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保水剂用于豫西旱地造林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水剂用于豫西旱地造林效果试验研究表明:在豫西旱地造林施用保水剂有很好的蓄水保墒作用,每株施用量30g/株到110g/株,在最干旱的5月份可提高土壤含水量29%~54%;柿树90g/株,杜仲70g/株,扁桃50g/株,为保水剂的最佳用量,成活率均在92%以上,可明显提高树高、地径、新梢生长量,保水剂的最佳施用量,应根据造林立地条件和造林树种的特性而确定。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黑果枸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为黑果枸杞人工栽培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黑果枸杞生长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以施氮肥40 g/株时,株高、茎粗、冠幅和叶面积均较大,表现最优;黑果枸杞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施氮量超过60 g/株时,叶绿素含量有下降趋势;黑果枸杞百粒重和单株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后减趋势,当施氮量为40 g/株或60 g/株时,百粒重和单株产量最大,不同施氮量处理间差异显著。综上所述,适量施用氮肥可促进黑果枸杞植株生长和产量,施用量以40~60 g/株尿素为宜。  相似文献   

3.
6种保水剂对油茶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油茶在干旱季节对水分的利用效率,以湘林1号油茶嫁接苗为研究对象,以t1~t6等6种保水剂配方为试验材料,以空白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这6种保水剂对土壤的持水能力及不同保水剂处理下油茶幼树的保存率、生长量、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6种保水剂对土壤的持水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t6>t1>t4>t2>t5>t3>CK;不同处理后油茶幼树的保存率,处理t1~t6及对照组的分别为100%、80%、60%、90%、80%、90%和60%;不同处理后油茶叶片的叶绿素总含量,处理t1~t6比对照(CK)分别提高了61.9%、42.27%、32.81%、71.78%、50.23%和43.50%。  相似文献   

4.
试验详细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旱柳扦插苗生长以及氮吸收的影响规律,以期为育苗中科学合理的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4个氮肥施用量处理,分别为0(CK)、5、10、15g/株,小区试验设计,3次重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促进旱柳株高、地径增加,其中10g/株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52.89%、144.93%,差异显著;10g/株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旱柳叶片内的叶绿素含量,其中叶绿素a含量7、8月份比对照提高了21.79%、9.64%,叶绿素b含量提高了75.61%、73.58%,差异显著;10g/株处理总氮吸收量比对照提高了118.57%。综合分析认为,旱柳扦插苗最佳氮肥施用量为10g/株。  相似文献   

5.
2种保水剂对北京南口风沙区侧柏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京南口风沙区人工种植的侧柏苗为研究对象,对造林时施用2种保水剂及其剂量的处理与不同浇水量的对照处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造林初期,施用保水剂可使成活率达90%以上,与浇水量高1倍的对照相差无几,施用2种保水剂后第2年春季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了84.7~119.4 g·kg-1,2种对照处理的保存率比保水剂处理的降低了7.78~25.56个百分点,从而降低了浇水和苗木补植所带来的成本;同时保水剂的施用也显著地提高了侧柏的初期生长量.研究中所选定的不同保水剂及其剂量对侧柏苗生长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千阳县研究了保水剂对渭北旱原土壤含水量和侧柏幼树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保水剂以每穴施2.5g最优.在60cm土层内,平均土壤含水量在9.5%以下时,植穴施固体保水剂对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不起作用,甚至不利于林木成活与生长.土壤含水量11.5%以上施固体保水剂,其成活率和生长量高于对照,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加,施固体保水剂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遮阴处理对‘绿岭’核桃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绿岭’核桃对光照的需求及适应性,研究了不同遮阴程度(80%、50%、30%)对‘绿岭’核桃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0%遮阴处理核桃种仁的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和CK,仅为57.38%,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和CK,分别为3.08%和3.53%;80%遮阴处理的核桃单果质量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和CK,仅为8.34 g,其纵径、横径和侧径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和CK,分别为36.07、26.6、26.59 mm;80%遮阴处理的核桃密度和硬壳厚度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和CK,仅为0.46 g/cm3和0.66 mm;不同遮阴处理的坏果数量极显著高于CK,80%遮阴处理的坏果数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和CK,达到216.83个/株;80%遮阴处理的内果皮发育不良率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和CK,达到68.17%;不同遮阴处理的核桃产量极显著低于CK,80%遮阴处理下的核桃产量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和CK,仅为1.04 kg/株。  相似文献   

8.
