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选取中国对沿岸22个国家的2007-2014年农产品出口相关面板数据,建立贸易便利化水平指标体系,并以贸易便利化水平为视角,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结果得出,"一路"沿岸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量上升0.3351%。设计了三种贸易便利化水平模拟方案,比较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不同溢出效应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制度距离等因素对中国农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市场出口效率的影响,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2004—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水平和变化趋势,并把制度距离引入贸易非效率项,研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的出口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不同国家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并均呈现负的时变效应;制度距离对贸易效率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除此之外,关税和汇率对出口效率的提升也有阻碍作用,贸易双方签订自贸协定、贸易对象国为WTO成员国或APEC成员国对贸易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最后就提升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的出口效率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推进贸易便利化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分别引入贸易便利化整体水平和市场准入、边境管理、交通通信设施和商业环境4个指标,定量分析东北亚地区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表明,贸易便利化整体水平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有积极的影响,整体水平每提升1%,中国农产品出口增加1.56%;细分指标中只有商业环境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有显著影响。当商业环境水平提高1%,中国农产品出口增加0.84%。  相似文献   

4.
出口技术复杂度提高是产品出口质量升级的一种体现,贸易便利化对于促进出口质量可能有显著影响,然而现有文献对中国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关注不够。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出口加工农产品数据,分析贸易便利化对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贸易便利化显著促进了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的提升,并且主要通过港口效率提升、监管环境改变等渠道提升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不同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国家(地区)和不同产品来说,贸易便利化对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均产生显著影响,但影响大小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关于贸易便利化与加工农产品出口质量的研究,并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中国农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特征,探究贸易成本对农产品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影响,本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为样本,选取1997—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农产品HS-6位编码数据,运用H-K测度方法和核密度估计的估计方法进行研究,探索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源泉,进一步深入分析各项贸易成本对于农产品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波动较大,扩展边际对农产品出口增长起主要推动作用;经济规模、地理面积、人口密度对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和出口增长集约边际均有显著正影响;关税水平、贸易距离、各国进口所需文件数、贸易国建立仓库所需时间、汇率成本和外部冲击对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具有显著负影响,关税水平、各国进口所需文件数、贸易国建立仓库所需时间、汇率成本和外部冲击对农产品出口增长集约边际具有显著负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问题,基于出口技术结构和竞争态势角度,对比评价了中国和澳大利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结果表明:中国虽仍未改变在高技术附加值农产品上的劣势,但在中等技术附加值及中等偏下技术附加值农产品上的竞争力有了明显提升;相比于澳大利亚,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结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曲线相距较远;澳大利亚面临来自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压力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中国面临来自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压力指数保持下降趋势;就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市场份额及竞争力而言,中国的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及市场份额显著提升,而澳大利亚市场份额小幅增长、出口竞争力小幅下降。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8-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数据,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并运用网络密度、中心性、块模型及QAP方法等整体网络分析法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8-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密度和互惠性分别提升了6.9%和6%,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联系愈发紧密;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中国则处于中心位置;3)经济发展水平(GDP)、地理距离、语言是否相同及是否签订FTA(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协议是影响国家间农产品贸易关系及贸易额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签订FTA协议是促进农产品贸易关系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和中国与6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90—201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国家标准对中国七类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强制性特有标准、推荐性一致标准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总贸易额具有正面促进作用。推荐性标准有利于增加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推荐性一致标准的贸易效应大于推荐性特有标准。与农产品进口相比,国家标准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农产品的促进效应更大且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困境,目前我国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增长乏力,贸易逆差扩大,市场结构与产品结构不合理,经常遭遇贸易壁垒。"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农产品贸易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助于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国际产能合作;有助于实现进口市场多元化,更好地保障国内粮食安全。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出口农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一带一路"中的互联互通与贸易便利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1995—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下无特指简称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数据,通过建立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此为基础对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GDP是农产品贸易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贸易国家间地理位置的毗邻、交通运输便捷程度对农产品贸易流量有显著的正影响。通过测算贸易潜力发现,中国与柬埔寨、尼泊尔、乌兹别克斯坦的农产品贸易属于贸易潜力成熟型,与文莱、土耳其、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属于贸易不足型,贸易潜力巨大。