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池塘养殖泥鳅病害防治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泥鳅具有耐低氧、抗病力强的特性,在自然水域中病害较少,但在池塘精养条件下,养殖密度大,养殖过程各个环节引发鱼病的因素增多,如鳅种选择不慎、放养密度过大、投饵不合理、池塘水质管理措施不力、生产操作方法不当使鳅体受伤而感染病菌等。因此,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坚持"生态预防、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减少泥鳅病害的发生,对泥鳅健康养殖至关重要。1彻底清塘消毒苗种放养前做好池塘清整消毒工作,杀灭池  相似文献   

2.
泥鳅又称鳅,是温水性底层淡水鱼类,由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正如俗话所说“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是有名的美味佳品,素有“水中人参”之称。泥鳅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性味甘,平,具“补中,止泄”之功能。因此泥鳅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对象,目前成鳅养殖的形式有池塘专养、网箱养殖、稻田养殖等。池塘养殖是最普遍的形式,池塘养殖的主要技术要点如下。1池塘的建造标准鳅池的各项技术指标:面积200~300米2的长方形为好,长椭圆形也可以。池深90~110厘米,池壁高出水面40厘米,水深50~…  相似文献   

3.
采取多级培育法,注意从生态环境、苗种放养密度、饵料营养、饵料适口性、水质和成鳅捕捞等方面入手,较好地解决了四倍体泥鳅成活率低、产量低等技术难关.根据2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四倍体泥鳅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操作规范要点,方便广大的养殖单位和养殖户掌握四倍体泥鳅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减少生产失误,提高四倍体泥鳅产量:成鳅品质和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产》2011,(6):71-73
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泥鳅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 项目由安徽省怀远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牵头,八家单位共同参与,其技术主要源于"提高泥鳅繁殖力及健康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池塘高密度生态培育鳅苗与成鳅养殖技术研究"等项目技术成果,同时集成"池塘标准化健康养鳅技术"、"泥鳅苗稻田直养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5.
蟹鳖养殖池塘围拦材料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德富 《水利渔业》2000,20(1):40-41
比较了哈膜板、聚丙稀板,玻璃纤维板、水泥瓦楞板,红泥浪板,水泥预制板,水泥抹面砖墙、水泥预制块,镀锌白铁皮,平板玻璃10种蟹鳖养殖池塘围拦材料围拦效果、成果,破损及维修等指标,认为哈膜板防逃效果好,成本少,安装简便,适用范围广,是蟹鳖养殖池塘防逃的首先围拦材料。  相似文献   

6.
池塘养殖是我国的传统养殖方式,通常情况下,池塘经过3~5年的养殖,池底沉积有机物质或淤泥越来越多。特别是广大的农村池塘普遍存在,本来池塘水位就不够深,致使很多养殖池塘的水位过浅,养殖的水体空间窄小。这样的池塘如果不加以改造、整修,养殖环境条件就会恶化,养殖生产效益也会降低。但是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人力、资金、技术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想改造、  相似文献   