试验设7个处理、1个对照,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用量对金花茶的生长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每株施芭田顺水复肥250g 的单株平均新梢抽梢数为72.33枝、平均新梢长为16.57cm ,比对照高分别为73.58%、31.20%;每株施天脊复合肥250 g的单株平均新梢抽梢数为55.33枝、平均新梢长为14.50cm ,比对照高分别为32.78%、14.80%;每株施芭田顺水复肥150g+天脊复合肥150g的单株平均新梢抽梢数为56.67枝、平均新梢长为14.70cm ,比对照高分别为36.00%、16.39%;每株施芭田顺水复肥150g +湖兴尿素50g 的单株平均新梢抽梢数为67.00枝、平均抽梢长为15.73cm ,比对照高分别为60.79%、24.54%。施肥植株的叶绿素平均值为0.620~0.707mg/g ,而对照组的平均值为0.587mg/g ,施肥的植株叶片浓绿,枝叶繁茂,叶绿素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其平均值高于对照的5.62%~20.44%。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盛果期‘富士’苹果有机肥的适宜施用量,从而给‘富士’苹果园有机肥的科学施用提供参考依据,以10年生‘富士’苹果树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其新梢生长、果实品质、产量及叶片矿质元素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施肥量分别为25、50、75、100 kg·株~(-1)处理的新梢长度分别为53.33、54.78、55.11、56.44 cm,均显著高于CK,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肥量为50 kg·株~(-1)处理的苹果其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5.77%、69.49,与其他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各处理均显著高于CK;施肥量分别为50、75、100 kg·株~(-1)处理的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依次为14.23%、14.37%、14.57%,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CK;果实硬度,施肥量为100 kg·株~(-1)处理的最低,施肥量为75 kg·株~(-1)处理的次之;施肥量分别为50、75、100 kg·株~(-1)处理的单株果实产量分别为65.87、69.84、72.12 kg·株~(-1),三者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CK,而施肥量为25 kg·株~(-1)处理与CK的单株产量间无显著性差异;施肥量分别为25、50、75、100 kg·株~(-1)处理下每公顷减去肥料成本的经济收益分别为239 946、260 694、269 388、270 984元,每公顷的收益较对照分别增加26 124、46 872、55 566、57 162元。综合比较分析认为,施肥量为75 kg·株~(-1)处理的肥效较优,在此处理下新梢长势中等,果实品质较好,单株产量较高,经济收益可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区核桃采用5种不同的土壤管理措施试验,结果表明,问作豆类作物,单株花芽数比对照多52.7%;采用反坡梯田整地,幼树当年新梢生长量是对照的4.9倍;鱼鳞坑整地,栽植成活率对照高24.4%;修蓄水盘、环状改土,幼树新梢生长量与对照比较,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山区核桃采用5种不同的土壤管理措施试验,结果表明,间作豆类作物,单株花芽数比对照多52.7%;采用反坡梯田整地,幼树当年新梢生长量是对照的4.9倍;鱼鳞坑整地,栽植成活率对照高24.4%;修蓄水盘、环状改土,幼树新梢生长量与对照比较,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磷钾肥对芳樟生长及产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芳樟在田间条件下对磷钾元素的响应,提高芳樟产油量同时降低经济成本,为芳樟林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年生的大田矮林叶用芳樟林为试验对象,设置了不施磷钾肥(CK)、施磷、施钾和磷钾配施4个处理,分析了磷钾对大田矮林叶用芳樟生长特性、叶片生理以及产量和出油率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钾显著增加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促进了芳樟的梢粗和分支生长,但对梢长、株高、冠幅生长有所抑制,增加了叶片宽度,显著降低叶长与叶宽比值,增强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并降低丙二醛含量,显著减少了可溶性糖含量。磷肥对叶绿素b的合成效果最好,较CK也显著增加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但效果不及钾肥好,能促进芳樟梢长生长并增加梢分支数,但抑制了枝粗和叶片生长,增加了株高和冠幅,对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效果最显著,减少了丙二醛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磷钾配施显著增加了叶绿素a含量,促进了芳樟的梢长、梢粗及梢分支的生长,增加了叶片宽度和株高,但不利于叶长生长,对降低丙二醛的效果最佳,显著增加了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可溶性糖含量。磷钾配施较CK的芳樟枝叶产量和产油量分别增加23.9%和24.5%;施磷肥的较CK单株增产8.4%,产油量增加了5.9%。[结论]磷、钾肥均能促进芳樟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增强对外界抗干扰的能力,但是对芳樟生长和枝叶发育的作用效果完全不同。仅施钾肥不利于芳樟生长和出油率的增加,因此,不推荐大田管理单施钾肥。