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长绒棉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加工区和出口创汇区,也是我国唯一盛产长绒棉的地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从前苏联引进海岛棉品种中亚埃及型海岛棉,经过试验、试种,陆续形成了我国适宜的海岛棉种植区域,同时也育成了一批适宜当地种植的海岛棉新品种,至2000年新疆已先后育成并审定22个长绒棉新品种,为新疆的棉花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多年来新疆育成的长绒棉主要品种进行系谱分析,对拓宽品种资源研究的思路,提高育种水平和育种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新疆长绒棉品种系谱分析新疆长绒棉分布于南疆塔里木和东疆吐鲁…  相似文献   

2.
新疆长绒棉品种性状分析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献礼 《中国种业》2014,(11):28-30
1995-2013年,新疆省共审定长绒棉品种32个,其中民营种业育成品种比例有所增加。该期间审定的品种与1986-1995年间审定的品种相比,产量、长度、比强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文分析了目前新疆长绒棉育种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新疆长绒棉育种面临的问题,对新疆长绒棉优质、高产、抗病品种选育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3.
新疆长绒棉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9-201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先后培育出21个长绒棉品种。随着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育成品种在产量、品质、抗病等性状上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并且优质、高产、抗病性得到更好的协调统一。以一师农科所历年培育的长绒棉品种结果为依据,总结了一师农科所长绒棉育种取得的成就,正确认识评价一师农科所长绒棉育种水平,提出了长绒棉育种应以继续提高产量和品质为核心,同时发展多抗、专用、机采等类型丰富的品种为重要内容的长绒棉育种方向。  相似文献   

4.
浩瀚的太空正在成为中国科学家水稻育种基地。迄今我国已有7个航天育种育出的水稻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今年已进入全国生产试验,推广面积逾百万亩。  相似文献   

5.
农业部在新疆石河子一二一团培育长绒棉新品系获成功,并进行大面积种植,使长绒棉的种植纬度向北移了5度,将我国长绒棉种植区域扩大10倍,有望改善中国长绒棉长期以来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利用海陆杂交技术所选育的长绒棉抗病材料在枯萎病病圃、重病田等抗病性鉴定,都表现很好的抗病性。长绒棉抗病材料对本区不同致病力枯萎病病源菌抗病性鉴定,都具有一定抗病性,病指没有明显差异。与高产、优质品系杂交其后代抗病性稳定,为长绒棉抗枯萎病育种提供了很好抗源,填补了长绒棉抗病育种上空白。  相似文献   

7.
发展啤酒大麦生产对促进作物结构调整,实现节本增效,充分利用不良的土地条件有重要意义。新疆许多气候温凉地区十分适宜发展啤酒大麦生产,并有较好的生产基础,但是,由于进口啤酒大麦的冲击,加之自产的啤酒大麦原料品质不过硬,使啤酒大麦价格波动,生产忽起忽落,为此,必须大力加强以育种为重点的啤酒大麦科技工作,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稳定的啤酒大麦生产基地,以充分发挥新疆生产啤酒大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新疆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疆的农业发展迅速,农业生产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农村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党中央已将新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糖料基地以及商品棉基地。本文旨在通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1995—2014年新疆农业产值的分析,探究农业技术进步在农业产业增值中的作用,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新疆全区的农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9.
南疆棉花枯萎病菌对长绒棉致病力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兰  冯宏祖  武刚  杨涛 《棉花学报》2006,18(5):317-318
棉花枯萎病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f.sp.vasinfectum)引起的一种维管束病害,是目前棉花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世界各产棉国均有发生。南疆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基地,近年来,由于枯萎病严重发生而限制了长绒棉种植。国内外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属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多、热量足、雨量充沛,是全国农作物重要的南繁育种基地。冬季在海南进行南繁加代是我国作物育种界加快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新疆等一年一熟地区,通过在海南南繁加代育成了众多各类作物新品种。由于海南与新疆生态气候等条件差异非常大,通过南北穿梭育种,可以使新品种的适应性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