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不同品种、不同地点的苹果树上的轮纹斑、干腐斑及病枯枝取样,观察到苹果轮纹病菌与苹果干腐病菌的有性阶段的形态特征容易区分,无性阶段在形态特征上不易区分。经人工接种,两种病原菌在果实上引起的症状相同。经测定,两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酯酶同工酶有差异,两菌的菌丝能融合。  相似文献   

2.
树木枝干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寄主上的24个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株、6个B.berengeriana菌株在不同抗性杨树上接种后的致病力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接种后是否形成愈伤组织是树木抗性的表现,也是真菌致病力大小的表现;B.dothidea菌株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表现为强、中、弱3种类型,中等致病力的菌株是优势类群;以杨树为接种材料,24个B.dothidea菌株的致病力呈现一定的地理分化现象,致病力从强到弱依次为:华东(华南)>西北>华北(华中)>东北,即菌株致病力从我国南方向北方有逐渐变小的趋势;苹果轮纹病菌和干腐病菌的致病力也呈现出南方菌株大于北方菌株的特点.从溃疡病菌株的致病力出发分析了5种杨树的抗病性,其结果与以往的观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杨树适应性强、生长快、轮伐期短,在生态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杨树木材色白、纤维多,在工业和人民生活中具有多种用途。但杨树也是一个娇嫩的、多灾多病的树种,据不完全统计,危害杨树的病菌有300多种,本仅对山西省同朔地区杨树的主要病害作一综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红外光谱、动态热机械分析和氢核磁共振波谱法对"120"和"140"这2种大豆蛋白胶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0"胶中羟基、氨基和羰基含量高于"120"胶,"120"胶中羧基含量高于"140"胶;"120"胶的储存模量和固化温度分别为3 500 MPa和120℃左右,"140"胶的储存模量和固化温度分别为2 600 MPa和150℃左右;"120"胶黏剂中含—NH2、—CH2—COOH、—CH2—COO—CH2—、—R—CH2—OH和Ph—OH等基团,可与竹材表面形成具有高键能的醚键,具有良好的胶合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湖北海棠枝干溃疡病原菌进行分离,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从海棠枝干溃疡病菌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5个菌株,鉴定出2种病原菌,分别为海棠轮纹病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海棠腐烂病原菌Valsa ceratosperma,室内人工接种苹果果实均有致病性。两种病菌随着不同温度和pH值升高而逐渐生长加速,其中腐烂病菌对温度和酸碱度的适应性更强一些。  相似文献   

6.
鹿蹄草素对采后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是黄河故道地区苹果(Malus sp.)树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给苹果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苹果的质量和产量。苹果轮纹菌不仅侵染田间生长的苹果,由于其潜伏侵染特  相似文献   

7.
《林业科学》2021,57(9)
【目的】研究杨树腐烂病菌和溃疡病菌胁迫下新疆杨的光合响应特征,探讨新疆杨在2种病菌胁迫下的响应差异,为阐明杨树腐烂病和溃疡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杨树溃疡类病害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新疆杨为植物材料,采用枝干表皮微环割方法接种杨树腐烂病菌及溃疡病菌,研究接种后3~9天的新疆杨叶片气体交换特征及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2种病害真菌胁迫下的光合响应特征、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差异。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接种后3~9天,腐烂病菌、溃疡病菌均显著抑制新疆杨叶部组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效率以及光化学淬灭系数等生理参数。腐烂病菌胁迫显著降低新疆杨水分利用效率,但是溃疡病菌胁迫对水分利用效率没有影响。腐烂病菌改变新疆杨的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的相关关系,在气孔导度极低的情况下诱导胞间CO_2浓度显著增加,腐烂病菌主要以非气孔限制方式抑制新疆杨的光合作用。溃疡病菌不改变新疆杨的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的相关关系,胞间CO_2浓度与气孔导度正相关,溃疡病菌以气孔限制方式抑制光合作用。【结论】F_v/F_m并不能反映植物遭受的所有生物胁迫,F_v/F_m为0.75~0.85也不能作为植物未受到环境胁迫的确切标准。杨树腐烂病、溃疡病发生早期,新疆杨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特征具有显著差别。相比较于溃疡病菌,腐烂病菌胁迫对新疆杨光合作用具有更大的抑制作用,腐烂病菌显著降低而溃疡病菌胁迫不改变新疆杨叶片WUE,这可能是腐烂病害比溃疡病害更易于在干旱地区发生以及该地区腐烂病危害更为严重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8.
用来自北京杨、箭杆杨和核桃病株上分离的病菌对12个树种作了交叉接种及室内诱发试验。杨树溃疡病菌与核桃溃疡病菌对多种阔叶树能交互感染,但致病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
杨树烂皮病是主要危害杨属树木,同时也危害柳树及榆树。症状。病害发生在主干和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和枯梢两种类型。枯梢型多发生在幼树的主要枝、侧枝和一些不抗寒的树种上。树木病初时,患部皮层变色,无明显病斑,病部的枝梢失水枯死;干腐型较常见,病斑多发生在成年树木西南朝向的主干和大枝上,形成表面溃疡,患部初期出现暗褐色水渍状褐斑,  相似文献   

