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根据差异化的公园服务体系与精细化的人口热力数据,建立多模式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模型G2SFCA,并结合双变量局部空间分析方法biLISA,研究杭州市城市公园绿地布局的可达性与合理性。结果表明:1)杭州城市公园可达性呈现西高东低的整体空间格局,服务不足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的东南部;2)不同群体的公园可达性因社会经济特征不同而异,基于住房数据的高低房价群体呈现出更加显著的空间分异与错配现象;3)随着地理尺度的变化公园可达性的平均值和可达性标准差均下降,基于网格尺度和热力数据的可达性分析能够更好地反映公园绿地的供需关系。提出区域互动性、设施联通性、群体补偿性、绿地共享性的空间优化对策,以期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的人本主义转向与空间动力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以福州市晋安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绿地可达性进行评价,探究路网密度等微观因子对可达性的影响程度,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晋安区公园绿地可达性水平,促进城市公园空间配置优化。基于百度地图API路径规划接口及热力图等大数据,采用多种出行模式(步行、电动车、驾车)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对福州市晋安区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及其活力匹配特征进行研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工具对可达性与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1)晋安区绿地可达性在空间上呈现中心向外递减特征,可达性较高的多为综合公园,较低的多为社区公园和街头绿地;2)公园绿地活力分布呈现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特征,低可达性高活力类型和低可达性低活力类型的公园绿地面积占比多,高可达性高活力类型占比最少;3)在可达性与其影响因子的关系中,发现道路服务指数、路网连接度对公园绿地可达性有显著影响;公园的空间分布上,鼓山镇东部及东南部、岳峰镇东北部为公园资源匮乏区。建议通过建设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公共绿地及和小型的公共绿地,优化散落分布的社区公园,提高路网密度以及路网连接度,以提升晋安区公园绿地可达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地可达性是影响绿地使用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绿地建设合理的重要依据。以长春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以城市居住用地和人口分布数据为基础,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基于人口权重的人口重心模型,模拟研究区内新增绿地格局,并利用缓冲区分析方法生成新的绿地格局空间分布,对结果进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在公园绿地面积增加5.5%的情况下,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人口增加了50.3个百分点,可达性面积增加了2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空间句法理论中的可达性程度已成为衡量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重要指标。为了给南陵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合理空间布局提供指导与科学依据,以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构建线段模型并进行句法测度与量化分析,结合ArcGIS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感知可达性和心理可达性4个维度指出南陵县在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1)南陵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全局和局部可达性良好,能在总体层面上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游憩要求。但其空间聚集性呈现多核心的圈层分布特征,新老城区公园布局不均衡,部分公园周边道路体系建设不完善;2)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整体感知可达性较差,不利于城市居民通过局部路网感知公园的整体空间信息,并且公园整体空间渗透能力不足,心理可达性一般;3)在依据完善城市道路结构、合理增加公园绿地、优化绿地分类分级体系和丰富绿色开放空间等策略优化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后发现,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的全局与局部整合度值均明显提升,公园空间分布系统性与均衡性方面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NetworkAnalyst的重庆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大型城市公园绿地斑块、道路网和居民聚居点分布数据,结合航片解译的绿地覆盖数据,利用ArcGIS 9.3的NetworkAnalyst工具,分析了重庆市主城中心城区在30min步行距离内街道居民到达城市公园绿地斑块 的可达性以及城市公园绿地斑块的服务指数.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分别有78.8%,55.8%和 34.6%的街道居民在步行30min,20min和10min距离内能够到达大型城市公园绿地斑块;从街道居民点的行政 归属看,以渝中区、渝北区、江北区和南岸区的居民可达性最好,大渡口区和沙坪坝区的居民区可达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地可达性是影响绿地使用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绿地建设合理的重要依据。以长春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以城市居住用地和人口分布数据为基础,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基于人口权重的人口重心模型,模拟研究区内新增绿地格局,并利用缓冲区分析方法生成新的绿地格局空间分布,对结果进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在公园绿地面积增加5.5%的情况下,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人口增加了50.3个百分点,可达性面积增加了2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城市公园绿地使用效率,查找公园绿地分布布局短板,基于公平理念,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从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能力与社区人群需求出发,利用分级公园绿地服务覆盖率、地均绿地服务水平、人均绿地服务水平区位熵及可达性指标,通过优化可达性评价模型,提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精准化评价方法;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对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公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海淀区大尺度城市公园绿地供给充足;海淀区社区型游憩绿地供给有待提高;海淀区"三山五园"建设极大地提高了社区绿地可达性。