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森林生态税的政策设计与政策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森林生态效益的外在性,使得其价值补偿无法实现,从而成为我国森林生态建设的根本性制约因素。为此,文内分析了森林生态税政策设计的前提,进行了诸种主要生态经济政策利弊的比较,认为森林生态税是一种兼有公正和效率的生态经济政策。以此为基础,文内进一步探讨了森林生态税要素的设计,税收的归属,并对森林生态税制定的政策效应问题,诸如森林生态质量等级价格与差别税率,税负转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宋向奕 《绿色科技》2021,(7):128-130
指出了实施生态护林员政策,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为生态护林员,对推动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及森林资源保护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大理州州情林情着手,对生态护林员政策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强化生态护林员管理的对策,为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态护林员政策是我国开展生态扶贫行动的一项创新性举措,是践行“两山”理念、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生动实践。生态护林员政策的有效实施实现了脱贫增收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目标。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对生态护林员政策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在我国全面脱贫任务目标完成的背景下,生态护林员政策的任务重心也应从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目标中脱离出来;过渡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的提出,也使得生态护林员政策适时调整更加迫切。文中总结归纳我国生态护林员政策提出的理论框架,分析其政策实施机制及成效;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探讨目前生态护林员政策面临的问题,包括生态护林员选聘范围受限、指标分配不平衡、缺乏生态护林员收入保障和激励机制、政策资金来源单一有限、监管与考核机制不健全、生态护林员综合素质不高等;最后对生态护林员政策动态调整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浅析浙江省义乌市生态公益林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义乌市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发展过程,并对现有政策及作用进行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从加大对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的投入、建立政策支持多途径补偿、生态公益林区营林措施、做好宣传工作和做好漏登山林生态公益林的资金发放等方面提出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中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对当前生态护林员政策进行归纳,并基于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研究认为,在云南省生态护林员政策执行过程中,通过规范选聘流程、整合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和监督等措施,实现了云南省森林资源保护能力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双重提高,并巩固了边境国土安全,优化了森林管护体系;但是,也存在着生态护林员政策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协调性不足、部分地区政策执行有偏差、部分生态护林员履职不到位、森林管护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生态护林员劳动协议存在法律性争议等问题。因此,提出了如下针对性建议:探索建立集中安置点生态护林员腾退机制、强化易地搬迁生态护林员日常管理、不断提升基层单位规范管理能力、推进各类生态管护员精细化管理、继续加强宣传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6.
针对山西省生态护林员在聘用、管理模式和在林业精准扶贫中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了研究,对生态护林员的管理提出了扩大涉及范围、增加投资渠道、扩充管护区域、明确后续政策、加强政策宣传5点建议,为生态护林员后续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关键所在,然而从目前的生态公益林建设来看,尚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政策支持,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因此,以浙江省林业重点县为研究对象,论述了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发展过程,并对现有政策及其作用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设计了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并提出了一些科学合理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有关政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西部地区主要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并从自然、人为、人口、政策、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模式等因素对西部环境恶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对西部地区环境保护政策的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的目标选择、政策设计原则及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三明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系统梳理,结合实地调研对三明市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和现行制度政策进行成效和影响分析,在此基础上,为完善该项制度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对生态公益林进行经济补助政策,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管理的有效途径。2006年,江西省永丰县因流域生态区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被列入试点县。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随着城市人口的密集度的增加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设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的要求也日益强烈,但由于技术、造价等多方原因,建筑屋顶绿化在我国推行的状况并不乐观。探讨了我国屋顶绿化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技术不成熟、政策法规不健全、资金短缺、人们认可度较低等,从加强屋顶绿化技术的研究、完善国家政策和相关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清远市发展生态旅游的推力在于:城动市化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决定了人们对生态旅游的客观需求;人们闲暇时间增多,可支配收入提高;各级政府对生态旅游发展高度重视,清远市拥有发展生态旅游的物质基础.分析认为,清远市具有发展生态旅游良好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以及机遇优势.  相似文献   

13.
