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扩权强县,振兴县域经济,是吉林省的战略选择。目前,吉林省扩权县(市)已达15个,经济总量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县域的40%和50%。2013年9月,吉林省在梅河口、公主岭两市进行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吉林省"扩权强县"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梅河口、公主岭两市县域发展排头兵作用更加稳固,梅河口市被评为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长春-公主岭同城化协同发展纳入省委、省政府发展战略。珲春、集安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窗口作用更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昌吉州县域经济实证分析,找出乌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县市县域经济发展特征,为进一步促进昌吉州县域经济平衡、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昌吉州县域经济发展规模、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等三个方面,对影响昌吉州"五县两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各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昌吉州"五县两市"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受当地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活力影响。其中吉木萨尔县县域经济综合得分最低,受该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区域持续土地利用趋势与协调性评价——以蒙城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是典型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维生和演化,是各子系统协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趋势评价和协调性评价两方面研究了县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态,同时以主成分分析法对蒙城县持续土地利用趋势,以协调度函数法对土地利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80-1999年期间,蒙城县的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在波动中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四个子系统之间处于基本协调状况,而资源与经济、经济与环境子系统之间的发展处于不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4.
以阿克苏地区为例,建立一套区域PREE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GM(1,N)模型计算各子系统自身协调系数和综合发展值,反映区域四个子系统发展的水平、趋势以及协同程度。结果显示:资源系统自身协调值在波动中上升,协调系数最小,其协调性最弱;而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在波动中有良性互动的趋势。但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性最小,体现了明显的不稳定性,说明人口的数量与质量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是破解城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必然选择,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和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构建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GM(1,1)灰色预测模型,分析2004—2018年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预测未来发展水平,探讨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及差异性。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从2004年的0.373 9分上升至2018年的0.676 0分,上涨了80.8%,总体发展水平逐渐提升;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各有差异,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要高于其他地区。从预测分析结果看,吉林省整体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2033年达到率先实现阶段,这一时期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得以全面提升。从影响因素来看,各子系统发展水平情况从不同程度上对吉林省及各地区的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化发展水平存在影响,吉林省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发展的难点在于如何提升吉林省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各地区如何依托各自农业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鉴于此,提出吉林省整体应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东部地区要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中部地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西部地区深化农业现代化经营体系建设的有效对策,进而推进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吉林省农安县为研究区域,以其所辖22个乡镇为基本单元,选取反映城镇化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22个指标构建了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在计算各乡镇城镇化指数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指数,并综合分析其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农安县城镇化水平较低,县级行政中心集聚型城镇化是县域城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各乡镇差别不大;农安镇、合隆镇和烧锅镇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程度较高,其余19个乡镇均属于城镇化滞后的耦合失调型。城镇化水平是制约县域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培育中小型城镇是县域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人口聚集、经济增长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因素,只有两者协同发展,才能实现城市区域的可持续化发展。基于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视角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遵义市为研究对象,从利用强度、增长耗地、用地弹性三个子系统出发对其人口—经济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得出三个子系统的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程度,并判断其耦合协调类型,运用GIS技术将评价成果空间化;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系统中,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度呈现系统间差异和空间差异化特征;遵义市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度,三个子系统都呈现区域差异化特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谭秋  李娅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3):159-162
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县域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测算2003—2018年山西省107个县域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在此基础上识别制约县域耦合协调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2003—2018年山西省107个县域基础设施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均呈上升态势;(2)在空间上,山西省107个县域基础设施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呈现"北低南高"的特征;(3)劳动力数量、城镇化率、政府规模对山西省县域基础设施与经济耦合协调水平发展具有显著正效应,一产占比对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显著负效应,三产占比对耦合协调水平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科学测度乳业产业系统发展状态,是提升乳业竞争力和实现乳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乳业产业系统具有复杂性和内部交互性,可划分为原料乳供应、乳制品加工、乳制品销售和乳制品消费4个子系统。基于协同理论,采用驰豫系数法,利用2006—2015年中国乳业数据,分析乳业产业系统发展状况和各子系统的有序发展状况,探讨其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乳业产业系统协同度最高值仅为0.024,尚未形成良好的发展状态;各子系统有序度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最高值为0.244,其中乳制品加工子系统有序度水平相对较高,但上升缓慢。乳业产业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乳制品加工与乳制品消费子系统的相互影响最强,而原料乳供应与乳制品销售子系统的相互影响最弱。研究表明,要实现乳业产业系统高效协同发展,需要乳业产业所有子系统的运营状态都提高。因此,提出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和优质饲草体系建设;继续实行乳企兼并重组战略、丰富产品结构以深入开发国内外市场、加强乳企品牌建设;加强行业发展成就展示和消费引导等促进乳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体现。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15—2020年皖北六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发现:皖北六市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皖北六市五个子系统的发展指数变动趋势存在差异,2020年五个子系统发展指数均值显示出协调、开放水平相对偏低。皖北六市高质量发展障碍度分析表明,协调发展是各市共同面临的难题,创新发展水平也需增强。未来应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区域合作、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实施城乡协调发展,以持续推动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东北三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耦合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GWR模型等方法分析了1999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个时间截面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格局及影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时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体上呈现出持续攀升态势,另外辽宁省在2个领域的综合水平明显高于吉林省与黑龙江省;东北三省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常年处于一般协调阶段,但协调程度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东北三省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集聚特征逐渐突显,主要表现为南部地区的高-高集聚与北部地区的低-低集聚,且集聚区数目呈现“增加—减少—增加”曲折波动特征;产业结构、规模经济水平、收入水平及人力资源投入是影响东北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总体表现为东北三省县域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高发展时空差异明显,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二者的耦合协调度。  相似文献   

12.