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增加社区级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及增加社区到达绿地空间的便捷性。实证研究表明,提出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精准化评价模式能为城市公园绿地的更新及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用于开放型公益林选址的可行性。[方法]以嘉定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SFCA分析嘉定区现状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水平,并利用Arc GIS的空间叠加分析法,从实现嘉定区休闲游憩绿地资源公平分布出发,研究开放型公益林的选址方法。[结果]目前嘉定区现状公园绿地可达性不平均,40%的居住区仍不能通过步行15 min到达周边公园;通过2SFCA模型分析获得的可达性指数8.5的区域,是开放型公益林选址的重点考虑区域。基于可达性分析结果,结合公园绿地建设规划、城镇建设区规划数据,通过空间叠加分析,最终可获得满足嘉定区开放型公益林建设基本条件的合理选址地4个。[结论]基于2SFCA模型进行开放型公益林的选址具有一定科学合理性,可为今后开放型公益林建设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可达性分析为视角,选取江西省上饶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在以层次分析法评价公园绿地服务吸引力、以ArcGIS源点-目的地(OD)成本矩阵求解最短出行距离的基础上,提出并实践按潜能模型利用面向ArcGIS的Python脚本编程技术高效量算可达性及相关指标值的设想,最后通过空间插值及综合服务区、吸引力、人口等的复合分析客观评价研究区内所有公园绿地的服务状况。评价分析表明:(1)上饶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水平低,近30.14%的居民点至相应公园绿地的可达性高于平均水平;(2)三江公园、滨江公园、庆丰公园、人民广场受居民人口规模影响最大,服务总面积小,服务总人口却约占城区总人口的29.6%;(3)樱花公园、龙潭湖公园、市体育馆、市植物园、楮溪湿地公园等受居民人口规模影响最小,服务潜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优化建议和研究方法可为上饶市中心城区及其他具有类似发展态势的城市区域进一步优化公园绿地服务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郑州市主城区公园可达性、绿地服务水平、区位熵为公园绿地与人口分布均衡性评价的定量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分析了公园绿地与居民人口分布的均衡性。结果表明:1)综合指标分析得出,主城区内6个区公园绿地服务效率差异较大,郑东新区综合值最高,为0.694,公园服务效率远高于其他各区,服务重叠率较高;其他老城区综合评价值普遍较低,惠济区最差,为0.139,服务效果差距较大,公园绿地与人口分布严重失衡。2)反映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网络分析显示:3种交通方式下出行5 min内,惠济区可达性最差,郑东新区最好。3)现状公园绿地在500、1 000 m服务范围内,管城区服务效率最差,郑东新区最好;按照《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中新增居住区,惠济区公园绿地的服务水平在500、1 000 m范围内将分别下降30%、44%,忽略了新增绿地与新增居住区的同步发展匹配。4)各主城区公园绿地的区位熵差距悬殊,表明郑州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与居民人口分布极不均衡,郑东新区最高是金水区的154.1倍,前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金水区151.7倍。该研究结果将为今后的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和公园绿地布局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对居民公共健康的影响,促进健康社会的发展,采用ArcGIS网络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福州市二环内、二环与三环之间和三环外的3个居住区进行分析,计算他们到达最近公园绿地的路网距离,并同出行方式、公共健康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居住区离公园绿地越远,居民越倾向于机动化出行,而居住区离公园绿地越近,居民则越倾向于低碳出行;长期选择私家车等机动化方式出行易引发肥胖和慢性疾病,同时心理健康也将受影响,而自行车、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则会促进居民的生理健康;构成公共健康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通过影响出行方式从而对居民的公共健康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余双燕  钟业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42-15844
研究以城市公园分类图、道路图和水系图为基础数据资料,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运用空间可迭性的概念与原理,采用费用加权距离方法,对南昌市的公园绿地空间分布特征、可达性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生成公园可达性的时间等值圈图,通过对生成图表的分析得知:南昌市公园绿地分布不均衡,不太合理;公园可达性较好,存在一定的差异,昌北可迭性优于昌南;居民需驾车前去的公园少。城市绿地可达性分析是衡量城市绿地服务功能社会公平性的有力手段,因此,它将丰富我国城市绿地评价的核心指标体系,亦可为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合理规划与布局城市绿地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环境的重要标准.本研究以太原市中心城区(环城高速内)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技术以及GIS相关技术,对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及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偏少且各行政区之间分布不均匀,其中杏花岭区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最小仅为0.99 km~2,占研究区的2.37%;②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整体较差,仅有不到50%的城市居民能在30 min内通过步行方式到达最近公园;③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整体分布较为均匀,破碎化程度较低,但其景观形状较为规则,不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且斑块丰富度密度较低.