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孢蘑菇堆肥发酵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广宇  周国英 《北方园艺》2007,(12):237-239
双孢蘑菇堆肥发酵是双孢蘑菇氛沟墓丶方?堆肥发酵水平决定了双孢蘑菇生产ⅱ水平.对当前国内外双孢蘑菇堆肥发酵现状进行综述,并指出其优缺点,以期对改善我国双孢蘑菇堆肥发酵模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技术的变革和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堆制良好的培养料是栽培获得优质、高产双孢蘑菇的基本保证,随着全世界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的广泛交流和跨领域技术的集成应用,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技术取得了飞跃发展。对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技术的历史变革和最新进展进行了概述,希望为双孢蘑菇栽培者提供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3.
双孢蘑菇保鲜加工护色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孢蘑菇产品以白为佳,护色问题是双孢蘑菇采后贮藏加工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护色剂护色是防止双孢蘑菇褐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从双孢蘑菇褐变机理开始,重点对双孢蘑菇保鲜护色剂和加工护色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和分析,并对护色剂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安全高效的双孢蘑菇护色剂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濮阳市双孢蘑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规范双孢蘑菇生产,促进双孢蘑菇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濮阳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科研团队对全市双孢蘑菇栽培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并制定了濮阳市双孢蘑菇周年栽培技术规程,指导菇农进行规范化栽培,切实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双孢蘑菇又名白蘑菇、洋蘑菇、蘑菇,洁白细腻,肉质鲜嫩。2014年,山西省长治县双孢蘑菇栽培面积达60多万m2,双孢蘑菇总产量为7210 t,总产值达5706万元,同时带动起周边屯留县、武乡县等。但因双孢蘑菇生产在当地起步较晚,栽培技术相比青椒等蔬菜还不成熟,加上菌种退化、栽培技术落后、管理方式不科学等,病虫害一直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出现了盲目用药、滥用药的现象,影响了双孢蘑菇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和产业发展。遗传研究表明,典型的双孢蘑菇以次级同宗配合为主、异宗配合为辅的遗传方式来完成其生活史,它的四孢变种以异宗配合的遗传方式来完成其生活史。双孢蘑菇的交配亲和性受二极性或单因子控制,它的结实性依赖于性因子的配合。双孢蘑菇遗传研究进展促进了优良杂交品种的选育,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在中国,从1925年至今,双孢蘑菇遗传育种研究也经历了从引进到消化,从开发到创造的过程,进入国际双孢蘑菇科研先进行列。中国双孢蘑菇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世界第一的历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河西走廊双孢蘑菇生产及产业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双孢蘑菇生产主要集中在永昌县、凉州区、天祝县及山丹县等地,在步入“十二五”后呈现出快速、规模化发展的态势。双孢蘑菇生产在河西走廊主要以日光温室秋季畦栽和半地下式简易菇棚夏季反季节栽培模式为主。就河西走廊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该地区双孢蘑菇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双孢蘑菇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双孢蘑菇为试材,研究了泥炭、棕壤土、泥浆不同配比覆土材料配方对双孢蘑菇出菇时间、双孢蘑菇产量、子实体大小以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0%泥炭+50%棕壤土覆土双孢蘑菇的综合指标较好,优于其它处理,故将泥炭与棕壤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再选用适当的覆土方式,可使双孢蘑菇人工栽培实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9.
韩秀娜  张绍伟  于太新 《食用菌》2010,32(4):62-62,72
山东微山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每年有大量的作物秸杆,畜禽粪肥。近几年在县政府的指导及双孢蘑菇协会的带动下,大棚双孢蘑菇种植业发展迅猛。虽然种植户已基本掌握了双孢蘑菇栽培技术,但由于受天气、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双孢蘑菇栽培中出现不同程度病害。经过笔者多次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县双孢蘑菇生产常见多发病害。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冬季双孢蘑菇栽培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建宁 《中国蔬菜》2006,1(11):48-49
我国西北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双孢蘑菇栽培多在日光温室内进行。在不加温条件下,12月-翌年2月双孢蘑菇出菇处于停止期,越冬后,3-6月继续出菇。笔者利用在日光温室内加挂黑色塑料薄膜、使用中温偏低型双孢蘑菇菌种进行冬季双孢蘑菇节能栽培,有效地解决了双孢蘑菇冬季不出菇的问题,形成了西北地区冬季双孢蘑菇连续出菇的栽培新模式。9月初堆料,10月上旬接种,10月底覆土,11月中旬-翌年3月采收,比常规栽培增产30%,提高了日光温室利用率,使双孢蘑菇种植者获得更大收益。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2015,(6)
<正>双孢蘑菇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约占世界食用菌总量的40%左右。双孢蘑菇在栽培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而出现了一些生理性病害,造成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笔者结合实践分析总结出了高寒地区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措施,仅供参考。1菌丝徒长1.1症状双孢蘑菇播种后菌丝营养生长过旺,绒毛状菌丝  相似文献   

