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香榧种植规模大幅度增加,但香榧多嫁接繁殖,生产周期长,而扦插繁殖在生产上尚未广泛应用。为解决香榧生产上苗木供应短缺的问题,深化香榧繁殖方面的研究,从解剖学与生根过程中相关酶活性变化开展研究,并且比较了标典3721扦插专用生根液和双吉尔6号生根粉(GGR6)对香榧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榧一年生枝条内有厚壁组织但不连续,无潜伏根原基,根原基起源于愈伤组织;在扦插后约一个月能较快形成根原基,但是其发育并形成不定根突破愈伤组织所需时间较长。标典处理的香榧插穗生根率和愈伤率高于GGR6处理和对照。香榧插穗基部皮层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变化与插穗生根密切相关。扦插初期,POD、SOD活性上升,IAAO活性则下降;PPO活性先下降后上升。随着切口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根原基的发生,POD、SOD活性逐渐下降,IAAO活性、PPO活性上升。扦插后期,POD和IAAO活性的上升促使不定根的伸长和生长,SOD活性又开始恢复,PPO活性趋于平缓。香榧扦插生根的诱导与生长过程中,这些酶活性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扦插初期各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上升趋...  相似文献   

2.
张义  韩诗曼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1):136-137
以"秋凌"果用李品种为试材,于2008年6月3日在全光照弥雾沙床上进行嫩枝扦插,观测扦插后的生根过程及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先插条基部皮孔变大发白,然后下切口处形成愈伤组织,同时插条基部近先端长出乳白色的根。此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先下降再上升,下降的时期与愈伤组织和根形成的前期相对应,上升时期发生在愈伤组织和根形成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为中间突然升高的单峰曲线。过氧化物酶活性突然上升的阶段与插条大量愈伤组织形成和生根前夕的时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麻疯树枝条扦插生根过程中插条内PPO(多酚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的变化,采集4类无性系插条进行大田扦插,在扦插成活过程中分期采集不同插条进行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麻疯树枝条扦插生根过程中,插条内PPO活性在扦插初期有一个下降过程,随后逐步上升;POD活性在愈伤组织形成期增高,而后期酶活性呈下降趋势.插条不同段酶活性存在不同分区应激反应差异;同种插条PPO活性的增加能促进根形成和生长发育.各类插条间POD活性的差异比较明显,生长于恶劣环境、树龄较大的插条的POD活性较高,而生长环境好、树龄较小的插条的POD活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硬枝扦插苗的生根机制,取降香黄檀4年生母树上当年生硬枝制穗,比较50、100、200 mg/L ABT1生根剂处理的插穗,观测降香黄檀硬枝扦插苗的生根特性,研究扦插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等生根关联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降香黄檀属于愈伤组织生根类型,用100 mg/L的ABT1处理插穗,明显提高生根率和生根质量。在降香黄檀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相关联氧化酶活性均成规律性变化,其中PPO、SOD、IAAO的活性在扦插后逐渐升高,在根系形成期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POD的活性在扦插后逐渐升高,在根系形成期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接着又逐渐升高,在根系伸长期达到另一个峰值,最后又逐渐下降,呈现双峰趋势。  相似文献   

5.
刺槐无性系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生根关联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刺槐APP17-5和17-8硬枝的扦插生根成活率进行研究,从扦插生根过程中3个时期(愈伤组织形成期、根诱导期,根伸长期)的吲哚乙酸氧化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IAAO、PPO、POD)的动态活性分析生根率与生根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关系.试验表明,APP17-5比17-8有较高的生根率,扦插生根率与硬枝插穗中PPO活性呈正相关,与POD和IAAO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甘蔗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生化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甘蔗心叶的组织培养,研究了11个甘蔗基因型的愈伤组织的10个生化性状的差异,把这些生化性状与甘蔗在大田种植条件下的田间锤度、蔗茎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干物质含量、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酸性转化酶活性、中性转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在不同基因型问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愈伤组织的干物质含量与产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还原糖含量、酸性转化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田间锤度都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秤锤树嫩枝扦插过程中几种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秤锤树嫩枝扦插过程中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3种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嫩枝插穗内IAAO、POD、PPO活性在扦插初期逐渐上升,第7 d上升到高峰,之后下降再上升,第21 d达到新高峰,然后下降.这些酶活性上升分别在愈伤组织形成、根原基诱导阶段,但是上升幅度不一样.ABT6处理能抑制插穗IAAO活性,提高POD、PPO活性.  相似文献   

