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对不同卷烟机型卷烟主流烟气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焦油差异不显著外,其他主流烟气指标PASSIM8000型卷烟机卷烟与PROTOS70型卷烟机卷烟差异都达到显著及显著以上水平;2种卷烟机型卷烟主流烟气指标检测数据都服从正态分布,但分布状态存在较大差异;除抽吸口数外,其他主流烟气指标PASSIM8000型卷烟机卷烟均高于PROTOS70型卷烟机卷烟;抽吸口数、总粒相物和水分的离散程度,PASSIM8000型卷烟机卷烟高于PROTOS70型卷烟机卷烟,但烟碱、焦油和一氧化碳,PASSIM8000型卷烟机卷烟低于PROTOS70型卷烟机卷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卷烟纸特性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氢氰酸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特性的卷烟纸卷制卷烟,通过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其主流烟气中氢氰酸的含量。[结果]卷烟纸助燃剂含量、透气度和亚麻配比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氢氰酸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线性规律;卷烟纸克重、卷烟纸助燃剂类型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氢氰酸的影响无显著的线性规律。[结论]提高卷烟纸助燃剂含量和透气度或降低卷烟纸亚麻配比,均有利于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氢氰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混配方式对批内烟气指标均匀性的影响。[方法]采用2种混配模式生产加工卷烟,模式1为跟踪掺配后直接进行加香然后进储丝柜;模式2为掺配后进混丝柜,整批进完后再加香进储丝柜。对2种模式下主流烟气指标、烟丝常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试验表明,不同混配模式对卷烟主流烟气指标、烟丝常规成分无显著影响;不同混配模式对烟丝混合均匀度、主流烟气指标的稳定性有影响,模式2均优于模式1。[结论]在实际生产控制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烟丝混合的均匀性来提升批内主流烟气指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卷烟主流烟气pH值测定的影响因素,建立卷烟主流烟气pH值的测定方法,为判断卷烟感官品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按照标准条件在吸烟机上抽吸20支卷烟并用剑桥滤片收集粒相物,转移至150 ml锥形瓶中用萃取剂萃取,并利用pH电位滴定仪测定其pH值。试验考查了不同萃取剂、萃取剂体积、萃取方式、萃取时间等因素对卷烟烟气pH值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 最终确定了以90 ml蒸馏水∶异丙醇=1∶1为萃取剂,振荡萃取30 min。利用该方法对10个国内外主导卷烟牌号样品的主流烟气的pH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烤烟型卷烟主流烟气的pH值在6.008-6.212,而混合型卷烟主流烟气的pH值在6.246-6.585。[结论] 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小于1%,操作简单、方便,适用于测定卷烟主流烟气pH值,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对烤烟梗丝与叶丝卷烟主流烟气香味成分进行比对分析,为梗丝在卷烟配方设计和减害降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选取国内主产区云南曲靖的烤烟烟梗及其对应片烟,对其制丝后的94种卷烟主流烟气香味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以单支卷烟计,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22种碱性成分总量约为叶丝烟气的1/5,除2,6-二甲基吡嗪外,其余21种碱性成分均低于叶丝卷烟;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47种中性成分总量约为叶丝烟气的1/2,释放量低于叶丝卷烟的中性成分有42种;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25种酸性成分总量约为叶丝烟气的1/20,各具体成分的释放量也均低于叶丝卷烟。以单位焦油计,梗丝卷烟主流烟气碱性香味成分的释放总量约为叶丝卷烟的1/2,其中明显低于叶丝卷烟的碱性成分有14种;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性香味成分的释放总量与叶丝卷烟基本相当,其中明显低于叶丝卷烟的中性成分有34种;梗丝卷烟主流烟气酸性香味成分的释放总量为叶丝卷烟的1/7,除戊酸外,其余24种酸性香味成分的释放量均明显低于叶丝卷烟。梗丝烟气香味成分与叶丝烟气香味成分的种类组成基本一致,但梗丝烟气与叶丝烟气各具体香味成分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采用梗丝掺配技术在降低卷烟焦油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利用补香、增香技术来减少卷烟烟气香味成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对烤烟梗丝与叶丝卷烟主流烟气香味成分进行比对分析,为梗丝在卷烟配方设计和减害降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选取国内主产区云南曲靖的烤烟烟梗及其对应片烟,对其制丝后的94种卷烟主流烟气香味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以单支卷烟计,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22种碱性成分总量约为叶丝烟气的1/5,除2,6-二甲基吡嗪外,其余21种碱性成分均低于叶丝卷烟;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47种中性成分总量约为叶丝烟气的1/2,释放量低于叶丝卷烟的中性成分有42种;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25种酸性成分总量约为叶丝烟气的1/20,各具体成分的释放量也均低于叶丝卷烟。