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梭梭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高1~9 m,地径可达50 cm。梭梭具有抗干旱、抗盐碱、耐高温、抗严寒等独特性状。在最高温度达43.2℃、地表温度高达80℃、最低温度达-42.3℃、降水量仅有100 mm、蒸发量达3 000 mm、土壤含盐量1%~2%环境能顽强生长。梭梭人工栽植后,生长速度快,具有较好的防风固沙效果,荒漠地区在没  相似文献   

2.
梭梭耐旱、耐寒、抗盐碱,防风固沙,种植梭梭能改良土壤,恢复植被,使沙漠化土地和生态得到保护。梭梭耐盐的临界范围为土壤含盐量4%~6%、灌溉水含盐量18~22克/升,可实行人工节水滴灌种植,梭梭苗移栽成活后接种肉苁蓉可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从土壤选择、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几个方面总结了梭梭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项研究以梭梭、白梭梭为材料,开展人工育苗实验.针对梭梭、白梭梭不同生长特性以及对宁夏气候、土壤条件的适应能力的差异,观测了梭梭、白梭梭人工育苗过程中的出苗率、苗高以及不同时间段的生物量情况,对比确定了梭梭、白梭梭在银川平原腹部沙地的育苗适宜条件及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适宜新疆干旱区环境的梭梭属植物及地理种源,揭示其与地理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4种梭梭属植物的种子特性(千粒重、发芽率)和1年生容器苗生长性状指标(苗高、地径、根长、毛根数、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测定梭梭种源地的地理环境因子(经度、纬度、海拔、年降雨量、年均温度、1月气温、7月气温).[结果]在千粒重和发芽率方面,吐鲁番白梭梭处在较优的位置,吐鲁番梭梭则较差,精河梭梭和奇台梭梭居中;吐鲁番白梭梭在1年生容器苗的生长性状方面均优于3种梭梭种源,并显著高于精河梭梭和奇台梭梭,吐鲁番梭梭则仅次于白梭梭.4种梭梭的幼苗生长性状表现出了对环境因子较强的适应性,苗高、地径、根长、毛根数与海拔、年降雨量、年均温度、1月气温、7月气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千粒重和发芽率则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在4种梭梭属植物中,吐鲁番白梭梭可以作为优良种源进行推广,吐鲁番梭梭作为中等种源,精河梭梭和奇台梭梭种源质量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以重要值为测度指标,选择反映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的7个测定指数,对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荒漠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西南和西北两个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整个研究区荒漠植物群落中,梭梭、白梭梭、盐穗木、白刺等物种有较高的重要值,而草本植物的重要值较低;②西南区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依次为白梭梭群落>梭梭群落>盐穗木群落;西北区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依次为梭梭+白梭梭群落>梭梭+白刺群落>白梭梭群落;③西南区群落物种均匀度指数依次为盐穗木群落>白梭梭群落>梭梭群落;西北区群落物种均匀度指数依次为白梭梭群落>梭梭+白梭梭群落>梭梭+白刺群落;④总体上,西南区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大于西北区,而均匀度指数则小于西北区.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广泛分布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西部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梭梭种群密度,结合该区域的相关文献,分析了梭梭种群密度在各径级中存活和死亡个体的密度变化。结果表明,梭梭种群总密度、存活个体密度均随径级增加而减少,梭梭种群总密度随经度增加呈降低的趋势;死亡梭梭存在于各个径级,但在小梭梭为主的样地中,小梭梭(基径小于9cm)的死亡密度高于存活密度,而在中梭梭和大梭梭为主的样地,大梭梭(基径大于24cm)的死亡密度普遍高于存活密度,这可能是小梭梭种内对水分的竞争和大梭梭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有关;梭梭存活比例随基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表明个体较小和较大的梭梭,存活的可能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以寄生和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同化枝叶片组织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探究滴灌条件下沙地梭梭叶片生长过程中各抗寒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寄生肉苁蓉的梭梭叶片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未寄生的梭梭.且寄生肉苁蓉梭梭的保护酶活性在前期均高于未寄生的梭梭.梭梭在被肉苁蓉寄生后,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降低了寄主梭梭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8.
梭梭是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地区抗旱、耐盐碱、抗风沙的优良防风固沙林、薪炭林和饲料林树种。共有二种,即梭梭柴和白梭梭,二者皆系旱生抗风沙植物。其中梭梭柴生态幅度较宽,可在沙质、砾质、土质和盐土荒漠生长,分布较广;而白梭梭生态幅度较窄,天然分布仅限于准噶尔盆地的沙质荒漠。因此,应分别采种育苗,分别造林。解放以来,梭梭林受到严重破坏,面积减少,不少地区生态条件恶化,向沙漠化发展,影响沙漠前沿绿洲的安全。因此,保护,恢复和发展梭梭林是十分必要的。行之有效的主要措施有:封育,人工造林(包括直播、植苗、径流造林、灌溉造林等)。  相似文献   

