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不同肥料处理对马蹄笋出笋及产量影响试验表明:施肥处理可使马蹄笋产量和数量显著提高(增加);其中效果最好的为绿竹笋有机无机复混专用肥和配方肥处理;从各处理的马蹄笋出笋数量与产量分析,其较不施肥的对照处理分别提高24.9%、33.7%,笋单质量也有同样的趋势。据保守估计,施用有机无机复混竹笋专用肥后,马蹄笋竹林可增加纯收益930元/667m~2。而且,施用有机无机复混专用肥后,马蹄笋不但产量提高,而且品质也会改善,笋体嫩度增加,竹笋价格也应相应提高。因此,从增加马蹄笋出笋和提高产量、改善笋体品质和土壤结构,保持竹林可持续经营综合考虑,应推广施用有机无机复混竹笋专用肥。  相似文献   

2.
笋用绿竹林施肥试验表明:在肥料成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肥料处理对绿竹林出笋及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施用兔粪有机肥出笋早、产量高,效益好;竹农习惯采用尿素与复合肥混施效果次之;单一施用尿素、复合肥、竹类专用肥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3.
在福建省明溪县胡坊镇胡坊村开展不同施肥处理(尿素、复合肥、过磷酸钙)和不施肥((K)对方竹出笋退笋规律的研究.结果 表明:施肥处理的方竹出笋数量是不施肥的3倍以上,其中施用尿素的力竹出笋数最多、出笋分布平稳,但后期退笋率高;施用复合肥的力竹出笋数量次之,出笋盛期的出笋率约70%,退笋数也以盛期为高;施用过磷酸钙的力竹出...  相似文献   

4.
于2018年,以福建省连江县8年生的麻竹笋用林为试材,采用无机复合肥、有机肥、尿素3因素3水平施肥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各施肥处理对出笋规律、数量、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种类对笋个数和笋产量的影响为:无机复合肥>有机肥>尿素,提高笋数量的最优组合为有机肥3 kg·丛-1+无机复合肥2 kg·丛-1+尿素0.5 kg·丛-1,提高笋产量的最优组合为有机肥3 kg·丛-1+无机复合肥2 kg·丛-1。适中的无机肥和充足的有机肥能够有效促进竹笋生长和竹林增产;增施尿素可促进竹笋个数增加,但对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刺方竹出笋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林地深翻及肥料品种、蒯吧量和施肥季节试验表明,林地深翻能改善林地土壤条件,笋产量增加明显,在林地深翻基础上,增施一定量的肥料不仅显著提高刺方竹竹笋产量,而且笋体增粗明显,质量明显提高.3种参试肥料以养分全面的竹笋专用肥施肥效果最好,竹笋专用肥与尿素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普通复合肥与尿素处理差异不显著;单次施肥并非量越多越好,竹笋专用肥施用量以1200 kg-hm-2较好;蒯吧时间以笋期结束后的初冬为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提高黄甜竹经济效益的施肥模式,采用了随机区组设计,设施用尿素5kg/亩、10kg/亩、复合肥15kg/亩、22.5kg/亩、30kg/亩五个处理,分两次施肥:第1次施肥在出笋前一年11月施孕笋肥,第2次在出笋当年施催笋肥。结果表明:黄甜竹笋产量高,达11229~17263kg/hm2,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不同施肥方法的效果明显,达到极显著水平,出笋数量和笋产量依次为施用复合肥30kg/亩尿素10kg/亩复合肥22.5kg/亩尿素5kg/亩复合肥15kg/亩。新竹生长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不同抚育措施对撑绿竹笋、幼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富县退耕还林地的撑绿竹进行了施用尿素和饼肥、中耕锄草等不同处理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尿素和饼肥比对照能提早出笋7~10 d,且成竹高度和胸径明显增大;而中耕除草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筇竹笋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筇竹(Qiongzhurea tumidinoda)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竹种,是国家三级保护的稀珍竹种,其笋品质上乘,被誉为“笋中之王”。云南省昭通市是筇竹的自然分布中心,其天然筇竹林面积占中国天然筇竹林面积的73.18%。由于管理缺失,大部分筇竹林长期处于低产、低效状态,资源浪费严重。为充分发挥筇竹资源优势,提高竹笋产量,对低产筇竹林开展了科学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使筇竹发笋时间提前,笋期延长,发笋数量增加,单位面积笋产量明显提高,肥料以尿素+复合肥+厩肥混合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浙南地区的绿竹笋用林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绿竹是我国南方著名优良丛生食用笋竹种,因其笋形似马蹄,故俗称“马蹄笋”。马蹄笋为温州传统名优特产,已有17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作者根据绿竹的出笋习性,提出了绿竹造林、扒土培笋、水肥管理、竹林结构调整、采笋留竹技术、竹笋产期调整等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光箨篌竹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量显提高光箨篌竹的笋产量,出笋量及年增长量,N,P,K3种肥料对笋产量,出笋量及年增长量的影响顺序为:尿素〉硫酸钾〉过磷酸钙,最佳施肥处理组合为每0.07hm^2,施尿素13.33kg,硫酸钾6.67kg,过磷酸钙6.67kg,3要素比例为N:P:K:=1:0.14:0.6,其最佳处理组合每0.07hm^2能增加收入123.23%。  相似文献   

