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三北地区春季第一场透雨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我国北方地区1951~1995年降水和气温资料,以考虑降水量和温度的春旱指标为基础,统计确定了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东部等地春季第一场透雨的指标和分区,并分析和讨论了各分区出现第一场透雨的特征和概率。这对监测和预报春季干旱的发生和缓解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的工农业发展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和其拥有干净和健康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分不开的,更重要的是加拿大各级部门和公众早已意识到其长期和稳定发展取决于良好的管理和利用环境资源.加拿大主要环境资源管理和其它各部门的环境管理机构众多,很多前沿技术在很多省份皆有很好的应用.简要介绍了Saskatchewan(萨省)的环境机构及管理动作方式,环境生态保护现状和卫星遥感技术在该省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湿地生态具有系统多样性和结构独特性的特点,水生系统和陆生系统存在明显的不同,湿地系统是多种特殊生物的栖息地,也是湿地生态的重要环境和基础性生态体系。大力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资源,对湿地生态和资源进行良好的修复,是维持物种的多样性、确保生态建设质量的关键所在。基于此,结合湿地生态保护现状和湿地生态和资源的修复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对稻田Cd和Pb污染的钝化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处理可以提高土壤p H值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并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和Pb的含量,且土壤p H值与土壤有效态Cd和Pb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处理还可以降低水稻体内Cd和Pb的含量,其中水稻糙米Cd降幅达到了22.00%和18.34%,水稻糙米Pb含量的降幅也达到了33.46%和12.31%,且水稻糙米Cd和Pb的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和Pb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各处理对土壤p H值、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有效态Cd和Pb的含量以及水稻Cd和Pb的影响,可以看出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处理对于Cd和Pb污染稻田土壤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不同治理措施对流动沙地天然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沙地采取不同治理措施7 a后,天然植被恢复效果不同。①生态垫阻断了天然植被的正常演替规律,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只有4.31%和3种。同期营造的人工林中,小叶锦鸡儿和侧柏林地的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最高,均大大超过同期封育的流动沙地,新疆杨和欧美杨84林地的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最低,沙枣和榆树林地居于中间位置。②新疆杨和欧美杨84林地植被一年生草本占绝对优势,榆树和沙枣林地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数量有所增加,侧柏和小叶锦鸡儿林地物种生活型结构已趋于多样化。③集沙观测表明,生态垫、侧柏和小叶锦鸡儿林地均无风蚀现象,欧美杨84和新疆杨林地风蚀较为严重,榆树和沙枣林地风蚀较轻。  相似文献   

6.
镉和铅在2种典型土壤中的吸附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批平衡法研究我国2种典型土壤对镉和铅的吸附特性及其与温度的关系,运用热力学参数△G°、△H°和△S°解释土壤镉和铅的吸附机理,并对镉和铅在复合共存情况下的吸附特性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镉和铅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镉和铅的吸附分别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壤土对镉和铅的最大吸附量和最大缓冲容量均大于红壤的.镉和铅复合共存时,2种重金属的吸附均受到抑制;温度升高时,镉和铅对彼此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吉布斯自由能变△G°为负值表明镉和铅吸附反应为自发反应;△H°为正值衰明土壤对镉和铅的吸附为吸热反应.单一存在时,镉在填土和红壤中的主要作用力分别为氢键和范德华力;而铅在壤土和红壤中的主要作用力均为范德华力.复合共存时,镉和铅的主要作用力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随着规模化养殖场的发展和饲料添加剂中Cu和Zn的添加,畜禽粪便中重金属Cu和Zn含量较高,通过畜禽粪便施肥可能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畜禽粪便施肥和冻融作用均可能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进而改变土壤重金属的环境效应。本文针对东北气候特点,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了猪粪施肥和冻融作用对黑土中重金属Cu和Zn活性(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未施肥的对照比,猪粪施肥初期,Cu和Zn的可交换态含量均明显增加,而Cu和Zn的碳酸盐结合态含量则略有下降;同低施肥量比,高施肥量下,Cu和Zn的可交换态含量略有增加,而Cu和Zn的碳酸盐结合态含量下降;同施肥初期比(1周),随施肥时间延长(1个月)土壤中可交换态Cu和Zn含量下降,而碳酸盐结合态Cu和Zn含量增加;高低不同施肥量相比,高施肥量下可交换态Cu和Zn含量均高于低施肥量,而碳酸盐结合态Cu和Zn含量则低于低施肥量;随冻融温度下降,土壤中可交换态Cu和Zn含量、碳酸盐结合态Cu和Zn含量均显著增加,且在高施肥量下的含量均大于低施肥量。由此可见,猪粪施肥和冻融作用对黑土中Cu和Zn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总的看是随施肥量的增加和施肥时间的延长,黑土中Cu和Zn活性不同程度地下降,但冻融作用可以使猪粪施肥的黑土中Cu和Zn的活性增加,且随冻融温度下降Cu和Zn活性增加的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8.