9.
为了检验NaCl能否模拟盐土对梭梭种子进行盐分胁迫,以及研究不同种源梭梭种子对不同盐分胁迫的适应能力,用NaCl和盐土两种盐溶液的5个浓度水平,对5个不同种源的梭梭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NaCl和盐土盐溶液对各种源梭梭种子的发芽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影响程度逐渐加剧,其中对发芽率的影响程度明显低于对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速度的影响;NaCl和盐土胁迫下,不同浓度间各种源梭梭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平均发芽速度均达到极显著相关;NaCl胁迫当浓度为3%时,各种源梭梭种子的发芽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新疆植物园梭梭、内蒙古磴口县乌兰布和沙区、甘肃民勤沙生植物园、新疆植物园白梭梭;盐土胁迫当浓度为4.45%时,仅有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梭梭有5%的发芽率,而其它各种源的梭梭种子几乎全部丧失了发芽能力,浓度2.97%时,甘肃民勤沙生植物园梭梭种子发芽能力最强,新疆白梭梭最弱;NaCl对各种源梭梭种子发芽能力的胁迫程度低于盐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季节变化对梭梭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梭梭生长季(3 ~ 10月份),对阿拉善荒漠东缘梭梭进行采集,测定梭梭体内脱落酸、海藻糖、脯氨酸、甜菜碱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梭梭体内脱落酸含量在9月份达到最高,在7月份达到最低;梭梭叶片海藻糖含量在5月份、9月份较大;7月份,甜菜碱在植物体内大量积累;梭梭叶片脯氨酸含量在3月份达到最大.梭梭脱落酸含量与甜菜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596);梭梭脯氨酸含量随着体内脱落酸含量的变化不明显;植物体内海藻糖含量对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无显著性影响;梭梭随植物体内海藻糖含量的变化甜菜碱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梭梭在受到环境胁迫时,体内积累了大量海藻糖、脯氨酸和甜菜碱以应对外界不良环境,但其生理功能不同.  相似文献   

11.
应用DCA数量排序方法,在群落水平上对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荒漠植物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排序轴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群落分为盐穗木群落、梭梭群落和白梭梭群落三个典型群落类型。通过排序分析土壤盐渍化与盐穗木群落相关性较强,梭梭群落与土壤肥力、白梭梭群落与土壤酸碱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梭梭+白梭梭群落的过渡带上,土壤各因子含量也随之发生过渡变化,而盐穗木群落与梭梭、白梭梭群落有明显的界线,表现出了恶劣生境下的物种趋同性。综合分析表明了在隐域条件下土壤因子含量与植被格局的一致性,也反映了植被对生境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源梭梭苗木耐盐性盆栽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浓度为6%,8%,10%,12%的NaCl溶液对阿右旗、塔木苏格、民勤3个不同种源的梭梭苗木进行了耐盐性盆栽试验.结果表明:3个种源的梭梭的耐盐性存在差异,其中阿右旗梭梭耐盐性最差,相对生长量最小,仅为56.31%;民勤梭梭最大,为66.49%;塔木苏格梭梭次之,为58.68%.盐害指数和盐害率分析发现,随NaCl浓度的增大,3个种源梭梭的盐害指数和盐害率逐渐增大,但阿右旗梭梭的盐害指数和盐害率均高于民勤和塔木苏格梭梭.综合分析认为,民勤梭梭的耐盐能力最强,塔木苏格次之,阿右旗梭梭最差.  相似文献   

