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何宇  舒永久 《湖南农业科学》2010,(1):144-146,151
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能使农村民主得以健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方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政治参与的能力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逐渐走向有序化。但由于制约因素多,现阶段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同构建和谐农村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在阐述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促进和谐乡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民政治素质还存在多方面的缺陷,这与扩大有序政治参与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必须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多方面提升农民政治素质,夯实农村有序政治参与之基。  相似文献   

3.
李文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99-22800,22825
阐述了机制建设对农民政治参与的意义,分析了农民政治参与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构建制度化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为实现我国农民民主权利,应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提供物质保证;依法治国为农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农村民主制度的建设,扩大农民政治的有序参与;增强农民的民主权利意识,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一个范围广泛的系统工程,解决农民的政治参与问题,提倡制度性政治参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除了制度性政治参与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非制度政治参与的存在,要从制度、经济、教育,转变观念等方面入手,解决非制度参与的问题,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社会分化的不断加剧,尤其是农民利益的调整,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凸显出来,农民政治参与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制约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因素有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公民文化的阙失等。完善村民自治进程中农民政治参与有序化发展要从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完善法规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农民的公共参与程度在一定意义上直接显示着我国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的状况。引导中国最大的参与主体也是最大的弱势群体——农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其政治愿望和利益诉求,使农民在公共参与的过程中建立起新的和谐关系,这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同时,农民也只有积极参与到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从中获得其政治、经济等现实利益,其参与意识和热情才能被调动起来,参与能力才能得到锻炼,这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在和谐社会视野下,分析研究农民公共参与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和实施条件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促进当前农村的稳定,推动农村的繁荣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农民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民的政治参与状况在一定意义上最能揭示出20世纪初期至21世纪初期中国农村社会民主发展的轨迹和中国民主化程度。政治参与的扩大是政治现代化的标志。没有农民的政治参与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整个国家的政治现代化。文章从历史的角度时农民的政治参与进行疏理.这时中国农民政治参与以后的发展有参考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构建国家制度可容纳的农民政治参与成为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当前,制约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因素主要是参与渠道不畅、农民的参与能力不强和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民政治参与的能力不强。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包括: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县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信访制度和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制度,拓宽农民的政治参与渠道,使农民参与愿望在体制内得到充分满足。加大宣传力度和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增强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加强民主训练,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改进农村党支部领导村民自治的方式方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民政治参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关海宽  闫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052-10053
从分析影响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因素入手,提出了振兴我国农村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我国农民中存在大量的多种形式的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这些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给农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其产生原因主要有社会政治、经济利益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为使当前我国农民由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走上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应该从这三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使农村政治健康发展,从而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和谐农村的本质特征与构建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50-4351,4391
农村和谐问题直接关系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农村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在这个过程中,明确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内涵、本质特征与构建途径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立农民协会不仅受宪法保障,而且是实行民主政治、建立有限政府、构建农村市民社会、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应通过准确定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自身建设等途径,推动农民协会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理想的社会生态,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崭新的执政理念,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非常必要,也有其可能,但是很不容易。本文在应当深刻分析历史性和现实性的问题的前提下,试图寻求内发因素和外促条件。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制约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发展农业生产力和农村经济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增加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供给,就要重新构建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包括组织管理体系、结构体系、教学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从整体上认识新农村建设,避免在认识上走入误区,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始终抓住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根本,把握培育新型农民这个关键,同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区建设具有能切实解决农村社区的各种问题、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各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以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必须以村落为范围、以创新为动力、以村民自愿参与为前提、以服务村民为宗旨、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以及中国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然而作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工却在劳动就业、权利维护、生活保障等方面处于尴尬地位,只有弄清农民工流动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探究促进农民工流动的措施,才能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笔者在界定农民工流动范围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初次和再次流动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促进农民工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谈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三农"建设与发展服务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职责,尤其是具有信息资源优势的农业高校图书馆更要不断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发掘为"三农"服务的优势,开展以"三农"为主体的特色服务,为"三农"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