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是林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国家储备林建设所需资金量大,传统的以财政为主的投入方式远不能满足需求,政府鼓励市场主体运用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资本建设国家储备林。通过分析近年来央地合作共建国家储备林的探索与实践,结合对重庆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创新机制的研究,提出把握“公益性”、“民生性”、“创新性”,做大做强国家储备林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德国森林生态保护财政支持政策历史悠久、制度完备,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巴登—符腾堡州森林划分合理,管理手段科学,经营体系规范,森林覆盖率历年保持稳定,具有典型性。文中梳理其森林生态保护等级制度以及财政支持政策,同时分析我国公益林生态补偿现状及存在问题,旨在为制定我国公益林生态补偿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周边社区对自然保护区影响的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地制订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政策,必需了解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态意识和保护行为.其调查方法有KAP调查法和PRA评估法.在问卷设计中应包括人口因素调查、环境知识调查、对自然保护区的态度调查以及行为调查等,其问题和答案的设计及结果分析要有可行性、针对性、代表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6.
《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是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关于国有森工企业生态保护的指导性文件。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如何依托自身环境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是国有森工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文中以黑龙江国有林区为例,从生态保护与产业协调发展视角出发,分析天然林保护背景下利用森林空间和环境发展生态产业的举措。研究表明: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但未能很好地兼顾到产业的发展,没有充分发挥企业的生态资源优势;目前,企业债务包袱沉重、经营效益低下、人才短缺,致使企业缺乏活力,亟需通过产业发展扶持和保障政策破解当前面临的发展困境。鉴于此,文中进一步提出国有森工企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持续发掘天然林资源禀赋优势的多重价值、加快探索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互利共生路径、建立健全天然林保护修复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公益事业向前发展、持续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国有森工企业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1)强化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赢的思想认识;2)持续完善森工企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3)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激发企业经营发展活力;4)不断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的新业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发展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政策制度设计、区划界定、效益补偿、经营管理、生态效益监测等方面,介绍了近10多年来广东省生态公益林的发展和取得的成效,通过对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存在的管理水平不高、发展后劲不足、防灾减灾能力不强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Forest management policies in tropical countries have undergone a paradigm shift in the 1980s.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ies have recommended redirecting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from state control to approaches giving responsibilities to local people. In Niger, forest cooperatives and firewood rural markets characterized the transition in forest policies toward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people in forest management. Forest management principles have been progressively adapted to the social and ecological context,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irst cooperatives in 1986. Changes in forest policies concerned two fronts: forest management governance and forest management technical instruments. In this paper, the impact of governance and technical instruments on forest management is studied in two types of firewood rural markets found in Niger. Both rural markets have been designed to bring about a governance shift in favour of rural people. In one type of rural market, rigorous technical instruments were added, consisting in a rotational system among several plots to be harvested in the forest. This paper shows tha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markets, the shift is mainly on governance of forest management, and not so much on technical instruments. The general management principles remain based on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are not enforced by rural people. These principles have been shown to be inappropriate with regard to Sahelian people’s representation of space, but because they are scientific, they cannot be questioned.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will be better served by interesting rural people in the rural markets, and thereby promoting their appropri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than by defining rigorous technical rules.  相似文献   

19.
西盟佤族有大量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传统观念、规定和习俗,这些内容是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生态保护特征,反映了佤族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情况,同时也体现了文化对森林资源保护和经营管理的影响和作用.文章对西盟佤族生态文化及其与森林资源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挖掘和借鉴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对促进我国林业法制及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区保护地是世居民族基于当地传统生态智慧自发地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管理的实践产物,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文中通过梳理国内外社区保护地的缘起和发展脉络,指出其发展贯穿于当地世居民族的生态保护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社区保护地地位与作用的分析,阐明其在保护主体、保护方法、保护对象、保护动力、保护效果等方面均与自然保护地相补充,可多方位助力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对社区保护地由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构成的多元价值体系进行挖掘剖析,旨在提高认知深度,为后续保护与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