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息荟萃     
<正>4YQZ-3型自走式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该机由山东淄博向农机械有限公司、山东理工大学等单位研制。采用往复式切割器切割玉米,割断后的玉米由夹持链夹持输送到立辊式摘穗辊摘穗,果穗由输送装置输送到果穗箱中;茎秆经摘穗辊、拉茎辊进入立式滚刀切碎,茎秆切碎后被抛送器抛送到集草箱或集草草车中,根据需要还可以实现秸秆还田作业;根茬经复合旋刀式根茬破碎装置破碎,灭茬后地表平整,为下茬作物的播种创有利条件。该机集玉米收获、秸秆收集和根茬破碎为一体,对不同行距玉米收获的适应性强,能进行全幅收获,利于在中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玉米摘穗-茎秆切碎一体化技术进行研究,对甩刀式、拉茎刀辊式和圆盘刀辊式3种玉米摘穗-茎秆切碎复合型收获装置进行技术性能数据分析,比较其优缺点,提出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玉米摘穗-茎秆切碎一体化技术,并重点研制推广拉茎刀辊式和圆盘刀辊式玉米摘穗-茎秆切碎复合型玉米收获机。  相似文献   

3.
立辊式玉米摘穗与茎秆切碎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满足玉米联合收获机穗茎兼收的要求,提出立辊式玉米摘穗与茎秆切碎装置以及3段式摘穗辊结构和摘穗辊各段长度的计算公式,确定了主要参数选择的依据及应用范围。经试验和应用,证明结构设计合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穗茎兼收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其作业方式大都是将倒伏在地面上的玉米茎秆通过滚刀式收草装置进行切碎、收集,其不足之处是会将泥土及其它杂质一同收集,影响了青贮或黄贮饲料的品质。本文所述的穗茎兼收式玉米收获割台则是在摘穗割台的下部安装有高速旋转的预切碎抛送装置、收草输送装置、刀轮破碎及抛送装置,能够将直立状态下的玉米茎秆切碎和收集,大大提高了青贮或黄贮饲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1国内外玉米收获机现状1.1国外玉米收获机现状国外玉米收获机的研究起步较早,机械化程度高,发展过程是由卧式辊、立式辊再到拉茎辊一摘穗板型式。但工艺流程东西欧发展过程不同,美国及西欧由摘穗机到摘穗脱粒机到谷物联合收割机配玉米割台,茎秆  相似文献   

6.
由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农业机械厂研制的4YW-1型玉米收获机,日前通过了陕西省农机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1.结构特点 该机与11KW轮式拖拉机配套,单行作业,一次完成玉米摘穗、运送、储集和茎秆切碎直接还田等作业。采用全悬挂配置方式,摘穗装置和立式回转茎秆切碎装置位于拖拉机前方,果穗输送装置位于拖拉机右侧,果穗储集箱位于拖拉机后方。此种配置结构紧凑,拆装方便,对拖拉机改动少,驾驶员视野很好。经过用户使用,认为质量可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摘穗与秸秆粉碎复式作业机构.该机构主要由摘穗板、一对拉茎辊和一个切割刀辊组成.拉茎辊带有凸棱,凸棱上按一定间隔设有开口,切割刀辊上装有缺口圆盘刀片,刀片与拉茎辊凸棱的开口配合,茎秆下拉时,切割刀辊将茎秆切碎,一套机构实现摘穗和秸秆切碎2个功能.建立了茎秆下拉运动方程,分析了茎秆在机构间的运动规律,理论上证明了茎秆下拉的运动轨迹具有较好的直线度.初步试验表明,该机构的摘穗效果良好,籽粒损伤率和果穗损失率低、茎秆折断减少,功耗是摘穗机构与秸秆切碎机构分置时的35%,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新型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收获机割台摘穗辊的下方安装一个板式切刀,摘穗辊在摘穗的同时又作为板式切刀的强制喂入装置.两行玉米割台中间共用一组下刮板升运器.该组升运器分上下两层:上层为输送玉米果穗;下层输送切碎的玉米秸秆.玉米果穗通过导槽将果穗输送到第2升运器直至到果穗箱.秸秆升运器将秸秆输送到横向搅龙,横向搅龙又将秸秆输送到抛送器,抛送器将秸秆抛送到集草车或草箱,实现穗茎兼收.  相似文献   

