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田苗期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孢囊线虫病;虫害主要是大豆根蛆和地下害虫。大豆苗期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的植保方针,这样才能做到成本低、防效好。一、大豆根腐病1大豆根腐病田间表现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和重、迎茬地块的增多,大豆主产区大豆根腐病呈逐年加重趋势。大豆根腐病的症状表现3方面:一是种子腐烂:受害  相似文献   

2.
大豆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根腐病是海伦市大豆生产的一种主要病害。近些年来,由于大豆播种面积不断增加,重迎茬比例逐年扩大,种子带菌传播和田间病原菌的大量积累,导致大豆根腐病逐年严重,70%的大豆田发病指数在65%以上,个别地块大豆植株成片死亡。为使海伦大豆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大豆根腐病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防治病虫草害是大豆获得高产的关键技术,要及时防治大豆根腐病、豆根结线虫病、大豆食心虫、红蜘蛛及杂草等,现笔者根据生产实际经验,将大豆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总结如下。一、大豆根腐病1、症状识别:此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出土前种子受害腐烂变软,不能萌发,表面上有白色霉层。在大豆开花结荚期为发病高峰期,田间出现大量黄叶,病株矮化、根系全部腐烂,导致病株死亡。轻者叶片变黄,提早脱落、结荚少、籽粒小、产量低。大豆根腐病在田间发生往往呈"锅底坑"状分布,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发病点。  相似文献   

4.
正大豆根腐病是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大豆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近几年,由于大豆播种面积不断增加,重迎茬比例逐年扩大,种子带菌传播和田间病原菌的大量积累,导致大豆根部病害日趋严重。尤其是根腐病更为突出,苗期发病影响幼苗生长,甚至造成死苗,使田间保苗株数减少,成株期由于根部受害,影响根瘤的生长和数量,造成地上部生育不良,以致矮化,影响结夹数与粒重,从而导致产量下降,据调查历年发病率都在10-30%,低洼地有的地块大豆植株成片死  相似文献   

5.
正1大豆病害1.1大豆根腐病。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出土前种子受害腐烂变软,不能萌发,表面上有白色霉层。在大豆开花结荚期为发病高峰期,田间出现大量黄叶,病株矮化、根系全部腐烂,导致病株死亡。轻者叶片变黄,提早脱落、结荚少、籽粒小、产量低。大豆根腐病在田间发生往往呈"锅底坑"状分布,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发病点。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为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综合防治。实行与禾本科作物3  相似文献   

6.
种衣剂及肥料对大豆根腐病、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田间药效试验,应用Wuxal Extra CoMo、高巧、顶苗新产品组合拌种处理,结果表明,可有效防治大豆根腐病、刺激大豆根部生长,可提高大豆单产。同时该药剂对大豆安全,宜在我县防治大豆根腐病和大豆生产中推广使用,尤其是在历年根腐病发生较重的大豆地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正1大豆根腐病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出土前种子受害腐烂变软,不能萌发,表面上有白色霉层。在大豆开花结荚期为发病高峰期,田间出现大量黄叶,病株矮化、根系全部腐烂,导致病株死亡。轻者叶片变黄,提早脱落、结荚少、籽粒小、产量低。大豆根腐病在田间发生往往呈"锅底坑"状分布,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发病点。以农业防治为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综合防治。实行与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适时晚播,发病轻。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8.
正1大豆根腐病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出土前种子受害腐烂变软,不能萌发,表面上有白色霉层。在大豆开花结荚期为发病高峰期,田间出现大量黄叶,病株矮化、根系全部腐烂,导致病株死亡。轻者叶片变黄,提早脱落、结荚少、籽粒小、产量低。大豆根腐病在田间发生往往呈"锅底坑"状分布,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发病点。以农业防治为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综合防治。实行与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适时晚播,发病轻。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9.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毁灭性大豆土传病害之一。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都有该病发生,特别是在黑龙江省发病较重。大豆疫霉根腐病田间发病率一般为3%~5%,严重地块达75%,甚至绝产,在感病品种上损失可达25%~50%,个别高感品种损失可达100%,发病植株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一、症状大豆疫霉菌可在大豆的任何生育阶段造成危害,引起根腐、茎腐、植株矮化、枯萎、死亡等症状。田  相似文献   

10.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危害大豆生产的土传病害,其危害性大、防治困难,而种子包衣是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有效且简便的方法,文中选择亮盾种衣剂作为试验药剂,比较分析其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亮盾种衣剂包衣可以降低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率,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正>一、大豆根腐病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出土前种子受害腐烂变软,不能萌发,表面上有白色霉层。在大豆开花结荚期为发病高峰期,田间出现大量黄叶,病株矮化、根系全部腐烂,导致病株死亡。轻者叶片变黄,提早脱落、结荚少、籽粒小、产量低。大豆根腐病在田间发生往往呈"锅底坑"状分布,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发病点。以农业防治为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综合防治。实行与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适时晚播,发病轻。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增施有机肥,培育壮  相似文献   

