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鲜食葡萄枝条中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及抗寒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抗寒性不同的鲜食葡萄品种一年生枝条进行不同的低温处理,测定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及变化规律,并比较它们的抗寒性强弱.研究结果表明:抗寒性强的品种酶活性高,抗寒性差的品种酶活性低,且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而下降,以抗寒性强的品种变化得慢,抗寒性差的品种变化得快.在宁夏地区不同鲜食葡萄品种抗寒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别,7个鲜食葡萄品种中矢富罗莎、奥古斯特和京秀比其他几个品种抗寒,红地球和美人指居中,而乍娜和里扎马特抗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2.
几个鲜食葡萄品种抗寒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测定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对7个鲜食葡萄品种(乍娜、力扎马特、矢富罗莎、奥古斯特、美人指、红地球、京秀)的抗寒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宁夏地区不同鲜食葡萄品种抗寒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它们抗寒性强弱依次为矢富罗莎>京秀>红地球>美人指>乍娜>奥古斯特>力扎马特。  相似文献   

3.
4个酿酒葡萄品种抗寒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酿酒葡萄品种的抗寒性强弱,筛选出具有较好抗寒性的品种。【方法】以引进的3个酿酒葡萄品种‘北冰红’、‘左优红’、‘双红’以及石河子主栽品种‘赤霞珠’的1 a(年)生枝条为材料,测定低温处理后各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应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计算供试品种的半致死温度,并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品种的抗寒力进行比较。【结果】4个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先升后降,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一直升高,POD活性下降。【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判4个品种抗寒性大小依次为‘双红’‘左优红’‘北冰红’‘赤霞珠’,研究结果为酿酒葡萄的引种与栽培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葡萄砧木品种贝达和SO4、鲜食葡萄品种红地球、酿酒葡萄品种梅鹿辄和赤霞珠1年生盆栽幼苗为材料,分别在4℃、0℃、-18℃条件下处理24 h,以25℃处理为对照,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不同品种葡萄幼苗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与抗寒性的关系,明确不同品种葡萄幼苗对低温的响应及耐受能力。结果表明:葡萄幼苗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处理温度愈低,其含量愈高;抗氧化酶活性0℃处理最高,-18℃处理有所下降;葡萄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高低与葡萄品种的抗寒性强弱一致。综上,认为1年生葡萄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指标可作为判断葡萄品种抗寒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八个酿酒葡萄品种抗寒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个酿酒葡萄品种的一年生枝条为试材,测定不同低温胁迫下葡萄枝条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2个指标,并进行抗寒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递增的速度和幅度存在一定差异,且递增幅度大小与抗寒性强弱一致;根据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增幅大小不同可知,"威代尔"、"黑比诺"、"赤霞珠"和"霞多丽"抗寒性较强,"梅鹿辄"和"品丽珠"抗寒性较弱,其它品种抗寒性居中。  相似文献   

6.
葡萄砧木抗寒生理指标测定及其评价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3个葡萄砧木品种的1年生枝条为试材,测定不同低温胁迫下葡萄枝条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3个指标,进行抗寒性分析,以期为西北葡萄种质资源筛选和抗寒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3个酿酒葡萄砧木品种枝条的半致死温度在-24.5~-32.0℃;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品种枝条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递增的速度和幅度存在一定差异,且递增幅度大小与抗寒性强弱一致;‘山葡萄’、‘贝达’、‘5BB’和‘520A’抗寒性较强,‘140R’、‘5C’和‘抗砧3号’抗寒性较弱,其它品种抗寒性中等。  相似文献   

