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玉米合理耕层构建与深松整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玉米田土壤耕层存在的问题我市玉米田存在如下问题:土壤有效耕层变浅,犁底层加厚,变坚实,耕层有效土壤数量明显减少,黑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降低,供肥供水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2.
对昌图、沈阳玉米田棕壤物理性质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表明,高产玉米田土壤耕层厚度为19~24cm,平均为22cm,体积质量低于低产田,耕层土壤总孔隙度与通气孔隙度平均分别为52.5%、12.7%,田间持水量为26.4%~30.9%,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团聚体的水稳性系数分别在20%、25%以上。土壤主要物理指标对玉米产量影响表现为耕层土壤体积质量耕层厚度耕层土壤总孔隙度耕层土壤通气孔隙度犁底层厚度,玉米产量与上述各指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73、0.65、0.52、0.46。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农业耕层土壤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保护和改良农业耕层土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以期为耕地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数字     
《新农业》2011,(7):12-12
16.5 一份对全国三大玉米主产区的17个省市区916个代表性样点的土壤耕层情况调查显示,我国玉米田土壤层深度平均16.5厘米,土壤耕层明显变浅,比最低耕层深度还少5.5厘米。东北春玉米区最浅,耕层深度仅15.1厘米,黄淮海区17.2厘米,耕层相对较深的西南地区也只有18.2厘米;黑龙江和新疆垦区采用大型机械深翻整地作业,耕层相对较深,分别为20厘米和28.9厘米,远低于美国平均耕层深度(35厘米)。  相似文献   

5.
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耕地资源被大面积开发与利用。除此之外,还存在工业占用的现象,致使农业耕层土壤环境受到极大威胁,这不仅会限制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有可能对农业耕层土壤带来不可逆的影响。就目前的耕层土壤生态环境问题来看,主要包括土质污染问题,土壤沙化问题,植物退化问题以及水质污染问题等,为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针对农业耕层土壤生态环境问题做出分析,并且找出有效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6.
深松少耕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及产量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深松少耕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水分利用率、土壤蓄水能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少耕后,土壤容重在土壤耕层10-40 cm的范围内比对照降低22.1个百分点;土壤含水量在土壤耕层10-30 cm范围内高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并在15-25 cm达极显著水平;土壤耕层0-50 cm范围内田间持水量均高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同时,深松少耕后玉米田增产1 602 kg.hm-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吉林地区土壤耕层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吉林市外五县地区5个示范县(舒兰、蛟河、桦甸、磐石、永吉)90个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土壤类型进行了土壤有效耕层深度、有效耕层土壤量、土壤容重等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吉林地区土壤耕层深度仅14.003 cm,有效耕层土壤量为1.96×106 kg/hm2,土壤容重为1.43 g/cm3,耕层的浅化长期制约着土壤的肥水供给能力,导致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寿光市耕层土壤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寿光市16个乡镇的耕层土壤,采集907个土壤样品,进行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全市耕层土壤微量元素总体含量丰富,保护地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远远高于露地土壤,耕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南部高北部低,有效铜和有效锌是耕层土壤中变异性最大的两种养分,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硼为中等程度变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上海松江浦南地区典型设施菜地土壤养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设施菜地土壤中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逐年上升,各种养分不均衡;土壤pH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种植年限在5年以上设施菜地土壤出现酸化现象;耕层土壤出现次生盐渍化现象,盐分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呈现递增趋势,在种植第3年达到最高峰;设施菜地中的盐分主要在耕层富集,存在向下运移的现象;该地区主要两种作物类型中,茄果类比叶菜类耕层土壤更容易富集盐分。  相似文献   