12.
根腐病是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病害,为明确药剂咯菌腈对根腐病的防效,给生产上提供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采用室内离体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根腐病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咯菌腈对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高粱镰孢菌(Fusarium andiyazi)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porum)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次之,对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在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按照使用剂量200、400、600 g/100 kg种子进行大豆根腐病的防治试验中,出苗后10 d,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效为75.60%~90.58%;出苗后30 d,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效为69.61%~84.43%;出苗后60 d,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效为58.37%~75.31%.随着用量的增加防效显著提高,在0.05水平上,3个剂量的处理防效具有显著差异.在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进行花生根腐病防治试验中,出苗后10 d,咯菌腈低、中、高3个使用剂量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效为61.26%~83.79%;出苗后30 d,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效为56.18%~79.30%;出苗后60 d,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效为49.76%~69.78%,在0.05水平上,3个剂量的处理防效具有显著差异.此外,对照药剂350 g/L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的平均防效与咯菌腈低剂量防效相当,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的防效与咯菌腈中剂量防效相当.结果表明,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能有效防治大豆根腐病和花生根腐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防效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大豆根腐病是大豆产区普遍发生病害,一般土壤潮湿地块或多雨年份发病严重,病情指数较高。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和产量,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益。因此,加强对大豆菌核病的防治势在必行。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上的常见病害,由子囊菌亚门的真菌侵染引起。真菌以菌核在土壤内和病株残体中或混在种子里越冬,第2年在适宜的环境里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引发大豆菌核病。1.大豆根腐病1.1发病原因1.1.1土壤温度的影响。大豆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适温  相似文献   

14.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主要栽培作物,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有的重茬年份达到10年左右,导致大豆根部病害日趋加重,严重影响了大豆的生产。大豆根部病害以及后期的枯萎死亡,一般都认为是根腐病或胞囊线虫引起的,但是近几年经过研究发现有许多是由于大豆疫霉根腐病引起的,在重茬地块大豆疫霉根腐病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通过对黑龙江省大部分大豆产区50多个县调查后发现,其中有40多个县都发现有大豆疫霉根腐病,田间发病率一般为3%~5%,严重地块达75%,甚至绝产。现将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大豆根腐病属大豆病害种类中最难防治病害之一,是东北大豆主产区主要的根部病害。整个大豆生育期均可感染大豆根腐病,大豆种子萌发后4-7d即可侵染,轻者叶片变黄,提早脱落,严结荚少,产量低,重者造成死苗,粒重下降,严重减产,减产幅度在25%~75%或更多。了解大豆根腐病发病病因有助于更好的防治,促进大豆增产。1大豆根腐病发病病因1.1土壤影响1.1.1土壤温度播种期过早,土壤耕层温度低于  相似文献   

16.
进行20.5%多.福.甲维盐悬浮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及大豆孢囊线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20.5%多.福.甲维盐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可有效防治大豆根腐病、孢囊线虫病,但效果不如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好,生产上推荐药种比为1∶60。  相似文献   

17.
0 引言 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的巩乃斯种羊场及附近周边乡镇,具有多年种植大豆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大豆面积的逐渐增加,大豆根腐病已呈扩大趋势,轻者造成减产,重者导致绝收,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种地积极性.根据调查,得病地块大多是由于连续种植、地势低洼、种子和田间管理存在问题造成的.因此大豆根腐病的防治要树立长期全局意识,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顾鑫 《农学学报》2016,6(3):12-15
为了能够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对大豆根腐病进行防治,试验在2014年采用缓释甲霜灵颗粒剂对大豆根腐病主要致病菌:大豆疫霉病菌、大豆镰孢菌进行了室内菌株菌丝生长抑制试验,同时对缓释甲霜灵颗粒剂在田间持效期及防效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表明:缓释甲霜灵颗粒剂在室内抑菌试验中抑制率最好,对疫霉菌的EC50为0.364,对镰孢菌的EC50为0.5800,均为最小;并且田间试验中发现,在5种防治药剂中防效最好,可以有效防治大豆生长后期大豆根腐病的发病情况,是一种防治大豆根部病害的新型药剂,为绿色、高效的大豆综合防治技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影响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对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是最有效的方法,其中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转基因品种选育是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主要采用下胚轴接种法对280个转基因大豆种质资源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吉林省优势生理小种1号,进行抗根腐病鉴定。结果表明:吉林省农科院提供的280份转基因大豆种质资源对1号生理小种表现抗病的有27份,占9.6%,表现感病的有188份,占67.1%,表现中间型的有65份,占23.2%。  相似文献   

20.
浅析大豆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根腐病是大豆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较重、防治困难的世界性病害。大豆根腐病最早是1917年由CROMMELL等人在美国报道的。此后,日本、埃及、加拿大、苏联及中国等相继报道了根腐病的发生危害及病原菌[1]。我国大豆根腐病主要分布于黄淮地区的夏大豆和北方春大豆生产区,其中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发生较重,尤其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发生最重。近几年,在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吉林大豆产区发生也较重。苗期发病影响幼苗生长,甚至造成死苗,使田间保苗数减少;成株期由于根部受害,影响根瘤的生长和数量,造成地上部生育不良,以致矮化,影响结荚数与粒重,从而导致产量下降。根腐病常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