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通过造林成活率、造林后第1~3 a新鞭长、第2~3 a出笋数和竹笋平均地径等指标对不同立地类型毛环竹造林成效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沙滩地营造毛环竹林应采用粘性较大的黄心土改良土壤质地;毛环竹在山地造林最好选择山谷和中下坡,不宜选择在上坡;土壤质地为重壤土和粘土的山地不宜营造毛环竹林.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Conb—Douglas生产函数理论,调查毛环竹丰产林36块标准地,配制竹林密度效应模型W=220.41256N0.5218831D0.2631992。对该模型进行生产弹性分析、边际产量分析,结果可为现有毛环竹林管理密度的调整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结合泗水县砂石山地的现状,对砂石山地营造混交林的投资成本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营造针阔混交林选择2 m×3 m密度、阔阔混交林选择2 m×4 m密度造林最为适宜;针叶树种、阔叶树种选择2 a生苗木造林最为适宜;整地方式选择鱼鳞坑整地造林、规格为40 cm×40 cm×30 cm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毛环竹笋用林生物量结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毛环竹林分、单株生物量及其结构特征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毛环竹林分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密度的提高而增大,在密度为10800~12900株·hm-2时生物量最大,地上部分可达到50t·hm-2以上,地下部分可达到30t·hm-2以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为:地上部分生物量秆>枝>叶,其比例大致是6∶3∶2或2∶1∶1;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其比例变化幅度在1 183~1 784之间。毛环竹单株生物量与胸径、竹高呈正相关,在生产实践中可用模型W=aDbHc进行估测,其精度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5.
毛竹实生苗造林,具有适应性强,挖苗、起苗、运输和栽植操作方便,成本低等优点.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为提高毛竹实生苗造林成活率,积累了一些实用的造林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 一、造林地的选择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都可以营造毛竹林.但地形、坡度、坡向、土壤质地与毛竹造林成活和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造林地宜选择在背风、排水良好、土壤深厚、肥沃疏松的山谷地或山腰缓坡地带.土壤以富含大量有机养分和无机矿物质元素的乌砂土和砂质壤土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贵州赤水市是我国著名竹子之乡,楠竹一般生长在海拔600~1200 m山地,楠竹造林一般也选择在这个区域.营造楠竹林要经过整地、母竹选择与挖掘、精细栽植和抚育几个阶段.要使楠竹顺利成活成林,上述几个阶段的营造技术得掌握到位.  相似文献   

7.
一、造林地的选择和整地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造林地的选择十分重要。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质地为沙壤土或壤土,土层厚度1米以上,地下水位在1.5~3米,并有灌溉条件的地块。造林前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全面整地,以提高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通透性。通辽市文冠果林场1986年春季营造的500亩杨树速生丰产林,林地平坦、肥沃,造林地畦田化、井灌化,造林成话率达98%,林木长势喜人。而  相似文献   

8.
贵州赤水市是我国著名竹子之乡,楠竹一般生长在海拔600~1200m山地,楠竹造林一般也选择在这个区域。营造楠竹林要经过整地、母竹选择与挖掘、精细栽植和抚育几个阶段。要使楠竹顺利成活成林,上述几个阶段的营造技术得掌握到位。  相似文献   

9.
根据毛环竹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多年生产经验,从整地、造林季节、母竹的选择、挖掘与运输、栽培、幼林抚育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毛环竹造林各环节的主要技术,供生产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冀东低山华北落叶松引种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冀东山地半干旱的自然条件,选择不同海拔高度的低山,进行了华北落叶松引种造林试验研究。海拔600m以上的造林地,华北落叶松生长良好;海拔600m以下的造林地不管其基岩、土厚、湿度等环境条件优与劣,造林均达不到速生、丰产、优质的栽培目的。造林应提前进行整地,春季造林越早越好,栽后2~5a内要进行割灌、扩穴,6a生后每隔3~5a进行一次间伐抚育。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试验示范区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土壤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出了"六位一体"人工固沙植被快速恢复技术,即搭设障蔽、挖坑换土、壮苗深栽、浇水覆膜、套笼三防、生物除虫。通过实践证明此种技术可在"三北"工程、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并且这一技术在同类地区防沙治沙工作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退化人工梭梭林的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退化人工梭梭林进行恢复试验研究发现:滴灌可使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显著提高;梭梭光合作用增强;群落物种数增多,盖度增大;防风固沙作用增强.布设机械沙障可使退化梭梭林地表粗糙度增大,林内近地面层风速、输沙量显著下降.春灌3 a后,不仅退化梭梭个体恢复正常生长,同时梭梭林群落物种组成数明显增加,盖度显著增大,生态功能也逐渐恢复.雨水集流和雨水下渗改造两种模式应用1~2 a后,退化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均有明显提高.滴灌、布设机械沙障、春灌和改造结皮4种技术措施对退化梭梭林生长及其环境均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其中滴灌、机械沙障恢复技术是当前和今后推广的主要措施;春灌和改造结皮可作为前两种技术的补充措施.  相似文献   

13.
次生林冠下红松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次生林冠下营造红松,应选择下阴坡、半阴坡的中下腹下缓坡、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段,实行顶浆造林。栽植密度:郁闭度在0.4-0.6时,2000-3300株/hm^2,郁闭度0.3以下时,3300-4400株/hm^2;0.6以上为1500株/hm^2左右。幼林抚育要进行5a,造林10a进行透光抚育伐,20a左右伐除上层阔叶树时,保留具有培育前途的阔叶幼树,从而形成高稳产的阔叶红松林。  相似文献   

14.
沙质荒漠化土地生物沙障结构与配置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从1994年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的颁布,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1,2].目前,我国荒漠化面积已达174.3万km2,每年沙化面积3 436 km2.因此防治荒漠化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5.
撑绿竹是一种速生优良竹种,适应较强,产量高,是珙县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营造的主要竹种之一。多年以来,撑绿竹在珙县紫色砂土上的造林成活率一直不高。本文通过对比实践操作及调查分析,提出了珙县紫色砂土撑绿竹营造较为系统、完善的栽植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通辽地区沙地果园改土培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沙地建果园的关键在于加强土肥管理,采用挖沟栽植、压绿肥、树盘覆草(生草)、抽沙换土、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  相似文献   

17.
库布齐沙漠东北缘人工林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季节研究了沙柳和杨树固沙林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固沙植被的恢复,土壤水分状况具有恶化的趋势。流动沙丘(对照)0~60 cm土层含水量好于沙柳林地,而在60 cm土层以下深度,土壤含水量有趋同的变化。杨树固沙疏林(郁闭度0.2)0~100 cm土层含水量高于对照(固定沙地),而郁闭度0.4及其以上的杨树固...  相似文献   

18.
樟树是珍贵的特殊用途树种。文章介绍了樟树速生林的育苗造林技术。育苗包括种子采集、整地、播种及大田育苗六个方面的田间管理,造林包括造林地的选择、备耕、造林时间及植苗要求,造林后六大管抚措施。通过樟树造林实例,分析经营状况和生长状况,总结出营造樟树速生林应注意的九大要点。  相似文献   

19.
在立地条件较差的陡坡山地进行丛状造林,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山地,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迅速恢复森林的生态环境。通过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陡坡丛状造林效果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陡坡丛状造林以3株一丛或5株一丛为宜,在不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林地,初植密度以4 400株.hm-2为宜;立地条件较差,坡度较陡,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林地,以6 600株.hm-2为宜;丛状造林保存率能达到70%以上,蓄积量比对照区提高38%~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