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不同直径土钻测定草地地下生物量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草地地下生物量研究方法中取样土钻适宜直径与重复次数的探讨,提出在黄土高原区天然草地下利用土钻进行地下生物量研究的技术规范。按统计分析的结果,得出不同直径土钻对地下生物量估计的影响及每一直径下最小应重复的次数。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撂荒年限和坡向对草地植物灌丛地上生物量及丰富度的影响,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不同坡向4个主要撂荒年限(12 a, 20 a, 30 a和42 a)草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草地灌丛地上生物量及丰富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撂荒草地物种丰富度、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灌丛地上生物量及其百分比随撂荒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峰值多集中出现在30 a阳坡草地,分别达到:10.5种·m-2,133.20 g·m-2和50.15 g·m-2,阴坡草地灌丛地上生物量百分比在42 a占比最高,达到51.68%;阳坡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及物种丰富度高于阴坡草地;但阳坡草地灌木和半灌木地上生物量低于阴坡草地,且阳坡撂荒草地群落灌木和半灌木物种数目百分比随撂荒年限的增加而降低,12 a占比最高达28.57%。撂荒年限与群落地上生物量、灌木和半灌木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坡向不同引起植物群落灌丛数量和生物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生物量的分布模式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程度退化草地地下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地下和地上生物量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下降;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的范围内,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植物根系有向表层聚集的趋势;植物群落组成中,莎草和禾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杂类草则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向;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总地上生物量远低于地下生物量,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则相差较小,特别是在极度退化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4.
我国草地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进展及浅评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从我国草地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数量和生物量研究,人为措施对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在草地生态系统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及有益微生物筛选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对我国草地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浅评,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高寒地区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玉树市巴塘乡铁力角村冬春草地上对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植物群落、地上及地下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草地植被由16科33属42种植物组成;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草地优势种由丝颖针茅(Stipa capillacea)向铁棒锤(Aconitum pendulum)过渡;草地总盖度、总生物量及优良牧草生物量均呈降低趋势;杂类草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草地质量和生产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我国草地类型学研究有新的进展。本研究在伊犁地区草地群落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草地表层土壤容重、土壤全碳、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土壤全磷等空间分布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草地类型不同指标的特征值分析,研究确定各草地类型不同指标的阀值范围,采用决策树分类法,实现新疆伊犁地区草地类型自动判别。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伊犁地区不同草地类型在群落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草地表层土壤容重、土壤全碳、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土壤全磷9个指标的特征值作为草地类型划分的依据,可以简单直观地反映各类草地的空间分布面积和分布范围,与20世纪80年代草地调查数据比较,分布趋势一致,结果可靠。同时,本研究为伊犁地区草地资源利用管理提供基础,为伊犁地区草地资源监测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提供依据,对于指导新疆伊犁地区草地畜牧业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南方草地放牧条件下草地季节调查,对草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死体,家畜移出量,第一性生产力以及牧草生长速率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不同退化程度草地鼠类种群数量的变化,鼠类分布对草地的破坏程度,鼠类不同密度区植被地上生物量、地被覆盖度、植株高度,分析了草地植被群落的变化对鼠类数量的影响及鼠类种群密度与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鼠类的种群数量相应升高,重度退化草地中鼠类的种群密度降低。在鼠类分布影响下,植被地上生物量、地被覆盖度、植株高度均表现为不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9.
刘旻霞 《中国草地学报》2006,28(2):13-16,43
对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错带的白银市天然草地植物区系组成、草地类型结构以及退化草地物种数、生活型构成、盖度、生物量等植被特征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研究了不同退化演替时期草地群落结构特征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高位芽植物最先消失,草地植物群落物种数和优势种密度急剧下降,群落盖度、生物量比、鲜草产量与可食草产量百分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提出了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浅耕翻,松土,补播等方法来改良退化草地,并对各类改良草地类型,天然草地生物量动态变化规律及合理载畜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浅耕翻或浅耕翻加补改良草地效果较好,交确定草地适宜载畜量每头杂种肉牛为18亩草地,且对草地生产力及种类组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三江源区玛多县高寒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生物量的高低排序为高寒草原人工草地退化高寒草原,人工草地和退化高寒草原的总生物量分别仅为高寒草原的32.9%和22.8%,人工草地对地上植被的恢复效果较好,地上部生物量最高,为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的359.2%,但对地下生物量的恢复并不理想,0~10cm地下生物量仅为高寒草原的11.5%。3种利用方式草地土壤碳氮磷养分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退化和人工种植草地0~10cm土层的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含量明显较高,而10cm以下土层的各样分含量明显下降;退化对下层土壤的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不同利用方式草地的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在不同土层的变异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昭苏马场不同垂直带草地类型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昭苏马场的不同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地下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地下生物量表现为总的“T”字形趋势下的锯齿状分布,主要分布在010 cm的草皮层中,而且不同的草地类型,其地下生物量也不同;各草地类型的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不大,而地下生物量变化明显,但其总体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亚高山草甸>山前冲积扇草甸>中山草甸>丘陵草甸>丘陵草原>丘陵草甸草原>河滩阶地草原。  相似文献   

13.