施磷和磷钾配施均能提高枝叶生物量和产油量,(P150+K100)g·株~(-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分状况对核桃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1年生西洛3号核桃品种的实生苗和18年生高接大树为材料,进行盆栽和野外定量控水试验.结果表明:1)随土壤含水量增加,叶片的气孔开度、栅栏组织/叶肉组织比值、叶片厚度、主脉厚度增大,下表皮气孔密度、表皮细胞密度减小.2)核桃生长的关键需水时期是4、5、6月份.随着生长进程的推移,树体的需水程度逐渐降低,抗旱性能不断增强.3)核桃叶水势的日进程是8:00-14:00逐渐升高,到14:00达到最大; 此后,14:00-18:00又逐渐下降.季节性变化特点是从5月份开始就逐渐下降,而且为不可逆的变化.4)在核桃生长期内,叶绿素含量随生长进程的更替而逐渐增加,尤以4月份增幅最大.在同一时期内,叶绿素含量随土壤含水量增大而增加,最大增量为0.05 mg·dm-2.5)水分调控对增加核桃幼树树干基径、树高生长量,成年树春梢与秋梢生长量和果实质量,提高核桃单株产量,降低核桃落果率均有明显的作用.随土壤含水量增加,树干基径、树高生长量均增加.春梢基径和春梢长度均随土壤含水量增大而增大.6)在黄土高原干旱地区,4月1日-6月20日保持130~160 g·kg-1的土壤含水量即可满足核桃叶片解剖结构正常发育和树体正常生长的需要;6月20日-10月31日少灌水或不灌水,有利于核桃春梢生长和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实现早实、丰产和优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不同施氮量对油松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规律,以筛选出油松育苗中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处理,为其育苗中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参考。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4个处理,氮肥施用量分别为0 g/株(对照,YS1)、6 g/株(YS2)、12 g/株(YS3)、18 g/株(YS4),小区试验设计,重复3次。结果表明:施用氮肥促进了油松株高增加,YS3与对照相比提高了20. 68%;叶绿素含量YS4最高,YS3与YS4之间无显著差异;根系活力YS3,YS4显著高于对照和YS2处理,YS3与YS4之间无显著差异; 5—9月,YS3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高于对照40. 20%,70. 80%,72. 03%,75. 27%,87. 60%;可溶性糖含量YS4与YS3之间无显著差异,6—9月YS3均显著高于对照和YS2处理。综合分析认为,3年生油松苗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12 g/株。  相似文献   

15.
灌水量对早实核桃枝叶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灌水量对早实核桃光合面积和光合能力的影响,为科学灌溉提供理论依据,以2005年栽植的早实核桃‘绿岭’为试材,分别设0,15,30,45和60 kg/(株·次)5个灌水处理,以园片常规管理的灌水量600 kg/(株·次)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早实核桃的枝叶生长状况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新梢生长量和叶面积指数都显著增大,两者均以对照最大,分别为17.25 cm和4.66,对照与45和60 kg/(株·次)2个灌水处理差异不显著;随着灌水量的减少,叶片的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量(中PSⅡ)均逐渐降低,初始荧光(Fo)则逐渐增大.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27%时,PSⅡ反应中心电子传递受到抑制,最大光化学效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不同灌水量对“绿岭”核桃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绿岭"核桃不同生长时期对灌水量的需求规律,以制订合理的灌水措施,以10年生"绿岭"核桃树为试材,共设4个灌水处理,处理Ⅰ、Ⅱ、Ⅲ、Ⅳ的灌水量依次设为30、40、50、60 kg/(株.次),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其生长结果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展叶期、雄花散粉期、雌花花开初期、坐果期、生理落果期和果实速长期,处理Ⅰ、Ⅱ、Ⅲ的新梢生长量的差别不大,其生长趋势基本一致,自雌花开放初期至果实速长期,处理Ⅳ的新梢长度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5月7日新梢停止生长,处理Ⅰ、Ⅱ、Ⅲ和Ⅳ的新梢长度分别为10.41、10.72、10.72和12.76 cm,以处理Ⅳ的为最大,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其他3个处理之间并无显著差异;4个处理的光合速率分别为3.95、3.82、4.36、2.99μmol/(m2.s),以处理Ⅲ的为最大,极显著高于处理Ⅳ,显著高于处理Ⅰ和Ⅱ;4个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分别为2.1、2.4、2.7、2.3,以处理Ⅲ的为最大,显著高于处理Ⅰ;4个处理的坐果率分别为71.73%、78.20%、76.73%、82.1%,以处理Ⅳ的为最大,极显著高于处理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寻能促进云南三台核桃中幼树生长结实的技术措施,从而为云南核桃的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以树龄为10~15 a的三台核桃中幼树为研究对象,采用修剪、螺旋环剥、花前灌水这3种技术处理进行了为期2年的试验研究,调查和综合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的新梢发枝力、果枝率、新梢生长量、单株产量。