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2007年漳平市森林资源和生态公益林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库、当地社会经济资料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平台,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比例,建立生态公益林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生态公益林的空间分布、资源结构以及社会经济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影响。对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验证计算,并将生态公益林建设监测评价结果分为Ⅰ、Ⅱ、Ⅲ、Ⅳ级,对评价监测结果应用GIS进行可视验证,使生态公益林评价建设管理达到细化、区域化、合理化,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的各种效益。  相似文献   

2.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在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公益林经营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生态公益林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对护林员、补偿资金、各项经费、林地管护情况以及定点监测等数据的有效管理和森林生态效益的综合评价,对提升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生态环境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公益林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于2004年起全面实施200万HM2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开展公益林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及效益评价已成迫切需求。本文提出了浙江省开展公益林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及效益评价的监测内容、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技术路线和监测方法,以期指导全省监测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生态效益补偿问题、效益评价、经营方案的编制等都是实现生态公益林合理经营的重要保障。通过对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生态公益林经营方案的编制、监测体系的建设、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区域生态公益林稳定性等是今后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浙江省林业厅《浙江省生态公益林监测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利用公益林县级监测体系,对浙江省东阳市的公益林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释氧等8大类别11项指标进行监测调查,从而对生态效益作出科学的评估,掌握生态公益林状况、动态变化及生态功能发展趋势,客观反映建设成效,向政府部门、社会公众、森林经营者发布《东阳市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与效益公报》.监测结果表明:东阳市现有重点生态公益林43448hm2,生物总量455.22×104t,2010年全市公益林发挥生态效益价值33.87亿元,为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  相似文献   

6.
根据宁波市的实际情况,确定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内容,提出了宁波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布局方案,并就功能分区和重点工程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效益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7.
开展重点公益林监测既是《江苏省生态公益林条例》赋予江苏省林业部门的法定职责,也是检验全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情况的有效手段,定期发布监测报告已显得尤为迫切。文章提出了江苏省重点公益林监测及效益评价的监测内容、指标体系、技术路线和监测方法,以期指导全省监测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西藏自治区已全面实施了1 057万hm2生态公益林中央财政补偿基金制度,西藏生态公益林资源已成为自治区森林资源的主体,开展生态公益林成效监测已成为迫切需求。本文提出了西藏自治区生态公益林成效监测及效益评价的监测内容、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以期指导自治区监测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生态公益林动态监测与建设成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1年福建省区划界定的生态公益林面积为基础,研究和探讨省级生态公益林现状、动态变化规律.应用地方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公益林调查监测方法.通过建立样方开展定位观察,分别对生态公益林典型类型的主导功能进行功能变化调查,建立和完善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便为我省国家重点公益林和省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与发展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关于重点公益林生态状况定期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重点公益林定期监测的必要性,分析确定生态状况监测周期,提出生态状况监测评价指标,研究重点公益林林地水源涵养能力、林地水土保持能力、以及碳汇与碳储量指标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造林总场生态公益林效益进行评估,客观反映建设成就,为我国公益林效益评估提供参考。以森林资源监测数据库为基础,利用综合评价方法对生态公益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固碳释氧、净化环境、改良土壤等生态效益进行分析,采用市场价值法进行物质量、价值量测评,评价分析经济效益;利用访问调查,评价社会效益。截止2013年,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生态公益林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达83 057.88万元,直接经济效益38 324万元,流入黄河泥沙减少428万t,沙化土地减少187.06 hm2,职工人均收入达到26 694元。造林总场通过生态公益林建设,森林资源总量增加,生态状况改善,水土流失减少,森林生态功能增强,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从开展国家级公益林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的实际需要出发,探讨了国家级公益林监测内容、评价指标和具体实施的技术流程,并提出了综合监测方法与评价方法,为实施国家级公益林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生态公益林效益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概述了当前国内外对生态公益林效益评价的研究概况、评价方法、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等,认为在具体评价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时,通常分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等各单项进行效益评价,总体生态效益为各单项生态效益价值之和,但如何界定公益林的主导效益与其它效益的关系是今后生态公益林效益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评价是国家级公益林建设成效监测的重要内容。依据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选取8项国家级公益林小班属性因子,构建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广东省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进行评价研究。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质量介于"II级"和"III级"之间,全省不同生态区位中,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生态区位的国家级公益林质量最好,"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生态区位的国家级公益林质量相对较差。广东省不同生态区位国家级公益林质量综合评价值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重要水库江河两岸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  相似文献   

15.
《林业工作参考》2006,(1):65-78
为使我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林业分类经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指导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建设质量和成效,特制定《生态公益林建设》系列标准。 本系列标准分为《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生态公益林建设检查验收规定》、《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评价方法》五个部分。本标准是其中的第一项标准,主要规定了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对象、程序、内容及方式、类型、区划重点,提出了生态公益林建成标准、管理、利用,以及建设质量评价等指导性、原则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全面、科学评价长江防护林工程的综合效益,根据湖南省林业区划和“长防林”生态功能划分的实际情况,建立2个生态效益监测核心站、30个监测点。通过长期监测、计量,使长防林工程的生态效益价值化、数量化;为其它防护林工程的规划设计、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以及公益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生态公益林示范区建设是集保护、管理、建设、监测、科普、示范推广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示范区,其目的是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开展生态监测,探索生态公益林管理模式,宣传生态文明和展示建设成果,打造最美森林的典范。广东省九连山林场位于南岭山脉南麓、东江流域上游,生态区位重要。根据林场生态公益林示范区建设的实践,剖析了其规划设计、建设技术措施和预期效益,以期为同行做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立健全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保护建设单位的资产安全、完整,实现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以及项目的社会效益非常重要。为此,结合重点森工企业公益林基本建设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际情况,浅谈对生态公益林基本建设项目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龙泉市百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龙泉市百万亩生态公益林的规划,建设情况,并对当前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产生的效益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该市建设百万亩生态公益林的几个模式,即兼用林建设模式(包括经济生态林和生态经济林模式),森林生态旅游模式,林渔林水模式,林牧模式,林蔬模式,强调生态公益林模式建设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以及发挥优势和市场导向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公益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监测是自然资源权益调查的一项重要工作,技术要求较高。文章在以往公益林资源监测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黑龙江省公益林资源保护的实践,对公益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监测的类型区划、技术路线、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及质量评价标准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