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卤虫对下述3种药物的摄入与排出;磺胺嘧啶,土霉素及无味红霉素。当摄取 物1小时时,卤虫消化道充满了白色的药物颗粒;经测定时初孵无节幼体内药物含量为1.7μg/10只,成体内为20.3μg/只及36.2μg/只。药物颗粒大小,摄取时间及卤虫体长对药物物摄入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草鱼生长过程中肌肉锌、镉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草鱼幼体快速生长(体长从55mm增至约200mm,体重从3g增至约300g)的两个月内,肌肉锌含量从23μg/g增至约90μg/g,之后(体重由300g增至580g,体长由200g增至260g)锌含量增加的速度明显变慢,至98μg/g渐趋平衡,镉则在痕量水平上(25—47μg/kg)波动,波动频率先快后慢,波幅先高后低。相关分析表明,锌含量与体长明显正相关(p<001),痕量镉对这种关系的影响很小。镉与体长间的关系在不考虑锌影响时呈负相关,在考锌影响时呈正相关,但均不显著(p>010)。锌与镉总是较显著地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3.
用放在海水池塘中的8个陆基围隔(50m×50m×18m),研究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与不同密度海湾扇贝(Argopecteniradians)投饵混养的放养方式、生产力和极限放养量。对虾体长(285±016)cm,扇贝壳长(110±012)cm,放养密度分别为60尾/m2和0,15,45,75粒/m2,用投饵和施肥(鸡粪和化肥)饲养。结果表明,扇贝密度为0和15粒/m2时,对虾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混养(扇贝15粒/m2)时对虾的出塘体长、体重和产量分别比单养高25%,38%和65%;当扇贝密度高于15粒/m2时,对虾的平均体长、体重和产量随扇贝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扇贝密度为15和75粒/m2时,其产量由470kg/hm2增至1236kg/hm2;当扇贝密度高时,去壳后湿重占体重的百分数从(4284±344)%降至(3788±426)%。扇贝的极限放养量为600~800kg/hm2,适宜放养密度为10~15粒/m2。  相似文献   

4.
在6口海水土池(计1.9hm2)中分别按下列密度(万/m3)布苗:3,4,5,3,4和0.27,比较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Ⅰ期氵蚤状幼体(Z1)的密度对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Z1的密度为4万/m3时,大眼幼体的变态率(大眼幼体密度占Z5密度的%;21.6%)和成活率(大眼幼体的密度占Z1密度的%;2.4%)及产量(42kg/hm2)最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盐田卤水池大面积养殖卤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忠宪 《水产学报》1995,19(2):127-132
1989年6至9月,作者利用塘沽盐场9.3公顷的低度卤水池养殖卤虫(Artemiaparthenogentica),方法是先在卤水池中培养微藻,粪肥用量450kg/ha·mon,然后接种卤虫无节幼体,密度1.5—1.7×104个/m3。试验期间投加少量粉碎过筛后的谷糠7.5kg/ha·d,谷糠颗粒直径40—50μm。试验三个月,共收获成体卤虫36743.6kg,平均单产3950.9kg/ha.  相似文献   

6.
用1000m3水体的室内育苗池和6口海水土池塘(计19hm2)培育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苗,比较两种河蟹人工繁殖技术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经35天培育表明,土池培育1kg大眼幼体可获利2063元,比室内育苗获利(393元)高42倍;产出投入比(207)比室内育苗(133)高4577%。若采用土池育河蟹苗,每年至少可以少排放各种化学药物420t。  相似文献   

7.
海蜇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窒息点和耗氧量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炜  蒋双 《水产科学》1995,14(2):14-16
在温度20±1℃和盐度22─24‰条件下,对海蜇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进行了窒息点和耗氧量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螅状幼体的窒息点低于0.10mg·L,直径3.4─10.2mm碟状幼体的窒息点为0.17─0.20mg·L。螅状幼体的个体耗氧量为2.93μg·d,耗氧率为2.66mg·g·h(干重):直径3.4、4.6和10.2mm碟状幼体的个体耗氧量分别为4.77、25.41和79.45μg·d,耗氧率分别为4.97、2.46和1.12mg·g·h(干重)。  相似文献   

8.
在6口海水土地(计1.9hm^2)分别按下列密度(万/m^3)布苗,3,4,5,3,4和0.27,比较研究了中华绒螯蟹I期溲状幼体(Z1)的密度对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Z1的密度为4万/m^3时,大眼幼体的变态率(大眼幼体密度占Z5密度的%;21.6%)和成经(大眼幼体的密度占Z1密度的%,2.4%)及产量(42kg/hm^2)最高。  相似文献   

9.
以水体甲基汞不同浓度(μg/L)分别染毒鲤鱼24小时和1周。实验结果表明:在浓度高于50μg/L染毒24小时和浓度20μg/L染毒1周时,多数染毒鱼的血浆K^+和Mg^2+浓度增高,Na^+和Cl^-浓度下降,PO4^3-值变化不明显。血浆Ca^2+浓度仅在200μg/L染毒24小时和高于40μg/L染毒1周时,染毒鱼的血浆Ca^2+出现极显著下降。甲基汞量高于100μg/L染毒24小时和80μg  相似文献   

10.
河蟹人工育苗期固着类纤毛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蟹人工育苗期间,受精卵和状幼体用抗真菌药物制霉素药浴,对固着类纤毛虫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当药液浓度在35mg/L时浸浴3gm在65mg/L时浸浴2h,在125mg/L时浸浴1g,均能杀死固着在蟹卵及幼体上的钟虫Vorticellasp和聚缩虫Zoothamniumsp.,并使虫体脱落。蟹卵和状I期幼体用125mg/L制霉素药浴6h亦无融作用,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及幼体的蜕皮变态均正常。  相似文献   