9.
PC400型拉茎刀辊式玉米摘穗切茎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PC400型拉茎刀辊式玉米摘穗切茎强结构新颖,能将果穗的采摘和茎秆的切碎、还田融为一个过程,符合目前我国国情。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此摘穗切茎台进行了茎秆切割过程的运动学分析,阐明了拉茎刀辊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同时还对茎秆的切碎长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研究现有玉米收获技术及青贮饲料收获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4YZQK-4型青贮打捆玉米收获机。该机主要由穗茎兼收割台、打捆装置及打捆装置控制系统等组成,能够一次完成果穗收获及茎秆割断、喂入、切碎、抛送、打捆等作业。穗茎兼收割台在摘取果穗的同时,采用切断刀将植株从根部切断,秸秆层经喂入装置压实,切碎揉搓装置切碎破节,最后通过打捆装置打捆。该机具为解决玉米穗茎兼收关键技术提供了技术方案和应用实例。试验结果表明:4YZQK-4型青贮打捆玉米收获机满足设计要求,茎秆切碎和打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进,解决多位专家学者提出理论专一而深入和一般家庭农场由于知识结构水平不齐带来的机具规模配置困扰问题已越来越突出。为此,通过探索玉米生产机械化过程中机播环节机具保有量配置情况对作业效率、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关系,建立了不同种植面积、机具性能、机具折旧费、油耗费、维修管理费、人员工资等条件下的玉米播种机具保有量关系模型,开展不同模式下的机具保有量配置和节本效益分析,形成100~1 000 hm2条件下最优机具配置表和选型参考图,解决了玉米播种机具购置的盲目性和资金的浪费问题,充分发挥了机具效率,提高了生产率,为各有关单位制定决策提供了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我国黄淮海地区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对黄淮海地区玉米收获机械化现状和玉米秸秆处理方式的调查研究,设计了一种自走式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该机由上下两层割台组成,上层收获果穗,下层收获秸秆,通过田间试验,该机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规定,已通过部级鉴定并获准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在丘陵山区使用的小型双行玉米联合收获机上带穗玉米植株立姿输送的问题,分析了其收获原理,利用自制割台性能试验台验证了在选定的参数下,该割台装置在室内台架试验中具有较好的收获性能。同时,完成了在小型双行玉米收获机上的配置并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割台装置输送质量可满足收获需求并对倒伏状态的玉米植株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畜牧业的发展,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成为发展热点。为此,总结了该种机型的发展现状,简单介绍了几种较成熟机型的性能及特点。基于现状,论述了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发展趋势,并指出该种机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选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玉米种植形式及农艺要求、玉米收获机的分类进行了介绍。同时根据玉米收获目前的状况,提出了在玉米联合收获机械选购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4YZP-3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淮海地区和冬麦区玉米栽种特点,借鉴已有的经验,研制了4YZP-3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并介绍了整体机型、传动系统和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和技术特点。割台部分采用新型拨禾链分离装置,可将不对行玉米植株及时抓取并稳定送入到摘穗装置中;对剥皮机进行了优化设计和合理配置,大大提高了果穗剥净率,降低了籽粒破碎率和损伤率。田间试验和分析表明:其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玉米收获机行业标准,研究成果可为玉米收获机械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政府有关"三农"的利好政策和农机方面政府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给现代农业装备的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成为近期国内发展的热点,为此综合阐述了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割机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目前国内研究比较成熟的几种机型的性能和特点。分析了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割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割机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对策,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割机研究的水平和步伐。  相似文献   

18.
玉米收获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玉米收获机的现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利用白僵菌可以有效减少玉米螟幼虫数量。介绍玉米螟的危害特点与发生条件,阐述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技术的原理、方法、效果、注意事项及优点,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穗茎兼收鲜食玉米收获机割台仿形存在的问题,基于超声测距原理,研制了一种穗茎兼收鲜食玉米收获机的割台自适应仿形系统。该系统中,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安装在割台分禾器前端,用于实时检测割台分禾器与地面高度差,将高度差信号传输至玉米收获机的中心控制终端,由控制终端发出相应调整指令,控制割台调整液压系统进行割台高度调整,实现玉米收获机在作用过程中的割台自适应仿形。以190kW四行的穗茎兼收鲜食玉米收获机为样机,搭载所研制的割台自适应仿形系统,开展仿形系统验证试验,玉米机作业行走平均速度4km/h,割台转速400r/min,安装在2个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割茬高度控制在90-110mm范围内,试验结果显示,在累计作业8小时的整个过程中,割台调整平稳,割台无触地现象,试验结果验证了所研制的割台仿形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