7.
王燕凌  廖康  刘君  王丽 《果树学报》2006,23(3):375-378
通过越冬前的低温锻炼,全球红、巨峰、里扎马特3个鲜食葡萄品种枝条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均明显增加,低温锻炼中期积累最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升高,SOD活性的提高主要在低温锻炼的前、中期,且上升平缓,POD活性的提高主要在前期,中后期不再提高;质膜相对透性在前中期变化不大,后期明显上升。从品种来看,经低温锻炼后,全球红枝条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SOD、POD活性均相对较高,巨峰次之,里扎马特较低。从时间进程来看,在低温锻炼诱导葡萄抗寒性过程中,POD活性提高在前,游离脯氨酸积累在后,之后是质膜相对透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5个主栽葡萄品种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分析了黑龙江省5个葡萄品种1年生枝条解剖结构、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含量等与葡萄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葡萄品种抗寒性从强到弱为:贝达>京秀>京亚>U-尼昆>无核白;枝条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脂肪酸含量与抗寒性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4种方法测定了5种景天属地被植物叶片的抗寒性,对测定结果与品种抗寒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合当地田间抗寒性观察,5种景天属植物中凹叶景天抗寒性最强,垂盆草、佛甲草抗寒性最弱,圆叶景天和胭脂红景天居中。对测定方法进行比较表明,初步测定几种景天属植物的抗寒性,可以采用电导率方法,该法既简便又反应灵敏,如若要精细比较抗寒性,可以采用电导率、含水量、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4个指标综合测定。  相似文献   

10.
葡萄品种及砧木抗寒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适宜葡萄品种及砧木抗寒性研究的评价方法。【方法】以‘北冰红’‘左山一’‘贝达’及‘双红’4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分别测定了不同低温处理下各品种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抗寒相关指标的变化,以电导法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抗寒性。【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4个品种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呈"S"型曲线变化,而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近似呈单峰曲线变化;指标平均隶属度与各理化指标相关性均较高;低温半致死温度几乎与综合评价结果一致,各品种抗寒性为:‘左山一’‘双红’‘贝达’‘北冰红’。【结论】抗寒相关指标平均隶属度变化曲线能够更全面可靠地反映出葡萄品种及砧木抗寒性差异的本质及其可承受的冻害极限温度。  相似文献   

11.
调查了大棚栽培的7个葡萄品种的物候期、生长和结果习性、果实经济性状、抗病性和芽眼生产力.结果表明:矢富罗莎、无核白鸡心和红双味3个品种,适宜在大棚内栽培;兴华王、京秀、绯红和里扎马特4个品种表现较差,大棚种植时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电导法测定鲜食葡萄的抗寒性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0  
以1年生葡萄休眠枝条为试材,应用电导法研究了7个鲜食葡萄品种在不同低温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配合Logistic方程求出拐点值,测定冰冻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下,鲜食葡萄组织电解质渗出率增加呈S形曲线增长,在-15℃~-25℃之间随着温度的下降,葡萄组织电解质渗出率有一急剧升高的敏感区域;葡萄LT50在-13.9℃~-19.72℃之间;品种京秀、矢富罗莎抗冻性最强,美人指抗冻性最弱;提出了以电解质渗出率40.0%~52.0%相对应的拐点温度为枝条组织的临界致死温度。  相似文献   

13.
葡萄丛枝菌根的发育及其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田间栽培的6个葡萄品种(矢福罗莎、维多利亚、红宝石无核、红霞、藤稔、早熟红无核)为试材,观察根系丛枝菌根的发育状况及其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葡萄品种中以藤稔的菌根侵染状况和结构发育状况较好,维多利亚的较差。丛枝菌根的结构发育在<0.4 mm和>2.0 mm粗度根段上较差,在0.4~0.8 mm、0.8~1.2 mm、1.6~2.0 mm根段粗度上分别观察到侵入点、丛枝数和泡囊数最高。葡萄丛枝菌根的发育与根际土壤有效磷没有表现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葡萄休眠芽为试材,对利用低温放热(low temperature exotherm,LTE)分析耐寒性方法中适宜的保湿水量及取芽位置进行了研究,同时比较了–4 ℃和–8 ℃低温贮藏过程中葡萄冬芽LTE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LTE测定时每个模块中适宜的保湿水量为150 μL,取样时应选择第3 ~ 8节位饱满休眠芽。枝条在–4 ℃贮藏能够有效延长冬芽LTE的评价,但适宜的贮藏期限为3个月。同时,采用优化的方法对4个类型20个葡萄种质的LTE测定表明,欧亚种、欧美种、种间杂种和野生种的耐寒性依次增强,且同一类型不同品种的耐寒性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引进美国制汁葡萄品种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引进美国的13个制汁葡萄品种(美洲种或欧美杂种)为试材,通过人工低温胁迫处理1 a生休眠枝条,测定了冻害指数、电解质外渗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6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含量,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各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13个品种的平均隶属度介于0.61~0.82,对低温冻害分属于中等抗寒、抗寒和高抗3个级别.其中,‘Blue Star’属于高抗,‘Golden Muscat’、‘Montreal’、‘Concord’、‘Concord Seedless’、‘Reliance Seedless’、‘Catawba’和‘Vanessa Seedless’7个品种属于抗寒,其余5个品种属于中抗.  相似文献   

