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陇东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态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陇东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针对陇东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等实际 ,从大力推广“坡改梯”,提高粮食单产 ;退耕还林还草 ,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 ,防止水土流失 ;加强科学技术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推广应用 ;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等方面提出了陇东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庆阳认真践行习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坚持以董志塬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为抓手,全面推进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筑牢生态保护防线,创造性地提出了固沟保塬"四道防线"治理模式,取得了新的成效:观念实现新突破,顶层设计得到完善,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监管全面加强,宣传教育创新发展。新时代,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实现生态扶贫,绿色富民:贯彻落实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积极构筑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坚持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做到开发与保护同步推进;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生态科技建设水平;充分发挥项目支撑作用,加速推进工程治理进程。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甘肃陇中黄土高原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应在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的原则及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坚持还林还草,应用科学技术加速生态环境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生态环境需要耗用一定份额的水资源。本文在界定生态用水内涵的基础上,估算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用水量。同时论证了水资源短缺的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植被建设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黄土高原的植被状况 ,阐述了植被对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 ,减少地表径流 ;调节气候 ,减轻自然灾害 ;改良土壤 ,提高土壤肥力。最后针对长期以来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用先进的造林技术 ,林草并重、草业先行 ,加强预防监督工作 ,加大投资力度等措施加快植被建设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植被建设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黄土高原的植被状况,阐述了植被对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调节气候,减轻自然灾害;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最后针对长期以来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用先进的造林技术,林草并重、草业先行,加强预防监督工作,加大投资力度等措施加快植被建设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甘肃省庄浪县地处于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区和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十分艰巨。庄浪县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生态文化名县"的战略目标,为庄浪县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新机遇,描绘了新蓝图。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践和试验研究情况,提出了加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原则与采取的相应措施,对恢复和建造黄土高原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这一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黄土高原是我国资源的主要分布区,特别是矿产品、核能源的生产地。但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不但限制了本区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了黄河中下游人民的生命和经济安全。黄土高原是华北的前哨,生态环境的恶化,已使黄土高原的生态重建问题显得非常迫切。该区生态重建的进展程度及破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粮食生产要从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和耕作制度,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粮食生产集约化程度和农业资源有效利用率等方面入手,但根本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科技兴农步伐,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目前,科技对黄土高原粮食生产的贡献途径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遗传学理论和育种技术的突破,显著地提高了农作物、畜禽和水产品的产出率;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减少了农作物、畜禽和水产品的损失率;分子遗传学和生物技术发展迅速,正在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但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类型多样,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粮食生产仍是人口、环境、资源等诸多矛盾的症结之一。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粮食增产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进展现状,寻求新的突破,仍是农业科技攻关、创新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人工草地建设中长期存在牧草品种、类型单一和适应性差等问题。野生牧草具有区域适应性强、高产、优质、抗旱、耐寒、耐瘠薄等特性,具有很好的利用前景。本文简述了野生优良牧草植物的特点和合理利用的意义,并分别从种质资源调查、基础生物学、牧草种子繁育和驯化应用等4个方面概述了研究和利用野生牧草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以期促进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草地建设与草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资源丰富,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但生态环境极为恶劣,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制约了当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其典型区域--延安市杜甫川流域生态现状的分析,指出了该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严峻问题,深刻剖析了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情况,立足于小杂粮的资源特点和生产现状,构建的小杂粮生产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注重建设基本农田,改善耕地质量;强调保护性耕作和种植,加快小杂粮优良品种选育、繁殖和推广进程,辅以合理的轮作倒茬技术。同时应突出绿色产品产出,持续提高降水利用效率,促进加工增值增效,从而确保小杂粮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小杂粮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贫困山区经济,消除贫困,须协调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云阳县山区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云阳县山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以实现云阳县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河源区区域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活动以及区域自然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导致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呈现出不断退化的趋势,其主要特征是草地退化、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文章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化、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的修建和营运、鼠害、西宁及州县城镇的经济发展以及迅速发展的旅游业等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最后阐述了对这些方面的集成研究将有助于揭示江河源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同时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加强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是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概述了国外相关研究进展,并从小城镇污染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理论和实践三个方面来综述国内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业是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向阳  任一新  郭平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418-1419,1421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多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山西干旱缺水,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新的世纪,山西农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一大课题。在分析山西农业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农业是山西农业发展的方向,并对如何建设生态农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黄土高原,水资源已成为对粮食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现阶段高原旱作农区农田降水利用 效率仅为35%左右,研究表明在较为合理的生产条件用水效率可以达到70%-80%。在此,通过从提 高种群的内在生产力、建设基本农田控制坡耕地水分的径流输出、抑制农田水分的无谓损耗、实施农 田水分的空间富集、确立与降水分布相吻合的种植结构几方面阐述黄土高原小杂粮作物降水生产潜 力开发和增进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位于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毛乌素沙地边缘,以煤产业为主的能源开发和工业发展势必会对该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鉴于此,提出了园林绿化措施并分析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功能。为使园林绿化工程长期有效发挥作用,从水资源短缺等影响因子入手,重点探讨了园林绿化的技术和行政管理措施,以保障该基地的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宁夏自古以来就处于我国的农牧过渡带,而中部干旱带又是宁夏的农牧交错带。当前,农业和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加快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宁夏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宁夏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畜牧业为主的保护、建设和利用的战略方针,根据宁夏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分区治理,加强生态建设,种草养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旱作节水农业,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