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是晋江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早、晚薯种植面积近16万亩,其亩产(折原粮)长期徘徊在250-300公斤左右,究其原因:就是常年应用老蔓育苗以致甘薯病毒病为害普遍发生,加以沿海旱作区水利破坏严重.干旱造成耕作粗放,从而造成甘薯种性严重退化.产量降低,品质变劣.薯农受益差。为此,我市从2003年冬季开始,连续3年开展脱毒甘薯薯苗基地建设.进行冬季薯块育苗,建成“一级”常年过冬薯苗基地,第二年扩繁供应本市旱作区进行早、晚两季甘薯大田种植。现将脱毒甘薯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建瓯市栽培甘薯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达7万余亩。由于品种退化,耕作粗放,生产潜力没得到充分发挥,亩产只有311公斤。1999年我市从福州、莆田等地调进了一批新品种,改进了传统的栽培方法,亩产翻一番。其主要做法是推广“五改”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地膜甘薯试验调查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其主要农艺性状与鲜薯产量间的关系、不同生长时期的动态变化指标和亩产鲜薯3000公斤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为宁夏地膜甘薯高产栽培管理提出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1999年,我们在5个行政村示范推广种植了百余亩地膜覆盖栽培的苏薯8号甘薯,平均亩产鲜薯3342公斤,比露地栽培亩增产1190公斤。现将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乍地处惠安东南沿海半岛,属旱作地区,耕地土层深厚,种植作物以甘薯、花生为主,花生全面套栽甘薯,即花生薯。因受大自然气候影响,风力大,水资源缺乏,加上栽培技术,管理措施粗放,花生薯产量不高不稳,常年花生薯平均亩产量仅650公斤左右。自2003年以来,笔者通过田间调查、试验对比、与农民群众交谈,找出制约花生薯高产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6.
甘薯经脱毒培育后,发棵早、分枝多、长势旺、结薯多,薯块整齐、表皮光滑、无龟裂、皮色纯正、无黑色斑块。一般亩产可达4000—5000公斤,可减少30%的氮肥施用量,对甘薯黑斑病、黑痣病和其他病害有较强的抗性。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甘薯“78—76”系我院农学系粮食作物栽培教研室于1978年用农林4号为母本、安红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系具有双高(高产量、高干率)多抗(抗薯瘟病、根腐病、紫纹羽病及黑斑病)、繁茂性强、萌芽性好、耐贮藏、食味较佳等特点。1985~1987年,“78—76”参加全省区域试验,三年平均鲜薯亩产2330.8公斤;干薯亩产700.3公斤,鲜、干薯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湘薯6号、居所有供试品系第一位。在较好  相似文献   

8.
由于甘薯受气候环境、耕作条件、病虫害的影响,品种退化,造成产量不高,降低了农民种植甘薯的积极性。近两年我们引进脱毒甘薯新种花、岩薯5号,与当地无脱毒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示范,脱毒甘薯亩产达3500公斤以上,比当地无脱毒品种增产21.7%,显著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深受群众的喜爱。脱毒甘薯新种花的高产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示范推广脱毒甘薯技术,增产显著,在应用脱毒种薯苗的基础上,总结推广脱毒甘薯栽培的优点和“五改”栽培技术,提出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脱毒甘薯主要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甘薯感染病毒后种性严重退化、品质变劣、产量下降,一般减产20%以上.重者减产50%采用甘薯脱毒技术是防冶病毒病,恢复品种种性,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泉州市1998年开始从龙岩市农科所和福建农林大学引进脱毒甘薯种薯(苗)进行试种,增产幅度在10%-30%。近几年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我市脱毒甘薯种植面积203万亩,占全市甘薯种植面积的25.4%,平均亩产鲜薯2047公斤,  相似文献   

11.
<正> 1989年以来,我们在抚宁县曹东庄乡甘薯生产中,广泛推广了改良火炕育秧、秧苗剪根假植、应用甘薯膨大素、甘薯掐尖、分级栽秧等五项新技术,收到了良好的增产效果。1989—1991年,全乡8000亩丘陵山地甘薯连续三年平均亩产(折粮)超400公斤,百亩丰产方亩产鲜薯连年超3500公斤,最高达到5035公斤。  相似文献   

