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趣的植物命名植物都有一个学名,它是用拉丁文记述的,为全世界所公认。除了学名外,由于各国语言和方言的不同,所以植物还有许多俗名。我国历史悠久,植物种类很多,有的名称也不少。人们往往根据植物的某些特性、特征和来历等,给它们取名。毛莨科植物白头翁,许多白...  相似文献   

2.
植物学名,是根据国际上共同规定的植物国际命名法规给每一种植物所订的名称。这个名称是由属名,种名(种加词)和命名人的姓名组成,用拉丁文写成。什么是“属名”?在整个自然界,我们首先把有生命的东西(生物)分成“界”,如动物界、植物界、微生物界等。植物界又分为许多门,门下又分为许多纲,纲下有目,目下有科,科下有属,属下有种。植物学名是指种而言。如杏是在蔷薇科的梅属内,梅属的拉丁文  相似文献   

3.
为厘清我国历史典籍中"苏"对应的现代植物名称,给深入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献中植物命名和分类提供依据,在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用比较形态学的方法,整理出与"苏"有关的植物名称,以及它们的植物分类学特征,尝试确定这些植物名称对应的原植物。研究发现,在历史资料中一共记载了15个与"苏"有关的植物名称,确定了其中8个名称所代表的原植物的学名,在现代植物分类学上分别属于唇形科、菊科与爵床科等。研究表明,中国先民在对植物命名的时候,在植物名称的使用上有等级的区分,因此为了准确地了解中国先民对特定植物特征以及分类学位置的认识,需要开展更多的现代植物学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国际生物科学联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Biological Sciences(IUBS))的规定,全世界野生植物的拉丁学名均由《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ICBN)》加以规范[1],而因人类选择、培育和生产的栽培植物的名称则由《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Cultivated Plants,ICNCP)》加以规范[2]。只有经国际园艺学会(ISHS)命名与登录委员会(Commission for Nomenclature and Registration,CNR)批准的负责相关植物类群登录的"国际栽培品种登录权威  相似文献   

5.
当你翻开植物学书刊时,常常会看到在植物名称的后面有一段外文,这就是根据国际命名法规给每一种植物所取的国际上公认的拉丁名。这种拉丁名对于我们识别植物、进行科学研究非常重要。世界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国家叫法不同,就是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叫法也很不一致。为了避免混乱,科学家们制订了国际命名法规,规定每一种植物,一律按一定的方法用拉丁文命名,并在世界各国通用。  相似文献   

6.
蜜源植物是农业多种经营的自然基础,黑龙江省广大林区生长着丰富的野生草本和木本蜜源植物,为养蜂业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本文列述的是黑龙江省主要野生木本蜜源植物资源54种,及其种类名称、学名、分布、生境、花期等,为发展养蜂业提供基础资料。1杨柳科柳属(Salix)(1)  相似文献   

7.
在一些报刊上,经常刊登和报导一些世界珍稀树木(植物),但是往往没有指出它的拉丁学名,因此,叫人看了以后还是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植物。但是,如果有了拉丁学名之后,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原来植物拉丁学名是国际植物学会议订的规章制度,它规定每种植物只能用一  相似文献   

8.
命名范式是指对植物栽培品种命名时,其所命名的那个名称所永久依附的实物证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对植物栽培品种的命名范式有专门规定和要求。该文旨在根据该要求,对竹栽培品种命名范式的制作、保存、使用等方法进行专题讨论,目的是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Speices 2000》《Speices 2000 China Node》4个数据库的调研,查得学名(包括异名)以"甘肃"命名的植物共88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其中苔藓植物2种,蕨类植物8种,裸子植物1种,被子植物77种。其中有22种植物曾经命名时含有"甘肃",但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现归属于异名处理,因此,被认可的以"甘肃"命名的植物66种。研究甘肃省名在植物命名中的应用有助于对甘肃植物资源的研究与保护,也为研究植物命名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0.
浩浩巴英文名为JoJoba,中名译作浩浩巴,好好巴,霍霍巴,油油巴及西蒙得木等名称。历来常用的学名为Simmondsia chinensis(Llnk) Schneider)因为此植物不是产于中国,不能用Chinensis为该植物的种加词;后有人因其根据采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沙漠上的另一标本建立一个单种属,所  相似文献   