11.
绿竹不同肥料施肥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绿竹不同肥料施肥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饼肥最好 ,复合肥其次 ,尿素第三。施肥的绿竹产笋量与没施肥的对照区比较达到极显著、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利用早期笋培育毛竹大径材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早期笋培育毛竹大径材,试验表明:①培客土、施肥料与不培土不施肥的新竹胸径增加不显著,处理之间F=1.150.05(4,12)(3.49);②笋体高径比越小的笋留养的新竹胸径越大,其线性方程如下:培土、施尿素:y=-7x+32.6;培土、施复合肥:y=-2.0949x+20.445;培土、施磷酸二氢钾:y=-0.5886x+15.984;培土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y=-0.2.5x+21.4;对照:y=-1.5262x+18.577;③早期笋留养新竹胸径南北走向大于东西走向,且差异显著,t=2.943>t(9)0.05(2.262)。  相似文献   

13.
绿竹笋营养成分及笋期叶养分的施肥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施有机肥、复合肥、无机肥对绿竹笋营养成分及笋期叶片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肥料处理对绿竹笋N、P、K含量、粗蛋白质、粗纤维、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竹笋N和蛋白质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P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以复合肥处理最高 ,K含量、粗纤维、半需氨基酸总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 ,但还原糖、总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不施肥处理明显高于施肥处理。 3种肥料处理对绿竹叶片N、P、K含量的影响在不同发笋时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发笋初期N、P、K含量施肥处理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 ,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盛期叶片N、P含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 ,K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末期N含量以有机肥处理最高 ,P含量以不施肥处理最高 ,K含量以无机肥处理最高 ,表现出不同肥料施肥效应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对麻竹笋用林进行施肥试验研究,分析得知,鸡粪、复合肥、配方肥3种肥料对竹笋产量和经济纯收入有显著影响,均与竹笋产量、经济纯收入呈抛物线型关系,竹笋产量、经济纯收入随施肥量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种肥料的影响程度顺序依次为:配方施肥、鸡粪、复合肥,配方施肥的最佳施肥方案为鸡400+复60+硫酸锌0.9。  相似文献   

15.
绿竹笋用林培土措施对笋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绿竹笋用林土壤管理过程中,通过不同培土措施对笋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培土高度为10cm时,竹笋形态品质最好,产笋量及竹笋可食部分所占的比例也最高。不同培土高度,其营养成分相关指标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几个丛生竹开花授粉特性及麻竹苗期初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麻竹、绿竹、大头典、吊丝单、撑篙竹几个丛生竹种进行开花生物学特性观测和人工授粉;对麻竹进行苗期选择.结果表明:麻竹花雌雄蕊异时成熟,柱头和花粉发育良好,易于授粉;绿竹属3个竹种竹花雌蕊退化,花粉少或无,授粉困难;撑篙竹花雌雄蕊同时成熟.2002~2003年、2003~2004年分别收获麻竹种子388粒、麻竹种内和麻竹×绿竹种子1 495粒,育苗成苗率分别为32.5%,36.5%.19个月龄的麻竹实生苗平均每丛发笋量为8.89秆,平均竹高187.08 cm,平均地径1.66 cm;在竹高、地径方面占优势的群体发笋数量中等.  相似文献   

17.
山地绿竹造林施用基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地绿竹造林时施用不同基肥 ,观察基肥对母竹第 1年萌发新竹的数量、直径、高度的影响 ,试验为 3因素单水平。结果表明 :山地绿竹造林应施用基肥 ;在常用化肥尿素、复合肥、过磷酸钙 3个肥种中 ,以过磷酸钙、复合肥为基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绿竹混农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表明,三种绿竹-农作物混农模式对绿竹林内湿、温度有显著影响,对绿竹的出笋个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显著地提高了绿竹的高生长。同时绿竹混农模式增加了经济效益,充分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其中以绿竹-黄豆或花生的混农模式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9.
闽南滨海沙地丛生竹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闽南滨海沙地 ,通过挖大穴、客土、施基肥等措施 ,营造的麻竹、绿竹等丛生竹种 ,经过科学的管理 ,3年出效益 ,4年可成林 ,实践证明麻竹、绿竹等丛生竹种可作为除基干林带外的老林带二代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