李阳  李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595-2598
基于系统工程的角度,立足于南京市新农村建设实际,将新农村建设系统分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子系统,并对系统发展水平、系统发展趋势以及系统发展协调度等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新农村建设的经济、社会子系统发展呈现增长趋势,环境子系统发展呈现下降趋势,资源子系统发展呈现波动趋势;在观察期内,系统发展水平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系统发展协调度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县域城镇化综合测度与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陕西省83个县域为基本单元,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活3个要素选取14项指标,构建了陕西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各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空间等级分布特征。结果发现:陕西县域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陕北地区整体城镇化水平较高,但区域内差异明显;关中地区处于城镇化中等以及较高水平,区域内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均衡;陕南县域城镇化整体处于低水平状态,有待发展的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4.
以陕西省83个县域为基本单元,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活3个要素选取14项指标,构建了陕西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各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空间等级分布特征。结果发现:陕西县域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陕北地区整体城镇化水平较高,但区域内差异明显;关中地区处于城镇化中等以及较高水平,区域内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均衡;陕南县域城镇化整体处于低水平状态,有待发展的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大陆31个省为研究对象(1),构建其"五化"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绿色化、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变异系数赋权、协调系数与协调发展度测算31个省份"五化"发展强度及其协调阶段类型,借助Arc GIS空间分析探讨其空间格局差异,研究表明:(1)中国大陆农业现代化整体平均水平居首位,绿色化次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对滞后;(2)东部地区"五化"强度大于东北与中部,西部最低,呈现以东部沿海省份向内陆腹地扩散、延伸的态势;除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潜力巨大,其他四化在东部优势最为显著;(3)东中部为城镇化高值区,信息化高值区集中在沿海省份,工业化高值格局与京沪、京广、杭福深高铁线状布局相吻合,绿色化高值区集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渝与北部湾城市群及武汉与江淮城市圈,农业现代化主阵地布局在黑吉辽内蒙古等省份;(4)粤苏鲁浙京"五化"强度独占鳌头,川沪豫辽鄂次之,皖黑渝闽冀再次之,陕湘吉赣桂津与内蒙古较低,其他最低;(5)31个省份"五化"协调发展度整体均呈上升态势,东部与中部"五化"整体处于濒临失调衰退,东北与西部处于轻度失调衰退,多数省份"五化"仍处于勉强协调与濒临失调类型;以苏鲁粤等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东半岛"五化"协同区覆盖范围广泛,新青藏贯穿的西部地区较薄弱。  相似文献   

16.
应用发展指数评价公式对四川省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的乡村人口、经济、社会各子系统以及综合发展指数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四川省乡村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基于容量耦合模型的计算出耦合度,并应用耦合协调度分析法对人口-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从三个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来看,四川省乡村三大系统总体发展水平处于较低等级;从四川省整体来看,四川省乡村人口、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其综合发展指数以及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差异大。基于耦合协调提出了三条乡村优化发展策略:加强各市(州)乡村协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加强各市(州)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发展;加强各市(州)乡村人才培养与技术引进,促进乡村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8—2020年山东省农业发展数据,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了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衡量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逐年提高的发展趋势;各子系统中,创新、共享子系统对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最大且水平增幅最大,只有开放子系统呈下降趋势,各子系统发展水平仍存在差距;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度呈现出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3种演进状态,协调类型仍处于失调阶段,进步空间较大。从观念强化和具体措施2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以助力山东省乃至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溧阳市位于苏南经济板块,是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溧阳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全面提升常州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构造了循环经济视角下的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考察了溧阳市2000~2010年县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效果。研究发现:溧阳县域循环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断上升;经济社会发展子系统以及资源再循环利用子系统呈现出良好的稳步提高的发展态势,而生态环境子系统和资源利用(消耗)子系统的发展则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最后全文提出了溧阳县域循环经济模式实施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现实竞争力的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素卿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70-4672
构建了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各县的现实竞争力进行了测度,实证结果表明:河北省县域经济存在着巨大差异,最强和最弱的县得分相差20.736,石家庄、唐山、廊坊、秦皇岛、保定的一些县发展水平较高,而邢台山区和环京津的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最后,提出了缩小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提升县域城市竞争力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了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各县的现实竞争力进行了测度,实证结果表明:河北省县域经济存在着巨大差异,最强和最弱的县得分相差20.736,石家庄、唐山、廊坊、秦皇岛、保定的一些县发展水平较高,而邢台山区和环京津的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最后,提出了缩小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提升县域城市竞争力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