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番茄—丝瓜—大白菜—茼蒿大棚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兆成  郑美荣  彭士民 《农技服务》2009,26(8):34-34,63
阐述了番茄—丝瓜—大白菜—茼蒿大棚高效轮作种植方式,及其品种选择、肥料运筹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草莓、西瓜轮作是冬暖大棚高效种植的发展方向,它能充分利用冬暖大棚的有效资源,使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四膜一苫"覆盖栽培,是由"三膜一苫"演变而来,即包括地膜、大棚内膜、大棚外膜、草苫及草苫外再加一层塑料薄膜,可增强大棚的保温效果,使棚温提高4~5℃,西瓜上市时间提前10天左右.采用草莓、西瓜轮作栽培,打破了冬暖大棚草莓或西瓜的单一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将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棚种植辣椒在科学种植基础上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在深入分析市场需求之后结合大棚辣椒的生长特性,采取辣椒、小白菜和西芹等蔬菜的2-3年的轮作。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尚庄镇农民围绕结构调整,在生产实践中从原来的番茄套种棉花模式摸索并发展了番茄、水稻轮作新型高效种植模式,既保护和稳定了粮食生产能力,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到2004年该镇已发展大棚番茄种植户近4000户,推广应用大棚番茄、水稻高效种植面积达600hm^2,2005年在此基础上应用面积又新增40hm^2。现将该高效种植模式主要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贵州省安顺市高海拔地区不同大棚轮作模式调查分析,探索贵州高海拔地区适合大棚蔬菜的高产、优质、高效的轮作模式,为贵州高海拔地区大棚生产提供参考.对5种大棚蔬菜轮作模式的生产成本、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调查分析,以安顺地区推广种植的石头番茄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种轮作模式均优于对照,并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实施大棚哈密瓜—草莓一年两季轮作高效种植模式,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复种指数,经济效益较高.该文总结了大棚哈密瓜—草莓轮作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1、轮作方式.大棚南北宽8米,东西长2 5米,棚内南北向做畦,畦面宽4 0厘米,高1 5厘米,两畦间距(低畦或畦沟)1米.在畦面上种2行玉米、低畦内种2行番茄或茄子、黄瓜等,番茄收后种木耳,玉米、木耳收后栽培平菇.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大棚瓜菜连作与菜稻轮作两种不同的种植模式,通过试验对不同模式下土壤性状、肥力及生产效益等指标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瓜菜连作田块酸化较严重,且采收结束后土壤中仍有较多的氮磷钾肥料富余,而菜稻轮作则具有明显缓解土壤酸化、减少土壤中富余肥料等作用,瓜菜连作在高产量、高产值、高成本的种植模式下,种植效益也只是比菜稻轮作小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冯东海 《农家致富》2023,(14):28-29
<正>以农业废弃物秸秆(稻草、麦秸等)为基料栽培大球盖菇,4月中旬收获大球盖菇后,作为基料的秸秆经过菌丝吸收降解后就地还田,然后种植瓜菜,实现大球盖菇与瓜菜等不同作物轮作,在高产优质的同时,又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环保又增效。一、栽培设施大球盖菇、瓜菜轮作栽培可采用两种模式,即大棚(拱棚)模式和露天模式。采用大棚模式栽培,大棚长50~60米、  相似文献   

10.
麦—稻—大棚西瓜—大棚芹菜轮作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海涂围垦地区种植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通过近几年的实践,采用水旱轮作,结合大棚设施栽培,探索了麦—稻—大棚西瓜—大棚芹菜轮作模式,既有效利用了海涂地理优势、土壤特点,顺应了农民的生产习惯,又减少了种植成本,获得高产高效,净收益可达15万元/h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辣椒的生长方式由生态环境决定,以长江划分南北生产辣椒的方式,我们来研究辣椒高产管理方法,这里着重了解大棚、温室种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对大蒜-大葱-大蒜和大蒜-白菜-马铃薯两种轮作方式进行产量、病虫害发生情况和种植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为建立作物合理轮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连续重茬种植葱蒜类作物与对照组(大蒜与其他作物轮作换茬方式种植),呈现产量明显下降、病虫害发生加重、农药、化肥等投入品成本不断增加的现象,多年重茬种植葱蒜类作物的地块,建议与其他作物轮作减轻重茬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苏州地区蔬菜大棚轮作水稻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蔬菜大棚内通过水旱轮作种植水稻是苏州地区解决大棚连作障碍最为简单、省工、高效的方法,但蔬菜大棚内水稻种植技术与水稻大田生产上有明显区别。为有效改良受盐渍化危害的蔬菜大棚土壤,促进苏州市蔬菜生产的可持续性和市场蔬菜供应的稳定性,特制定了苏州地区蔬菜大棚轮作水稻栽培技术规程,主要包括轮作周期、品种选择、育秧移栽、大棚栽培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2006~2010年,江苏省射阳县陈洋镇、合德镇成功示范了"莴苣、糯玉米、芫荽"高效栽培模式,取得较好的效益。该模式亩产莴苣3500~4000公斤,糯玉米800~1000公斤,芫荽750公斤,亩产值7100元,纯收入4500元左右。一、种植方式通常畦宽7米(不包括墒沟),9月下旬整地施肥做畦,搭建南北走向的钢架大棚,跨度6米,棚内中央走道宽  相似文献   

15.