11.
三道河水库大眼鳜的年龄和生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依据大眼鳜鳞片上的疏密切割等特征鉴定年龄。渔获个体以Ⅱ龄鱼为主占86%。鳞长与体长关系L=121326S10508。体长与体重关系W=1238×10-2L31989。体长、体重与年龄的关系适用VonBertalaufy生长方程拟合:Lt=L∞(1-e-05083(t-0399));Wt=W∞(1-e-05083(t-0399)31989。拐点年龄为256a,与生长指标陡然下跌年龄和性成熟年龄基本一致。为了资源的持续利用应限捕体重530g、相应体长283cm以下个体  相似文献   

12.
梭鲈幼鱼摄食与生长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性转换期的梭鲈(体长2—3cm),除摄食活鱼外,通过人工驯食还可以摄取鱼肉和人工配合饵料。其体长—时间回归方程为:L=0175+0088t-1171×10-4t2(t:39—315天),体重一体长回归方程为:W=00219L2.6810,鱼体三维形态类似黄颡鱼  相似文献   

13.
河蟹生态育苗池中几种常见生物对其溞状幼体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研究了河蟹生态育苗池中最常见的糠虾、利氏才女虫幼体(PLL)、桡足类与河蟹溲状幼体(Z)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糠虾严重影响Z的存活与变态,其密度达3个/L时可使育苗绝产,应彻底杀灭。PLL对Z的危害随其密度的增大而加剧,当PLL达500个/L时即严重危害Z1的变态(变态率为40%,对照组为80%);在无轮虫的情况下Z1的变态率更低(30%)。Z1可摄食体长小于0.4mm的PLL,Z5则完全可以PLL  相似文献   

14.
以水体甲基汞不同浓度(μg/L)分别染毒鲤鱼24小时和1周。实验结果表明:在浓度高于50μg/L染毒24小时和浓度20μg/L染毒1周时,多数染毒鱼的血浆K+和Mg2+浓度增高,Na+和Cl-浓度下降,PO3-4值变化不明显。血浆Ca2+浓度仅在200μg/L染毒24小时和高于40μg/L染毒1周时,染毒鱼的血浆Ca2+出现极显著下降。甲基汞量高于100μg/L染毒24小时和80μg/L染毒1周,染毒鱼的血浆渗透压呈明显下降趋势。鳃线粒体Na+-K+-ATPase活性仅在染毒24小时浓度为25μg/L和50μg/L剂量时受到抑制。甲基汞还引起了血糖含量的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5.
大黄鱼的几种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大黄鱼在养殖中常见的几种病害及防治方法综述如下,以供参考。1仔鱼鳔异常膨大病1.1主要症状与病因仔鱼体表发白,常浮于水面,空胃,镜检发现鱼鳔异常膨大,是缺乏高度不饱和脂肪酸(ω3HUFA)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1.2防治方法大黄鱼仔鱼对营养要求很高,特别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是促其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因此,投喂的生物饵料(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必须经过营养强化。其方法是:轮虫必须经过高浓度小球藻12小时以上的二次培养,卤虫无节幼体必须经过乳化鱼肝油12小时以上的强化。同时,提早投喂桡足类,以…  相似文献   

16.
1992 ̄1995年,将细小裂面藻作为水产动物的饵料进行试验,结果:单独投喂裂面藻,轮虫密度10天内由3个/ml增殖与400个/ml左右,与对照组海水小球藻无显著差异;卤虫22 ̄24天出现卵囊,总成活率54%,与对照组杜氏藻无显著差异;对虾幼体只能由Z1变态到Z2,且总成活率与对照组角刺藻差异显著;用裂面藻培育的轮虫和卤虫幼体作对虾Z2以后的补充饵料,能顺利发育变态,直到出池。认为裂面藻作为轮虫和  相似文献   

17.
通过脊尾白虾幼体饵料搭配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海水小球藻、中肋骨条藻分别与虾片和卤虫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变态速率、存活率及体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使用虾片的育苗效果较差,幼体发育至2期溞状幼体后开始大量死亡,只有约30%的幼体变态成3期溞状幼体;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组的脊尾白虾幼体组在第8d时有46%的幼体变态为仔虾,至第10d时幼体100%变态为仔虾;此外,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组幼体的存活率为92%,其幼体在1期仔虾平均体长为5.199mm,平均日增长达到0.3079mm/d。由此可见,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有利于脊尾白虾幼体的生长发育,可用于脊尾白虾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18.
胡子鲶血浆中外源生长激素的代谢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东 《水产学报》1999,23(3):234-240
采用草鱼生长激素夹心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研究了重组鲤生长激素(rcGH)在胡子鲶血浆中的代谢动力学,肌肉注射rcGH(0.2和1μg/g)后,胡子鲶血浆rcGH水平迅速升高,于2和3h时达峰值,随后下降,在注射后第2和4天,血浆中检测不到rcGH,腹腔注射rcGH(0.2和1μg/g)后,胡子鲶血浆rcGH水平也有同上类似的变动规律,胡子鲶腹腔注射0.5,1和2μg/g的rcGH7天  相似文献   

19.
日本对虾仔虾培育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无节幼体培育仔虾,采用的对虾幼体饵料有中肋骨条藻、卤虫无节幼体及台湾产的人工配合饵料,并注意饵料的配合使用及消毒工作;为维持水质稳定,整个培育期间不换水,加大布气石的密度(3.6个/m2)。在300m3水体中,一茬育出仔虾2218万尾,成活率为66.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1997年研究和改进了培育技术。网箱培育鲤鱼种62箱(1550m2),成活率703%,单产905kg/m2,规格103g/尾,饵料系数150,生产鲤鱼种成本635元/kg,利润3314元/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