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旭东 《农业考古》2006,(1):106-113
在殷墟甲骨文中,有着大量的求年和受年卜辞,据不完全统计,大约在450条左右。如果算上“受黍年”、“受稻年”这类指明具体作物的辞例,则数量更巨。这对于研究殷商时期的农业,了解殷人的祭祀,特别是探讨此类卜辞所反映的商代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对此类卜辞进行深入与微观的研究,应该说还很不够。在此。笔者不揣浅陋。试对其进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二里头遗址浮选出土了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其中包括粟、黍、水稻、小麦和大豆五种农作物。根据浮选结果分析,自二里头文化时期至商代早期,二里头遗址古代农业的特点是整体上属于北方旱作农业传统,以种植粟和黍两种小米为主。但是,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水稻遗存出土数量惊人,所占比重甚至超过了粟和黍,这个异常现象主要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可能与二里头遗址作为都城收取贡赋有关。小麦遗存集中发现在二里岗晚期浮选样品中,说明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向商代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小麦在中原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出现了一次跃进,小麦替代粟和黍两种小米成为北方旱作农业主体农作物的转化过程可能起始于商代早期。  相似文献   

3.
张经 《农业考古》2002,(1):154-159,223
商代社会重鬼轻人,逢事必卜,凡事必问,因而留下了大量的甲骨卜辞,为我们今天研究商人的社会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从卜辞中可以看出,商人有着多神崇拜系统,在这个内容丰富而又井然有序崇拜祭祀系统内,诸神因为身份不同,其权能也各不相同,其中,有些神灵可以作用于农业生产,对农业产生影响。本文即试图通过对相关卜辞进行分析,讨论诸神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探讨其中存在的差异和演变趋势,以期对于商人的精神世界和农业观念有更充分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商代的农事耕作活动,以往尚没有人作系统的论述。这是由于商历何时建正没有确定好的缘故。商历某月相当于现今何月弄不清,商代农事活动的规律就无从考察起。殷历正月,旧说建丑(即相当于现今夏历十二月),也有认为建子(即相当于现今夏历十一月)的,认为“似乎卜辞的正月相当于农历的二、三月”的……但这些说法统与甲骨文中的商历凿枘。我  相似文献   

5.
经过近百年的历程,甲骨学已蔚然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利用甲骨文进行商史研究也成绩斐然。商代社会以农业为基础的观点已为学术界所认同,有关商代农业史的文章也颇有刊发,时有创获,如胡厚宣先生的《卜辞中所见之殷代农业)便是三、四十年代利用甲骨文研究商代农业的妙作,但限于当时资料和总体研究水平及随着后来几十年资料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时至今日,其许多观点和论述已难以成立。更加全面和详细地研究商代农史,编著一部新的关于商农业史的专著已成为十分必要的事情。值此之际,彭邦炯先生《甲骨文农业资料考辨与研究》一书出版…  相似文献   

6.
陶大口尊是商代陶器群中比较常见的陶器之一,也可以说是商代独有的一种陶器品种。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早期遗址(原报告的三期与四期)和郑州商代中期遗址(即商代二里冈期下层与上层),以及安旧“殷墟”商代晚期遗址等大型遗址和城市遗址中,都出土有数量较多的陶大口尊。而且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部分陶大口尊口沿内侧,还多刻划有一个或二个以记数字为主的陶文记号。这些记数字的陶文记号多刻划在陶大口尊的口沿上.显然是有着它  相似文献   

7.
许凤娟 《河南农业》2022,(11):37-38
大棚辅助种植技术和嫁接技术是农作物的主要生长辅助手段.它们的应用可以大大地帮助农作物长势良好,同时大幅度地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确保农作物的个头大,数量多和质量好.同时,大棚番茄嫁接技术的使用,不仅推动了番茄种植技术的革新,而且促进了农作物的增产和增收,并且使用了当地的闲置劳动力.本文分为七个部分,分别阐述了农作物番茄种植...  相似文献   

8.
从虚拟水的角度对天津主要农作物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进行了分析,在介绍虚拟水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作物虚拟水含量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天津和我国平均农作物虚拟水含量,分析天津农作物在虚拟水贸易方面的优劣势,并给出了天津农作物产品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啄木鸟是一种很常见的益鸟,在我国古代很早就开始了对它的观察和描写。商代甲骨文中,有片武丁时期(约当公元前十二、三世纪)的卜辞,内容占问的是田猎之事,其中有个人名画作鸟形,一共两见,都是把鸟身竖转了过来,足朝左方,  相似文献   