12.
刘正 《农家致富》2005,(2):32-32
稻田免耕,直接开沟成畦。将种薯摆放在土面上。用稻草覆盖,配合适当的栽培措施,克服了以粘性土壤为主的苏南地区种植马铃薯往往产量低。商品性较差的缺点。并彻底改变了其栽培方式,变“种薯”为“摆薯”,改“挖薯”为“拣薯”,简便易行、省工省力、提高了效益,亩产马铃薯达1850公斤。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2005,(3):18-18
马铃薯喜凉,耐寒性较强,而甘薯喜温怕霜冻,可利用春甘薯地早春套种马铃薯。春马铃薯亩产2000~2500公斤,套种甘薯亩产3000~4000公斤。2001年省农科院试验,在3月初地膜覆盖播种脱毒马铃薯津引8号和中薯3号,5月15日收获,平均亩产2600公斤,5月1日套种豫薯13号甘薯10月21日收获,亩  相似文献   

14.
甘薯是连城县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品种呈现区域化和多样化,而适宜加工的品种倍受青睐。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在栽培试验中表现突出,不仅产量高,而且经济效益好。连城县连续两年在揭乐、林坊试验,亩产3788.45公斤;在隔川、北团试验,亩产3698.75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21.6%、20.6%。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规范固安县甘薯的栽培生产,提高甘薯的产量、品质和安全性,结合本地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以实现甘薯亩产5 000 kg为目标制定技术规程,具体规范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6.
王延林 《新农村》2008,(2):15-15
马铃薯稻田轻型栽培技术是在水稻收割后,稻田免耕直接开沟成畦,将种薯摆放在土面上,并用稻草全程覆盖的一项省工节本、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它改变了传统种植需要翻耕整畦,挖穴播种,中耕除草和挖薯的做法,改“种薯”为“摆薯”,改“挖薯”为“拣薯”,整个过程可形象地概括为“摆一摆,盖一盖,拣一拣”,省去了传统种植法的诸多工序,管理方便,省工节本,且产量高、效益好。2007年浙江省长兴县虹星桥镇运用该技术春播马铃薯518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平均亩产鲜薯1380千克。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甘薯是连城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著名的连城红心地瓜干加工原料作物。近年来,随着烤烟种植面积的扩大,烤烟—甘薯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2010年,全县烤烟—甘薯种植面积达1.5万亩,经测产验收,烟后甘薯鲜薯平均亩产3258.6公斤,比稻后甘薯亩增收鲜薯395.1公斤,增幅13.8%,最高亩产4369.2公斤。烤烟一甘薯种植方...  相似文献   

18.
敖东镇地处海坛岛的南端,甘薯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占全镇粮食总面积的90%左右。由于品种退化,耕作粗放,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单产很低。自从甘薯“五改”技术在我镇推广以后,随着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增产增收效果也更显著,特别是从龙岩、莆田等地引进了一些新品种,改进了传统的栽培方法,甘薯产量显著提高。现将我镇甘薯“五改”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漳浦县自1998年从福建农林大学引进脱毒甘薯种薯(苗)及栽培技术,经过几年来试验、示范、推广,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4年全县脱毒甘薯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占全县甘薯种植面积的44.4%,平均亩产鲜薯3118.3公斤,比未脱毒增产18.6%,增产效果显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脱毒甘薯的优点1.薯(苗)生命力强:薯块育种苗表现种薯萌芽性好,出苗早,苗壮,出苗率高。据试验,脱毒甘薯种薯育苗比非脱毒出苗期提前1—天,采苗量及百苗重均略有增加脱毒薯苗扦插后发根返苗快,封垄早,茎节粗壮,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2.显著提高,品质优良:脱产量毒甘薯经脱除病毒…  相似文献   

20.
甘薯覆膜栽培具有增温、保墒、防旱、防涝,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甘薯早发快长,提高单产,改善品质的作用。通过采用“选地深耕、增施钾肥、选用脱毒高产壮苗、覆膜栽插、科学管理”等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创出了百亩(1亩=1/15公顷,下同)平均亩产鲜薯5155.0公斤的大面积高产纪录,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