8.
板粟插穗愈伤组织及不定根的细胞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扦插不易生根,用HL—43生根剂处理扦插板栗嫩枝,进行愈伤组织及不定根形成的细胞组织学研究,结果证明:其插穗愈伤组织及不定根的形成,需经过诱导起动,分裂分化及器官形成三个阶段。不定根的形成可以产生在插入苗床的枝段各个部位,以基部1—3节最多,主要由维管形成层细胞或韧皮部薄壁细胞分裂产生。愈伤组织只在剪口处发生,并停留在此阶段,仅有少数愈伤组织形成不定根。  相似文献   

9.
以当年生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 L. Y. Ma et L.R.Wang)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通过石蜡切片法对插穗生根部位进行解剖学观察并测定扦插枝条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研究750 mg/L NAA诱导红花玉兰不定根产生的过程。结果表明,红花玉兰扦插枝条在生根过程中清水处理组(CK)和生长调节剂处理组POD活力均呈增加趋势,直至35 d时含量达到最高;PPO活力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生长调节剂处理组和CK组在0~14 d时呈上升趋势,14 d后急剧下降;而IAAO活力则具有不同的趋势,具体表现为0~7 d CK组先下降,随后逐渐上升。解剖结构显示,扦插前的红花玉兰插穗内无潜伏根原基存在,不定根由扦插后形成的诱生根原基发育成,其中皮部产生的不定根起源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维管形成层,愈伤产生的不定根是由愈伤组织形成的木质部特化而成。红花玉兰属于难生根的类型;低活性PPO、POD、内生高活性IAAO有利于生根,需要额外补施生长调节剂以促进生根;推测红花玉兰可能为诱导生根型树种,不定根产生方式有皮部生根和愈伤组织生根两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对米槁插穗生根的影响,以清水为对照(CK),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米槁1年生嫩枝插穗,研究米槁扦插生根过程中的生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插穗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变化趋势.扦插初期,处理组插穗的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低于对照组;在生根后,处理组插穗的氧化酶活性上升并高于对照组.各内源激素在插穗生根过程中的质量分数变化不同,高质量分数的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与愈伤组织的形成及根原基的诱导成正相关.在不定根产生时,IAA、脱落酸(ABA)、ZR质量分数减少,IAA与ABA、IAA与ZR质量分数比值高则促进插穗生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4种桃砧木品种硬枝扦插生根情况。[方法]对4种桃砧木品种进行硬枝扦插生根试验,研究不用砧木品种、通气处理、生根剂浓度处理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4个砧木品种中,筑波6号生根率最高,其次是GF677,GF43最低;愈伤组织形成均较多,黑姑娘100%形成愈伤组织,筑波6号次之(87%),GF677最低(24%);扦插30 d后统计均无腐烂情况;通气处理后愈伤组织形成的数量和生根率均有所增加,其中筑波6号最高,GF677次之,GF43最低;ABT生根剂50 mg/L浸泡后生根率和愈伤组织均最高,分别为83%和100%,150~250 mg/L的生根率较低,仅为1%~5%。[结论]4种桃砧木品种中,筑波6号的生根率最高,黑姑娘最容易形成愈伤组织,GF677的生根率和愈伤组织最低。  相似文献   