11.
收集朱槿品种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前言朱槿,学名(Hibiscus rosa-sinensis Li-nn),又名扶桑、大红花。是锦葵科木槿属植物。常绿灌木。花有红、粉红、橙、黄、白等色和单瓣、重瓣的多种花型。喜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长旺盛。广州地处亚热带,朱槿生长茂盛,开花数量多,花期长,而且粗生粗长,因而被广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植物志第九卷第一分册(禾本科—竹亚科分册)一些面上错误进行了讨论,共涉及到38个分类单位。其中纠正了3个分类等级学名的使用错误、26个分类单位引证和印刷错误;并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有关规定,对10个分类单位学名拼写中的错误作了订正。  相似文献   

13.
彩叶植物繁殖及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叶植物,从狭义来讲,不包括秋色叶植物,它应在春夏秋三季均呈现彩色。从广义上说,凡在生长季节叶片可以较稳定呈现非绿色的植物都可称作彩叶植物。彩叶植物是一类在生长季节或生长季节的某些阶段全部或部分叶片呈现非绿色的植物。1彩叶植物种类1.1根据彩叶保持时间长短分类1)全年彩叶植物,即从叶子发出到叶子脱落一直为彩色。如红叶小檗、金心黄杨、金边黄杨、金叶女贞、紫叶李、洒金柏、红枫、红叶碧桃等。2)季节性彩叶植物,即叶子从发出到脱落,在某一个特定季节是彩色的。如红天竹、变叶木、三角枫、五角枫、元宝枫等。1.2根据生长习性分…  相似文献   

14.
地球上草本和木本植物种类繁多,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对同一种植物起着不同的名字;也有把形状近似的一些植物误认为是同一种植物,而起了同一个名字。为了克服这种“同物异名”和“异物同名”的现象,避免混淆,以示区别,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于1737年首先提出了植物命名法,为植物学名的统一奠定了基础。1867年,第一次国际植物学会采纳了法国植物学家德堪多提出的植物命名法。此后又经过不断的补充和修改,使命名方法日趋完善,逐渐形成了现在实行的植物命名法规,从而为国际上对植物的正确鉴别提供了方便。根据第九届国际植物学会通过的《国际植物学名命名法规》的规定,植物种的学名只能有一个,以拉丁文形式、用双名法(变种、变型用三名法)构成。例  相似文献   

15.
谈怎样给植物命名任宪威不知道事物的名称,就不能认识事物。反过来说事物必须有了名称才便于人们认识。给植物命名是从人类最初采摘野果、利用树枝和树叶就开始了。只是因为从前没有文字,许多植物名称没有流传下来。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植物名称最早见于三四千年前的甲骨文...  相似文献   

16.
人参果(Solanum muricatun Ait),茄科(Solanaceae)植物.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其名称不同,英国人称梨瓜(Pearmelan),美国人称甜黄瓜(Sweetcucumber).在我国因引种者的不同而命名更多,如香艳梨、香艳茄、香瓜梨、仙果、人参果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近期出版的植物学典籍和志书,对《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一书中若干树种的中文名称和拉丁学名等进行了订正,以利于我国植物名称的逐步统一和规范化,避免使用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8.
九宫山是我国鄂东南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发现维管植物1 984种。九宫山自然保护区有8种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超过湖北细辛属植物总种数的2/5,其中,Asarum campaniflorum Wang Yong&Wang Q.F.是仅有拉丁学名而无中文名的细辛属新种。笔者通过观察新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并分析我国44种细辛属植物中文名与其拉丁学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细辛属植物中文命名与其模式标本采集地相关的有18种,约占41%,中文命名与其明显的特征如花形、花色、叶形、叶色、气味等相关的有23种,约占52%,其他情况有3种,约占7%;据此提出了Asarum campaniflorum Wang Yong&Wang Q.F.的两种中文拟名,认为"九宫山细辛"是其最佳的中文名。  相似文献   

19.
简单介绍植物的拉丁学名及其命名法,解释了70种常见园林植物的拉丁学名构成及释义,以便于园林以及相关专业人士能够熟练应用园林植物的拉丁学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树木新种及学名订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包括我国经济树木10新种、3新变种、3新组及学名订正。这些树种的新组创立,树木新种、新变种的发现、命名以及学名订正,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植物区系和植物分类系统知识,而且为林业生产正确选择造林树种,合理调拨种苗,以及开展研究树种的生态学和群落学特性提供了有关分类和分布的理论基础。本文中新种、新变种的模式标本分别存于南京林学院树木标本室(简称“南林”)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