10.
我国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树溃疡病是我国杨树人工林重大的生物灾害,危害越来越严重,本文从植物组织病理学、生理病理学和病理化学的角度深入系统地总结和评述了我国在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就该病害的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杨树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病害,其致病病原菌包括真菌和细菌,世界上报道的杨树溃疡病病原菌超10种。以北京市大兴、通州、顺义、昌平、房山等5个区共10个苗圃基地的杨树树苗为调查对象,对北京市平原地区的杨树苗圃溃疡病进行了调查,分离了其主要病原真菌;研究了杨树溃疡病发病病症特征及发生规律,并对杨树真菌性溃疡病的防治进行了药剂筛选。  相似文献   

12.
“杨树树栖细菌种群”的构成成员之中有引起树木病害的病原细菌。而病原细菌在引起杨树病害时,并非单独起作用,而是有与其他伴生微生物发生着种群演替、协同或排斥等过程,也可能长期潜伏而不致病。  相似文献   

13.
苹果腐烂病的发生和蔓延,与苹果园的管理、树势强弱、年龄、坡向、林地生长状况、土壤质地等环境因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综合防治措施有:调整产量、合理施肥、合理灌水、树体喷药、外科刮除病斑及涂药防治。  相似文献   

14.
杨树溃疡病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6种药剂对杨树溃疡病病原菌室内抑菌测定,筛选出福美砷、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和退菌特4种药剂,抑菌效果明显。用上述4种药剂进行树干病斑涂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除退菌特防效较差外,其余3种药剂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碳酸氢钠等药剂对水泡型杨树溃疡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泡型杨树溃疡病进行了碳酸氢钠和福美胂的室内抗菌活性测定和室外防治试验。当培养基中碳酸氢钠浓度为12 g/L时,溃疡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96.71%;当培养基中福美胂含量为30 mg/L时,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00%。在野外40%福美胂150倍液和碳酸氢钠10倍液施药后2周防治效果分别为48.69%和67.74%。碳酸氢钠是一种价格低廉、效果理想、安全的无机化学药剂,对杨树溃疡病的防治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洞庭湖区56块杨树苗圃地的两次实地调查,发现洞庭湖区杨树苗木溃疡病发生普遍,室内培养检测为水泡型溃疡病。两次调查发现第二次调查危害较第一次调查轻,一年生苗圃地较二、三年生苗圃地轻。分析了洞庭湖区杨树苗木溃疡病的危害情况及其原因,并为育苗和造林用苗选择提供依据和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山东营建杨树主要品种抗溃疡病 Dothiorella gregaira Sacc试验林 ,田间测定自然发病率和感病程度 ,同时室内测定杨树树皮含水量、两种同功酶活性和主要酚类化合物含量 ,探讨上述三项指标与溃疡病发生的关系 ,明确主要杨树品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 ,杨树树皮含水量、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功酶活性、对羟基苯甲酸和邻苯二酚含量与杨树对溃疡病的抗性有着密切关系。田间表现抗病的品种 ,如 I-69/5 5、I-72 /5 8和毛白杨 ,其上述三项指标高 ;感病品种 80 3杨 ,三项指标低 ;中林 2 3、2 8、46杨和 2 88-3 79杨的上述指标介于两种情况之间 ,属于中抗品种。田间和室内测定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杨树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树溃疡病作为我国重大的杨树枝干病害,危害相当严重。文中论述了我国杨树溃疡病发生和防治的现状,深入分析了杨树溃疡病发生的原因和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未来我国杨树溃疡病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