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施黄沙栽培条件下肥料施用量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在设施黄沙栽培条件下不同生物有机肥、化肥施用量及其配施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黄沙为栽培基质,番茄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的施肥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番茄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黄沙栽培条件下只施生物有机肥时番茄株高、茎粗、根长、植株鲜质量、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只施化肥时,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其他处理。在化肥和有机肥配施时植株生长情况、产量均高于只施生物有机肥、化肥的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只施化肥的处理,低于只施有机肥的处理;在黄沙栽培条件下有机肥和化肥搭配施用时产量、营养品质处于各处理中的较高水平,在黄沙栽培条件下能够实现番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2.
正1番茄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番茄属喜温作物,温度适应范围广,在10~35℃均可生长。但植株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白天为20~25℃,夜间为15~18℃。低于15℃,不能开花或授粉不良,导致落花落果。低于l0℃植株生长量下降,低于5℃生长停止,长时间低于5℃造成寒害。高于35℃生殖生长受到干扰和破坏,番茄结果期需要一定的昼夜温差。白天温度高,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夜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30℃和35℃昼间亚高温条件下,番茄植株光合产物生产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30℃和35℃昼间亚高温可促使番茄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作用下降,植株干物质总量降低,植株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同时光合产物向植株根系和叶片分配减少,而向果实分配增加,果实发育提早,生育期缩短。  相似文献   

4.
粉果番茄贮藏期间主要性状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品种"浙粉202"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1、7、14、20℃)对番茄果实颜色、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机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浙粉202"果实贮藏13d时,14℃和20℃条件下腐烂率比1℃和7℃条件下腐烂率高,4个储藏温度下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贮藏13d时,1℃贮藏条件下番茄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最大,20℃条件下的硬度最小,7℃条件下有机酸含量在整个贮藏期较高,14℃条件下果实颜色值最大,20℃条件下有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果实颜色一直最低,1℃贮藏条件下番茄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含量较高。因此,对于番茄"浙粉202"长时间贮藏的温度以1℃为宜。  相似文献   

5.
昼间亚高温对日光温室番茄光合作用及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张洁  李天来  徐晶 《园艺学报》2005,32(2):228-233
 研究了昼间亚高温对日光温室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 植株光合作用及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昼间亚高温(35 /15℃, 30 /15℃) 降低了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 导致生物量积累减少,温度越高对植株的影响越大。亚高温条件下, 植株净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均明显降低, 光呼吸速率升高,植株生长发育变差, 亚高温对地下部的影响要大于地上部。亚高温加快植株生育进程, 导致番茄果实提早成熟, 但果实品质严重下降。长时间亚高温处理促使番茄植株提早衰老。  相似文献   

6.
番茄苗的生长对土壤水分的含量反应敏感,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对番茄的生长发育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增加,番茄植株高、茎粗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果实发育的日平均速度同样也有明显加快的趋势,果实的单果重量,单株产量、总产量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此适当控制土壤的相对含水量是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获得番茄优质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前春季温室番茄已经进入管理关键阶段,塑料大棚正值定植和定植后的管理阶段,笔者就番茄生产中后期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1 春保护地番茄中后期生产管理中哪些因素会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 答:春保护地番茄中后期生产中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温室内的温度、光照、空气湿度等环境条件调节不当,形成室内温度过低或过高、光照不足、空气湿度大的生长环境,致使植株生长不健壮,坐果率低,果实大小不整齐,单株结果数少;其次是由于浇水不当致使植株生长过旺或过弱,植株生长和果实生长比例不协调.  相似文献   