黄土丘陵区天然草地地下/地上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23  
张娜  梁一民 《草业学报》2002,11(2):72-78
对陕北安塞不同立地条件下铁杆蒿、长芒草和白羊草群落的地下/地上生物量以及吴旗、安塞和宜川3个不同气候-植被地带草地群落的地下/地上生物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各类草地群落的地下/地上生物量都偏高,这与1997年气候极为干旱有关,水分条件越好的群落,其地下/地上生物量与水分因子的相关性越差。2)3个地带草地群落的地下/地上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吴旗、宜川和安塞草地群落,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对群落地下/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是通过土壤水分和养分来体现的,具有相似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无人机遥感由于其具有分辨率高、时效性高、机动性强、可云下低空飞行等优势在草地资源监测及草地生态方面迅速兴起。本文首先介绍了无人机遥感的系统组成以及不同传感器在草地监测上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无人机在草地植被覆盖度监测和地上生物量估算、草地有蹄类野生动物和草地啮齿动物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限制进行了探讨,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所需要监测的对象与问题,这对于草地动植物资源在调查中构建精准数据获取、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羊草草地最佳刈割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两个生长季的时间,对羊草草地的最佳刈割时间和不同的刈割次数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刈割次数和不同的刈割对并草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有明显的影响,且影响到翌年羊草草地的发育和羊草草地的生物量。在松嫩平原的羊草草地整修生长季内,以刈割一为宜,最佳的刈割时期为当年的7月20-30日。超过这个时间刈割,会减少羊草自身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影响或缩短羊草草地生长季内的生长时间和翌年的羊草返青。如果羊草草地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天然草地、恢复草地和人工燕麦3种不同草地利用方式植被生物量与土壤氮矿化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方式,地上生物量大小依次为恢复草地〉燕麦〉天然草地,分别为424.02,381.72和307.26g/m^2,地下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10cm土层,为天然草地〉恢复草地〉燕麦,总生物量地下地上比的大小也是天然草地〉恢复草地〉燕麦;植物种类及扰动大小是3种草地利用方式生物量差异的主要原因。随草地利用方式变化,植被构成、生物量发生变化,土壤氮素矿化作用也随之改变。3种草地利用方式,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大小为恢复草地〉天然草地〉燕麦。土壤氮矿化以硝化作用为主,硝态氮是形成生物量的有效氮素。天然草地的地下生物量最大,与其土壤净硝化速率最高有关,燕麦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为负值,为植物生长提供的氮素较少,使其生物量最小。  相似文献   

17.
王琪  郑佳华  赵萌莉  张军 《草地学报》2022,30(5):1077-1085
为探讨增温对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恢复初期的影响,本研究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在不同退化程度的自然恢复草地上设置增温处理。增温一年后,在2021年8月测定增温处理下天然草地和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恢复初期植物的高度、密度和生物量,并计算重要值和植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增温降低了天然草地和轻度退化草地的物种数;增温和退化的交互作用极显著降低群落地上生物量和C3植物生物量(P<0.01),增温显著增加了天然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了重度退化草地的地上生物量(P<0.05);增温和退化的交互作用对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增温增加了天然草地的群落多样性,降低了退化草地的群落多样性;增温增强了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和不同功能群生物量的相关性。综上所述,在未来全球持续变暖的趋势下,退化草地的初期恢复将变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8.
姚爱兴  王培 《中国草地》1998,(2):12-16,34
在湖南南山牧场进行了在不同放牧制度和强度下奶牛对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地下和地上生物量及其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及和土层中地下生物量均以轮牧制较高;随放牧强度增加,根系生物量呈下降趋势,而地上总生物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对哈萨克斯坦草地饲料研究所及国立农业大学交流访问、实地参观调研和查阅中英文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哈萨克斯坦草地资源特点、草地畜牧业发展动态及草地退化现状,并简要介绍了草地研究现状和方向。哈萨克斯坦草地放牧利用方式及发展历程与中国新疆非常相似,了解哈萨克斯坦草地资源和研究状况,对我国西部草业开发有重要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0.
2001-2008年甘南牧区草地地上生物量与载畜量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草地地上生物量监测是草地资源空间格局动态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草畜平衡综合分析的基础。利用2006-2008年甘南牧区草地调查资料和Terra/MODIS每日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GA,建立了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模拟分析了甘南州及各县市草地资源在2001-2008年期间的各旬、月和年的生物量及理论载畜量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 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乘幂函数可以较好地模拟甘南牧区草地地上的生物量鲜重,拟合模型平均估产精度为76.7%,可很好地模拟牧草生长状况较好时期(5-10月)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变化动态。甘南牧区草地生长主要集中在5月上旬-10月下旬期间,草地旬最大地上生物量数字图像可以较客观地反映草地植被生长发育的总体规律。但是,个别旬生物量受大范围长时间阴雨多云天气状况及放牧家畜数量有较大变动情况的严重影响。2001-2008年不同草地类型的月最大生物量动态变化曲线均呈单峰抛物线形式,全州平均最大生物量均出现在7月,但不同年份产量达到最大值的月份有所变化,主要集中在7-8月。甘南州草地地上总生物量年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全州8年平均总地上生物量为109.31亿kg。2005年全州草地植被年总生物量最高,达129.1亿kg,其次为2006,2007和2002年,分别为113.2,110.7和109.0亿kg。由于气候条件和不同县市草地面积及生长状况等存在较大差异,其理论载畜量也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