12.
白刺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白刺扦插繁殖的最佳成活条件。[方法]以白刺枝条为试材,选取沙藏、基质、激素和浓度(处理时间)4个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对白刺扦插繁殖生根效应进行研究,测定各处理插条根部POD、PPO和IAAO活性。[结果]白刺扦插繁殖根系生根类型为皮部生根型,根系散生。各因素对插条愈伤组织诱导率影响依次为:基质〉激素〉浓度〉沙藏,最利于提高插条愈伤组织诱导率的栽培条件为:未沙藏-珍珠岩基质-NAA-1.0 mg/g(30 s)。各因素对生根率影响依次为:激素〉基质〉浓度〉沙藏;3种激素中以IBA为最优;3种基质中以纯砂基质为最优;最有利于插条生根的栽培条件为:未沙藏-纯砂基质-IBA-1.0 mg/g(30 s)。对POD、PPO和IAAO3种氧化酶活性影响最大的因素均为激素。[结论]白刺插条根部相关氧化酶活性与其生根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与杨树溃疡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杨树溃疡病菌感染具有不同抗病性的杨树栽培种的愈伤组织,然后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上分期取样,测定各栽培种的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各栽培种受病原菌感染后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都有升高,但抗病品种两种酶活性的变化在时间上先于感病品种,在变化的幅度上大于感病品种。品种的抗病性与这两种酶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油棕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其在形成愈伤组织过程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的动态变化,以及褐化前后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油棕的油棕愈伤组织形成过程缓慢,随时间延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先上升,后下降;电导率保持平稳。褐变对油棕愈伤组织的活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苍山蒜和改良蒜为材料,在蒜瓣背部进行不同部位和程度的伤害处理,定期测定芽瓣比、分化叶数、呼吸速率、IAA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单宁、还原糖和果糖含量.结果表明,下部切伤在一定时期能加速芽瓣比的增长;对分化叶数作用相似;呼吸速率的变化与芽瓣比呈正相关;IAA氧化酶活性随芽瓣比的增加而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处理高于对照,重伤高于轻伤,且与芽瓣比呈负相关;多酚氧化酶活性对伤害亦很敏感,但与芽瓣比关系不密切;单宁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还原糖和果糖含量在处理后均有上升,与芽瓣比关系不密切.处理部位和程度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研究测定了9种不同品种/基因型柑橘胚性愈伤组织的多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的活性,对其与柑橘愈伤组织褐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柑橘品种/基因型间多酚含量和PPO活性有明显不同;多酚含量高的宽皮柑橘类胚性愈伤组织容易褐化,葡萄柚与甜橙类的次之,说明柑橘胚性愈伤组织褐化与多酚含量成正相关;PPO活性与柑橘愈伤组织褐化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麻疯树扦插生根过程中插条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规律。【方法】采集不同地方的麻疯树4类无性系插条进行大田扦插,在扦插成活过程中,分期采集不同类无性系插条并分段进行IAAO与CAT酶活性测定分析。【结果】在麻疯树扦插过程中,插条下部IAAO活性逐渐下降;在愈伤组织形成、根伸长期,插条CAT活性增加;枝条上、下部IAAO活性比中部高,而各段的CAT活性差异较小。在不同无性系之间,成活率较高或树龄较小的插条,其IAAO活性较低;对于CAT活性,则以树龄较小的无性系酶活性相对较高,而树龄较大的酶活性相对较低。【结论】在扦插生根过程中,不同地区插条的树龄、成熟度和成活率对其体内的IAAO与CAT均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选择合适的插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麻疯树扦插生根过程中插条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 IAAO)、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规律.[方法]采集不同地方的麻疯树4类无性系插条进行大田扦插,在扦插成活过程中,分期采集不同类无性系插条并分段进行IAAO与CAT酶活性测定分析.[结果]在麻疯树扦插过程中,插条下部IAAO活性逐渐下降;在愈伤组织形成、根伸长期,插条CAT活性增加;枝条上、下部IAAO活性比中部高,而各段的CAT活性差异较小.在不同无性系之间,成活率较高或树龄较小的插条,其IAAO活性较低;对于CAT活性,则以树龄较小的无性系酶活性相对较高,而树龄较大的酶活性相对较低.[结论]在扦插生根过程中,不同地区插条的树龄、成熟度和成活率对其体内的IAAO与CAT均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选择合适的插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楸树扦插过程中插穗内含物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楸树Catalpa bungei扦插生根机制,研究插穗生根过程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方法  采用ABT生根粉1号(GGR-6)浸泡处理楸树插穗,以蒸馏水浸泡为对照,测定扦插生根不同阶段相关酶活性、营养物质及生根抑制物质的变化规律。  结果  GGR-6处理显著促进插穗生根,生根率达到82.04%,高于对照(P<0.01)。生根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大量愈伤组织形成期均上升;SOD、PPO最大值出现在不定根大量形成期,分别为623.33×16.67和57.44×16.67 nkat·g?1,POD在不定根大量形成期下降;3种酶均与生根率成显著正相关。插穗可溶性糖、碳氮比(C/N)在大量愈伤组织形成期急剧下降,仅为扦插初时的40%左右,扦插20 d时达到最大值。可溶性蛋白质、总氮质量分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5~30 d时为最小值;GGR-6处理下插穗内营养物质变化幅度大,且最大值均高于对照;总氮质量分数与生根率负相关(P<0.05),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C/N均与生根率显著正相关(P<0.05);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出4种与生根相关的物质,其中3种可能抑制生根,1种可能促进生根。  结论  插穗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促进了楸树不定根的发生;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质是插穗生根的主要营养物质;初步推断槲皮素、亚油酸、棕榈酸抑制插穗生根,植物甾醇促进插穗生根。图2表4参32  相似文献   

20.
以灰霉菌毒素为选择剂,利用多步筛选法筛选番茄抗性愈伤组织突变体,结果显示,毒素对番茄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在不同浓度毒素胁迫下,其增殖率均高于原始型愈伤组织,并在离开选择因子继代培养2代后,仍保持获得的抗性。研究毒素处理后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发现,无论有无毒素胁迫,抗性愈伤组织突变体及其再生植株的酶活性均高于原始型愈伤组织和原始植株(对照);随着毒素胁迫浓度的增大,抗性愈伤组织突变体及再生植株的3种酶活性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先升高后降低,且均比对照升高幅度大,其中PAL和PPO酶活性的下降速度较对照慢,说明抗性突变体通过增强与抗病性相关的酶活性,增强植物的防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