以单位焦油计,梗丝卷烟主流烟气碱性香味成分的释放总量约为叶丝卷烟的1/2,其中明显低于叶丝卷烟的碱性成分有14种;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性香味成分的释放总量与叶丝卷烟基本相当,其中明显低于叶丝卷烟的中性成分有34种;梗丝卷烟主流烟气酸性香味成分的释放总量为叶丝卷烟的1/7,除戊酸外,其余24种酸性香味成分的释放量均明显低于叶丝卷烟。梗丝烟气香味成分与叶丝烟气香味成分的种类组成基本一致,但梗丝烟气与叶丝烟气各具体香味成分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采用梗丝掺配技术在降低卷烟焦油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利用补香、增香技术来减少卷烟烟气香味成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制丝工艺主要参数对卷烟主流烟气4种常规化学成分(焦油、烟碱、水分和CO)的影响,采用不同制丝工艺条件处理后的烟丝卷制卷烟,测定其主流烟气4种常规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延长卷烟的储丝时间有利于降低卷烟烟气4种常规成分;采用CO2方式膨胀后卷烟的烟气常规成分含量最低;增加切丝宽度可降低卷烟主流烟气的焦油、烟碱和CO。  相似文献   

8.
王鹏  尚军  吕祥敏  彭忠  兰中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820-7820,7823
[目的]建立卷烟烟气中氢氰酸流动分析模块。[方法]参考烟草行业标准YC/T253-2008《卷烟主流烟气中氢化氰的测定连续流动法》,组建流动分析模块。利用该模块进行卷烟烟气中氢氰酸含量的检测。[结果]RSD为2.50%,回收率为96.7%~97.9%。[结论]该模块能够满足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阴离子色谱法对卷烟主流烟气中单糖成份进行分析。用超声萃取卷烟烟气总粒相物,超滤后,以高效阴离子色谱法进行分离,采用2.0mmol/LNaOH和0.5mm01/LNaAc的混合水溶液淋洗,在METROSEPCarbl250分离柱(4.6×250mm,5μm)柱上检测单糖成分,检测出卷烟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中含有果糖、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半乳糖、木糖等6种单糖,其中半乳糖成分的检出在可查的文献未见报道,组分分离较完全,定性灵敏度高。此方法能同时对卷烟烟气中多种单糖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判断卷烟的感官品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制丝工艺主要参数对卷烟主流烟气4种常规化学成分(焦油、烟碱、水分和CO)的影响,采用不同制丝工艺条件处理后的烟丝卷制卷烟,测定其主流烟气4种常规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延长卷烟的储丝时间有利于降低卷烟烟气4种常规成分;采用CO2方式膨胀后卷烟的烟气常规成分含量最低;增加切丝宽度可降低卷烟主流烟气的焦油、烟碱和CO。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我国烤烟烟叶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选取我国 5 个主产烟区的上、中、下三个部位烤烟烟叶作为试验材料,测定了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和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相关性分析基础上,选择与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相关性高的化学成分进行添加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烟叶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不同产区间烟叶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为:黄淮烟区烟叶卷烟苯酚释放量最高,其次为东南烟区,这两者显著高于其余3个烟区。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与烟叶中总糖、还原糖、非挥发性有机酸、环己烷提取物、K/Cl、pH等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烟碱、总生物碱、挥发碱、总氮、氨、游离氨基酸、绿原酸、高级脂肪酸、总茄尼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纤维素、莨菪亭、芸香苷显著正相关,与烟叶果胶、醚提物关系不明显。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的回归模型,该模型能够解释80.4%因变量的变化,能较准确的预测主流烟气中的苯酚释放量。添加试验的结果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现一致的有蔗糖、葡萄糖、苹果酸、柠檬酸、绿原酸、烟碱和茄尼醇;表现相反的是脯氨酸。  相似文献   

12.
