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农村合作金融促进农业转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普遍国际经验。本文从历史视角厘清了日本内生型农村合作金融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和运作机理。在分析日本农村合作金融内生型基本特征基础上提出,中国现阶段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应从4个方面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拓宽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广度、提高农户的农村合作金融参与度、引导农村合作金融提供差异化服务、给予农村合作金融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由于农村地域分布广阔、农业生产双重风险等问题,导致农村金融服务出现供求失衡,偏远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金融可以有效克服地域限制、降低服务成本,将金融服务惠及到广大偏远贫困地区。农村移动金融在国内移动金融基础上得以发展并推广,但发展过程中发展速度、发展模式、资金安全、制度保障等方面的问题限制了农村移动金融的发展。对于如何发展农村移动金融并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本研究从发展模式、宣传认知、发展对象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泰国BAAC是一家专司信贷的金融机构,经过40多年的转型改革,发展成为面向农村、农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农村商业银行及政策性银行。本文以其发展改革过程作为出发点,论述了其在农村金融实践中的创新服务及职能转换,分析了其金融实践创新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了对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及涉农金融机构转型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4.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传统金融机构为农村电商提供的金融服务与其发展逐渐不相适应,存在内部结构不协调、配套市场功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以农村电商持续发展为研究目标,分析农村电商和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基于存在的不足从涉及的金融主体、中介市场、政府三方出发,提出农村金融机构应完善其金融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模式,配套市场需要根据农村电商特性更新现有标准、提供更多机会,由政府强化政策力度、财政扶持和法律保障为农村电商和金融主体保驾护航。未来,农村电商朝着品牌化的方向不断壮大,需要电商金融在短期内提供快捷的借贷产品,也需要金融机构在长期内提供全方位的多样化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5.
普惠金融可以全方位地为中国公民提供行之有效的金融服务,具有普惠性、便利性和包容性的特点。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民众提供新型金融服务的金融运作模式。本文围绕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进行讨论,提出几点思考,旨在推进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融反贫困既符合农户参与式扶贫的宗旨,又可根据农户需求提供相应金融服务,培养农户自我发展的能力。将金融发展与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已成为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的减贫手段。本文通过引入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印度尼西亚乡村信贷部、玻利维亚阳光银行、蒙古哈斯银行、爱尔兰贷款基金等国外农村金融反贫困成功实例,试图从发展概况、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等方面比较分析不同国家(地区)金融反贫困模式,总结国外成功经验,为中国金融扶贫的开展提供更多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普遍存在着融资难、信用信息不健全、基础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这是金融服务实现普惠尚需打通的"最后一公里"。中国所面临的农村普惠金融难题,也是全世界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近一两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引导金融机构逐步探索契合中国国情的农村普惠金融解决之道。尽管中国农村普惠金融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其特有的模式已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思路。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正逐步成为延伸普惠金融服务的渠道。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农村地区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针对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推广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三农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村市场主体及商业模式多样化发展,金融服务及产品需求趋向多元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在此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运用数字技术为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或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提供一系列正规金融服务,为提供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融资支持途径,但由于"数字鸿沟""短、小、频、急"等农村金融现状,数字普惠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因此探索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困境及路径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移动支付由于其便利性和可获得性,有助于推广基础金融服务的应用,促进普惠金融的发 展,是普惠金融的最优发展渠道和手段。由于认可度不高、相关条件相对落后,普惠金融在农村的推 进过程中有关问题与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因此,本文以数字普惠金融为视角切入,探究移动支付在我 国农村的推广应用问题,以期为普惠金融在农村推进探索可能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移动支付由于其便利性和可获得性,有助于推广基础金融服务的应用,促进普惠金融的发 展,是普惠金融的最优发展渠道和手段。由于认可度不高、相关条件相对落后,普惠金融在农村的推 进过程中有关问题与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因此,本文以数字普惠金融为视角切入,探究移动支付在我 国农村的推广应用问题,以期为普惠金融在农村推进探索可能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的养老问题,研究旨在探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加快发展发展农村养老金融服务的必要性,农村养老金融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地区在养老金融领域存在养老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养老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农村老年人金融知识参与度低、金融监管不成熟以及农村养老金融专业人才的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养老金融产品、提升农村老年人金融素养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旨在为农村养老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促进农村居民养老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这为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获取率低、金融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指明了方向。本文针对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主要有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服务、金融科技公司的农村产业链金融和互联网+农村供应链金融服务三种模式。数字普惠金融具有低成本、跨空间、速度快等特点,农村地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金融服务全覆盖,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农村居民的教育程度不高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还存使用程度不足、缺乏有效的征信体制和监管较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142-143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农村市场提供金融服务,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战略布局不均衡、经营管理不规范以及对农村市场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其金融服务作用的发展。基于金融供给视角对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发展措施,从而促进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实现农村资金融通的新兴金融服务模式。基于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特点,其将在大扶贫的背景下为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贵州民族地区农村互联网金融的供需现状、发展的动力及难点,以寻求贵州民族地区农村互联网金融扶贫路径。分析表明:贵州民族地区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可弥补传统金融缺陷助力减贫,推进农村普惠金融;而农村互联网金融在贵州民族地区的发展必须加强农村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从而实现农村互联网金融助力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的发展关系到"三农"问题,其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得了到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但现实中,农村地区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有必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以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8.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分析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寻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更好地推动金融服务农业供给侧改革。以河南金融服务"三农"为分析例证,对河南省金融服务"三农"现状和做法进行分析。河南省金融支持"三农"在提高金融资源供给、丰富金融供给主体、调整金融供给结构、弥补农村发展短板等方面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农村金融政策体系有待改进、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不足、金融产品供给不能满足农村多层次需求、金融服务"三农"领域风控难度加大等现实问题。基于此,围绕完善金融供给顶层制度设计、加大金融资源供给力度、丰富金融供给主体、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和完善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推进金融服务农业供给侧改革、支持"三农"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目标是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城镇化。从中国20多年的改革实践看.中国农村金融带有先天不足的畸形.基本症状是官办的弱质的农村金融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表现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服务.非常欠缺,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主力军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所提供的单一僵化的金融服务。不能满足农村经济中农户和私营业主的小额、分散、灵活、方便等金融资金需求: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和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流向城市。以及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金融市场的退出,从市场经济规律上体现了农村金融的弱质和落后状况: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主要是农信社)产权不清晰,委托代理关系中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农村金融风险大。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较大。信贷资产质量低以及民间金融存在大量的高利贷,等等。这些问题为我们对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理性反思的现实基础,也集中说明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真正摸着“石头”才能“过河”。  相似文献   

20.
“双到”扶贫中的金融创新--“郁南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贫困是导致农村贫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让贫困地区真正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对于消除贫困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广东省郁南县金融扶贫的案例分析,总结了“郁南模式”的成功经验,提出金融扶贫是“双到”扶贫的有效途径,在金融扶贫中需要行政和市场的结合,政府要抓好信用体系、产业发展平台、农村资产流通的平台及其他配套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