙化地区引种造林成功和“三北”防护林面积不断扩大,需种量急剧增加,产需矛盾日趋尖锐。为了科学地预测樟子松种子产量,我们在研究其开花结实规律的基础上,筛选出最适用于樟子松人工母树林的种子产量预测方法,为做好近期种子产量预测,编制生产计划和采集、调制、调节、调拨种子,提供科学依据。 1991年在黑龙江省高峰林场的27、34年生的樟子松人工母树林内,设置面积分别为  相似文献   

10.
萘乙酸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这种植物激素对提高作物产量、提早成熟和改进产品质量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为了提高育苗质量,我们于1992年在梅河口园林处苗圃对樟子松种子和苗期进行了试验。经观察剂量不同对樟子松高生长影响也不同。试验共分5组进行,分别用20ppm、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家岗林场40年生樟子松母树林不同密度疏伐处理后14个主要性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疏伐处理对樟子松母树多个性状造成了显著影响,而且不同性状之间存在极为复杂的相关性;利用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法将存在显著差异性和相关性的8个性状分成3类,分别代表了生长、树冠和结实性状;通过这3类性状在各主成分上得分值的加权和比较表明,孟家岗林场40年生樟子松母树林疏伐抚育最佳密度是150株·hm-2。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辽西丘陵山地樟子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选择1984年造林的中龄林,设置75株·hm~(-2),100株·hm~(-2),120株·hm~(-2)三个保留密度,对照为227株·hm~(-2),开展樟子松人工林密度调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樟子松林分树高生长量的影响不大,不同密度对樟子松林分胸径生长量及林分蓄积生长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同时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林分中、大径阶立木株数比例呈上升趋势。通过林分密度的调整,可以实现提高林木的质量及目标材种所占比率,以期达到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人工樟子松母树林经营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人工樟子松母树林,要精选母树,进行疏伐,加强修枝、截顶、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管理,促进母树生长和提高结实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树种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在北镇市五峰林场开展了长白松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苗期,当年有41.2%的比例不能正常封顶,2年生封顶率达98.5%;其生长速度低于樟子松,苗高、地径分别比樟子松低19.75%和6.08%;造林成活和保存率与樟子松相当,分别达到77.0%和65.0%,15年生幼树与樟子松相比,高径生长略高于樟子松;长白松的物候期与樟子松相似,只是高生长停止期较樟子松晚5~8d,初现雄花年限较樟子松晚1年。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氮肥对松树苗木生长的影响,以油松和樟子松为试验材料,对这2种松树的高度和生物量的变化及转移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油松和樟子松高度的生长有显著影响,依次为高氮中氮低氮;低氮肥处理的地上生物量最高,中肥和高肥处理的生物量向根系转移量降低,3种施肥处理均以高氮量处理生物量最低。  相似文献   

16.
以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缘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平坡地(0~5°)、阳陡坡底(26~35°)、阳陡坡中、坡顶、阴陡坡中、阴陡坡底)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的变化,为区域人工林抚育和经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阳陡坡底樟子松平均株高、胸径、冠幅最大,分别为2.14 m、25.05 mm、108.65 cm;②各立...  相似文献   

17.
沙地樟子松林与天然更新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伦贝尔沙地是我国重要的樟子松林种源地。从1955年开始在其他地区进行引种造林并获得成功,但是多数引种地的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却不能正常进行。本文结合资料论述了沙地樟子松天然林起源与分布和自然更新特点,并分析探讨了引种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自然更新的障碍、影响因素以及冬季降雪影响更新等可能的关键因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不同混交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机制,以38 a生的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带状间伐后,在间伐带内栽植樟子松、银中杨、色木槭幼苗形成混交林。应用典范对应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比较混交林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的差异及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混交改造后土壤化学性质均高于对照,其中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在樟×槭(PAM2)、樟×杨(PPM2)样地达到最高,分别为14.74 g/kg和49.63 mg/kg,但有效磷含量则低于樟×樟样地;与对照相比,各样地土壤酶活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樟×杨样地土壤酶活性表现最好。总的来说,混交样地的土壤养分因子综合得分高于对照,针阔混交林普遍高于樟子松异龄林。因此,营建混交林是促进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生态改善,延长防护林生命周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在齐齐哈尔地区与种源地气候条件比较基础上,进行了钻天松的引种,并针对其种子繁殖后代变异较大的特点,开展了用樟子松作砧木进行嫁接繁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齐齐哈尔地区引种钻天松是可行的。为了尽快培育大量的钻天松苗木,可以用樟子松3年生容器苗作砧木,采集1年生钻天松嫩枝进行嫁接,平均嫁接成活率为7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