13.
肉苁蓉寄生对梭梭生物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在沙漠条件下,探讨了寄生植物肉苁蓉寄生对寄主梭梭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肉苁蓉寄生后梭梭光合枝和根系生物量分别减少了29.99%和18.64%,肉苁蓉生物量仅占梭梭生物量减少量的35.66%;肉苁蓉寄生后梭梭光合枝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而光合枝和根系中可溶性糖贮存量减少;梭梭光合枝、根系中淀粉和总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贮存量均减少。说明肉苁蓉寄生使梭梭干物质总积累量减少,同时降低了梭梭根系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贮存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的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动态,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并分析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方法】本研究在甘家湖自然保护区设置了大小为50 m×50 m的梭梭和白梭梭样地,利用种群生态学方法、点格局分析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生长特征及各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揭示不同样地内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基径呈倒"J"型,幼苗和幼树的个体所占比例较高,种群结构为增长型;(2)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均表明低龄级的个体数较多,2种植物的存活曲线均趋近于DeeveyⅠ型(凸型),种群属于增长型;(3)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分别在0~2和0~3 m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其余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结论】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处于稳定发展阶段,且种群的自然更新能力及稳定性较强,并呈现出在较小尺度范围内聚集分布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5种典型荒漠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为荒漠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5种典型群落,利用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研究荒漠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结果]5个群落的丰富度指数(Ma)从大到小依次为白梭梭、白刺、柽柳、沙拐枣、梭梭;优势度指数(C)从大到小依次为沙拐枣、梭梭、白刺、柽柳、白梭梭;群落多样性指数(D)从大到小依次为白梭梭、柽柳、白刺、梭梭、沙拐枣;均匀度指数(Jsw)从大到小依次为梭梭、沙拐枣、柽柳、白刺、白梭梭。[结论]同时提高荒漠植物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可以提高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梭梭是一种抗旱能力很强的植物,同时耐高温、耐盐碱,其根系发达,防风固沙效果很好,在荒漠化治理上应用极为广泛。本文主要探讨了梭梭造林对治理荒漠化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梭梭造林技术研究现状及影响梭梭造林的因素,以期为进一步提升和优化梭梭造林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对两种梭梭幼苗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盆栽的梭梭和白梭梭为试材,分别使其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40%,20%,处理12 d后,测定其相应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梭梭苗体内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比值有所升高,但变化不大,白梭梭体内两种叶绿素含量比值变化也很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0%时均最高,40%时较低;梭梭和白梭梭体内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膜透性变化一致,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时膜伤害率最低.结果显示,12 d的水分胁迫对梭梭和白梭梭影响并不大,且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对梭梭和白梭梭生长较适宜.  相似文献   

18.
新疆梭梭林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梭梭集中分布区(约占全国梭梭总面积68.2%)。近三十年来由于滥垦、乱樵、过牧,梭梭林严重衰退。梭梭林的天然更新效果因生态类型而异。梭梭成、过熟林隔带樵采,其迹地天然更新良好,樵采后5年伐桩萌发的幼苗总覆盖度达18.8%。在大面积强度樵采迹地和毁林垦荒后的弃耕地,人工封禁是促进梭梭天然恢复的有效途径。在准噶尔盆地边缘的沙漠、土漠、砾漠等立地上,利用冬季积雪,人工雪面撒播梭梭,是梭梭人工造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梭梭的育苗及造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梭梭是广泛分布于我州荒漠地区的乡土灌木树种,梭梭属在我州分布有两种,即梭梭柴和白梭梭。其中:梭梭柴的分布地区较广,在石质、硬质、沙质、粘质各类荒漠土壤中均有分布,白梭梭分布的地区土壤普遍为含有轻微盐分的细沙土。梭梭的耐盐性很强,尤其是梭梭柴,它耐盐的临界范围为土壤含盐量4%~6%。由于梭梭极端耐旱,可实行无灌溉造林。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了坡度为30°半固定沙丘坡面上不同坡位的梭梭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了坡位与土壤养分、盐分分布特征的关系及梭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梭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总盐含量在不同坡位的高低顺序为:坡顶<坡面<坡底,表明了土壤养分及可溶性盐分具有坡底富集的特征;有梭梭土层的养分、盐分含量均高于无梭梭对照土层,表明梭梭对土壤养分、盐分有一定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