16.
南方欧亚种葡萄引种评价和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评价了35个欧亚种葡萄品种,认为适合南方栽培的欧亚种葡萄基因型有9个,以其中2个表现优良的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南方欧亚种葡萄优质稳产栽培的几个主要技术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矢富罗莎、红地球分别选择SO4、巨峰作砧木,生长结果最优,平均粒重较自根苗分别增加21.6%、10.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14.8%、2.8%;2个品种采用单十字飞鸟型架式较双十字V型架产量分别提高20.7%、15.0%;2个品种采用5-4-3-2-1摘心法较常规方法结果枝率分别提高51.9%、28.6%;使用细胞酶制剂叶面肥粒重增加1.2 ̄1.6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对降低果实酸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明显改善红色品种果实外观。  相似文献   

17.
刘强  杨树华  贾瑞冬  赵鑫  葛红 《园艺学报》2017,44(7):1344-1354
以弯刺蔷薇(Rosa beggeriana)和大花白木香(R.fortuneana)当年生叶片和枝条为试材,采用电解质渗出率拟合Logistic方程确定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评价抗寒性,采用过碘酸雪夫氏染色观察茎中淀粉积累,测定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脱落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研究其越冬期间抗寒性变化及其生理基础。结果发现:两种蔷薇叶片抗寒能力相当,但弯刺蔷薇枝条抗寒性远强于大花白木香。与大花白木香相比,弯刺蔷薇在低温驯化初期累积了更多的可溶性糖,并在叶片脱落前可能通过增加的ABA信号促进可溶性糖由叶片向茎中运输并贮存为淀粉,在严冬时期淀粉水解形成更多的渗透调节物质,并通过更高的SOD活性维持氧化还原平衡;而大花白木香中只发现了比弯刺蔷薇中更高的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这可能难以维持其渗透压和氧化还原平衡并造成了更多的膜脂过氧化伤害,最终导致其枝条的抗寒性远小于弯刺蔷薇。  相似文献   

18.
对新疆喀什引进栽培的红地球、黑大粒、巨峰及美人指葡萄的果实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4个供试品种在喀什地区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果穗、果粒形态表现出了该品种应有的特性,丰富了当地葡萄栽培品种。但供试各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偏低,果粒偏小,分析主要原因是当地有关葡萄生产、科研与技术推广相对薄弱的现状,影响了品种的果实特性,当地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应用低温放热分析测评8个酒用葡萄新品种的抗寒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低温放热分析(Low Temperature Exotherms Analysis,简称LTE分析)方法对M39-9/74、Kristaly、Sk77- 10/69、Viktor、Norton、Ivan、Vignoles及Michurnetz等8个酒用葡萄新品种(或类型)进行了休眠芽主芽抗寒性测定。结 果表明葡萄品种间的抗寒性存在显著差异,Kristaly的LTE温度最低,Viktor的LTE温度最高;就一个品种而言,不 同月份的LTE温度不同,Kristaly、Viktor、Norton及Ivan等4个品种在各自的不同休眠阶段的LTE温度表现出显著 差异;在休眠中期(1月12日),多数品种的LTE温度最低,该期取样测评能够更好地反映葡萄品种的抗寒性;上述 葡萄品种枝蔓在-5℃冷藏处理2周不能明显降低其LTE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