10.
对新化县2007~2016年稻田耕层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含量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与1987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化县稻田耕层土壤酸化趋势明显,pH值平均值为5.6;处于强酸性状态的稻田面积大幅增加,占比较第二次土壤普查提高了36.0个百分点。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平均值为37.2 g/kg;耕层土壤中有效磷大幅提升,平均值为13.72 mg/kg;耕层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74.3 mg/kg。从总体上看,新化县稻田当前土壤肥力状况与全国水稻土变化趋势一致,土壤酸化加剧,有机质与速效钾含量稳定增长,有效磷由大面积缺乏向过量累积方向发展,且养分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内蒙古平原灌区春玉米田耕层变浅,土壤紧实,容重增加,活土层变少,影响土壤贮水能力及春玉米生长发育等问题,本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法,设置4个生物炭施用水平及3个氮肥施用水平,对春玉米田土壤物理性状、春玉米生长发育指标及产量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究春玉米田土壤物理性状及春玉米生长发育对生物炭及氮肥调控的响应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增大了土壤含水量,适量生物炭施用量8 t/hm~2可以有效提高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生物炭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土壤容重较对照分别减少5.52%、10.50%、11.05%;适量的生物炭施用量在低氮处理下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明显,适量施氮水平下增加显著,而高氮水平下变现为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合理的生物炭施用量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施用8 t/hm~2的生物炭及150 kg/hm~2的氮肥,此处理较对照增产幅度最大,为27.36%。由此可见:施用生物炭可起到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的作用。从改良土壤物理结构的角度来看,生物炭还田改土效果显著。同时,生物炭能够促进玉米苗期的生长,促进吐丝期及成熟期干物质的积累,进一步使玉米产量显著提高。根据本试验结果,推荐最适宜内蒙古平原灌区的生物炭及氮肥施用组合C8N150。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对耕层土壤中微量元素进行养分调查,结果表明耕层土壤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含量与1993年土壤养分调查结果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效铁、有效硫呈下降趋势。化肥施用结构不合理、硫肥投入不足是造成耕层土壤有效硫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对苣荬菜芽根在土壤耕层中的分布以及土壤耕作对其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苣荬菜芽根在小麦田和玉米田90%以上分布于0~10cm耕层内,而大豆田苣荬菜根分布相对较深,80%左右分布于0~10cm耕层,土壤耕作次数增多,芽根变短,但对根量分布的影响小麦田和大豆田表现不同,小麦田只翻地处理,0~10cm土层内根显著减少,进一步耙地虽有回升,但也不及原茬,而大豆田翻地之后0~10cm耕层根量超过原茬,而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为合理科学配方施肥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在北京市平谷区布设置1 076个采样点,测定其耕层(0~20 cm)与亚耕层(20~40 cm)土壤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应用地统计学法进行分析。【结果】平谷区耕层土壤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分别为1.96、2.51、17.32和10.91 mg•kg-1,含量均在中等及中等偏上水平,耕层含量高于亚耕层,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性;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耕层中有效铁和有效锰的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大,变程分别为21.6和45.3 km,耕层有效铜和有效锌变程较小,分别为3.1和2.9 km,亚耕层中4种有效微量元素的变程与耕层不同,其大小顺序为: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采用Kriging最优内插法得到了平谷区4种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布图,耕层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分布主要取决于地形、土壤类型、土壤性质等结构性因素,而耕层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分布则主要与土地利用类型有关,其中果园和菜地的含量明显高于大田。亚耕层4种微量元素空间分布格局与耕层相似,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垂直分布特征。【结论】肥料和农药的投入是平谷区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有效锌含量偏高,对土壤环境质量具有潜在危害,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水稻新基质育苗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基质育苗,解决了挖掘耕层土壤,破坏植被的不利于农业生态发展的问题,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壤耕层、植被的破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亩纯增收32元。  相似文献   