8.
袁涛 《吉林蔬菜》2019,(2):32-33
番茄因适应性广,产量高,又富含丰富的维生素,成为城乡人民四季喜爱的蔬菜之一。其经济效益高,栽培面积也逐年扩大。番茄是喜温性蔬菜,在正常条件下,同化作用最适温度为20~25℃,根系生长最适土温为20~22℃。提高土温不仅能促进根系发育,同时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生长发育加速,产量增高。番茄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格,但为获得丰产,促进根系良好发育,应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壤土。土壤酸碱度以pH6~7为宜,过酸或过碱的土壤应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9.
蚓粪用量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与产量和品质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温室内盆栽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蚓粪与喂养蚯蚓的半腐熟牛粪(CM,20.00 g·kg-1土)为对比,研究蚓粪用量(EM1,16.67 g·kg-1土;EM2,20 g·kg-1土;EM3,26.67 g·kg-1土)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获得蚓粪最佳的施用量。结果表明:随着蚓粪用量的增加,番茄株高、茎粗随之增加。从4月12日第一次测量至5月25日植株掐尖,牛粪处理(CM)番茄株高的增长率比同量蚓粪(EM2)处理高61.9%,而EM2番茄茎粗的增长率比CM处理高18.8%。所有处理中,EM1处理的番茄果实小果数量(果实直径<5.8 cm)最少,单株产量最高(1.04 kg),是CK的1.23倍。随着蚓粪用量的增加,番茄小果数量增加,单株产量和果实商品价值(5.8 cm≤果实直径≤6.4 cm)均降低。随着蚓粪用量的增加,番茄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但糖酸比下降。蚓粪处理(EM2)番茄维生素C含量最高,为31.95 mg·(100g)-1,且番茄产量、果实商品价值和糖酸比均高于同量牛粪(CM)处理。综合考虑番茄植株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品质等因素,在设施番茄生产中蚓粪适宜用量范围为16.67~20.00 g·kg-1。  相似文献   

10.
以番茄品种"金果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番茄植株在日光温室内生长发育、干物质生产等规律。结果表明:日光温室番茄株高、叶数、叶面积以及干物质生长量均与定植后的生长天数呈明显线性关系,随着生长天数的增加,其相应生长规律分别为2.77cm/d,0.3片/d,78.8cm2/d,9.12g·m-2·d-1。试验还表明番茄植株的干重需达到42g以上才开始坐果,并且果实干重与植株总干重之间呈线性关系,坐果后,植株总干重每增加1g,果实干重约增加0.7g。干物质在根、茎、叶中的分配比例从开花前到坐果后呈明显下降趋势,果实干重在植株总干重中所占比例显著增加,达到60%以上。番茄干物质生产量与温室有效积温(10℃的温度总和)有很强的线性关系,每个有效积温单位(℃·d)干物质的生产量约为0.67g/m2;植株干物质生产与太阳辐射量之间也有较强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番茄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番茄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病害发生、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的出现.充分利用番茄品种自身对环境的要求,结合华宁县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以及近几年来番茄种植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技术经验,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番茄栽培田间管理技术,包括适时定植、搭架绑蔓、整枝打芽、施肥灌水、保花保果、防治裂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以期为番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电导法鉴定番茄耐热性与田间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番茄对温度反应比较敏感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其生长发育不良 ,严重时甚至受害或死亡。大多数品种在昼温 34℃ ,夜温 2 0℃以上或有 4h左右 40℃的高温即受严重伤害 ,引起大量落花。番茄耐热性鉴定方法的研究是番茄耐热性育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耐热材料筛选和品种耐热性检验的关键手段。目前 ,多采用在田间或温室高温条件下测定番茄经济性状的变化来鉴定番茄的耐热性 ,相对耗时费力。本试验用电导法测定耐热性不同的番茄同龄叶片的电解质渗透率 ,再与夏季田间自然鉴定的结果相比较 ,分析其吻合程度 ,以探讨电导法鉴定番茄耐热性的可…  相似文献   

13.
以无限生长型番茄‘丰收’为试材,以椰糠∶珍珠岩=3∶1为基质,设置EC值为1.5、2.0、2.5、3.0、3.5、4.0 mS·cm^-1的6种营养液浓度,研究了在不同EC值营养液处理下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的生长变化,根系活力、可溶性糖、有机酸、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产量、干鲜质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根区液养分离子浓度等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营养液浓度可以改善番茄品质,但营养液浓度过高盐分累积严重时会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EC值为2.5、3.0、3.5 mS·cm^-1的营养液较适合椰糠复合基质栽培,其中EC值为4.0 mS·cm^-1可作为短期内高品质栽培使用,番茄长季节高产栽培则可以选择EC值为2.0 mS·cm^-1的营养液。  相似文献   