大棚草莓-金福菇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草莓大棚夏季休闲期的土地,进行大棚种植草莓-金福菇轮作技术,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介绍了其主要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大棚栽培已成为蔬菜栽培的主要方式,近几年发展面积迅速扩大,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减轻农药污染是发展大棚无公害蔬菜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1.大棚栽培病虫害发生原因(1)倒茬困难。大棚轮作少,黄瓜、番茄、茄子等少数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连续多年种植,造成土传病害十分严重,最突出的是黄瓜枯萎病,辣椒根腐病,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巢湖流域内的农田养分平衡状况,制定面源污染防控措施,本研究以巢湖流域传统休耕-水稻种植模式(n=26)作为参照,选取该区域典型的大棚番茄-水稻轮作模式(由休耕-水稻种植模式转变而来,n=26)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养分盈亏状况,并分析种植模式改变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休耕-水稻种植模式下氮盈余34.02 kg·hm-2·a-1,其盈余率为16.7%;磷和钾分别亏损2.96、13.71 kg·hm-2·a-1,两者亏损率分别为9.1%和19.7%。大棚番茄-水稻轮作模式下氮、磷、钾盈余量分别为589.27、194.93、144.22 kg·hm-2·a-1,三者盈余率分别为61.5%、66.4%、26.9%。长期大量施肥下,大棚番茄-水稻轮作导致土壤积累的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休耕-水稻种植模式土壤的50.05、7.05、1.95倍和1.72倍。对比休耕-水稻种植模式,大棚番茄-水稻轮作模式下过量施用氮肥导致土壤pH平均下降了0.83个单位,电导率平均增加了0.73 mS·cm-1,该模式下土壤呈明显的酸化和盐渍化趋势。研究表明,当前巢湖流域大棚番茄-水稻轮作模式下的养分收支呈盈余状态,土壤积累了大量速效养分,存在一定的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18.
<正> 随着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兴起,大棚作为解决低温的一种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采用,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向它要更大的效益。为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生产潜力,提高塑料大棚的利用率,从而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大棚内黄瓜、平菇、番茄、萝卜的周年间作轮作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获年产值13531元,折合亩产值38660元。具体作法如下: 一、轮作 (一)整畦。大棚南北长8米,东西长30米,在棚内南北作畦,畦宽1.2米,作畦方法如图,于垄上压好地膜,定植黄瓜和番茄,畦间留步道30厘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种植方式对贵州地产玄参种植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寻求贵州玄参中药材最适宜的种植方式,比较了不同种植方式下贵州地产玄参种植土壤p H值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并探讨了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C∶N、C∶P及N∶P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均呈弱酸性,土壤p H值表现为连作套作轮作,轮作与连作、套作差异显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轮作套作连作,其中轮作与连作的全氮含量差异显著;土壤全磷含量表现为连作套作轮作,轮作与连作差异显著。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C∶N表现为套作轮作连作,其中套作分别是连作、轮作的2.3、2.2倍,表明套作下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较慢;N∶P均很小,且彼此间差异很小,表现为轮作套作连作;C∶P表现为套作轮作连作,其中套作分别是连作、轮作的2.8、1.9倍。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119-120
在滨湖低洼稻/麦轮作区改成稻/大棚番茄轮作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是稻区农民找到了一条靠种植致富的好路子,要实现稻茬大棚番茄高产优质,在进行土肥水管理时要了解稻田土壤特点及大棚番茄对土肥水要求,然后按照科学整地、重施有机肥作基肥、合理追肥、按生长需求浇水并做好排水防涝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