陈志  徐海鹏等 《水土保持研究》2001,8(3):150-153,T001,T002
加拿大的工农业发展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和其拥有干净和健康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开的,更重要的是加拿大各级部门和公众早已意识到其长期和稳定发展取决于良好的管理和利用环境资源。加拿大主要环境资源管理和其它各部门的环境管理机构众多,很多前沿技术在很多省份皆有很好的应用。简要介绍了Saskatchewan(萨省)的环境机构及管理动作方式,环境生态保护现状和卫星遥感技术在该省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物质燃料乙醇项目能量生产效率评估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了对玉米和木薯乙醇的能量和可再生能量生产效率进行评估,该文统计了玉米和木薯乙醇生命周期能耗,并用市场价值量法按照主副产品的能耗进行了分配。计算出玉米和木薯燃料乙醇的净能量和净可再生能量。并计算了单产和化肥用量变化时的净能量和净可再生能量的变化。计算结果显示,玉米、木薯乙醇的净能量分别为1.472 MJ/L和2.417 MJ/L,净可再生能量分别为1.474 MJ/L和2.459 MJ/L。使用玉米、木薯生产燃料乙醇在能量生产和再生能量生产上都是可行的,木薯乙醇比玉米乙醇可行性更高,单产和化肥用量是提高能源利用和再生能源的关键因素,加强副产品的开发和使用有机肥代替化肥有利于提高系统的能效,提高系统的可再生性。  相似文献   

10.
堆肥对有机氯农药挥发和降解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鸡粪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了堆肥处理对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挥发和降解的影响。研究表明,30 d内,堆肥过程的高温和通气条件导致HCH和DDT的挥发比例分别为20.6%、13.8%;扣除堆肥过程中高温和通气等因素对有机氯挥发的影响后,未添加菌剂处理HCH和DDT的降解率分别为37.2%和14.9%,添加菌剂处理HCH和DDT的降解率分别为42.1%和24.2%,与未添加菌剂处理差异显著;α-HCH、δ-HCH的降解率高于β-HCH、γ-HCH,pp'-DDT、op'-DDT的降解率高于pp'-DDD、pp'-DDE。试验结果说明,堆肥过程中高温和通气促使了HCH和DDT向气相中挥发,而该过程的生化反应有助于HCH和DDT等有机氯农药的降解。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土石山区天然植被种间联结和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华北土石山区潮关西沟流域天然森林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对森林植被群落种间联结和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间正联结关系非常显著的有柞栎和蒙椴、柞栎和迎红杜鹃、蒙椴和山杨、蒙椴和白蜡、山杨和白蜡、春榆和北京丁香、春榆和大花溲疏、臭椿和山杏、臭檀和栾树、臭檀和大花溲疏、锐齿鼠李和孩儿拳头、小叶鼠李和酸枣。另外,依据种间联结关系,划分了4个生态种组。分析了主要乔灌木的生态位宽度,乔木树种蒙椴、柞栎、春榆和灌木树种荆条、小叶朴和酸枣的生态位宽度均较大。比较了不同种对的生态位重叠指数,乔木不同种对中,山杏和北京丁香、柞栎和白蜡、蒙椴和春榆具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灌木不同种对组合中,荆条和酸枣、绣线菊和迎红杜鹃、荆条和小叶朴、蚂蚱腿子和迎红杜鹃的生态位重叠较大。  相似文献   

12.