14.
高昼温对日光温室番茄叶片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  李天来  徐晶 《园艺学报》2008,35(4):529-534
以‘辽园多丽’番茄为试材,以昼温25℃为对照,对植株进行30℃和35℃高昼温处理,探讨在高昼温条件下,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蔗糖代谢酶活性以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昼温尤其是35℃昼温处理,番茄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短时间内叶绿体中淀粉粒数减少,持续15 d后则明显增多,与对照差异显著。高昼温处理的番茄叶片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均降低,昼间温度越高,各糖分含量与对照间差别越明显。在高昼温处理15 d时,叶片中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活性(NI)降低,而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升高,昼温越高,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与对照的差别越大。高昼温改变了番茄叶片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并且对糖分的积累与代谢产生影响,最终对植株的生长发育及产量与品质的形成不利,昼温越高,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5.
张立中  是栋良 《蔬菜》1992,(4):23-23
无遮阴条件下番茄越夏栽培十分困难,夏季气温、土温容易引起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特别是入伏以后连续的高温干旱番茄落花,落果严重,各种病虫害随之而来,导致番茄产量低而不稳,品质下降。采取玉米与番茄间作栽培越夏番茄收到增产、增收目的。一、间作效果 1.改善了田间小气候。以高秆作物玉米给番茄遮阴,不仅减少了田间水份的蒸发,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降低地温和田间温度,而且光照仍能满足番茄生长发育的要求。据观测夏季晴天中午光照在10万勒克斯以上,而带间距地高60厘米处光照为6~7万勒克斯,仍有约6小时的光照充分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10厘米的地温早晨差别不大,而中午和午后比露地降低3~  相似文献   

16.
番茄秋延后配套栽培技术番茄秋延后栽培主要是解决深秋和前冬番茄市场淡季,满足市场需求。根据番茄的生长发育的特性,营养生长的温度低于8℃或高于32℃,都要造成生长不良。番茄秋延后栽培的环境条件、自然条件与其本身生长发育所需求的温度条件基本相反,加上强光照...  相似文献   

17.
《蔬菜》2014,(4)
试验以自制和市售育苗基质为栽培基质,采用定期浇灌营养液的方式来栽培番茄,研究了不同栽培基质对其植株长势、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浇灌条件下,体积比草炭︰蛭石︰珍珠岩=2︰1︰1栽培基质有利于植株生长,但对叶片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单果质量和单株平均产量均最高;糖酸比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草炭︰蛭石︰珍珠岩=2︰1︰13︰1︰1市售育苗基质;维生素C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草炭︰蛭石︰珍珠岩=3︰1︰12︰1︰1市售育苗基质。综合3种栽培基质对番茄植株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等指标的影响,草炭︰蛭石︰珍珠岩=2︰1︰1为番茄基质栽培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8.
以黄瓜和番茄幼苗为试材,采用常规管理降温结合控温设备将温室夜间温度控制在6~10℃,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6~10℃低温环境对番茄及黄瓜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10℃条件下,低温处理1~3d可视为番茄进行抗寒锻炼,对番茄影响较小,低温处理4d出现叶片低垂、叶片出现黄色斑点、叶缘卷曲、叶片中间凸起等不良形态症状,对番茄的影响开始显现。低温处理5~8d番茄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且处于较低水平,对番茄影响较大,低温处理9~10d番茄出现植株萎蔫,不能正常生长。但黄瓜在6~10℃条件下,植株整体生长缓慢,即使短期处于6~10℃条件下,对黄瓜生长的影响依然很大。说明夜间低温6~10℃对番茄幼苗前期生长影响不明显,但黄瓜生长条件需要10℃以上,否则不利于黄瓜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番茄由于受原产地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喜温、怕霜、喜光、怕热的习性,因此在春秋气候温暖、光照较强条件下生长良好,产量高。在夏季高温多雨或冬季低温寡照条件下生长弱、病害重、产量低。1对温度的要求番茄生长发育最适温度白天为20~25℃,夜间15~18℃。  相似文献   

20.
导读:结合气候条件、市场需求、茬口安排等,选择夏日阳光、千禧、黄妃、玉女、浙樱粉1号等樱桃番茄品种,以草炭、椰糠、松鳞为基质进行无土栽培。通过创造适宜的栽培条件,采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保证番茄植株产量和品质,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