16.
新基质育苗,解决了挖掘耕层土壤,破坏植被的不利于农业生态发展的问题,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壤耕层、植被的破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亩纯增收32元。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遥感技术在监测耕层土壤有机质方面的应用问题,利用表层土壤光谱对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估测。以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的表层、耕层各76个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表层光谱数据进行小波变换去噪、剔除异常样本等处理,然后对处理后的光谱反射率进行一阶微分等10种数学变换,在对数倒数一阶微分和对数一阶微分变换后的反射率数据中选取43个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系数较高的波段,通过主成分分析以累计贡献率大于90%的标准选取5个主成分作为反演因子,利用BP神经网络(BPNN)、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和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建立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间接估测模型。结果表明,耕层土壤与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决定系数R~2达到0.839,显著性P0.01,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BPN估测模型的精度最优,决定系数R~2为0.845,平均相对误差为7.642%,RMSE分别为1.622g·kg~(-1)。研究表明,利用表层土壤光谱信息间接估测耕层有机质含量是可行有效的,为耕层土壤有机质的估测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对苣卖菜芽根在土壤耕层中的分布以及土壤耕作对其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首荬莱芽根在小麦田和玉米田90%以上分布于0~10cm耕层内,而大豆田苣荬莱芽根分布相对较深,80%左右分布于0~10cm耕层.土壤耕作次数增多,芽根变短,但对根量分布的影响小麦田和大豆田表现不同,小麦田只翻地处理,0~10cm土层内根量显著减少,进一步耙地虽有回升,但也不及原茬,而大豆田翻地之后0~10cm耕层根量超过原茬,而进一步把地后又降低至原茬之下.  相似文献   

19.
暗管排水对涝渍地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涝渍地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中层土体水分过多,排水成为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关键措施,而暗管排水技术则是实现有效排水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埋管年期的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暗管排水处理能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和改善耕层土壤的物理环境,有利于农业机械耕作,但土壤的速效养分有所降低。因此,要加强对暗管埋设区的土壤培肥管理。  相似文献   

20.
西南紫色土坡耕地农作物-耕层质量适宜性的耦合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紫色土坡耕地是西南区农业生产重要的耕地资源,其耕层质量集中表现为侵蚀性退化严重且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在地块尺度上农作物产量变化较土壤质量退化具有较明显的滞后效应。论文在紫色土不同地力等级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分析基础上,定量分析紫色土坡耕地耕层质量对农作物的适宜性程度。【方法】在不同地力等级耕层质量统计分析及聚类分析基础上,对农作物-耕层适宜性的耦合度程度进行诊断分析。【结果】(1)紫色土坡耕地不同地力等级的耕层厚度为19—21 cm,有效土层厚度在21—43 cm变化,耕层厚度比较稳定但有效土层浅薄现象严重,五级坡耕地不存在心土层;五级坡耕地产量限制因素为田面坡度、有效土层厚度、耕层厚度。(2)紫色土坡耕地3种耕层类型特征明显,其中Ⅰ类耕层土壤显弱酸性(pH 6.4),阳离子交换量(21.0 cmol(+)·L -1)最大;Ⅱ类耕层田面坡度最小(11°),有效土层厚度(38 cm)和耕层厚度(22 cm)最厚,土壤速效钾含量(136.5 mg·kg -1)最多;Ⅲ类耕层有效土层厚度(28 cm)最薄,土壤显酸性(pH 4.8),阳离子交换量(9.2 cmol(+)·L -1)最小;田面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酸化,阳离子交换量是影响坡耕地作物产量主导因子。(3)紫色土坡耕地不同地力等级的农作物与耕层适宜性存在协调发展类和失调衰退类两种状态和同步型、滞后型、损益型、共损型4种表现,在同样地力条件下,农作物产量较耕层质量更为敏感,衰退表现更加明显;农作物-耕层耦合关系(Cd)为Ⅰ类耕层(0.4820)和Ⅱ类(0.5207)属于基本协调发展类农作物耕层同步型,农作物生长勉强适宜;Ⅲ类(0.3343)濒临失调衰退类耕层损益型,农作物生长中度不适宜。 【结论】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厚度比较稳定但有效土层浅薄化现象严重,不同地力等级的农作物与耕层适宜性存在协调发展类和失调衰退类两种状态和同步型、滞后型、损益型、共损型4种表现,紫色土坡耕地改良应减小田面坡度,增加有效土层厚度,调节土壤酸碱度。研究结果可为地块尺度上紫色土坡耕地合理耕层调控及构建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