黄华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602-3604,3674
[目的]探索卷烟滤嘴中三醋酸甘油酯向卷烟主流烟气的转移情况。[方法]将4种施加了不同含量的三醋酸甘油酯滤棒切成4份作为滤嘴卷制卷烟,考察卷烟滤嘴中三醋酸甘油酯的含量与其卷烟制品主流烟气中的三醋酸甘油酯含量的关系。[结果]随着滤棒的三醋酸甘油酯施加比例从3.06%增加到10.35%,三醋酸甘油酯转移到烟气中的量也随之提高,但转移率却由10.41%下降到4.43%。[结论]该研究为了解滤嘴中三醋酸甘油酯在卷烟主流烟气中的转移情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丁香酚在主流烟气中的迁移率,指导烟用香精的配制和添加用量。[方法]通过考察捕集方式、色谱条件对丁香酚的影响,建立了通过内标法定量的方法,测定主流烟气中丁香酚占烟丝中喷洒的丁香酚的质量百分比,从而测定丁香酚精油在主流烟气中的迁移率。[结果]跟空白样品对照发现,丁香酚能通过滤棒随主流烟气溢出,其在主流烟气中的迁移率为8.23%。目标物在1~400μg/m L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 8。以卷烟样品为分析对象,进行精密度试验,计算6次平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4%,在含有目标物的玻璃纤维滤片中加入低、中、高3个水平的标准溶液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7%、99.8%、100.7%,说明该方法回收率较高。[结论]该研究可为烟草香精香料配制过程中精准地确定丁香酚的加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初烤烟叶有机酸对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卷烟危害性,全面系统地阐述初烤烟叶中化学成分对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以2014年浓香型主产区烤烟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法对初烤烟叶有机酸对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因子分析共提取出草酸、富马酸、苹果酸、柠檬酸、丙二酸、棕榈酸、油酸、十八酸8种代表性有机酸。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草酸、丙二酸、富马酸、苹果酸、柠檬酸5种非挥发性有机酸对烟气7种有害成分(CO、HCN、NNK、NH3、B[a]P、苯酚和巴豆醛)及焦油释放量和卷烟危害性指数的关联度均较高,尤其是草酸对烟气有害成分的危害性指数有较高的关联度;而棕榈酸、油酸、十八酸等高级脂肪酸对烟气7种有害成分及焦油释放量和卷烟危害性指数的关联度相对较低。总体来说,初烤烟叶中有机酸成分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对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的产生有较大影响,而高级脂肪酸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烟丝及卷烟烟气中糖醇对卷烟吸食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离子色谱法分别对9个市售牌号的卷烟烟丝和主流烟气的糖辞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卷烟烟丝与.爝气中均舍有肌醇、赤藓糖醇、木糖醇、阿拉伯糖醇、山梨醇、甘露糖醇6种物质;烟丝中肌醇含量最高,占其总量的50%~95%;烟气中糖醇的测定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糖醇的转移率有着较大盖异,且卷烟主流烟气中糖醇含量巳经达到甜味阁值的理论浓度。[结论]从改善卷烟吸食品质的角度来看,上述结果为糖醇在卷烟生产工艺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抽吸条件对主流烟气中氰化氢分析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兰中于  彭忠  王鹏  文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511-6512
[目的]研究不同抽吸条件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氰化氢分析结果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流动分析法测定卷烟烟气中的氰化氢,分析了抽吸容量(30、35、40、45、50 ml)、抽吸间隔时间(30、60 s)2个抽吸参数与烟气中氰化氢的关系。[结果]缩短抽吸间隔时间,增加抽吸容量均可使烟气中氰化氢的量明显增加,相反,增加抽吸间隔时间,减少抽吸容量均可使烟气中氰化氢的量明显减少。[结论]人们吸烟时可以通过改变抽吸间隔和抽吸容量来降低烟气中的氰化氢,提高卷烟的吸食品质。  相似文献   

17.
云南单料烤烟主流烟气成分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单料烤烟主流烟气成分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总粒相物(TPM),烟气烟碱、焦油和CO平均值分别为19.63,169,15.69,13.82mg/g。TPM与烟气烟碱、焦油、CO,焦油与CO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③单料烤烟主流烟气成分指标可概括为2个公因子。因子1由TPM、焦油和CO构成;因子2由烟气烟碱构成。依据因子得分,单料烤烟主流烟气成分烟区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单料烟主流烟气危害性大小按生态区依次为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红河州和大理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