农机推广工作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当前我国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并探讨和研究如何加强农机推广工作的效果和质量,从而更好的促进和推动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65,自引:12,他引:65  
阐述了构建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对于食品安全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构成和特点,比较不同类型的畜体标识方法,归纳可追溯系统所涉及的信息网络等技术,回顾发达国家和地区可追溯制度建设和可追溯系统的实施情况,指出制约可追溯系统应用的主要问题。以及介绍中国进行可追溯系统试点研究的进展,提出家畜标识制作的新工艺与新方法,指出可追溯系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土壤和粮食中有害物质含量的三年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1986年开始对全市土壤和作物进行定点监测,测定了九种元素和部分六六六、DDT。至1988年的三年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不大,但土壤内Pb和Cd,Ni和Cu,Cr和Cu、Ni,Hg和Cd、As和Cu、Ni、Cr的相关性一致;米中Cd和Cu受土壤的影响一致。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硒和硫的地球化学特征 ,土壤中硒和硫含量、形态的相互关系和吸附、解吸中的相互作用及生物化学过程的差异性 .硒和硫在内生作用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极为相似 ,而在表生作用下两者的地球化学行为明显分离 .土壤中硒和硫的形态类似 ,其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 ,土壤对硒和硫的吸附也具有相似性 .土壤中硒和硫相互作用的特点与土壤类型、硒和硫的浓度有关 ,土壤中硒和硫竞争的机制有待于深入的研究 .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省6个主要地质背景区的土壤、岩石和饲料样品的铜、锰、锌、镁和钾元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和碳酸盐岩红壤区土壤和饲料钾、镁、锌、锰和铜元素含量较丰富;碳酸盐岩、碎屑岩和玄武岩混合型黄红壤区居中;而由碎屑岩和变质岩发育的土壤区土壤和饲料钾、镁、锌、锰和铜元素最低。饲料中钾、镁、锌、锰和铜的含量受地质背景值,特别是土壤中元素的丰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对甘蔗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有利于全面了解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各试点的代表性,对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和品种的区域分布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利用AMMI模型和HA-GGE双标图对2014年国家甘蔗第10轮区域试验11个品种和13个试点的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数据进行产量稳定性和丰产性分析,评价试点的代表性和分辨力。结果表明: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在不同品种和试点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品种和试点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福农40号’综合表现最佳,是产量高、丰产性好且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的稳定性均较强的品种;‘云蔗08-2060’的产量略低于‘福农40号’,但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的稳定性强于‘福农40号’;与对照品种‘ROC22’相比,‘粤甘43号’、‘粤甘46号’和‘闽糖02-205’的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较高,稳定性中等,‘福农40号’、‘粤甘43号’、‘粤甘46号’和‘云蔗08-2060’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在适宜蔗区推广应用。综合AMMI和HA-GGE双标图分析结果表明,广东遂溪、云南开远和福建福州具有较高的地点分辨力和试点代表性。因此,AMMI和HA-GGE双标图的综合运用,可更准确直观地评价出各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以及各试点的分辨力和代表性。本研究可为甘蔗新品种的鉴定与推广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许多污染场地都呈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叠加的趋势,给修复带来了困难和挑战。以红壤为供试土壤,以铜和芘为代表性污染物,研究了添加表面活性剂羟丙基-β-环糊精(HPCD)和氧化剂H2O2对电动修复该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其目的是实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去除。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处理中,芘和铜都有向阴极迁移的趋势;当提高土柱的pH时降低了芘的氧化和降解,同时也阻碍了土壤中铜的迁移和去除;阳极加10%HPCD,阴极控制酸性条件pH3.5有助于土壤中污染物的解吸和迁移,芘和铜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51.3%和80.5%;由于H2O2的不稳定性,添加6%H2O2并未明显提高芘和铜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9.
范玉超  吴求刚  崔红标  夏睿智  陈剑  周静 《土壤》2017,49(6):1187-1194
大量改良材料被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但是不同用量的改良材料长期田间修复后重金属总量和有效态在不同土层的垂直分布特征鲜有研究涉及。本研究采集不同剂量的磷灰石和石灰稳定化修复的0~13、13~30和30~50 cm土层污染土壤,考察铜和镉总量及有效态含量在不同土层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磷灰石和石灰用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了0~13 cm土层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增加了土壤全钙的含量,且磷灰石处理提高了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0~13 cm土层土壤pH、总铜和总镉含量均随着磷灰石和石灰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是降低了13~30和30~50 cm土层土壤总铜和总镉含量。3个土层中铜和镉有效态含量均随着磷灰石和石灰用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其中23.2 g/kg磷灰石处理和4 g/kg石灰处理土壤有效态铜含量降低85.1%和92.0%,有效态镉降低18.8%和23.5%。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和铜镉总量是影响铜镉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可见,磷灰石和石灰的应用使铜和镉较好地固定在土壤表层,减少铜和镉向下层土壤的淋溶,降低了铜和镉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在豫西丘陵旱作条件下,对少耕、免耕覆盖、深松覆盖、一年两熟和传统耕作5种耕作处理的冬小麦旗叶光合、荧光特性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灌浆中后期小麦旗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高于传统耕作,且有较高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和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开花期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光化学猝灭系数、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光化学效率值较传统耕作高,光抑制程度较传统耕作小;灌浆中期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净光合速率略低于传统耕作,分别为传统耕作的96.4%和99.7%,但差异不显著。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小麦生育期间耗水量较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与传统耕作相比,产量增加19.3%和9.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5%和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