10.
《新农业》2021,(11)
利用1987-2016年福州市生猪、农作物播种面积等数据,开展了福州市生猪养殖时序变化特征,探讨了农作物种植面积与猪养殖数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87-2016年福州市生猪养殖数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福州市生猪养殖数量与农作物种植面积显著相关,其中与稻谷、甘薯、杂粮、大豆、油菜籽、甘蔗种植面积呈现负相关,与花生、蔬菜种植面积呈现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福州市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四、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最能反映农业生产发展的水平。前人关于商代农业的文章不少,可很少有专文具体阐述当时农业生产的过程。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虽有专节标题为《农作的过程》,然今日看来,陈氏所述不仅错误很多,而且难以看出当时农业生产相互联系的过程与步骤。  相似文献   

12.
四、田间管理(续)236.一期,选自《合集》10146,原《甲》34791)己卯卜,……翌丁……来……。2)癸未卜,宾,贞(浞)田不来归。十二。旧多与从止从土的往来之往(卜辞用作逃亡意义)相混。王贵民同志认为此字应释作浞,谓“浞田”是冬闲田浸水以保持地力和利于春耕,即江西农村讲的“腊水田”,四川农村又叫“冬水田”。(参见《就甲骨文所见试说商代的王室庄田》,《中国史研究》1980年3期;又《商代农业概述》,《农业考古》1985年2期。)袁庭栋、温  相似文献   

13.
孟世凯同志编著的《甲骨学小辞典》最近已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殷墟甲骨文及其有关内容为主,共收660条。作者“采诸家之说,合各家所长,间述己之浅见,简释八十年来甲骨学中所见之部分词汇、术语。试图为读者提供点滴方便;为甲骨学工具书之编写作一次尝试。”(自序)书末附有《商代世系对照表》、《各家所定甲骨卜辞贞人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目前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秸秆饲料、秸秆还田、秸秆能源、食用菌培养、建筑材料、活性炭和新材料等领域.在总结国内外综合利用秸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的重点和方向,旨在为高效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并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农作物秸秆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高、分布广,本文在分析了山东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秸秆资源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七.求年、受年与(止它)年402.一期,选自《合集》10123 求年。求年是卜辞常见的成语,求即祈求的意;年是谷物成熟的意思(参见本书334片和第5片有关《考辨》)。所谓求年就是向神灵祈求丰收年成。商代这种求年之祭,一直流传到明清时代,北京天坛祈年殿就是清代帝王向上天祈求丰年的祭祀场所。403.三期,选自《合集》28288,原《粹》861 404.三期,选自《合集》28279 己巳卜,其求年。于来辛未求年。来本是一种麦类作物名(参见本书第74片说),后多用为往来之来,有时也作人名、地名或国族名;用为时间表示未来时,是来日的省称。卜辞中把当日以后的日子叫来日,如《甲》2405、2521有“贞于来日”,有时后面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瓜州县农作物新品种数量的增加,丰富了品种类型,繁荣了市场供应,有力促进了瓜州县主导及特色产业的发展。但由于新品种数量太多,广大农民群众选购品种盲目性和难度增加。为进一步加快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筛选出适宜瓜州县种植的农作物新品种。2013年,瓜州县种子管理站将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列入主要工作任务,加大了新  相似文献   

18.
商代晚期的家畜和家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商代是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的奴隶制国家,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居于主要地位,在此基础上,手工业、牧畜业和商业等部门都有较大发展,文化、艺术也得到相应发展。考古学上对商文化的分期及各期的年代问题,目前存在分歧意见,本文采取下列说法:1.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二、三期或三、四期为商代早期;2.郑州二里岗文化为商代中期;3.殷墟文化一至四期为商代晚期(或称殷代)。商代晚期,人们已积累了豢养牲畜的丰富经验,加上殷王室对某几种牲畜的特殊需要,更促使了六畜的空前蕃盛。同时,新石器时代以来,未被驯养的禽鸟,这一时期可能已被驯养,从而出现六畜兴旺的图景。本文主要利用考古发掘资料,对商代晚期的家畜、家禽作一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人们不断增加土壤中施化肥的数量,土壤施化肥达到一定数量其效益会下降,产量很难有明显提高,因此需重视叶面追肥.叶面肥的施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是平衡施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品质受农作物遗传发育特征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在相似的遗传背景条件下,CO_2浓度持续升高影响农作物中碳水化合物合成、有益和有害元素吸收的权重逐渐加大,从而引发所谓的"隐形饥饿"和农产品卫生品质下降.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有关CO_2浓度升高影响农作物中碳水化和物合成、有益和有害成分吸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团队近年的研究结果,提出:随着产地环境污染由局部向整体扩延,CO_2浓度持续升高对农作物卫生品质的潜在影响不断加剧,包括增加或减少农作物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吸收;强化农作物对土壤中有益或有害物质的非均衡吸收等.本文还对比了目前国内外CO_2浓度升高对农作物品质影响研究的常用手段与方法,并对相关研究结果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着重指出这一研究方向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