本研究成果可以为太原市合理优化绿地空间结构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周口市建成区公园绿地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方法】以周口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形理论、核密度估计法等方法,对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然后根据公园绿地的空间矢量数据和人口栅格数据获取了供需空间分布特征,再使用改进后的两步移动搜索法,评价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和供需匹配性,最后通过对公园可达性及供给和需求的聚类分析进一步剖析供需差异化的成因。【结果】1)周口市的公园绿地空间布局表现出整体集中、局部分散的特征,公园绿地主要集中在河流两侧,整体呈现为两条带状分布。其中新城区公园绿地数量明显多于老城区。2)周口市公园绿地密度从建成区中心向周围不断衰减。3)周口市建成区公园绿地供需匹配程度总体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区域公园绿地供需匹配程度差异明显。4)周口市建成区的老城区大部分区域位于低供给高需求低可达性区域,新城区大部分位于中高供给中低需求中高可达性的区域。【结论】针对周口市不同分区公园绿地的特征,提出优化建议并给出构建方案,同时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布局以及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兰州主城区为例,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在对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对公园绿地供需匹配性进行评价,并探究其成因。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总体分布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不同类型公园绿地空间布局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公园呈现“均匀式”布局态势,专类公园呈现“双核心”空间格局,社区公园呈现“西密东疏”的集聚特征。2)主城区公园绿地供需匹配程度总体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空间分布特征;从西北—东南向剖面来看,总体呈现出“M”型分布态势;不同类型公园绿地供需比值均大致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共性特征,但由于各类公园绿地分布数量、面积和服务半径的差异,不同类型公园绿地与人口供需匹配程度也存在差异。3)人口分布、交通路网、公园绿地自身及周边环境是影响城市公园绿地供需匹配度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北京城区公园绿地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3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在对城区公园绿地景观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选取了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均匀度等指数对北京市城区公园绿地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内共有公园绿地斑块105个,绿地面积5 565.74 hm~2,占城区总面积的4.07%。绿地面积以面积大于50 hm~2的大型斑块为主,占总绿地面积的77.66%,缺少社区公园等小型斑块绿地。公园绿地斑块密度为1.89个·km~(-2),景观多样性指数为0.78,优势度指数为0.83,均匀度指数为0.49。绿地斑块景观分布不均衡,分布不合理,景观多样性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17.
指出芜湖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充分利用城市"半城山、半城水"的独特自然风貌,通过对各类绿地统筹安排、均衡布局,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绿地空间系统。中心城区绿地面积日益累积、绿地空间分布格局日趋均衡和道路交通体系的日益完善,使得芜湖市中心城区绿地可达性显著提高,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8.
以张家界市永定城区土地利用斑块为基础,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空间可达性的原理,采用成本加权距离法对永定城区各类用地斑块赋阻力值,进行绿地现状空间可达性分析,生成永定城区绿地空间可达性图。结果表明,张家界市永定城区绿地系统较为完善,绿地空间可达性较好,但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城市中心的绿地可达性优于城市东部区域。对此提出了张家界市永定城区绿地布局优化策略,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网络分析法和ArcGIS平台,以宝鸡市主要城区的10个城市公园为例,研究了步行、非机动车和机动车3种出行方式下的公园可达性,并从研究区整体和行政分区2个层面对公园可达性分布、可达面积和可达人口方面的数量差异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公园空间布局不够均衡,呈现东西部高、中部低的现象;研究区整体范围公园可达性较差,在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30 min时,可达人口比只有9.5%和25.96%;对于3种出行方式而言,机动车的可达性最好,步行的最差;各行政区范围内公园可达性差异较大,渭滨区的可达性最好,尤其在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模式下的公园可达性远超过其他2个行政区。  相似文献   

20.
社区公园的使用存在时间与空间差异。已有很多学者对社区公园的使用情况、使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但目前多以社区公园内部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对影响社区公园使用的外部因素的研究仍然较少,而外部因素往往会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以北京市中心城58个社区公园为研究对象,以腾讯宜出行游客签到大数据为基础,使用核密度估算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的研究方法,分析社区公园使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外部因素(步行可达性、车行可达性、人口密度及商业办公设施)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社区公园使用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化规律。2)社区公园使用的空间分布呈现向中心区与东北部聚集的趋势。3)在4个外部影响因素中,步行可达性与社区公园使用关联性最强,人口密度及商业办公设施对社区公园使用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车行可达性对社区公园使用的影响并不显著。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在社区公园的建设中协调与周边用地的关系,并完善步行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