12.
主要阐述了双孢蘑菇细菌性褐斑病的发病症状、致病菌、发病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技术,为今后双孢菇的生产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覆土出菇机理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双孢蘑菇不覆土很少或不出菇,其机理还不清楚。研究应用离子色谱法和稀释平板计数法(采用1-氨基环丙烷-1-羧酸即ACC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分别测定了双孢蘑菇培养料、覆土及鲜土中的ACC含量与ACC脱氨酶产生菌的数量。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测定双孢蘑菇培养料、覆土及鲜土中的ACC含量简便快速。双孢蘑菇培养料及覆土中的ACC含量显著高于鲜土,双孢蘑菇培养料及覆土中ACC脱氨酶产生菌的数量及其占细菌总数的比例同样明显高于鲜土。双孢蘑菇可能具有乙烯合成的ACC途径。覆土中ACC脱氨酶产生菌利用ACC,消除了双孢蘑菇菌丝合成高浓度乙烯对子实体形成和发育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双孢蘑菇覆土出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别士平  熊明 《食用菌》2010,(6):7-8,16
<正>双孢蘑菇在分类上隶属真菌门,担子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中文别名为蘑菇、洋菇。双孢蘑菇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约占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40%以上。笔者通过分析荆门市双孢蘑菇产销现状,挖掘荆门市双孢蘑菇产业发展潜力,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荆门市双孢蘑菇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朱广凯 《食用菌》2014,(6):50-50
<正>白腐病是双孢蘑菇栽培中发生最为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秋季发病重于春季,栽培户应加强防治。具体措施如下:1在菇床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不影响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条件下,应经常开窗通风,降低房内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将房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5%以下,温度保持在18℃以下。这样,既有利于双孢蘑菇的生长,又不利于病菌的繁殖与侵染,可有效地减轻病害。2为预防病害的发生,在双孢蘑菇出菇前用1∶2∶230倍波尔多液均匀地喷洒菇  相似文献   

16.
无公害高温蘑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温蘑菇,又名双环蘑菇、四孢蘑菇,其适应于在高温中发菌和出菇,出菇季节与双孢蘑相反,且口感、外形与双孢蘑菇极其相似,因此在高温季节能够很好地替代双孢蘑菇,满足市场对夏季蘑菇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一、双孢蘑菇的营养双孢蘑菇是一种腐生食用菌,它本身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完全依靠栽培基质中的营养物质来生长发育。因此,营养是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基础。双孢蘑菇能利用广泛的碳源,如各种糖、淀粉、树胶、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泥炭等。双孢蘑菇的菌丝生长阶段主要消耗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出菇期主要消耗戊聚糖和半纤  相似文献   

18.
不同保鲜膜对双孢菇采后褐变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孢蘑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厚度的PE膜及微孔膜包装对双孢蘑菇贮藏中褐变及相关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保鲜膜包装均能降低双孢蘑菇贮藏期间的褐变度、酶活性及衰老物质的积累。其中以0.050 mm PE膜对双孢蘑菇的贮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双孢蘑菇进行低温、低盐、真空保鲜试验,得出初步结果,双孢蘑菇保鲜期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孢蘑菇的保鲜温度和真空环境,在2~4℃的低温环境下能够将复膜真空袋装的双孢蘑菇保鲜期延长到8~10 d。试验表明了低盐、低温、真空保鲜处理技术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对双孢蘑菇软包装罐头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不合亚硫酸盐的护色剂配方及汤汁配方,并对制成的双孢蘑菇软包装罐头进行了感官评定和微生物指标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含亚硫酸盐的护色剂处理蘑菇,并用汤汁填充罐头能有效抑制双孢蘑菇的褐变,使菇体色泽浅黄,汤汁鲜味突出,较好地保持了双孢蘑菇的原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