此外,中国与蒙古、约旦、俄罗斯、波兰、缅甸等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则属于潜力成长型,潜力成长型贸易占主体地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大多数国家有较大农产品贸易潜力,农产品贸易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异质性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效率处于波动中的上升态势,平均贸易效率为0.621;制度环境、贸易组织和贸易协定会对农产品贸易效率及其稳定性产生不同影响。与中国农产品贸易潜力较大的国家主要有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和巴基斯坦;潜力较小的国家主要有亚美尼亚、马其顿、东帝汶、马尔代夫和波黑等。最后,为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水平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SITC,Rev.3的3位贸易编码,采用GL指数和RCA指数,研究了2000—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产业内贸易和比较优势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迅速增长,但不稳定;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速度较为滞缓,进口结构高度集中;中国对蒙俄和东盟依赖程度较大;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但这种发展空间是非对称的。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与中国农产品贸易前沿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金丽  胡冰川 《世界农业》2019,(10):90-96,131
近年来,中国学者多关注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状况与趋势,探讨分析了中国农产品贸易的贸易潜力、贸易特征和贸易效率等具体情况.本文梳理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等区域贸易协定框架下的相关文献,发现中国对外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效率持续提升、与多数国家贸易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但同时也存在着贸易不均衡、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中国和加拿大签订了一系列农业战略发展协议。本文在深入分析中加农产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中加农产品贸易合作的发展前景与重点领域。研究结果表明:中加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但是在农产品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加拿大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明显,但两国农产品贸易存在明显的互补性;中加农产品贸易的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加工的动植物脂肪类、固态植物油脂、纺织纤维等几类农产品。最后,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加农产品贸易合作的前景与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0—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数据,本文在分析双边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潜力影响因素,并测算了各国的贸易潜力类型。研究发现,(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增速迅猛,双边贸易联系日益紧密。(2)中国及贸易伙伴国的GDP对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出口有显著正向影响;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可以显著促进中国水产品的出口;贸易国家之间的航运越便捷、贸易和运输相关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港口基础设施质量对水产品出口有显著正向影响。(3)中国与东盟国家属于贸易潜力成熟型,与西亚及中东国家属于贸易潜力不足型,与部分南亚、西亚及中东国际属于贸易潜力不足型,与部分中亚及中东欧国家属于贸易潜力成长型。  相似文献   

16.
越南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国家,近年来逐渐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重要的目的市场.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对越南农产品出口却一枝独秀,保持连续高增长.然而,同期中国农产品占越南市场的份额却呈下降趋势.本研究分别采用修正和拓展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测度分析了中国对越南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及我国在越南农产品进口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越南不断扩张的消费需求是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竞争力和出口产品结构则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带来了不利影响,并成为制约我国在越南农产品进口市场份额提升的主要原因.因此,未来我国必须高度重视竞争策略的改变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以推动对越南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蒙俄经济走廊"15个国家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其中着重分析了中蒙俄三国的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结果表明中国和俄罗斯贸易便利化水平为较为便利,而蒙古国贸易便利化水平仅为不便利或一般便利。最后对三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出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增强对信息技术的改进,简化通关手续并增加通关申请方式,制定农产品保护措施的法律界限,更新金融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 柬埔寨农产品贸易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贸易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在中国与柬埔寨的经济合作中,农产品贸易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深入分析中国与柬埔寨的农产品贸易水平十分有必要,为更好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柬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数据分析2006—2015年间中国与柬埔寨的双边贸易,并对中国和柬埔寨的主要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中国对柬埔寨贸易的结合度指数很高,但是柬埔寨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较为松散,中国与柬埔寨的贸易联系较为紧密,竞争性方面,中国农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整体略高于柬埔寨的比较优势指数,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于柬埔寨。互补性方面,中国与柬埔寨出口农产品相似度低,两国出口农产品具有较大的互补性。中国-柬埔寨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研究结果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柬埔寨贸易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蒙古地处亚洲中部,是"一带一路"北线国家的重要支点,地缘位置十分重要。"一带一路"倡议下,推进中蒙农产品双边贸易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蒙古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总结了中蒙农产品贸易的特征及产品的互补性,对重点贸易产品进行了分析,并对双边贸易发展趋势做出了判断。研究表明,蒙古农产品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地位且逐年扩大,贸易伙伴和产品结构较为集中;从历史来看,中蒙农产品贸易规模较小,整体呈上升趋势;中国从蒙古进口的农产品结构单一,畜产品是中国进口重点农产品,出口则相对多元化;双边农产品贸易整体上具有一定互补性。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重要粮食产区且粮食增产潜力巨大,基于全球农业生态区(GAEZ)模型的估算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2018年为参照期的粮食增产潜力约为5.38亿~5.61亿t;"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世界小麦和稻米等粮食主要出口市场,近年来粮食产需呈现明显盈余状态,出口潜力很大。中国加强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市场与资源,有利于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降低国际粮食市场利用风险;有利于提升沿线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增加国际粮食市场总供给,降低中国粮食进口成本;有利于构建中国自己的全球粮食供应链渠道和国际粮食循环;有助于推动世界粮食安全治理向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转变。中国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粮食贸易领域的互利共赢合作,推动区域内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区域粮食贸易便利化机制建设,共同维护多边国际粮食贸易规则与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