结果表明:螺旋环剥处理,能增加母枝抽发的新梢数量,但对新梢的营养生长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使其果枝率和单株产量均有提高,其平均单株结果数可达508.3个,增产效果明显;修剪处理,增强了中幼树的发枝力,增加了母枝抽发的新梢数量,增产效果也较明显;花前灌水处理,促进了新梢的长度生长和粗度生长,促进了其营养生长,对其果枝率和单株结果数均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增产效果不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不同灌水量对早实核桃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指导早实核桃水分管理,以8年生早实核桃‘绿岭’为试材,每次分别进行0,15,30,45和60kg/株5个水平的灌水处理,以常规管理园片的灌水量600 kg/(株·次)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树干液流、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60kg/(株·次)5个处理及对照的4—9月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7.16%,18.11%,19.21%,20.30%,21.12%和21.88%;晴天各处理液流速率日变化曲线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小由单峰变为双峰,且主峰的波峰变窄;瞬时最大液流速率及日平均液流速率均以60 kg/(株·次)或对照最大;各处理蒸腾速率、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以30kg/(株·次)最高,为1.54mmol/mol;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叶片水势日变化曲线由"V"型变为"W"型,日平均叶片水势以对照最高,为-1.23MPa;坚果品质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大得以一定程度的提高,产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两者之间呈‘抛物线’状相关。早实核桃‘绿岭’的最适土壤含水量范围为20.01%~21.96%。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明不同水分条件下覆草对高温季节土壤水热的调节作用及对信阳五月鲜桃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筛选较适宜桃树幼苗生长的节水栽培模式。【方法】2019年6—8月,以1年生五月鲜桃幼苗为试验对象,以干水稻秸秆为覆盖材料,设置覆草量0(CK)、2、4、8 kg/m~2,设置浇水量0.6、0.9、1.8、3.0 kg,进行盆栽试验。对各处理下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及桃树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绿素相对含量、病叶数进行测定、统计和分析。【结果】各覆草处理中土壤温度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土壤含水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并且随着覆草量加倍,降温和保墒效果提高。在0.6 kg浇水量条件下,各覆草处理中土壤温度降低了5.06%~18.05%,土壤含水量提高了16.68%~32.22%;在0.9 kg浇水量条件下,各覆草处理中土壤温度降低了3.38%~17.46%,土壤含水量提高了10.03%~29.61%;而在1.8和3.0 kg浇水量条件下,覆草处理中土壤温度仅降低了1.89%~10.01%,土壤含水量仅提高了3.04%~14.74%。即覆草在低浇水量条件下的降温保墒效果优于高浇水量条件。与对照相比,各处理间桃树幼苗的茎粗无显著差异,但4、8 kg/m~2覆草量处理下桃树幼苗的株高均有显著提高,并且高浇水量条件下生长较快,同时覆草处理下病叶数均低于对照。按照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由高到低排列,各覆草量处理依次为8 kg/m~2(32.07)、2 kg/m~2(31.03)、4 kg/m~2(29.12)、CK(27.40),并随着浇水量增加呈下降趋势,表明覆草在低浇水量条件下对叶绿素合成的促进作用较好。【结论】在夏季高温天气,覆草可以起到降温保墒的作用,并能进一步促进桃树幼苗的良性生长。结合各水分条件下覆草对土壤温湿度的调节效果,以及桃树幼苗生长指标的变化,初步认为0.9 kg低水分条件和8 kg/m~2覆草量组合模式是较适宜信阳五月鲜桃幼苗生长的节水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20.
水分是影响干旱区荒漠植被恢复和造林成败的关键因素。试验于2020年8月中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塔里木大学试验站进行,以塔里木荒漠生态关键种—胡杨2年生幼苗为试材,田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根施不同用量聚天冬氨酸保水剂(PASA)对胡杨幼苗生长、光合气体交换和光合作用—光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施PASA保水剂明显提高胡杨幼苗叶片和根际土壤含水量,其中根施10g/株处理下胡杨叶片与土壤含水量最高,分别高于CK(不施PASA)6.11%,483.54%。胡杨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日变化均呈"M"变化,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_(inst))呈"L"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而根施PASA胡杨Pn, Gs, Tr, WUE_(inst)峰值,日均值均高于CK。根施PASA10g/株胡杨Pn, Gs, Tr,以及WUE_(inst)、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总生物量(TB)、气孔长度(SAL)均最高,分别高于CK 27.48%,50%,20.84%,18.99%,87.14%,88.90%,31.93%,230.54%,22.95%。明显提高了胡杨光合效率、生物量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扩大了光照生态幅。因此,干旱区造林推荐PASA使用量为10g/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