7.
目前刺参养殖主要有池塘养殖、围堰养殖、网箱养殖和网笼养殖等方式,其中又以池塘养殖最为普遍,本文总结了剌参池塘养殖中需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以期为刺参的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池塘养殖在水产养殖中占比大,养殖单产不断增长,带来水产品质量下降、鱼病高发及水域养殖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百姓对餐桌食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转变增长方式,科学利用水域资源,实施池塘健康养殖,生产质量安全的水产品,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题.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就是通过将传统池塘改造升级成连片精养鱼塘、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等先进养殖设施,强化养殖过程管理,投喂鱼类专用颗粒饲料,加强鱼病防治,有效降低鱼药使用量,并对养殖污水进行净化循环再利用和达标排放,不对养殖系统内外水体环境产生公害,生产产品质量安全,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泥鳅具有耐低氧、抗病力强的特性,在自然水域中病害较少,但在池塘精养条件下,养殖密度大,对养殖过程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高,使得引发鱼病的因素增多,如鳅种选择不慎、放养密度过大、投饵不合理、池塘水质管理措施不力、生产操作方法不当使鳅体受伤而感染病菌等,因此日常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对泥鳅健康养殖至关重要。在苗种投放至捕捞收获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预防、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减免泥鳅病害的发生,提高养殖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从池塘条件、水源选择、设备要求、放养准备、鱼苗规格密度、饲料投喂、病害防控等方面总结了大刺鳅池塘养殖技术,并分析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池塘健康养殖主要生态条件及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健康养殖是生产无公害、高质量水产品的养殖方式,掌握影响池塘健康养殖主要生态条件及调控技术,对提高生产力,谋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池塘健康养殖的主要生态条件及调控技术,以指导池塘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12.
节约水资源、降低养鱼成本、提高养鱼效益是每个养鱼户追求的目标,而今,重庆市万州区有很多养鱼户充分利用池塘上游地下泉水、水库渗水等水资源,采取池塘微流水养殖泥鳅技术,养鳅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深受人们欢迎.现就池塘微流水养殖泥鳅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梅志安 《水产养殖》2011,32(9):47-49
美国牛蛙(Rana cates beiana)属于两栖纲、蛙科、蛙属,为北美最大的蛙类,生活于湖泊、沟渠、池塘等水域环境及附近的陆地。近年来,人工养殖美国牛蛙的方式有土池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等,其方式较粗放且单产不高,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在安徽省宁国市竹峰办事处利用2600m2水面进行了美国牛蛙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2000年我站在丰县华山镇泥鳅养殖示范园进行了泥鳅的高密度、高产、高效养殖试验。试验面积560米2,累计生产成鳅2796公斤,创产值4.5万元,获利润1.5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总结如下:一、试验面积我们选择面积分别为140米2左右的池塘四个。东西向,朝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自如,电路设施齐全。二、池塘条件池深80厘米,池底淤泥保持在20~30厘米,水深保持在30~50厘米,池壁用水泥抹光且高出水面40厘米,进出水口以铁丝网拦挡,防止泥鳅外逃,由于泥鳅有逆水上游的习性,四周沿出水口要高出池埂地面,不能让地…  相似文献   

15.
<正>台湾鳗鳅属于鳅科,体长可达19厘米,比普通的鳗鳅大3倍左右,近年来,市场逐渐走俏,台湾鳗鳅养殖正在兴起。笔者于2013年参加了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中天水产研究所在绍兴富盛镇开展的台湾鳗鳅40亩土池养殖,经过5个多月饲养,总结出一套"高产、优质、高效、环保"的池塘健康养殖技术,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旨在为台湾鳗鳅池塘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龙胆石斑有在分类学上隶属鲈形目,鲈亚目,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近几年.广东、福建、海南等南方沿海地区开始从台湾省引进龙胆石斑鱼在池塘进行养殖。目前,龙胆石斑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这里只介绍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17.
池塘网箱养殖泥鳅具有固定投资少、劳动强度轻、规模可大可小、易操作管理、起捕方便等优点,是一项高产高效、应用潜力大的新兴养殖方式.为了探索适宜本地的网箱养殖模式,笔者于2008年在江西省峡江县砚溪镇江钢农场进行了池塘网箱养鳅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陈亚琴 《水产养殖》2007,28(4):19-20
目前国内刺参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多种多样,有池塘养殖、潮间带养殖、浅海底播投石养殖、围网养殖、海上筏式养殖、海底沉箱养殖、虾参混养等多种养殖模式。其中刺参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最显著,发展潜力最大,已成为沿海地区的养殖热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场地环境、池塘建造、放养前的准备、鳅种放养、饲养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泥鳅池塘无公害养殖的技术要点,以期为水产养殖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底充式增氧技术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远金 《齐鲁渔业》2007,24(9):18-18
富氧养殖技术是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方式。池塘底充式增氧技术可明显改善池塘养殖水环境,广泛应用于南美白对虾和梭子蟹养殖,其单产和经济效益递增显著,是一项节能、高效的实用技术。1池塘底充式增氧机的原理和特点1.1池塘底充式增氧机的原理是通过输送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